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飞,张 敏,王冠孝
(1.陕西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2.运城学院 人文学院,山西 运城 044011)
文化是旅游的内在灵魂,旅游是文化的外在本体[1]。随着当今世界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也逐渐成为发达国家着重发展的第三产业。构建文化旅游新业态,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通过发布一系列诸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华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报告发言,为新时期的文旅产业融合及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将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作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现代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建立了基础和方向。
由于山西省一直依靠煤炭发展经济,近几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率显得较为落后,因而山西省也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采取一系列的方针措施,以期转变旧的经济发展方式为高新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山西省由“煤炭经济”向“绿色经济”过渡。本文以构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模型为基础,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权重法、线性加权法等方法,研究山西省各市文旅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和二者的耦合协调度,从而为山西省未来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以及二者的良性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和建议。
山西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有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然而,就山西省的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而言却一直较为滞后,以默默无闻的形象悄然矗立于黄土高原。为有效提升山西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质效,本文借鉴了多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查找了多个相关资料,提取其中有效数据,以细致分析山西11 个市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程度,究其难题,为找出适合山西省发展的合理路径提供可供借鉴的建议。
山西省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灿若繁星的文化旅游资源。其地面文物数量一直傲居全国前列,全省文化、内涵也极为深厚古朴。然而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结构畸形等诸多情况,本省的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一直不出众,旅游产品缺乏特色,定位不明显,使得本该大放光彩的文化资源一直默默无闻,掩埋其炫耀多彩的价值。山西省文旅产业存在融合不紧密、发展不协调等弊端,难以吸引新时代的旅游大众,也很难匹配游客对于旅游需求的不断升级。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山西也确定了“转型综改,创新驱动”的基础战略。作为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产业融合将成为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之一。以科学可持续的方式优化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促进文旅融合有利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二者互相带动,共同进步,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为本省发展带来更多良性效益。
为了对山西省11 个区域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进行定量合理研究,依据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发展机理及数据可得性、科学性等原则,在下文构建了相关数据的指标体系,对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赋予熵值权重,运用线性加权法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研究分析。
1.指标体系构建。参照翁钢民和李凌雁(2016)[2]的观点,及从各种途径查得的统计资料,本文分别将旅游产业分为经济情况、规模情况、从业人员情况、经营情况4 个一级指标和11 个二级指标,将文化产业分为经济情况、规模情况、从业人员情况、经营情况4 个一级指标和9 个二级指标。综合数据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
表1 山西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评价指标体系
在所述计算步骤中,经过无量纲化处理计算后的某组数值中会出现最大值1 及最小值0,导致之后的计算步骤难以进行,多组数字无效,因而查阅诸多资料后决定采取黄鹏等(2015)[3]的办法,使其变得有效,以方便之后的计算过程顺利进行。
