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教育”理念下开展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

2023-09-08 22:52林秋香
小学生 2023年20期
关键词:活教育体验式三角形

☉林秋香

数学内容具有逻辑性、抽象性,“注入式”“照搬式”的教学割裂了学生与生活之间的关联,难以让学生获得直观的学习体验,难以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与时俱进,融入“活教育”的理念,从生活中提炼数学概念、公式,让数学教学融入生活实践,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探究,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1]。

一、“活教育”理念的内涵

教育家陈鹤琴于20 世纪40年代提出了“活教育”的理念,他认为“自然、社会都是活教材”,强调“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感悟知识、陶冶情感中实现知情的合一。教师在基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构建教学场景,还原教学内容,让学生亲历教学过程,能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经验的体验、能力的发展。

(一)再现情境,增强学习效率。在“活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再构生活场景、还原实际生活,向学生呈现真实的任务,让学生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对数学知识的感悟、构建数学知识的图式,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学生基于熟悉的环境去学习数学,能减少他们对抽象知识的恐惧,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形象、更加简单,促进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感悟,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以生为本,建立新型关系。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引导的地位,他们以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沦为应试的机器。在“活教育”理念下,教师要构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与学生进行信息的分享、情感的交流,要倾听学生的想法,解决学生的疑惑,这样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引领学生参与扮演、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模拟角色、表述语言,从而形成规范性的认知与理解。

(三)主动探究,培养创新能力。小学生个性活泼,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自主发现的空间,让他们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教师要迎合学生的特点,引领他们通过摆、分、折、拼、算等活动,促进他们多重感官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让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发掘,对所学知识形成创造性的理解。

二、当前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现状

(一)目标上重知识轻体验。“活教育”理论认为,学生除掌握必要的知识外,还要培养优良的习惯、掌握良好的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由三维目标退化为“知识本位”的单维目标,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过多的讲解占据了学生体验的时间,致使学生无法沉浸于具体的场景中,或参与探究的时间短暂,难以产生深入的思考。情感目标被直接忽略,学生难以形成真实的体验,他们会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厌倦情绪。部分教师选择的情景与学生的生活格格不入,或与学生的生活有着较大的出入,致使体验式教学难以顺利进行。部分数学课堂中,教师未能依据学情设计体验式教学,难以刺激学生探求知识的渴望,无法形成情感的共鸣。

(二)过程上重体验轻感悟。“活教育”强调学生在操作中探求真知,凡是学生自己能完成的事,就让他们自己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基于已有的知识去学习新知。但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体验式教学的理解不透彻,只注重教学情景的构建而忽略了生成知识的原理,学生难以形成真切的体验,无法对知识形成真正的理解。泛化的情境与教学内容格格不入,学生只会产生浅层的理解,致使体验式教学流于形式。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学生不愿意再思考、再分析,产生思维的惰性。

(三)评价上重形式轻主体。“活教育”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以多样的评价方式衡量学生。教师要重视评价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要关注他们的学习体验与情感态度。但在当前课堂教学中,“正确”“错误”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广度与深度,教师要以恰当的评价为学生的思考指向,以引导学生的自评与反思,让他们分析错因,使自己的认识变得更加全面。

三、“活教育”理念下开展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确立学习目标,准备体验

在“活教育”理念下,教师要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自己的世界,让他们立足于自身经验去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2]。教师围绕“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获得深度的感悟;教师围绕“过程与方法”目标,寻找与学生所处环境的连接点,以促进学生知识的习得、技能的提升;教师围绕“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让学生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教师要将体验式教学融入到目标之中,实现学数学、做数学的融合,以增进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如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课内容时,教师设计体验式的目标如下: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索、发现多边形内角和与其边数之间的关系,并以恰当的方式去发现规律;在经历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中,积累发现数学规律的经验,培养学生操作与推理的能力;学生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能激发好奇心,感受到参与活动的趣味性,从而促进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

(二)运用趣味方式,开始体验

“活教育”主张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教师要建立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立足学生的已有认知储备与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领学生参与观察、操作、猜想、验证、推理、分析、交流等活动,增进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要从生活资源中选择学生感兴趣、乐于接受的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聚焦于重点内容,并形成自己的感悟。

