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程形成性考核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3-09-06 08:29李天鹏安振涛何益艳杨清熙
科教导刊 2023年13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实践改革

李天鹏 安振涛 何益艳 杨清熙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弹药安全工程”课程形成性考核存在的问题,提出围绕学为主体、为战教战和安全意识开展课程形成性考核改革的基本思路,根据课程的不同内容模块,尝试采用论文答辩式、实践操作式、实案设计式考核模式开展课程的形成性考核实践,增强了课程考核的效果,提升了课程教学质量,对于装备类专业课程形成性考核改革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 专业课程;形成性考核;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3.006

课程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1-2]。形成性考核作为深化课程考核改革的重要举措日益受到关注,已成为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发展趋势[3-4]。“弹药安全工程”课程作为弹药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以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为指导,对接国家一流课程标准和陆军课程改造工程,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开展了课程形成性考核改革,探索实践了论文答辩式、实践操作式、实案设计式三种类型的形成性考核模式,对于课程质量的提高和学员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课程形成性考核现状

“弹药安全工程”课程是生长军官高等教育弹药技术专业首次任职的必修考试课程。该课程围绕弹药保障环节,开展弹药安全理论、防护技术、管理方法、风险评估的学习,是弹药专业人员从事业务活动和管理工作,确保弹药装备安全的重要基础。因此,如何有效评估课程讲授过程中学员对本课程知识的熟练程度和能力的达成水平是课程组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改革前的“弹药安全工程”课程形成性考核方案及考核成绩,课程组认为有三个方面需要进行改革:

1.1考核形式较单一

改革前,“弹药安全工程”课程的形成性考核采用常见的作业评判和学员表现评判,偏重于印象、定性。学员更多关注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为做题而做题,课上仅限于回答问题,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由于考核内容方式较简单,考核的区分度不高,难以达成形成性考核的目标。

1.2缺少实践考核环节

“弹药安全工程”课程共计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18学时、实践教学22学时,实践比例达到了55%。但在形成性考核中,操作性、组训式的考核内容和形式缺失,忽视了弹药保障的军事背景,不利于学员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1.3学员主动参与少

改革前,“弹药安全工程”课程形成性考核主要以教员为主导,留什么作业、提什么问题、练习什么内容由教员决定,学员不参与组织、不参与讨论、不主动练习,学习只能以被动参与的形式展开,忽视了学员参与的主动性、能动性。

2课程形成性考核改革的基本思路

针对存在的问题,课程组积极应对,聚焦“注重过程考核、增大学习压力、检验学习效果、全面提升能力”的课程考核改革总体目标,坚持以考促学、以考促研、以考促练的基本原则,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按照实案设计式、实践操作式、论文答辩式“三段式”的考核模式进行形成性考核设计,目的是提升学员的问题分析和思辨能力、弹药安全工程技术方法运用能力和完成具体工程实践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弹药安全工程”课程形成性考核改革的基本思路如下:

2.1贯彻学为主体

“三段式”考核組织分别以教学小组的形式展开,坚持学员“自主练习、自主分析、自主设计、自主组织、自主解决问题”的考核方式,以考促练,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让学员积极参与考核质疑、评分,提高学员参与考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突出为战教战

“三段式”考核方案突出实战化弹药安全保障,考核科目贴近部队实际、贴近实战要求、贴近保障环境,使学员在接近实战的背景下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课堂教学与部队弹药保障的无缝衔接。

2.3培育安全意识

考核内容以弹药保障安全为中心,围绕弹药安全重点问题、重点环节、重点内容、重大事故设置考核科目,使学员在参与形成性考核的过程中认识弹药安全的重要性、在实践操作考核中体验弹药保障组织的严密性、在事故分析考核中感悟弹药事故的危害性、在理论考核中熟悉弹药安全的管理方法。

3课程形成性考核改革措施

“弹药安全工程”课程开展的“三段式”形成性考核,既关注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关注实践能力的培养;既包括教员评价,又包括学员互评和自评[5],促使学员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将知识转化成能力。

3.1实案设计式考核

3.1.1考核方案设计

考核科目是弹药仓库选址布局与安全设计,背景是课程组成员参与完成的某旅新建弹药库,要求是综合分析弹药库房对周边高压线、居民区、工厂等环境的影响以及弹药同库存放的要求,本着“要素齐全、安全可靠、利于保障、经济节约”的原则,分组开展设计。

3.1.2考核具体实施

一是前期准备,各组学员利用实践课堂时间和业余时间完成方案设计,制作PPT汇报稿,提交设计方案;二是汇报答疑,按照抽签确定的顺序,由各组进行方案汇报答疑,由学员成立评委组,推选评委组长,采用会议评审方式对方案组进行打分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根据评分细则分别对方案组设计方案、答疑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打分;三是考核评分,采用方案评审方式进行,评分包括三部分,教员60分,评委组30分,方案组长10分(根据方案贡献、评审、汇报等本组成员表现,区分三个档次打分)。

