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流程管理对图书质量的影响分析

2023-09-07 05:54:31吴琼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13期
关键词:图书质量文化创新

摘要:图书出版是一个配合度较高、分工明确的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参与。要想从根本上保障图书质量,必须保证整个出版流程管理的规范和科学,保证图书的质量是出版社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准则,也是出版社能实现良好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主要分析出版流程与图书质量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优化出版流程对图书质量的影响,旨在通过分析出版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提出优化策略,以达到提高图书质量的目的,进而提升图书吸引力和影响力。

每一本书拿到手上都要涉及编辑部门、综合部门等不同环节。出版管理必须不断完善出版流程,从细节入手,强化管理,增强编辑的责任心,落实编校,完善、细化出版流程的每个环节,切实达到保障图书质量的目的。在出版过程中,会有多个因素影响圖书质量,包括选题审定、合同签订、书稿初审、编辑加工、设计排版、反复校对、复审稿件、改稿、签清、选择印厂付印、清样及样书缴送、图书发行。看似一本简单的图书,从封面包装到排版、纸质和印刷,所有流程背后代表的是出版社的整体调性和实力。图书质量不止包括编校质量、印装质量,还包括社会影响。图书出版是一个高度统一的过程,要达到高质量,每个环节的人都要熟悉每个环节要达到的标准,下一步该怎么做,现在要做好哪些方面,重点在哪里。为此,对流程管理中不够完善的地方要随着新要求、新问题不断修订完善,使图书质量得到最有效的保障。

关键词:出版流程;图书质量;图书策划;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3-0223-04

一、出版流程管理的重要性

当前,图书出版的整体质量不高,此外还存在盗版书籍、电子书籍以及人工智能等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一些出版商为了追求出版数量,没有严格把控书籍质量,造成在目前的出版市场中,书籍的质量参差不齐,长此以往将对出版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对于出版社来说,优化图书出版的流程管理,不仅能帮助出版社准确评估作品,建立清晰的质量控制标准、流程和审核机制,还可以识别和纠正潜在的问题,如语言错误、内容不准确或排版问题等。有效的质量控制不仅可以提高图书的准确性、一致性和专业性,满足读者的期望,还能增强图书的可行性,更好地分析市场需求,降低出版成本与出版风险。除此之外,还能提升编辑工作的有效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审核文稿的质量,以减少出版过程中的错误、失误[1]。图书出版流程管理到位,能保证发行的图书质量,保证图书的市场化程度,更好地推动发行。严格落实流程管理,是保证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2]。

第一,在出版准备阶段,首先要确定选题方向、图书类型和内容。对于符合出版社出版方向的图书,要从出版导向、作者背景、内容同质性等方面进行初步判断,这一阶段通常由责任编辑完成。对于符合初审条件的书稿,要填报《选题申报表》,如果通过论证则可以和作者商定出版合同的签订事宜,如果没有通过则要和作者说明稿件不符合出版的理由[3]。

第二,在合同签订阶段也有要注意的点,如著作权、发行、合同有效期等。

第三,到作者交稿阶段,要求稿件一定是齐、清、定,只有以这样的要求为前提,约定的出版时间才有意义。

第四,到编校阶段,是整个图书编辑加工中周期最长、工作量最大的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要严格按照“三审三校一读”的要求落实。

第五,到印制阶段,要根据不同市场需求、不同读者对象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印刷厂家,同样涉及印装质量,对印厂也要做到心中有数。

第六,到样书缴送阶段,不仅要按国家版本馆的要求提供样书电子版外,还要按照国家样书缴送要求按时按量缴送。

第七,到了发行阶段,根据不同的图书类型,选择不同的发行地区和不同的发行渠道。最后,根据不同图书,要做好收款计划,对于专业类图书,发行渠道相对集中,收款也相对简单;而对于市场类图书,根据结款周期,要及时收款。

图书出版流程管理的意义在于保证图书的质量和安全,当图书的质量得到了提升,首先更能吸引不同的读者群体,也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好地满足和挖掘读者的需求与喜好。其次是让出版单位得到应有的保障,涉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编校质量。例如,专业类图书的出版,符合出版方向的,在社会效益考核中,出版结构就能靠拢考核标准,合同签订中避免了著作权风险、发行风险及合同有效期等,就能保证一定的经济效益。出版质量只要符合出版导向和价值取向,编校质量无不合格产品,就能在社会效益考核中得到一半的分数。可见,流程和质量,管理和效益,环环相扣,相互作用,不可分割,不可或缺。

