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婷
信息技术的普及给生活和工作带来重大变化,尤其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颠覆了课堂教学的形式,使课堂教学更具多样性。语文学科是中职院校的重要课程,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更是关系着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应当推动中职语文课堂的有效变革,以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信息化发展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信息化教学就是指在课堂教学的目标基础上,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有效地利用信息化的方式开展多样教学,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语文学科是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为一体的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不仅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文字功底,还需要学生具备灵活的思维、良好的情感以及充实的文化素养,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积累和体验。在信息化教学的辅助下,语文课堂能拥有丰富的教学体验形式以及海量的信息资源,能容纳更广的领域、融入更多的内容,让学生全面地、立体化地体验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与社会价值。由此可见,信息化发展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有效推动语文教学的重要抓手。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中职语文写作教学的路径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写作、体验写作,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动力,提升其写作效果。而信息技术具有很好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教师可以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将其灵活地融入写作教学,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依托海量信息,积累写作素材
素材积累是写作的重要前提,學生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素材,写作时才能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在素材积累上出现明显的短板。他们不会从生活或学习中有效地汲取写作素材,导致其在写作时常常无话可写。而信息技术依托互联网平台,使其拥有海量的信息和资源。它能为学生及时、实时地提供丰富的信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所以,教师要积极地运用信息技术,依据海量的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素材、拓展写作思路。
以中职语文第一册说明文写作教学为例,说明文具有科学性、客观性的特点,要求学生完整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客观地阐述事物的特征,这就需要学生从多个角度去了解事物,所写的内容要源于深度的积累。说明文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他们往往由于缺乏素材而无法完整地完成说明文的写作。因此,教师可以依据信息技术,为学生打开素材积累的空间,使他们更好地积累素材。例如教师可以依据单元相关的文本,如景泰蓝、纳米材料等,先在生活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然后在互联网上搜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这些事物。比如有的学生对雷达的制作感兴趣,有的对无人机的设计感兴趣,还有的对古代的掐丝工艺感兴趣,或者对云锦、织染技艺感兴趣。依据这些不同的事物主题,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可观察的图片、动画,展示更多的技艺资料与制作图片等,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某类事物。通过这样的素材积累,学生的脑海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要说明的事物的完整特点,由此就能在写作时更准确地描写与阐述。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信息技术具有形象化、智能化等特点,能有效地将虚拟文字转化为真实场景,让学生有效体验,获得情感、思想的萌发,实现经验的积累。这样的价值在写作教学中非常重要。只有让学生拥有丰富的情感,才能使他们写出动人的文章。因此,教师要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效地进行体验,以获取真实的情感和思想、丰富写作内容。
以抒情类作文的教学为例,抒情作文往往与景物描写相融合,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作者往往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这类作文虽然对事物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不做具体要求,但对其情感的融入有很高的标准。学生要能真正在景物中融入情感,才能使作文打动他人,引起读者的共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地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真实的体验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情与景的交融,从而提升情感能力。例如教师以《沁园春·长沙》为依据,创设真实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景色,营造“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意境,让学生从中感受景色带给人的气势和决心。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抒情主题开展写作,并利用多媒体设备营造相关的场景,让学生真实地看到、听到不同的景致,以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共鸣。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依据体验情境抒发真实的情感和思想,这样就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内心,促进他们更好地表达情感、完成写作。
(三)依托灵活方式,转化重难点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语文学习的难点环节。虽然写作是学生个性化的思维体现,但如何将作文写得有深度、有内容、有思想、有水平,不仅需要学生有真实的情感,还需要学生掌握优秀的写作方法。而表达技能的运用就是写作的重难点。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可以依据教学重难点灵活地设置教学内容和形式,有效地实现写作重难点知识的快速转化。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写作需求,灵活地利用微课、微视频、动画讲解等方式来呈现重难点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技能、提升写作水平。
以议论文写作教学为例,议论文是中职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难点内容,学生在写作时必须围绕一个中心论点展开写作,论据要有说服力,论证的过程也要恰当。教师可以依据信息技术的多样手段,尝试逐一转化重难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议论文的写作。例如学生对具体的论证方法不熟悉,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微课,将论证的类型、方法以及结构等直观地呈现出来,并附上具体的实例,让学生能结合理论与实际,理解议论的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选取优秀的学生议论文作品,进行细致地剖析、解读,然后利用信息技术将其制作成范本,供学生参考阅读。通过这种灵活的方式,学生就能更好地掌握写作的重难点,在练习与学习中不断深化写作技能。
(四)借助信息手段,实施多元评价
评价是写作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语文改革进程中,高效、多元的评价过程是促进语文改革的有效保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评价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拥有灵活多样的特点,能及时、高效、迅速地反应诸多信息,并进行数据的有效分析。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写作能力与习作的优缺点,并及时改进。因此,教师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多元评价,以评价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提升写作能力。
以记叙文的写作教学为例,记叙文是非常常见的写作体裁,它给学生提供了描写生活见闻的契机。但是记叙文也是很难写好的作文,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写成“流水账”。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向学生详细地讲述记叙文的特点,明确主旨,详略得当。同时,教师可以依据信息技术,为学生建构多元评价系统,收集整理写作数据。这样在阶段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就能及时地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学生学习的状态以及写作能力的发展状况,并及时地进行指导和鼓励。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开通自评和互评通道,让学生能评价自己的作文,欣赏他人的作文,从中汲取优秀的写作思路和方法等。多元的评价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更加高效,能有效地推动写作评价的实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
三、结束语
写作一直以来都是中职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中职语文写作教学更需要新的视野、新的方法。信息技术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在传递与转化知识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实时性与可操作性,能为学生提供全然不同的学习体验。由此,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写作教学将更加高效、有趣。教师要灵活地利用信息技术从不同层面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在写作过程中真实地体验情感、思想,感悟语言的价值和意义。这样就能让学生有感而发,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写出优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