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2023-09-07 11:01闫静静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6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乡村振兴

闫静静

摘 要 河南省作为全国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近年来经济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虽然河南省各地城镇化率显著提高,但是城镇化水平略显不足,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三农”工作成效日益凸显,完善农村发展制度、突破城乡融合瓶颈、积极发展乡村经济,成为目前河南省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说明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探索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路径,介绍了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策略的关系,指出了河南省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发展不平衡、缺乏专业人才、产业基础薄弱、缺乏特色项目等现实困境,并提出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要素流动、挖掘地方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针对性的意见。

关键词 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2.045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乡经济发展成为提高地方经济质量、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乡村振兴必须结合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态势,立足于农业经济增长点,以实现稳步推进。近年来,河南省经济发展速度逐渐提高,以郑州市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的发展优势正逐步体现。河南省的城镇化率也显著提升,但是相对其他开展城镇化工作较早的地区来说,城镇化水平较低,乡村经济发展后劲略显不足[1]。依托于乡村振兴战略,河南省的城镇化工作更应该反哺“三农”、完善农业经济建设体系、积极发展乡村经济、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以促进河南省城乡融合发展。

1 战略关系分析

1.1 新型城镇化发展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

新型城镇化可以引导乡村地区承接一些城市的衍生产业,可以将城市的过剩产能转移到农村,并充分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力优势,为其产业发展奠定基础。河南省诸多县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并形成商贸重镇和工业重镇等,如南乐县改变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莲藕观赏种植项目,充分挖掘农产品的多重价值,提高其附加产值,以多种类型的农业融合方式实现农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资源要素流动形式为从乡村向城市流动,新型城镇化之后,城市和乡村更加融合,形成双向流动态势,城乡要素得到优化配置。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人才振兴是重中之重,人口的外迁也会影响乡村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理念能够促使資本要素从城市向农村流动,充分改变农村单一的产业格局,提高农产品的附加收入,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吸引人才,促使本地人才留驻,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1.2 乡村振兴战略促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两大战略的核心在于解决我国农村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有效打破了阻碍农村发展的桎梏,也为新型城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乡村振兴带来了城乡融合产业的耦合机会。以豫北地区为例,作为粮食生产大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驱动下,城市的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乡村获得更多的功能和产业结构,城市和乡村居民均可以享受发展的果实[2]。

2)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也是用地保障落实的推进。新一轮的农村土地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农民集约化用地,帮助农村构建新型存量化建设用地,有效激活农村的闲置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有效盘活土地的经营权可以使大量劳动力从农业中解放出来,参与到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之中,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更多劳动力。集体经营用地也有其本身的价值,既可以给当地的村民带来一定的收入,也可以吸引外来的资金进场,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3)乡村振兴战略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在我国,乡村发展情况欠佳,资源普遍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而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促进优质资源向农村流动,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教育福利,推进新型城镇化互惠共进。

2 现实困境分析

2.1 区域和产业发展不平衡

如表1所示,2019—2021年,河南省的城镇化速度较快,但是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相对较低,其中2021年末城镇常住人口有9 883万人,比2020年末减少58万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左右。河南省的经济发展也呈现不平衡的趋势,具体体现在区域和产业发展的不平衡。

从区域角度来看,郑州市、洛阳市、鹤壁市等地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是濮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等地的城镇化水平显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区域间差异较大,在发展程度较低的城市,两大战略推进难度较大。

从产业结构来说,以郑州市为中心的核心区域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集群较多,但是对周边城市辐射力度不够;其他地级市虽然可以带动周边城乡的生产力,但是产业质量和产能数量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如有些地级市,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直接压缩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阻碍了两大战略的融合实施,对地区的产业规模效益提升也有不利影响。

2.2 缺乏专业人才

由于很多农民选择进入城镇就业,很多农村地区在产业发展方面严重缺乏人才的支撑。如对濮阳市、周口市等地区进行集中调研分析可知,很多地区虽然已经发布了人才引进的政策,如《濮阳市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支持办法》、《激励用人单位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办法》,但是已有相关政策在农村相关产业人才的选拔和需求方面针对性不强,并且在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某些政策缺乏有效落实,导致仍然有很多青壮年和学历较高的人员选择在城镇就业,农村劳动力数量减少且专业人员严重缺乏的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此外,农村妇女为照顾孩子或家中老人,也很难实现就业。这些问题导致农村存在大量的闲置用地,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较低,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农村人才的匮乏直接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人员结构的失衡导致乡村生活习惯的变化,还会影响农民的精神文化建设[3]。

2.3 城乡融合产业基础较弱,且生态环境脆弱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也出现了较大的困境。城乡之间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欠佳,部分乡村地区还保留着较为落后的生产方式。笔者深入调查了濮阳市所辖的县级地区,发现其农村的地形以平原为主,但是大型机械化农业生产设备普及率不高;农作物主要是大豆、小麦、棉花等,相比而言,经济作物的品种较少;农产品未形成产业链,缺少对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小规模的农产品加工厂数量也较少,产业带动能力严重不足,农产品的收益相对较低。

目前,工业化建设逐步推进,工厂大量兴建导致污染环境的案例层出不穷。河南省部分农村区域保持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政府部门的引导、监督人员不足,对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缺乏顶层规划,不合理的建设用地开发直接降低了农田土壤的数量和质量,导致农村耕地面积减少,土地利用效率降低,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难以保障。如2022年,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连续通报7起关于黄河流域污染环境、非法占用农用地、环境民事诉讼等案件。