2.无量纲化处理。无量纲化处理是综合评价过程中的一个步骤,是属于物理学科的名称。简单来讲,使用无量纲化可以减少变化的数据。而最常见的方法是标准化,也称归一化,因为体系所采取的不同指标的计算单位不同,经过归一化后,可将绝对值转化为相对值,从而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计算,经过处理的数据均值都为0,标准差都为1。本文采用表示指标Xij经过归一化处理之后的结果。归一化处理的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3.熵值权重法。为构建评价模型来分析山西省11 个市的文旅产业耦合程度和协调水平,需要在此列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各自的评价指标,并确定出各个指标的权重,据此判断二者协调水平。熵值权重法属于客观赋权法,相比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其他方法更加科学、客观,因而计算起来有助于减少失误。其计算过程为:
首先,计算第i 年第j 项指标的比重Sij,计算公式为:
4.线性加权法。线性加权法是按照不同的指标占总体体系的比重来赋予指标相应的权重,之后再对其不同的线性组合进行最优解从而解决目标关系问题的一种评价函数的方法。上文在计算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不同指标内各自的权重之后,还应该整体计算出两体系的综合水平指数,得出结果之后才能研究二者的耦合协调状况。体系的综合水平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6)中,Wj表示指标的权重,Xij表示该指标的值。
5.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耦合为物理学术语,即反映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事物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及能否协调融合的关系。耦合协调度则是衡量事物间的关系发展水平的定量指标,研究两产业的耦合协调度有助于分析两产业之间的融合程度[4]。参考之前学者的研究,根据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系数模型,构建的耦合度模型计算方法如下:
式(7)中,Ux、Uy分别表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数值,M 表示文旅产业的耦合度,其值越大表示二者关系越密切,影响程度越深,反之亦然。
协调度模型的计算方法如下:
公式中,α、β 代表未知待定权重,分别表示的是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对于文旅协调发展的贡献程度的高低。为了保证一定的合理性,本文借鉴专家用法,分别将α、β 确定为0.425、0.575。D 数值越大,说明二者间相互影响程度越深且二者作用更加和谐有利,相互促进。参考刘畅等(2017)[5]的观点,将文旅两大产业的耦合度与协调度层次划分了几种等级,本文划分标准如表2 所示。
探寻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近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本文发现山西省旅游产业最具代表性的“分水岭”年份分别是2008 年、2017 年、2019 年、2021 年。其中2008 年,我国依托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契机,全国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进入腾飞期;2018年,随着山西省文化旅游厅的正式设立,山西省开始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之路[6],当年全省文旅事业也蒸蒸日上。为进行更好的比对,本文截至2017年、2019 年两个年份的截面数据进行分析;2019 年末,同样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山西省文旅产业融合的进程。因而选取目前为止最新的2021 年份数据作为分析对象。
通过2008—2021 年份的《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8—2021 年的《山西统计年鉴》、2008—2021 年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西省统计局网等查找山西省各区域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关联发展数据及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信息,查找过程中部分资料信息或数据的缺失部分由估值代替,或通过已知年份的数据及增长值计算得出,部分最终结果会根据不同方面得出的数据分析比对得出最佳数值,也因而存在细小偏差,影响不大。然而由于某些市数据统计不全面,导致指标体系构建存在一定的不足,难以充分体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真实水平,仅仅较多的反映了发展的速度,未能充分体现各市发展的质量。因而少量数据本文会采用模糊计算的方式近似取值。
根据上文记录的研究方法和查阅的数据,对山西省各个区域的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做出综合评述,在此给出全省各市2008 年、2017 年、2019 年、2021 年四年的旅游产业相关数据分析,以直观具体的方式分析十余年来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变化程度和动态趋势,以及各市文旅产业融合的情况。
