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欣欣
部分教师的美术教学方式很难调动小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更有悖于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提出的“新基础教育”观点。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实施美术教学,教学中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具有创意的教学情境
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意,需要教师给小学生创设一个相对有趣的教学情境。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并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这都能够促进小学生拓展思维。比如在讲“有趣的字母牌”时,教师需要积极与小学生讨论,用开放性的问题组织小学生畅所欲言,有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用“如果你是一名设计师,给可爱的字母搭配有趣的装饰,你会怎么设计呢?”这样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小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个性化的看法,会让每一位小学生都成为独具特色的设计师。肯定小学生异想天开的想法,并引导他们创作,让小学生自身成为创意课堂的打造者。可见,具有创意的教学情境在调动了学生课堂积极性的同时,给予了学生更好的课堂体验。
二、组织有意义的创意化教学
叶澜曾说:“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再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發展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那么,一堂课怎么变得有意义呢?我认为的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无论是美术作品的创作还是欣赏,都需要利用视觉去完成。因此,美术教学内容具有直观性与形象性,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给小学生提供更为震撼的视觉体验,有利于美术教学向创意化方向发展。在多媒体的支持下,让小学生利用视觉去欣赏美术作品,找到创作的灵感,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讲《吃虫草》时,如果教师一直用语言去描述,或者结合课本内容讲解,并不能让学生理解吃虫草捕虫的真正意义。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小学生播放一段有关于吃虫草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吃虫草的特点。之后引导学生模仿吃虫草捕食的动作,画出它发生变化后的样子。在多媒体支持下,美术课堂的创意性大大提高,小学生也更乐于参与,教学效果也能得到提升。
三、赋予学生积极的价值观
教师要赋予学生积极的价值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审美标准是不同的,创作能力也是不同的。美,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与完整的定义。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去肯定小学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告诉学生,美术无对错之分。像在做“我设计的船”的活动时,一些小学生将船改造成了公主房,还有的将船与鞋子结合,创造出了“鞋房潜水艇”。小学生的想法无限,创意无限,若教师不积极引导,则不利于调动小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夸赞学生的创意,才能推动美术课堂的创意化发展。如何在课堂中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同时,赋予学生积极的价值观,还需要教师在工作中更加深入地探讨。
构建创意性的小学美术课堂,需要教师先改变自己的教学思维,促进师生多方面的发展,促进小学美术课堂的创意发展。用轻松的学习活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引入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才能让小学美术教学实现质的上升。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升。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借鉴新教育理念中的有关观点,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主动学习有关知识,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实现创意化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