在复述中建构语用模型

2023-09-09 11:02:44张文蕴
格言·校园版 2023年24期
关键词:学段语言表达支架

张文蕴

《现代汉语词典》将“复述”定义为“把别人或自己的话再说一遍”,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复述”则是“对所读文本内容的再次讲述”。无论是哪一种对语言的“重复表达”,对于学生主动参与对话和阅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认为:人的认知思维有“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这六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层次。无论是低阶的、以重复文本信息为主的摘录式复述,还是融入学生自我理解、整合的创意性复述,都有助于学生建构积极的语言表达模型、提升他们的语言表现力。教学中,我们要合理定位复述的学段目标、及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复述支架、不断丰富复述的多种功能,从而助力学生有效建构语用模型、提高他们的语用水平。

一、准确定位复述目标

阅读活动中的复述是促进学生模仿表达与理解体验交融互通的有效策略。它对于学生积累语言的表达形式、形成语言表达直觉、丰富语感,都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对于不同学段的学生,我们对复述的目标、能力的界定要准确,不可一味拔高或无原则地降低。一般说来,复述可分为“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意复述”三大类。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的是“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第二学段则是“复述作品大意”;第三学段提出了“在复述中积累多样的情感体验,学习联想与想象,尝试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在进行复述性语用实践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选择不同的复述形式,让学生在适切的复述活动中历练相应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一课,学生在复述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随着课文的思路,重复课文语言,进行引用性的详细复述,而缺少该有的概括性复述能力和自我语言组织力。这时候,教师就要及时提醒学生对课文中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清晰地梳理,对故事情节间的联系进行认真的分析,对每个场景进行适当地概括,从而达到简要复述的目标要求。当然,我们也不能过度拔高复述的要求,如果要求该学段的学生去融合心理活动、情感判断,甚至尝试改变课文表达顺序,试图展开重组性复述等。这样做,只会让学生茫然无措,无从下手。

而对于五年级下册《跳水》一课提出的“默读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讲讲这个故事”的复述性练习,我们就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关注文中的重要信息,捕捉推动故事向高潮发展的各种因素,而后在概述中,凸显文中孩子、水手、猴子、船长各自的特点。这样的复述,在丰富学生语言材料积累的同时,还锤炼了他们的概括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促进他们语言表达力和表现力的不断提升。

二、及时搭建复述支架

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复述并不能一步到位。很多时候,他们会选择照搬原话、简单模仿来敷衍了事。这样的低阶思维显然不利于学生理解语言形式、积累语言经验、提升语用能力。因此,在学生展开复述活动时,教师应预先了解学情,有针对性地设计好复述支架,以推动学生的思维从低阶走向高阶。

如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课后安排了“试着以海力布或乡亲们的口吻讲一讲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这部分”这一复述性练习。练习中牵涉到人称的转变、情节的重组、情感体验的融入等。这些都属于高阶思维的“理解、应用、评价、创造”的能力。因此,在学生开始复述之前,教师要帮他们搭建相关的复述支架,以便他们在进行复述练习时不至于顾此失彼,也不会断了联想和想象的思路。笔者在课上为学生搭建三个支架:支架一为如果你是海力布,你会怎么跟乡亲们表达“赶紧搬走”的意思?支架二为在乡亲们面露疑惑、不愿意离开的情况下,你又会怎么想、怎么做?支架三为在变成石头的那一刻,你心中又会有怎样的想法?如此,学生得以集中注意力,从各个角度去收集信息、重组信息,寻找适合自己的语言表达的形式,并融合自己的情感、展开丰富的想象,最后从容不迫且有个性、有创意、多视角地复述这一部分的内容。

