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署光
徐州市矿山医院骨科,江苏徐州 221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高发骨科疾病之一,其属于脊柱退行性病变,诱发疾病的原因较多,如久站久坐、过度劳累、腰部先天性结构异常、扭伤等,在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发生后,伴随腰部神经根压迫程度的逐步加剧,可引发腰痛、下肢疼痛甚至麻木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而伴随近几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也随之升高[3]。当前临床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见方案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中药贴膏、推拿按摩等均为常见保守治疗措施,具有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等优势,但仅可减轻患者疼痛,难以发挥标本兼治的作用[4-5]。髓核摘除术则为常见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术式,其治疗优良率较高,但对患者机体创伤的影响较大,术后易出现椎间隙狭窄、腰痛等并发症,预后不佳。而椎弓根内固定后行脊柱融合术,则可有效维持椎间隙高度,良好固定腰椎,可减少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风险[6-7]。本文选取2020 年5 月—2023 年3 月徐州市矿山医院收治的48 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分析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术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收治的48 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4 例。对照组男13 例,女11 例;年龄65~81 岁,平均(72.76±3.42)岁;病程5~35 个月,平均(18.55±3.24)个月;病变节段L4~5、L5~S1分别14、10 例。观察组男12 例,女12 例;年龄65~80 岁,平均(72.55±3.34)岁;病程5~37 个月,平均(18.61±3.33)个月;病变节段L4~5、L5~S1分别13、11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在临床症状、影像学(如X 线、CT等)检查下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②可耐受手术治疗;③年龄≥65 岁;④参与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凝血障碍;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③合并严重脏器疾病;④既往有腰椎间盘手术史;⑤合并腰椎结核、骨折等疾病;⑥合并认知障碍。
对照组进行保守治疗。叮嘱患者卧床休息,常规予以止痛消炎、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用药包含骨瓜提取物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8707;规格:5 mL∶25 mg),50 mg/次,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溶解稀释后静滴,2 次/d;藤黄健骨胶囊(国药准字Z20080250;规格:0.25 g)口服,4 粒/次,2 次/d。同时配合中医敷药、推拿按摩等治疗,持续治疗2个月。
观察组进行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术治疗。针对患侧行减压手术,若为单侧压迫,实施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若为双侧压迫,实施腰椎后路融合手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TLIF 具体手术操作如下:气管插管全麻,患者采取俯卧位。从腰部后正中入路,将棘突、横突常规暴露。将椎弓根螺钉置入病变间隙上下椎弓根,若伴严重骨质疏松,需强化钉道。而后切除该间隙上下椎体关节突,将下方黄韧带、硬膜外脂肪清除,使纤维环完全暴露出来。作圆形切口(切口位置为神经根、硬膜之间),将髓核组织取出,清除软骨终板。对该椎间隙充填关节突松质骨;将椎间融合器置入,于C 形臂X 线下确定椎间融合器置入位置准确后,以连接棒加压固定。对术野进行冲洗,术后常规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PLIF 具体手术操作如下:强化钉道前相关操作均与TLIF 一致;完成钉道强化后,局部软组织彻底分离,将双侧关节突关节、术野骨性结构充分暴露出来。以骨刀截下棘突、椎板。将黄初带切除,进入椎骨,将神经根与硬膜囊剥离,以海绵垫保护。针对椎管内严重粘连者,予以骨性椎管扩张。将棘突、椎板碎骨填入椎间隙,将椎间融合器置入,使融合器、椎体加压紧密接触,于C 形臂X 线下确定椎间融合器、椎弓根螺钉位置准确,且恢复满意腰椎生理曲度,横连选择性安放。对术野进行冲洗,术后常规留置引流管、缝合切口。术后卧床休养2 周,结合实际下床活动,进行康复锻炼。
治疗效果。以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量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评估,治愈:无腰部疼痛,恢复正常神经症状,JOA 改善率100%;显效:腰痛及神经症状显著改善,植骨基本融合,JOA 改善率≥60%;有效:腰痛及神经症状好转,植骨部分融合,JOA 改善率25%~59%;无效:症状无好转,植骨未融合,JOA 改善率<25%。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治疗前后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疼痛程度;JOA、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站起-走测试量表(Timed Up and Go, TUG)评估患者腰椎功能。其中VAS 为0~10 分,评分越低疼痛越轻;JOA 为29 分,评分越低功能障碍越重;ODI 为50 分,评分越低功能障碍越轻;TUG 以≤10 s、11~30 s、>30 s 分别对应正常人群、日常跌倒高危人群、急需他人陪同人群。
生活质量。治疗前后分别以简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 SF-36)评估,内容涉及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精力等维度,各项100 分,评分越高越好。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n)和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前,两组VAS、JOA、ODI、TUG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ODI、TUG、JOA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对比()
?
治疗前,两组SF-36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
续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
伴随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率也出现了逐年升高的发展趋势,对老年人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均产生了严重影响[8]。而且老年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合并腰椎管狭窄、骨质滑脱等症状,其病情发展较慢且病程长,对疾病治疗与预后可产生一定不良影响[9-10]。临床针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传统治疗以贴膏、理疗等为主,但其仅能暂时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却无法治愈,复发率较高,容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生活质量仍存在不利影响[11]。
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术则是当前临床常见的脊柱手术方案,其具有固定牢固、创伤小、保护脊柱神经等优势;该术式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法对患侧进行减压,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可有效保留腰椎曲度的特点[12-13]。同时,对于骨质疏松病例,实施椎弓根钉道强化可有助于提升螺钉固定强度,保障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1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术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100.00%)较对照组(75.00%)更高(P<0.05)。冼庆章等[15]研究中发现,实施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术治疗下,治疗组治疗优良率为86.05%,显著高于保守治疗下对照组的60.47%(P<0.05),这与本文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VAS、ODI、TUG 较对照组更优,JOA 评分、SF-36 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可见经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保证疗效[16]。分析可见,在治疗过程中,椎弓根内固定可稳定患者脊柱,预防植骨融合后有假关节现象出现,保障植骨融合率[17]。同时通过在椎间隙置入椎间融合器,可使患者的椎间隙高度得到恢复,预防治疗后有椎间孔狭窄、椎间隙狭窄等问题出现,故在实际治疗中可发挥积极作用,促进预后[18-19]。
综上所述,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