依据上文记录的研究方法,以及山西省各市2008 年、2017、2019 年、2021 年四年的旅游产业相关数据分析,给出表格以供分析具体内容(见表3)。依据表3 的数据,所得分析结果如下:除2021 年山西省旅游产业稍有下降以外,近十年来山西省大部分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总体呈缓慢上升的趋势,但发展水平都不是很高,未来仍有重视旅游业发展的必要。十多年间各市综合水平发展的差距起伏在(0.04,0.1),各市间的旅游产业增速较均衡,但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其中综合水平最高的太原市竟然是水平最低的阳泉市的8 倍之多,这说明山西省全省的旅游产业发展起步低、增速缓慢,各市之间旅游产业带动效应不大,整体水平差。另外,旅游业发展在全省空间地理分布上呈现中部偏高、东南部中等、西北部地区偏低的区域化特征。旅游发展水平高的区域大多位于经济发达的太原、晋中地区,可能由于旅游产业对于经济具有互相提升的作用。从省内旅游收入部分的结果来看,国内旅游收入占据产业收入的大多数,因而可以判断来晋游客中国内游客是主力军。但旅行社、饭店等基础设施建设较为缺乏,发展水平不高。具体来看:在全省,太原市和晋中市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增速快,可能受益于太原市省会城市的经济带动效应及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大同、晋城、运城等市发展水平居中,大同市近几年旅游产业明显转型升级较快,然而全市经济不发达,旅游业发展动力不足。朔州、吕梁、阳泉等地发展起点低,可能因为地理位置受限,交通不大便利,经济结构发展畸形,水平不高,但近几年发展速度有所提升,说明这些区域的旅游产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由于政府开始注重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一系列措施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可见未来旅游产业发展将会提速。
表3 山西省2008—2021 年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
根据上文所述的研究方法以及查找得到的数据,下文将对山西省11 个区域各自的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做出综合评述,在此给出山西省11 个市2008 年、2017 年、2019 年、2021 年四年的文化产业相关数据,为了更直观具体的看出十余年来山西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变化程度和动态趋势,给出表以供分析,具体内容如表4 所示。由表4 中所得数据分析得出:全省的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波动上升,虽然增速放快,但由于发展起点低,总体仍然处于中低段发展水平,说明各市的文化资源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建设的文化艺术馆数量不多,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也较低。各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不一,差距也逐年拉大,各市发展速率也参差不齐。地域分布上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呈现中南部高、西北部低的特征。显然,文化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依然大都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可见经济与文化产业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互相影响。同旅游产业发展趋势类似,全省各市的文化产业在2019 年达到较为乐观的水平,之后几年又回落到2017 年左右的水平。具体看来,在11 个市中,太原市由于是省会城市、交通位置等便利原因,仍持续处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增速较快的阶段,当然这也与太原市文化基础深厚,近年来社会重视文化产业等条件有关。晋中市、临汾市、大同市、长治市后来居上,依靠旅游产业带动、文化资源发掘利用等有利条件,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仅居其后。阳泉市、晋城市等地文化产业发展质量不高,但增速逐年提升,说明发展应当发掘当地文化潜力,创造文化发展特色。阳泉、朔州两市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在全省仍然最低,增速也不快,未来建议与周边城市合作带动来发展自身的文化产业。
表4 2008—2021 年山西省文化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
根据上文所述研究方法以及查阅得到的数据,对山西省11 个区域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耦合协调关系做出综合评述,根据上文数据,以及前文所述的耦合协调度计算公式及方法,做出表5 以便分析。依据表5、图1 所得数据,分析结果如下:全省各市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基本同步,两产业的融合发展也总体趋向协调,但协调程度较低,其中仅有2 个市的耦合协调度达到0.5。目前11 个市大部分处于拮抗耦合、濒临失调阶段,由于全省文旅产业的综合发展水平最初处于严重失调阶段,所以当前大部分城市仍处于轻度失调向濒临协调的过渡阶段。但十年间各市的协调度依然进步很大。2019 年,太原市文旅产业的耦合协调度持续处于全省最高水平,耦合度为0.6,达到勉强协调程度。晋中市、大同市紧随其后,分列第二、三位,吕梁、阳泉、朔州三市文旅产业的耦合协调程度较差,关于文旅产业的融合有待加强。长治市在十年间由文化产业滞后转变为旅游产业滞后,可能因为该市近几年重心在于旅游产业的发展,轻视了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临汾市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多年来比旅游产业发展态势好,未来建议多关注文旅融合点,以文化业促进旅游业发展。大同、晋城、朔州及晋中四市的文化产业稍微滞后于旅游产业,建议加大力度推动两产业互动互促。从11 个市文旅产业的发展总体状况看来,相信两产业合理深度融合之后,会产生良好的互带作用,实现经济全方面良好协调。
图1 2008 年、2017 年、2019 年、2021 年山西省各市耦合协调度
表5 2008 年、2017 年、2019 年、2021 年山西省各市耦合协调度
