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新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文学艺术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65)
大王街道,隶属于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东、东南与长安区马王街道、灵沼街道相邻,南、西南与五竹街道、甘亭街道接壤,西、西北与渭丰街道相接,北、东北与咸阳市秦都区钓台街道为界。《户县方言研究》[1]4-5对大王方言有所讨论,但尚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讨论笔者的母语大王街道宋东村方言的语音特点及同音字汇,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老派口语为准。笔者家族已居住千余年的宋东村旧时被称作“鸡叫一声听四县”,是鄠邑、长安、咸阳今秦都区、兴平的交界处,因而与周边方言相互影响。如大王方言“乱论”等字读作撮口呼与兴平方言一致[2]802-819;大王方言“说”读如“涉”与关中中西部特点一致[3];长安方言“天地”读如“牵计”对大王偏东村庄有所影响。大王方言对咸阳钓台一带方言有明显影响,最典型的如“非飞、肥、匪、费肺、微、未味”分别白读如“书、述、鼠、树、儒、擩”;咸阳、兴平方言无西安、鄠邑方言所具有的[yɛ]韵母,把西安、鄠邑[yɛ yɤ]两韵母的字合流成为[yɤ]韵母[4];钓台街道偏西北及北部渐次只有[yɤ]韵母,如高速公路“咸阳南”出口所在的钓台街道东江渡村以至于其东边的曹坊村,部分居民口语里有[yɛ yɤ]两个韵母,部分居民口语里只有[yɤ]韵母。
大王方言有25 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在内:p、ph、m、f、v,t、th、n、l,ts、tsh、s、z,tʂ、tʂh、ʂ、ʐ,tɕ、tɕh、ɕ,k、kh、ŋ、x、Ø。
说明:(1)将普通话翘舌音读作平舌音的特点与关中及陕北方言是一致的,如“资=支[tsɿ31]≠织[tʂʅ31],三=山[sã31]≠煽[ʂã31]”[5-6]。(2)古全浊仄声读作送气清声母的字[7]比西安、鄠邑城关略多,如“脖渤部步倍杜渡族”声母送气。(3)普通话[n l]声母的分混受到兴平方言影响,如“塄棱”白读[n]声母拼开口呼。(4)个别中古帮滂声母字白读[m]声母,如“八猪~戒”读如“抹”,“全凭”白读如“全明”。
大王方言有4 个单字调:阴平31,阳平35,上声51,去声55。
说明:(1)轻声调只有02一种调值。(2)两字组的连读变调,参阅孙立新《户县方言的连读变调》[9]。(3)与单字调有关的白读层次主要特点为一些非阳平字白读阳平,如“吱市哥多窝姑爹周扣张世剃岂衠”等。(4)有的字单字调的归属比较特殊,如“炸弹”的“炸”以及“测量”的“量”去声和阳平两读。
(1)中古精、知、照组拼今合口呼字的读音合流,如日母以外的字读作[ts tshs]声母拼合口呼,其[u]的实际音值为[ʮɿ],因为无辨字作用,按照音位记音法记作[u],这一特点与商州[10]12、丹凤[11]方言等具有一致性。但是,普通话读作[uan un]的字,商州、丹凤读作撮口呼,而大王方言读作合口呼。(2)中古遇摄合口三等鱼虞两韵逢知、照组的字,普通话读作[u]韵母,大王方言逢照庄组的字读作[ɤu]韵母,其余字读作[u]韵母,这个特点在关中中东部很普遍。
本文牵涉许多本字及文白异读,如“按”通常与“案”同音,而大王方言“按”又读如“扼[ŋei31]”,特指用指头按,例如“把这沓纸~住,嫑教风刮散了”。“按[ŋei31]”的音义理据见《集韵》阿葛切:“~,捺也。”再如关中方言“稼”口语读音如“家”,城里人把农村的孩子甚至少见识的庄稼人贬称为“稼(=家)娃”。而“稼穑”的“稼”,知识分子文读如“嫁”。其音义理据见《玄应音义》卷第十七“稼穑”词条“稼”的反切“加睱反”,卷第二十四及《慧琳音义》卷第四十一亦然①学界通常以《广韵》《集韵》为蓝本讨论方言语音和本字等,而比《广韵》《集韵》更早的《一切经音义》(即《玄应音义》)则能看到更早的方言音义理据,参见孙立新《关于陕西方言对〈一切经音义〉的传承问题》,载《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2020》,三秦出版社2020年版,第240-251页。。又如大王方言的“了2”读作轻声“咧”,以下例子中直接写作“咧”。限于篇幅,恕不一一解释,参阅孙立新《陕西方言本字集考》[12]289-301、《陕西方言语音与本字有关的几个问题》[13]216-224。另外,本文对古汉语的部分读音,如“雨”的破读去声及唐代韩愈所任“国子监去声祭读如寨酒”的“监祭”、“河水汤汤读如商商”的“汤”不予收录;主要收录普通农民口语里的字,也收录知识分子口语里较常用的字。
①宋东村第二组叫作“饲养室[sɿ31iaŋ51ʂʅ31]”、“饲养处(=主)[sɿ31-35iaŋ51-31tsu51]”。村里还有“大槽[ta55tshau35]”、“牛槽[niɤu35tshau35]”等叫法。
①宋东村有关于此字的歌谣:“一点儿上了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言字望进走。你一扭,我一扭,一下扭咧六点儿六。你一长,我一长,当中儿夹个马大(读如‘代’)王。心字底,月字帮,坐个车车儿逛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