如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内容时,教师提出问题:任意三条边,是否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老师这边有2 种颜色的木条各三根,请大家上台试围成三角形,看看谁围得快一些。有一组学生轻松地完成了,但还有一组没有完成,教师让他们分享所获得的感受。一位同学说,这两条边太短,而另一条边太长,围不成三角形。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三条边不能首尾相接”。教师引导学生探索“三条边满足什么关系才能围成三角形”。教师以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发现“不是任意三条边就能围成三角形”,并引发他们探究“怎样的三条边才能围成三角形”的欲望。教师在练习纸上为学生准备了2cm、4cm、5cm、9cm 等四条线段,让他们从中任选出三条边,看看哪几种能搭配围成三角形。学生列举出四种情形,教师让学生通过尺规作图来分析问题。每个小组分别研究其中的一组,以尺规作图的方式画一画,看能否画出三角形,并标好各边的数据,如果不能围成的也要画出作图痕迹。教师针对学生搭三角形的情况,说明2cm、4cm、9cm 三条线段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教师以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操作、分析的过程,从而归纳出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结论。

(三)创设有效情境,氛围体验

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活教育”理念下教师要营造高效的情境、愉悦的学习环境,以增进学生的体验,增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让他们在情境中获得深度的体验。教师创设生活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能消除对新知学习产生抽象、枯燥的理解,能在熟悉的环境中引发学习热情。如在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内容时,教师为学生创设商店购物的情境,课件呈现商品琳琅满目的情景图片,让学生感受购物的氛围。教师让学生扮演顾客,并计算所购物品的价格,能运用抽象的“虚拟币”购物,学会求和、找零。教师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形成愉悦的体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四)参与活动交互,投入体验

在“活教育”理念下,教师要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领学生去观察、实验、探讨并发现问题,从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教师以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让他们全身心融入到探究活动中,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引发他们的探求欲望[3]。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为每个小组提供实验的器材,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所发现。教师引领学生参与活动,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在活动中形成直观的认识,积累丰富的数学经验。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指点,让他们积累的经验思维转化为表象思维,从而能促进数学模型的建构,再通过归纳总结,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在体验活动中,通过互动交流,能促进对数学规律的探寻、数学真谛的领悟,能唤醒自己的已有记忆,促进对方法的掌握、知识的迁移。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的认识》一课内容时,教师让学生拿出12 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让他们用这些小正方形去拼一个长方形,看看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学生在组内交流,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拼法。教师引导学生用简单的乘法算式表示不同的拼法。学生汇报自己的算法算式,展示出4×3=12(4 排,每排3 个)、6×2=12(6 排,每排2 个)、12×1=12(12 排,每排1 个)等几种摆法。也有学生指出摆3 排每排4 个、摆2 排每排6 个等,这些都通过前面转变得到,可以认为是上面的同一种拼法。教师提出问题: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每排能摆5 个吗?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摆一摆、说一说,发现其中蕴含着乘法算式的内容,教师指出从4×3=12 中可以看出3 是12 的因数,4 也是12 的因数。反过来,12 是3 的倍数,也是4的倍数。教师让学生观察其他两道乘法算式,让学生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教师创设数学学习情境活动,实现数形的融合,能使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将12 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并用算式表示不同的拼法,从而引出因数与倍数的意义。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获得直观的感知体验,使其对知识的理解突破抽象的制约,能建立“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五)开展多元评价,正向体验

在“活教育”中,教师要为学生留有总结、评估的空间,让他们运用自己的经验去检验所学内容是否正确,是否扎实,是否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是否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教师要多与学生展开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反应,了解学生的疑惑点、易错点,使评价更加具有针对性。教师的评价不能根据成绩搞“一刀切”,要关注学生的非智力要素,对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获得思想的感悟。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他们对自己或同伴进行学习行为与表现方面的评价,汲取他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不足,从而实现评有所思、评有所改。如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内容时,教师以“你是善于观察的孩子”“你统计图画得真好”等评价去肯定学生,能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在学生尝试画统计图后,教师一一查看,并展示两个同学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进行互评,说说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学生通过互评,能成为评价的主体,能让他们的思考变得更加深入,能深刻感受所学知识点的意义。

总而言之,“活教育”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利用自然、社会“活材料”去观察、猜想、操作、分析、推理,以增进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操作技能的提升、学习情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活教育体验式三角形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如果没有三角形
“活教育”思想在幼儿审美教育中的渗透
论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画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