二、图书质量与出版流程管理的关联性

图书质量与出版流程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出版流程管理可以有效控制图书质量,同时也涉及编辑、校对、排版、印刷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会影响图书的质量。出版流程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质量标准和控制成本,有助于确保图书的质量。

例如,内容编辑负责审查和修改原稿,确保内容逻辑清晰、信息准确、条理性强,并与目标读者群体相符。如果编辑环节中出现了技术错误,可能会导致文本内容出现错误,而校对环节则负责检查和修正拼写、语法、标点符号等错误,以确保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这一环节中的疏忽可能会导致文本内容的混乱,排版环节中的错误也可能会导致图书质量下降。出版流程管理中的设计和排版环节对于图书的视觉呈现和阅读体验至关重要,专业的设计和排版有助于使图书外观美观、易读,并与内容相一致。对于科技图书而言,主要有上角标、正斜体、大小写等易错的问题。印刷环节中的问题也会影响图书的质量,比如倒装、切口连连,缺贴等。印刷质量差,还表现在书籍颜色失真等。严格控制出版流程管理水平,能够保障图书的整体质量[4]。

图书出版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涉及出版社、作者、编辑、设计人员等多方的参与,在出版流程管理中,图书质量的管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首先,出版社对不同的书籍有不同的要求。其次,在出版流程管理中,图书质量的管理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等。例如,民文项目的出版,必须有懂相应民族语言的编辑,然而对这类图书,往往要依赖社外资源,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出版时间和出版质量。最后,在出版流程管理中,从大的范围看,如果要做“走出去”图书,还要了解对方的各种要求,以达到“走出去”图书的效果。在出版流程管理中,要想做到图书质量的国际化统一,还存在很大的挑战。

三、加强出版流程管理措施

(一)优化选题

在出版流程中,优化选题能够帮助出版商准确把握市场需求,选择那些有潜在读者群体的热门主题。这样可以提高图书的市场竞争力,增加销售和读者的吸引力。

选题决定出版物的价值和影响力。出版社对选题的管理都很严格,都有相应的管理规定。基于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主题和领域,在确定图书出版的主题和领域时,要考虑到市场需求、行业趋势以及读者偏好等因素,从而确保出版的图书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和读者期望,提高图书销售额和利润[5]。一方面要明确选题的范围、主攻方向,把握选题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等,这些都要符合出版相关管理规定。对于特殊的选题,还要按照相关规定做好重大选题备案工作。另一方面,出版社还要定期开展学习,掌握当前的最新动态和要求,严格落实主管部门或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的最新要求。

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出版过一批及时又有价值的图书,帮助大众了解认识新型冠状病毒,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图书就没有过多出版的必要,故而对这类选题也应控制好数量。对于专业类出版社而言,还要把控好出版结构,除了社会效益较好的图书、市场图书、主题出版类图书外,最主要的还是要在专业范围内开展出版工作。只有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综合把握,才能使出版社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图书出版以选题申报为源头,保证源头的合理能够促使出版流程的规范。首先,要保证选题方向和出版范围具有高度一致性,保证选题结构的合理性,对选题基本内容、同类书出版以及读书对象等具体实情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要根据选题制订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和发行方案,以期达到图书出版的社会影响和市场效果。

在图书策划和开发流程中,可以通过合理分配时间和资源,优化流程和加强协作,确保图书的质量和进度。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提高图书开发的效率和质量。出版流程管理的关键绩效指标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周期、生产成本、质量控制、团队协作、市场反馈等,可以通过制定合适的绩效指标,对出版流程进行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出版流程的效率和质量。出版行业变化迅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可以通过建立持续改进和创新的机制,如员工培训、流程再设计、市场调研等,以提高出版流程管理的水平,取得更好的业绩。

(二)落实选题论证

选题论证是出版流程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是确保图书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步骤。图书选题论证不仅可以减少图书出版过程中的风险,提升读者满意度,还可以增强图书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合理的论证,可以为图书出版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决策依据,从而提高图书的质量。建立选题论证的流程和标准,对选题提出具体要求,如市场需求、知识前沿、专业性等,以确保选题符合市场需求和读者期望。加强选题论证的质量控制,通过制定选题论证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机制,确保选题的质量和可行性。可以通过市场调研、读者反馈等方式,了解市场需求和读者期望,更好地确定选题方向和内容。现代出版行业已经发展了很多新技术和方法,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可以通过引入这些新技术和方法,提高选题论证的效率和准确性[6]。