高年级以想象性复述、填补课文空白为主。这样的创造性复述更需要老师去巧妙地为学生搭建思维的支架,助力他们打开想象的翅膀,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将文本讲厚。如五年级上册的《牛郎织女》(一)提出了“仙女们是如何商量偷偷去人间看看”的想象性表达话题,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时,就可以启发他们从“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想法?可能是谁提出来的?大家刚刚听到这个提议时会有怎样的表情、怎样议论,形成了怎样的妙计?”等角度去设身处地思考、体验,甚至联系自己周末时瞒着家人与伙伴偷偷去逛街的生活经历,充实这一话题的情感体验,形成具有生活气息的创造性复述。

三、厚实学生的语用素养

复述,既是对课文文本语言的再运用,又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对语言材料的内化、整合与表达。它不同于简单地背课文,也不是单纯地概述课文大意。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复述时,要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避免出现机械读课文的现象,从而真正通过复述性的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感,吸收、内化语言素材,积累语言表达形式,掌握语言表达的基本规律,真正厚实学生的语用素养。

角色的融入是我们常用的一种复述方式。在对一篇有多形象参与的课文进行复述时,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在真实的语言对话情境中练习表达。如在阅读了《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三个不同阶段的小蝌蚪以及乌龟、鲤鱼、青蛙妈妈,让他们在学习对话复述中,积累书面语言,练习对话能力。在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时,教师可以不断鼓励他们去想象不同角色的不同动作和神态,边说边演,从而让他们的复述变得更加具体、直观、可感。

在复述时,学生除了肢体语言的配合之外,还可以有审美鉴赏与价值判断的补充。如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课后安排的“说说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哪个场景给你的印象最深”的复述性话题,要求学生具备信息梳理、情感体验、联想想象、审美鉴赏、做出判断等高阶思维能力。在指导学生进行复述时,笔者引领他们梳理出“卖蚕茧买枇杷——住店痛楚——快乐庙会——背着上学——划船送考——精心缝补”等场景,然后扣住关键信息揣摩人物心理,作出判断和评价。这样,学生的閱读理解力、语言表现力、审美鉴赏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四、即时展开激励性评价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新课程理念,教师在学生进行复述实践时,要即时给予相应的激励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复述热情,引导他们朝着正确的思路前进。如有学生对《西门豹治邺》一课进行了这样的复述:“西门豹奉命去邺县供职。他从一位老大爷的嘴里听到了那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巫婆勾结当地的官绅,以给河伯娶媳妇的名义,让老百姓又是献出女儿,又是出钱,所以老百姓们只能逃走。这样,邺县的人口就越来越少了。没有人去种地,田自然就荒掉了……”

对于学生的这一复述,笔者没有直接给予点评,而是引导学生去展开互评。这样的好处是将每一个学生都带入到复述实践中来,不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然,让学生展开评价互动的动员也很考究,比如“听了他(她)的复述,对你有什么启发”“他(她)的复述有没有让你有耳目一新的感受”“他(她)的复述哪些是你想到的,哪些是你没有想到的”,这远比简单的一句“你来说说他(她)的复述好不好”更具体、更有方向。

除了对学生的复述内容展开与本课教学目标相一致的评价外,我们还应对学生的整个复述过程进行全面评价。如“你是怎样想到这么说的”“在思考复述的过程中,你产生了怎样的疑问,你是直接放弃了,还是继续思考解决的方法”等,对学生意志力、克服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评价。当然,发言是否声音响亮、富有感情也是我们需要评价的要素。

在学生互评的基础上,教师再根据复述的具体目标,罗列整合评价标准,然后让每一个学生对照自己的复述实践进行自我评价、自我修正。如此,将会有效提高他们的复述能力。可以说,复述是学生零距离接触书面语言、学习书面语言表达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径之一。合理定位复述的达成目标,适时为学生搭建有效的复述支架,多方面厚实学生的阅读与表达素养,可以让学生自主建构属于自己的语用模型、实现表达力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学段语言表达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6:12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模具制造(2019年3期)2019-06-06 02:10:54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7:20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新课程研究(2016年4期)2016-12-01 05:55:05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48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中国修辞(2016年0期)2016-03-20 05:54:34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