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红 张美莉 王巧白
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新生儿的特殊性,一般采取封闭式管理,规定护理人员提供24 h的综合性监护管理,具体策略有医疗设备监管、为患儿实施定时查看护理等办法,所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护理工作有着不低的技术水准与不小的风险[1]。不少文献指出,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者的业务素养、医院护理管理水准等有着密切联系[2]。所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向护理工作提出了不小的要求,既有较高的总体素质要求,又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要求。在强化护理管理质量的基础上,提升重症监护室的护理质量。质量管理系统里一个较关键的原则是连续改善质量,这是基于以往全面质量管理的一种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它通过强化护理过程管理、关注不同环节质量控制,查找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并加以改善,持续提升护理质量,顺应患儿治疗需要的一种管理方式[3]。三级护理质控网的常见结构为护士长-质控组长-质控员,一般从以下方面开展质量管理,即消毒隔离、基础护理、仪器设备应用、专业操作等,改善护理管理质量。作为评价护理质量的关键指标,三级质量控制体系[4]主要涵盖了质量规划、控制及优化。它能够使护理工作者的热情最大化,使被动性的接受检查变成自发地加入指控活动中,不断改善护理质量。本次研究主要围绕其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效果展开探讨和分析,报道如下。
从2021年10月—2022年10月于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实施三级护理质控网前后的患儿中各选出83例。三级护理质控网实施前(2021年10月—2022年4月)女孩35例,男孩48例,胎龄30~34周,平均(31.30±3.20)周;体质量为1500~1765 g,平均(1617±575)g;患儿疾病类型:10例早产、9例窒息、13例呼吸窘迫综合征、13例肺炎、8例心脏疾病、5例先天性畸形、20例黄疸、5例出生缺陷;三级护理质控网实施后(2022年5月—2022年10月)女孩34例,男孩49例,胎龄30~34周,平均(31.28±3.19)周;体质量1500~1800 g,平均(1621±579)g;患儿疾病类型:11例早产、8例窒息、13例呼吸窘迫综合征、14例肺炎、7例心脏疾病、6例先天性畸形、19例黄疸、5例出生缺陷。纳入标准:(1) 30 周≤胎龄< 34 周。(2)超出生后24h 内转入 NICU。(3)患儿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 :(1)母亲无意愿参与本次研究。(2)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严重宫内感染及窒息患儿。(4)合并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胃肠道疾病患儿。
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NICU护理工作者共有45名,并且实施三级护理质控网前后没有任何改变,年龄30~40岁,平均(32.34±3.52)岁;其中护士长、护师、护士分别为1名、25名、19名。三级护理质控网实施前后进行护理操作的均为同一批护理人员。对比实施之前与之后患儿及护理工作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对象家属对此次研究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参与,签订了书面协议。
造成实施三级质控之前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护理团队成员普遍年轻、护理质量要求较高、管理制度不健全、护理任务繁重、护理工作者的专科技术能力有待提升、医患关系欠佳等。基于此,通过三级护理质控网的实施来开展护理质量管理:(1)建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管理团队,建成三级护理质控网,一般以1名护士长作为核心,按照具体的工作内容对护理工作者分成了5个小组:基础护理组、消毒隔离组、病例质控组、设备管理组、技术操作组,每个小组的组长均为护师,专门对护理工作进行规划及管理。(2)针对性的改善策略的设立是参照《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5]《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等相关文件》[6]而完成的,其中对小组所有组员的工作内容进行了清晰的界定,以使质控工作的顺利进行。(3)为保障护理工作质量,要监管新生儿护理全过程,同时定期评估相关的护理需求,保证向患儿提供舒适、安全的护理,把护理质量当作评价护理管理成效的一大指标,保证护理管理时所有护理操作的有效性与科学性,管理护理工作者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落实相关管理制度的状况、管理患儿需求的满足程度,依次由细节出发从严掌握护理质量。质控团队要落实自己的工作职责,定期(每星期1次)检查团队成员的工作状况,整理出护理时团队成员的工作职责落实状况、发现的问题,然后通过讨论给出化解问题的策略,并传达给护士长。护士长是三级护理质控网的重要负责人,需要对该小组的工作状况加以及时掌握,定期开会,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同时设立好奖惩制度,并且将其落实到位,在年终考核中纳入工作的实际状况,以使护理质量得到真正的提升。(4)根据平时监管和会议上查出的问题与化解策略加以督促落实,帮助质控员改正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直到解决全部问题。总结护理质量管理中极易产生的问题,把书面总结交给护士长,追踪各个小组的整改落实状况,如果在此过程中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则要深入探讨,给出化解策略。通过连续改善,从而为下一时期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保证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可持续性。护士长监督各个小组处理策略的实施状况,同时对于发现的问题加以及时指正,一直到问题得以根除,以使护理质量管理活动能够持续顺利地开展。
对实施三级护理质控网前后的护理管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细致观察。(1)护理管理质量。通过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自拟的《护理管理质量问卷》加以评估,总共包括7个维度,即:三基考核、各班工作质量、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急救药品管理、护理文件书写、护士长管理等,各维度总分为 100分,得分愈高说明这一维度的护理管理质量越高。(2)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记录护理不良事件的病例数,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总例数/患者总数×100%。发生率愈低,表明情况愈佳。(3)满意度。在患儿出院之前通过自制的《患儿满意度调查表》对其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展开评估,共涵盖了4项内容,也就是护患交流、业务水平、满足需求的及时性、服务态度,每项分值为0~20分,总分为0~80分,所得分值愈低则提示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愈低。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较于实施三级护理质控网前,实施后护理管理质量的各项评分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施三级护理质控网前后护理管理质量的状况比较(分,±s)