选题论证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收集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完善选题论证的关键点。在选题论证上,应当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和价值取向,对于少儿教辅类图书还要根据相应的规定要求,对插图等做重点把握,拒绝不符合学生审美情趣的图片等。选题始终遵循为人民服务的标准,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同时也注重经济效益,追求“两个效益”的最佳结合。具体程序涉及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要以选题论证表为依据,进一步论证选题内容;二是在正式召开选题论证会之前,编辑部应对部门的选题进行充分的论证,同时签定意见;三是由总编室负责不同编辑部选题论证的归集和整理;四是总编辑和其他相关人员进一步展开审阅工作;五是具体召开选题论证会。

(三)执行责任编辑和“三审三校一读”制度

在出版过程中,落实责任编辑制度和“三审三校一讀”制度能够有效保证出版物的质量,确保读者能够获得优质的出版物。其中,责任编辑对于提高图书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初审者作为图书的责任编辑,具体要求是拥有相对应的责任编辑证书。同时,要求责任编辑对稿件编辑、加工、整理以及其他工作负责,最大限度地保证内容正确、语言通顺、逻辑严密,从根本上消除技术性差错。另外,责任编辑还应对印刷和编辑等多个流程的质量进行系统监管,全面提高图书质量。例如,印厂是否有能力承担相应图书的印刷,在印刷前要对清样进行全面检查、规范好装订顺序、检查内容是否完整、图片是否达到要求等。要做到细致入微,这直接关系到印刷质量和经济效益,只要某个环节出现失误,都会对图书的印刷造成损失。

执行“三审三校一读”制度,初审后要进行复审和终审。在三审流程中,不能出现一人担任多个环节的审稿。同时,也要求审稿人在保证出版方向的基础上,重点检查稿件的价值取向、科学性等问题。“三审三校一读”制度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有效保证出版物的质量,确保出版物符合出版标准。首先是编辑审核,编辑根据文字内容、语言表达等进行审核,确保文字内容准确。其次还要审核图片、技术规范等,确保图片符合出版标准,图序正确,如文字清晰、图片色彩鲜艳等。作为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必须注重编辑环节中的专业校对工作,对图书文字、学术质量、图片以及注解、附录等进行全方位的检查校对。

责任编辑和审校人员是出版流程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团队成员,需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编辑和审校团队,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以确保团队成员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对于每一种出版物,都要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和流程,确保出版物的质量和准确性,并避免出现错误或瑕疵。责任编辑和“三审三校一读”制度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收集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完善制度流程,以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和准确性。

(四)完善审读环节

对于具有较强学术性或专业性又或者是国家重点项目,还有编辑认为自身难以掌控稿件准确性的选题,都需要进行审读,通过邀请外部专家进行审阅工作,这有助于及时发现稿件疏漏内容并在双方的配合下完善书稿[7]。当前,国家新闻出版署高度重视图书质量,对图书市场进行严厉整治,对于不合格的图书出版社,在每年的图书质量检查中,会给予通报批评或行政处罚[8]。完善审读环节的重要性在于保证出版物的质量,确保其符合出版标准。审读环节可以帮助编辑人员对出版物的内容进行审核,以确保内容的正确性和准确性[9]。还可以提醒出版社检查出版物的版权是否合法,以避免出版过程中出现相关版权问题。这一点也至关重要,如有版权纠纷,则会直接影响出版社的社会影响力,造成不良的经济损失[10]。

(五)完善样品检查制度

完善样品检查制度对图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样品检查制度是指在图书制作过程中,对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严格检查和评估。通过完善样品检查制度,可以提前发现问题,在图书正式印刷前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通过对样本进行细致的检查,包括内容准确性、排版错误、语言问题等,可以识别和修复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这样可以避免问题扩大化。

