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升
摘 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需求不断增多,为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体育文化的需要,目前,教育界提出了体育文化和数字科技的相融合的数字化体育,以数字融合创新为体育文化的本质,将提升体育运动艺术性与提高体育文化价值凝练度作为数字融合下新体育的特点,使得我国体育事业可以进一步发展。本文从数字融合的视角下对体育文化的创新理念、表现进行浅议分析,以期为推进我国体育文化数字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视角 数字融合 体育文化 文化创新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为数字融合推动体育文化创新提供了机遇,它改变传统体育文化的表现形式,结合数字信息形成新的虚拟文化形式,使得创新以后的体育文化所传播和展现的内容符合当今社会文化需求,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数字化的体育文化,不但没有对体育运动的本质的造成损失,而且还有助于提升体育运动艺术性,推动体育文化价值凝练,促使体育文化进一步传播、消费发展,使其更符合当代人们的需求。
一、体育文化数字融合创新的发展理念
随着体育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深,体育文化已经由简单的满足人民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转变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体育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时间的检验。因此,促进数字科技与体育文化相融合,形成数字化体育文化,将其庞大的商业价值转变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推动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体育文化在数字融合视角下的创新体现
(一)数字融合促进民族体育文化进行全球化传播
在全球文化大融合的形势下,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出现困境。我们要转变思维方式,将传统民族体育文化与数字科技进行融合,使其可以以更加开放的艺术形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民族文化的传承,还可以推动民族体育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例如,“抢花炮”是以拼抢为表现形式的传统民族体育项目,是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的代表之一,“抢花炮”体现着我国侗族人民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在与数字科技的融合下,将声音、图片等信息融合到抢花炮的数字化传播中,对其进行现代美术、音乐等设计加工。一方面,可以使“抢花炮”在音乐、舞蹈等现代元素的融合下转变成新的民众体育文化,这样不仅延续着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还可以增强其竞争性和趣味性。另一方面,将符号化的“抢花炮”运动经过现代艺术的加工,使其以数字信息为文化传播新载体,通过网络、影视、媒体等简单、高效的传播方式的向全球进行传输独特的侗族文化。这样运用科技手段可以更好的向世界展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使其可以在全球体育融合的趋势下继续发展。
(二)数字融合满足符号体育文化的消费需求
传统体育文化的全球性传播,就需要通过科技引导来完成体育文化与游戏、漫画等产业的融合,创造出符合时尚体育文化的需求的高品质文化形式。例如可将体育文化与电子游戏进行结合,开发以体育为背景的电子竞技运动,如模拟技术操作为主的FIFA系列游戏、CS等,模拟体验为主的铁拳系列、极品飞车系列等,模拟团队竞技为主的LOL、DOTA系列等,让游戏者感受虚拟化的真实运动情况,让人们可以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满足身临其境的体验需求。数字融合下的体育文化电竞化发展,不仅促进了体育文化的创新发展,还满足了人们对符号体育文化的时尚消费需求。
(三)数字融合推动落伍体育文化进行整合、再发展
虽然新的体育文化满足人们现代性与时尚性的追求,但落伍的体育文化不一定会衰退、消亡。通过数字融合的推动下,可让落伍的体育文化进行整合、重塑,实现其再次崛起的发展目标。例如飞跃最早诞生于1959年的上海,在中国已经有近60的发展,以其结实耐用、价格低廉的简约设计成为时尚的代名词,当时的销售量与日俱增,是我国体育品牌的代表之一。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其它球鞋与假冒伪劣产品过多的双重冲击下,飞跃球鞋逐渐离开主流市场。派特斯·巴斯坦在取得了“飞跃”的海外所有权后,对其进行设计、材料、制造等多行业的文化整合,使其在数字融合下得以重塑,在飞跃球鞋使用功能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文化内涵扩展。运用“FEIYUE”进行注册,并赋予这个商标向前飞的新意义,在FEIYUE的宣传中,派特斯运用数字科技制作了一个学习中国功夫的广告,并在其背景配上“少林功夫”几个字眼,这样就激起西方人民对于神秘东方文化的猎奇心理,使得FEIYUE在巴黎很快就开始和国际品牌一起销售,并且其影响力正在逐渐扩大。
三、结语
综上,体育是人们进行一切物质活动的基础,是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一种独特生活方式。体育事业的发展已经和人类生活休戚与共,因此要促使数字科技与体育文化进行融合,推动体育由技术体育向智能体育的转变,使其成为国民经济中越来越重要的新文化产业。
参考文献:
[1] 彭广建,刘琼丽.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122-126.
[2] 黄滨,高俊.体育的数字化发展特征和趋势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01:34-38.
体育时空·上半月201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