3.1.3考核改革成效

一是学员体验到弹药库房选址、库房布局的“真实”工作过程和评审流程,树立和强化了学员“弹药仓库安全防护”的风险意识;二是学员在弹药仓库选址、库房布局的实案设计过程中,自主学习了相关弹药法规、技术标准,并加以应用,实现了课堂弹药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与部队弹药安全需求的无缝对接;三是通过学员汇报、学员答疑、学员评分,全方位锻炼了学员组织实施弹药保障工作的能力,提高了学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通过引入实案设计背景,提高了学员运用弹药安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实践操作式考核

3.2.1考核方案设计

考核科目是机动式野战防雷系统设置,背景是某旅在演习过程中开设的野战弹药库,要求是针对给定弹药存放区域分组设计安装位置,开展机动式野战防雷系统架设,并进行接地电阻检测。

3.2.2考核具体实施

一是前期准备,各组学员利用实践课堂时间和业余时间开展机动式野战防雷系统架设练习,熟悉机动式野战防雷系统的架设要求;二是实践操作,按照抽签确定的顺序,由两个小组分别进行机动式野战防雷系统架设操作实践,操作组指挥员按照架设要求明确任务,指挥本组学员按顺序开展防雷系统架设、接地电阻测量、降阻处理等实践作业,评委组各自对应1个实践操作组进行观摩,对操作组在防雷系统操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质疑,根据评分细则,分别对防雷系统位置选择的合理性、架设操作的准确性、接地电阻测试和问题回答的正确性进行打分;三是考核评分。评分包括三部分,教員60分,评委组30分,操作组长10分(根据组织、训练、操作等本组成员表现,区分三个档次打分)。

3.2.3考核改革成效

一是学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防雷系统的设置架设实践,强化了学员分工协作精神的培育;二是通过防雷系统的设置位置选择、架设、接地电阻测试、降阻等全流程实践,使学员熟悉野战弹药仓库雷电防护的基本程序、技术要求;三是通过学员实践操作练习和考核,全方位锻炼了学员的操装、用装能力,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四是通过引入实践操作背景,提高了学员对野战弹药安全防护的认识,实现了课堂与战场的对接。

3.3论文答辩式考核

3.3.1考核设计

考核科目是弹药事故树编制与分析,背景是弹药储存场所出现的雷击、爆炸、火灾、盗窃等事故案例,要求是学员自行确定顶上事件,应用已学习过的弹药安全防护知识开展弹药事故原因分析,编制化简弹药事故树,求出最小割集、最小径集,提出弹药事故的防范措施方法。

3.3.2考核具体实施

一是前期准备,各组学员利用课下业余时间共同完成弹药事故的基本原因事件分析,编制弹药事故树,进行定性分析,制作PPT汇报稿;二是汇报答疑,按照抽签确定的顺序,由各组代表对基本原因事件分析、弹药事故树编制以及最小割集、最小径集等定性分析进行汇报,评委组对基本原因事件分析的全面性、逻辑门运用的正确性、防范措施的科学性进行质疑提问,并提出修改意见;三是考核评分,教员60分,评委组30分,答辩组长10分(根据汇报、补充、答疑、秩序等本组成员表现,区分三个档次打分)。

3.3.3考核改革成效

一是学员将“事故树分析”技术原理具体应用到弹药安全管理实践,使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了学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动力;二是通过事故树分析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考核,强化了学员对事故树作图与分析过程的理解,让学员进一步熟悉了事故树分析的方法步骤;三是锻炼了学员临场应变和临机处置能力,提高了学员对所学知识灵活掌握、灵活运用的水平。

4结语

课程组通过开展“弹药安全工程”课程形成性考核改革实践,明显感受到:运用“实案设计式”考核模式,增加了课程实践的高阶性,关注培养学员围绕军事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和创造的高阶能力;运用“操作实践式”考核模式,促使学员主动开展实装操作,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强化了为战育人培养;运用“论文答辩式”考核模式,提升了学员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素养。这些形式多样的形成性考核有力地促进了“弹药安全工程”课程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变,有效提升了课程的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对于新型弹药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基金项目:陆军工程大学教育教学立项课题“军队院校专业课程形成性考核研究”(GJ22ZX036);陆军工程大学教学成果立项培育项目“军队院校弹药专业课程形成性考核改革研究与实践”(2022)。

参考文献

[1]李晓霞,赵大鹏,朱斌,等.军校专业基础课形成性考核“3+2”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光电原理”课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20,43(2):100-104.

[2]袁月梅,姚美村,潘明皓.以课程考核模式改革为引擎加速推进“双一流”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内涵建设[J].高教学刊,2020(9):15-17.

[3]周其军,宋传平,方芳,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以士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汽车分队管理”课程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5,38(1):109-112.

[4]罗三桂,刘莉莉.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改革趋势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4(12):71-74.

[5]谢毓湘,栾悉道,魏迎梅,等.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以“媒体数据分析与处理”课程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20,43(2):61-65.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实践改革
改革之路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改革备忘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改革创新(二)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