完善样品检查制度,可以提高出版物的质量,防止错误和差错的发生,同时要制定明确的样品检查标准,明确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求和检查指标,以确保出版物的质量和准确性[11]。需要对样品检查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检查能力,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完善的检查流程和记录机制,包括样品选择、检查方法、结果判断等。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检查记录机制,记录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处理情况[12]。并引入一些先进的检查技术和工具,如数字化检查、人工智能检查等,以提高检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要定期审查和修订样品检查制度,及时更新和完善检查标准和流程,以适应出版物的不断变化和更新[13]。对于已经出版的图书,还未进入市场之前,由工厂送印刷样书给责编(不同出版社有不同的负责部门),再次检查图书内容是否完整,印装质量是否有问题,一些关键内容是否正确,比如封面、版权页、书号、定价等[14]。检查没有问题之后,才能入库,通过发行流通到市场。完善样品检查制度的重要性在于有效甄别质量较差的产品,避免不合格出版物流向市场。通过严格的样品检查制度,可以确保出版物的质量符合要求,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保证出版行业的稳定发展[15]。

(六)落实样本缴送制度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调整向中国版本图书馆缴送出版物样本范围和数量的通知》(国新出发〔2020〕8号)要求,图书自出版之日起30日内向中国版本图书馆缴送样书,样本缴送要求及时、完整。同时在书号实名申领系统中同步上传成书信息。国家出版署也将定期通报缴送情况,并将出版物样本缴送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年度核验、书号核发的依据。

四、结语

面对图书出版工作,从选题到合同签订,从“三审三校一读”到出版,从样本检查到样本缴送,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质量不合格的图书,从而造成经济损失,因此,不能忽略每一个环节,重视出版流程管理,并且要与时俱进地不断优化,不断强化“质量第一”“为人民出好书”的出版理念,从根本上打造方向正确以及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设计和印刷质量优良的图书。在时代发展进步的背景下,明确出版目的,切实做好出版流程管理,做好出版工作,出好书。

参考文献:

[1] 吴子明.图书出版流程规范化管理的路径思考[J].传媒论坛,2022,5(21):109-111.

[2] 王兰玉.规范出版流程管理,提升图书质量[J].传播与版权,2021(1):16-18.

[3] 林前汐.出版流程管理系统选用要点浅析[J].科技与出版,2009(5):51-53.

[4] 罗卡.图书出版流程管理必须加强[C]//四川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自然科学学报分会.高校编辑出版工作论集.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08-215.

[5] 王韬.出版流程管理对图书质量的影响探析[J].科技资讯,2017(33):205-206.

[6] 王新红.论出版流程管理对图书质量的影响[J].图书馆,2019(1):88-91.

[7] 查丹,张超.细化出版流程“五环节”提升图书质量[J].新闻前哨,2022(2):58-59.

[8] 程程.出版社出版流程在信息化时代中的优化路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21):118-119.

[9] 范虹轶.系统性思维为编辑出版流程架起桥梁[J].采写编,2022(5):140-141.

[10] 汤何美子,丁琪,李莉.浅谈科技类图书出版流程中的精细化管理[J].出版参考,2020(8):73-74.

[11] 贺子岳,孙治鑫.基于融合出版流程的出版社组织创新研究[J].出版科学,2019,27(2):60-64.

[12] 王福仓.做好合作出版流程上的螺丝钉[J].采写编,2018(2):124-125.

[13] 韩颖,李淑娟.规范出版流程 提高学报质量[J].今傳媒,2019,27(9):120-122.

[14] 杨明蕾,田秋,李子江.浅谈“互联网+”环境下图书出版流程的优化与再造[J].赤子,2016(20):179.

[15] 傅祚华.选题策划与出版流程[J].中国编辑,2016(6):90-92.

作者简介 吴琼,副编审,研究方向:出版学、新闻传播。

猜你喜欢
图书质量文化创新
图书验收工作浅谈
商情(2017年4期)2017-03-22 07:53:20
以文化创新为载体提升企业品牌
图书印前质检工作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现代出版(2016年5期)2016-12-10 13:54:04
关于烟草商业企业管理创新的方法研究
时代金融(2016年27期)2016-11-25 16:59:20
“三国杀”背后的文化分析及启示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2:35:30
浅议数字融合视角下的体育文化创新
出版产业链视角下的图书质量建设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11:46:32
浅谈文化自信
人民论坛(2016年8期)2016-04-11 12:47:33
文化自觉与海南绿色崛起的关联性研究
人民论坛(2016年5期)2016-03-24 22:36:42
大学出版社转制后编辑力下降原因及对策浅析
出版科学(2015年3期)2015-07-29 04: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