经以上对山西省11 个市文化旅游产业各自的发展评估、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分析以及不同区域综合发展水平之间的对比,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经过上文的计算和研究发现,利用熵值权重法得出不同事物间的协调水平,并根据所得数值来构建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来判断两事物间的协调状况是可行的。除此之外,在判断的基础上还可以找出促进二者融合发展的关键之处。因而,这一方法对于今后有关耦合协调度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总体来看山西省各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呈不稳定、不平衡、曲折协调的发展态势[7]:2008—2019 年总体有所爬升,2020—2021 年总体下降。山西省文旅产业融合近十余年来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目前大多数城市处于拮抗耦合和濒临失调阶段。
2008—2021 年,山西省两大产业发展增速较快,但各市间发展存在显著差距。全省范围内看两大产业耦合度较低,但协调度较高。未来需要加大全省各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关注度,促进文旅产业良性耦合协调发展。
从全省地理位置上看,两产业发展呈“中部高,四周低”的分布特征。大部分地区的两大产业处于濒临失调发展阶段,且旅游产业优于文化产业发展。说明各市普遍来说对旅游业较为关注,普遍轻视了文化产业对于旅游业甚至是经济总体的带动作用。
从指标体系上来看,各市在旅游市场环境、旅游人才培训、文化经济效应、文化发展环境等方面有着较大差距,这也是导致各市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不一的主要原因。建议各市仔细研究本地产业发展存在的缺陷,如着力创新促进当地的旅游需求,提高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增加人才培养力度等,扬长避短,推动文旅均衡前进。
晋中地区发展相对高水平,增速较快,但目前正由轻微失调阶段过渡到初级协调阶段。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发展逐渐协调同步。忻州、运城、晋城等地旅游资源发展较好,旅游产业发展一直优于文化产业,但总体经济水平持续低迷,需要加大开发力度。朔州、长治、阳泉、临汾、吕梁五市在总体上看,文化产业发展速度略快于旅游产业发展,但近年来两个产业水平仍处于低等级失调阶段。
在认真分析上述数据及耦合协调度模型之后,本文认为山西省全省各市文旅产业融合度不高、耦合度差的原因在于政府缺乏合理调控、文旅融合缺乏新意、社会各界关注度不高等。针对以上原因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为山西省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合理应用于实践当中,提高文旅产业质效。
一是拓展文旅产业交叉点,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各市应当因地制宜,深度思考自身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和困境,提高文、旅产业的耦合协调度,深入探寻两大产业融合的运作机制,多渠道、全方位促进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在重点调整效率低下的旧产业结构,争取旅游与文化两大产业互动互促的基础上,多个方面挖掘文旅融合联动潜力,发掘文旅产业更多的交叉点,例如创新文旅产品、延长文旅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整合本地文化旅游有效资源,利用各市的特色打造品牌,并结合现代化高科技技术,提升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建立科学协调发展新机制,拓展更广阔的旅游产业发展新空间。
二是政府合理宏观调控,维持秩序引导发展。首先,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鼓励文旅产业尝试发展新路径、新方法。其次,应当关注文旅产业联合发展状况,完善文旅产业政策法规,规范市场秩序维持良好运作,保护技术及创意方面的专利,引导文化与旅游产业高水平协调发展,提高文旅品质、引领创新趋势。最后,政府应采取更多的惠民措施和利民政策对文旅产业予以政策方面的扶持,激发群众对于文旅产业更浓厚的兴趣,让大众“有钱花,敢花钱,愿意花”。
三是人才是生产力之源,培养潜在新兴力量。人才作为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应采取积极的人才招揽政策,建立综合人才培养机制。吸引有本领、有创意的人才为山西省文化旅游事业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并通过采取一些鼓励政策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大众对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兴趣,为群众提供资金、场所等便利条件,鼓励文化旅游企业或人民群众提出新创意新思维,鼓励大众进行合理合法有效的创新尝试。
在招徕优异人才的同时,当地政府也可以积极构建文旅人才培育体系,通过在学校设立复合型学科课程、加强社会人才的文化素养培训等方式为当地的文化旅游事业输送更多可用之才。
四是社会致力跨界合作,推进行业联动发展。社会各个行业应采取合力、积极关注文旅产业,追求产业的高水平发展,寻求本行业与文旅产业的结合点,创新不同企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的合作模式,采取多种渠道宣传当地特色资源和文化活动。
政府也可以促使文化旅游产业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全局,打破行业间的壁垒,寻求文旅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结合点、交叉点,以文促产,探索文旅产业多领域深度融合,共同促进社会经济振兴、繁荣。
五是企业自身谋求发展,推动产业优质运作。文旅相关企业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履行自身义务。在盈利的过程中也兼顾文旅产业的特色创新,注重文化成分与旅游过程有机结合,让文化元素为旅游产业助力,让旅游产业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此外,企业还应有选择地引进高科技产品或服务,提高客户的文旅体验满意度。并积极参与发展当地的旅游演艺业、会展业等。加大企业产品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看到当地的特色资源。积极与国内外企业等互动合作,建立友好联系,积极助力本地的优势资源“走出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