表1 实施三级护理质控网前后护理管理质量的状况比较(分,±s)
时间三基考核各班工作质量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急救药品管理护理文件书写护士长管理实施前(n=83)89.24±5.4589.28±2.1990.95±2.5694.24±1.1196.76±1.4790.12±1.7390.05±1.25实施后(n=83)95.13±3.2496.35±3.4196.10±1.7598.71±0.8599.27±0.5096.43±3.2797.42±2.30 t值4.1457.7747.39314.2117.1707.59912.525 P值<0.05<0.05<0.05<0.05<0.05<0.05<0.05
相较于实施三级护理质控网前,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大幅减小,表明实施护理干预后出现问题的比例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实施三级护理质控网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状况比较[例(%)]
相较于实施三级护理质控网前,实施后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实施三级护理质控网前后患儿价值护理满意度比较(分,±s)
表3 实施三级护理质控网前后患儿价值护理满意度比较(分,±s)
时间护患交流健康教育业务水平满足需求的及时性服务态度总分实施后(n=83)17.24±2.8518.60±1.2217.69±2.3618.24±1.5617.32±2.2490.06±5.58实施前(n=83)13.25±2.8912.21±3.4412.28±3.4314.80±2.6413.53±2.6166.70±5.55 t值12.58222.40916.63514.34514.09638.05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质量控制是医院管理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护理质量不但与患儿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关联性,而且还可以将医院的医疗水准展现出来[7]。护理质量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向患儿供应高效、全面而安全的护理服务,所以,医院唯有落实能够顺应现实需要的护理质量管理评价标准,方可真正体现护理服务的涵义[8]。在三级护理质控网这一护理管理模式下,护理服务在工作分工上和过去相比有了差异性,这一模式保证护理工作的参与者都能够落实护理管理工作,有着较高的工作积极性,防止过去那些管理模式里出现被动被检查事件,能主动担负起护理责任,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加以汇报处理;更能满足目前护理管理要求和年轻护理工作者的工作习惯,对于提升护理水准大有裨益。由于持续改善质控网、健全护理体系,在这一模式下,创建团队时选择的成员都是接受过专业培训、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在确定小组长人选时,要保证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开展工作时能把护理服务和质量管理工作结合起来,第一时间处理护理和管理中的不足,进而满足新的护理规范和标准,持续提升管理水平[9-10]。由于实施与改善三级护理质控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团队持续成长扩大,得到了许多护理工作者的响应。护士长是这一管理模式的重要管理者,主要担负落实的职责。护士长在管理时,可采取向小组长提供部分授权的方式,由小组长管理其组内各成员;通过逐级管理的形式减少了护士长的工作量,并且也调动了护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可采取定期培训的方式,组织护理技术学习,增强护理人员的职业水平,锻炼出一支既懂护理,又能管理的护理优秀团队。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当中,早产儿的数量相对较多,对其展开全天24 h的监护,能够实时掌握疾病发展的状况,从而确保及时救治[11-12];大多数患儿的机体发育都存在一些问题,病情波动较快,而且没有家长在身旁陪伴和护理,而这些都会使护理工作数量大增、繁杂度上升[13-15]。泉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在护理质量管理中,把三级护理质控网和连续质量改善相结合,利用创建三级护理质控网的契机,持续改善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系统,从监护室一线护理工作者中选出人员,组建质控团队,一边开展临床监测与护理,一边强化管理护理工作质量细节,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给出改善策略,为护理操作的新要求提供依据,从而切实做到护理标准、护理理念和临床工作的真正同步,从而连续、稳步提高病房护理质量管理工作。
作为一种管理模式,三级质控具有较高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其管理及控制贯穿于医护工作的各个方面,譬如基础根基、关键步骤、终末质量等,不但能够使医疗质量得到确保,而且还能够使患儿的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三级质量控制网是以护士长—质控组长—责任护士作为体系来管理多个方面的工作,此模式将护理管理者以及临床一线护士的现实工作作为切入点,以管理护理活动的整个经过及各个环节,可根据实际状况做出及时调整,十分灵活,且具有动态特性[16-17]。从此次研究结果可知,相较于实施三级护理质控网前,实施后护理管理质量的各项评分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实施三级护理质控网前,实施后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实施三级护理质控网前,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大幅减小,表明实施护理干预后出现问题的比例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三级护理质控网后,以上指标均得到了明显改善,表明三级护理质控模式能够有效地改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管理质量。这一研究结果与陈素敏等[16-17]等的研究结果接近。
综上所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利用三级护理质控网结合连续质量改善护理管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管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