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菲莎·艾尼瓦,刘 晶
(新疆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 830000)
“碳达峰,碳中和”已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并作为重大战略布局,由于资源的有限性,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迫切需要转变。中国作为碳排放大国,在全球气候变暖形势下扮演重要减排角色。从我国的碳排放情况来看,主要来源为电力、工业等。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碳排放主要是指二氧化碳以及甲烷等温室气体,这类污染物影响我国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作为其他各类产业发展和延续的基础,在农业生产活动各环节中减排是早日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因此,我国需要探索出一条以绿色、低碳为引领的农业发展道路。
全球面临气候变化的形势下,传统的粗放式农业不仅消耗大量资源造成浪费,还增加了治理环境的成本和时间。因此,粗放式的农业增长模式不可取。低碳经济是指通过研发新能源和新技术等方法保持经济发展,要求在保障经济不退步的前提下减少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模式需要创新和改革,低碳经济是各个国家的必然选择。为了使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和发展具有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需要以低碳意识为指导,提高低碳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促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
低碳农业核心思想是转变固有的传统生产观念,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以改善农业环境、保障消费者健康为主旨的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因此,低碳农业不仅要求关注农户收益,也要关注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安全。实现低碳农业发展模式的目标是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每个环节尽可能的降低排放,农业活动中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为种养环节,种植业中产生温室气体的途径为土壤翻耕及灌溉、种植投入品和农用机械的使用。养殖业中产生温室气体的途径主要为牲畜的肠道活动[1],其他温室气体的来源为秸秆燃烧等活动。
农业污染治理难度较大,过程需要涉及各类人员。在治理整体过程中由于经营者的环保意识不足造成的农业污染不能及时得到高效、清洁的处理,使得水土环境恶化,进而威胁到农业生态环境的平衡,这一现象严重违背了低碳农业的重要特征。当前,农村地区有大量人口从农村走向城市,使得农村留守人员低碳意识不足、农户教育程度普遍低下,导致农户关注低碳农业方面的主动性低。通过技术推广的方式获得低碳农业的发展主要途径,在基层推广低碳、绿色的生产技术,使得农户积极采纳节水、土壤改良与科学施肥等技术[2]。通过向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推广低碳技术,可以将农业发展和低碳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使得整体生态环境与经济相适应。农户以及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主要的低碳农业实践者,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然而农户在生产过程中依赖于传统的化学药品和高耗能的机械完成农业生产,由于没有碳排放标准,不便控制农户的行为促进其应用低碳技术。虽然政策补贴能引起农户对于低碳技术的关注,调动农户采取低碳的生产技术的积极性,但是在低碳农业生产的宣传和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因农户的个体特征而产生差异的情况比较普遍。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各项活动中不仅有温室气体排放问题,还有水土环境污染、土壤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由于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农村自然资源面临枯竭,如部分地区缺少节水灌溉设施导致水资源浪费,稻田中的温室气体排放也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同时,过量使用化肥等肥料的情况仍然存在,导致肥料利用率低。而低碳农业具有生产效率较低、环境友好的特点,因此具有外部性和公共产品属性。生产者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在面对此类风险时会选择传统的技术手段获取利润;其次,农业主要集中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我国农村大量的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民主要的生活收入也逐渐多元化。在这种背景之下,低碳农业相较于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所获取的利润较低,农业生产者投入的成本与收益容易出现较大差异,导致农户对低碳农业的积极性不高。目前,国家虽通过经济手段和各项政策干预农业生产活动来约束粗放的农业生产,多数情况下生产者选择使用低碳、清洁技术是较为被动的。
建设低碳农业基础设施是保障低碳农业发展的基础,通过低碳设施的建设和保障可以积极促进农业低碳技术的采纳,以达成农业减排固碳的目的。当前,我国工作重点聚焦于“三农”工作上并全力发展乡村振兴事业,但是由于实际生活中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水平不能与城市相比较,在有限的发展情况下,导致低碳农业技术不能在农村地区广泛推广。
科学技术创新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效果也较好,如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数据化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而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方面的研发和投入相较于其他国家仍有差距,我国农业技术缺乏有力支撑,主要表现为低碳农业技术数量有限、技术较为落后;另外,我国在农业低碳技术创新、推广方面的配套政策支持建设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不利于我国农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通过宣传、引导等方式号召广大群众形成清洁文明的生产生活思维和习惯,转变群众的固有思维模式,从而形成良好乡风以及群体意识;可以通过引入积分奖励等多种形式丰富推广低碳意识的手段促进群众绿色生活方式形成。而作为农业生产者,当其具有良好的低碳意识和清洁的生产行为时,会加快我国低碳农业目标的进程。因此,培养农业从业人员的清洁生产意识尤其重要,结合我国地理因素差异以及各地区经济、人文的不同,可在结合当地情况的前提下,通过各类宣传途径使低碳技术和相关政策得到广泛传播,如视频号、农业推广站工作人员宣传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宣传我国资源利用的现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低碳农业的必要性,充分利用社会网络的作用,发挥好农村能人贤士的模范示范作用,促进农业低碳技术的推广和宣传,使得农户自觉加入到发展农业低碳的队伍中;最后,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与专业院校、农业企业的合作,邀请专家和学者为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培训,达到提高农户认知的效果。
环境资源作为一项公共产品不可避免地具有外部性,政府作为直接的管理者需要因地制宜地做出相应的制度来引导农户,使其具有低碳行为的意愿并逐步采用低碳农业技术;其次,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建立健全低碳农业发展方面的激励约束机制来推动农户采纳清洁技术的积极性,真正使农户将个人利益与我国发展相联系,最终实现生态环境优化与经济发展统筹进步。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将建设环境保护法律作为重点,将环境污染执法作为重要工作。因此,在基层需要积极宣传相关的法律知识、引导广大群众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掌握和了解我国相关的法律条例,使农业生产经营与我国的低碳发展要求高效衔接。
基层政府以及环保执法队伍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的主要负责人,农村地区应该在基于政府方面的监管之外,在监管手段上进行创新、利用无人机等技术手段的优势避免污染发生,大幅度提高污染治理以及监控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外,完善现有的绩效考核体系,除了加强对于农业生产主体的监管,还要考核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工作成效。根据考核结果,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使基层工作具有高效率。
我国各类地区发展情况具有差异性,在农村地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始着手。减少秸杆焚烧,从而减少大气污染现象的发生。提高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平和方式,回收地膜等其他农资废料。积极推广低碳农业机械、避免使用高能耗低效能的农业机械,创新和发展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降低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量,改善土壤环境。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农、林业等来源的废弃物品,通过开发此类废弃物可探索和开发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如发展农业废弃物再利用技术、化石能源替代技术等具有优势的低碳农业技术和产品。利用新技术和新型能源进行科技创新,对于研究农业低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3,4]。学校以及科研机构、相关的农业企业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应积极研发和推广低碳清洁技术,有效加快我国农业转型的速度。同时,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自身优势可以为农业经营者提供一系列科学的生产经营方法,帮助经营者获取绿色服务,带动其进行绿色、低碳农业生产[5-7]。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发挥技术指导者的角色,积极将测土配方施肥仪等绿色机械和各类技术推广到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于农户接受科学的施肥技术和知识十分有意义。因此,我国应该将积极培育和帮扶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将目光投入到广大的农村市场中去。
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进步的多重影响下,低碳发展的要求已成为国际主流。目前,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下,农业低碳发展对于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增长都有关键作用,农业急需转型。因此,在未来我国应建立全产业链的低碳化,并提高人民环保认知、促进低碳生活和生产方式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