2.4 缺乏特色项目

河南省各地都有其特色产业,其发展也存在些许差异,但是目前,很多地方性的优势产业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这种情况导致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不同区域的产业发展辨识度不高,产业的分区不够显著,也不能有效刺激城乡融合发展的完善。

对于乡村来说,必须以特色产业为驱动,不断实现产业振兴。例如,可以发展一些乡村振兴的农业产品和特色农产品项目,综合运用多元化资金进行现代化农业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必须基于当代特色乡村产业基础,充分发挥当地特色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实现城乡的一体化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发展[4]。

3 融合路径分析

3.1 优化产业布局,统筹城乡发展

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建设的核心在于建立一体化的发展体系。1)必须将政策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引,通过政策来引领创新,形成惠农产业和新兴产业,并且构建城乡产业链。2)部分城乡融合的关键性区域必须进行更加合理的布局和规划,确保其规划突出地区特色,形成特色产业链,并通过机械科技的运用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最大限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益。3)对于一些具有地区特色的农产品,政府可以引进企业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生产人员的综合素养;还可以打造特色农业生态园示范区,通过企业的合理包装和宣传推广,建设企业和地区特色品牌。4)企业和农民之间也应该建立长期的互惠共赢关系,在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加快乡村产业的集聚发展。5)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推广特色产业,加快旅游资源的挖掘,形成新型的农村支柱型产业,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村生产格局。6)对于一些发展条件较好的城镇区域,构建合理便捷的交通网络,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形成舒适优越的现代化城镇,部分点状分布的优秀城镇也可以联合带动周边片区的发展,共同推动乡村建设,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3.2 促进城乡各要素的流动

乡村振興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是实现人才、资本和技术的空间流动,并逐步促进城乡融合。

1)要重视人才资源,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政府相关部门必须积极引进各类型的专业人才,可以出台人才下乡的相关政策,积极培养中坚人才队伍。2)对资金流入进行适当控制。乡村的建设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政府需要控制资本的流入和流出方向,更好地促进城乡均衡发展。3)搭建创业平台,引进先进技术,鼓励村民创业,并加快农产品产业化经营体系的创建,做强农产品品牌。4)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帮助农民引进各类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开展现代化技能专业培训,并帮助农民养成不断学习新型城镇化建设思维的习惯,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必须加强城镇和乡村之间的资源互补,应该促进城乡实现资源双向流动。现阶段很多农村地区在农业生产等方面的经营模式缺少保障,必须稳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并立足于农村实际情况积极吸揽人才,构建多元化的政府保障机制,通过各类公共交流平台的构建,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城市资源更好地流入乡村、更牢地留在乡村。还可以结合乡村的特色旅游资源、特色农产品生态园等,反哺城市发展,实现城市—农村循环有机发展,并提高发展效率。

3.3 充分挖掘地方特色产业

在河南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必须充分挖掘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1)不同区域有着特定的地域特点,必须要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地区发展情况的规划。对于不同类型的村庄,也应该制定具有差异化的规划方案,选择差异化的发展路径,根据在目前阶段乡村调研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方案。2)充分挖掘乡村的内在动力,有效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例如焦作市云台山景色较好,知名度很高,周边地区也可借助其影响力发展传统风俗文化区、原生态的风景区等,将自然和人文资源进行创新利用,从而培育成特色产业,正向反馈于地方的发展。

在乡村振兴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中,特色小镇是一个亮点,可以通过建设特色小镇,促进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一定平台的支持,必须整合当地的特色资源,创新经营理念,合理推广宣传,打造口碑良好的特色小镇[5]。与此同时,也需要研究产业链的发展情况,加大产业投资力度,增进各类消费投入,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村民可以在家门口就业,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注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真正促进城乡协同发展,实现两大战略的更好融合。

3.4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河南省在进行城乡融合发展时,要充分发挥乡镇的作用,完善乡镇基础设施,提高科技设施的覆盖率,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还应该构建完善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对城乡发展的政策环境进行详细评估,并评价好文化发展环境等,打造良好的城乡互助发展局面。

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融合发展,必须立足于县域实际。县域的基础设施往往会比农村其他地区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也能够有效实现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交流和集聚,从而促进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从县域角度出发发展城镇化,能够促进城乡经济大融合,促进农村欠发达地区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能够加强区域的辐射作用,引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形成良好格局。

4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镇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两者相辅相成。目前,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尚存在产业布局不合理、缺乏专业人才、产业基础薄弱、缺乏特色产业等问题,必须充分立足县域实际,加快产业布局优化,促进城乡各要素流动,挖掘地方的优质特色产业,夯实发展环境,真正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敏.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研究[J].源流,2022(4):36-39.

[2] 陈景帅,张东玲.城乡融合中的耦合协调: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43(10):209-219.

[3] 李国梁,牛安春,刘延正,等.乡村振兴要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 实现共同富裕[N].中国食品安全报,2022-03-08(4).

[4] 周静,郭铭华.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N].黑龙江日报,2022-03-06(7).

[5] 张会恒,马凯翔.基于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视角的城乡融合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5(2):15-25.

(责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