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及改善路径分析

2023-09-06 10:58亢炜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现代物流高职教育

[摘  要]新时期的现代物流管理行业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型发展机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改善民众生活方式、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作用。信息化时代下的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现代化、综合化、技术化发展趋势,其行业的兴盛与蓬勃发展不仅展现出国家对于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与提升,更彰显了全球化教育背景下的新型教育试点。有利于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向着更广阔的教育视野迈进,培养出一批全能型的现代物流应用型管理专业人才,推动市场经济向着良好的态势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  现代物流  培养问题  改善路径

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2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新时期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编号:2022SZX009)。

引  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随着21世纪经济全球化与教育信息化趋势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思路发生新型转变。受国家政策导向与现代化媒介技术的影响,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内容的容量与思路产生较大程度的扩充,总体展现出在传统教学内容上的“改善性填充”现象,这不仅使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产生微观波动,更推动了开拓型教师与全能型人才队伍的壮大。文章本着更好促进新时期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良好推进的目的,总结了其存在的培养问题及改善路径,特将研究思路阐述如下。

新时期现代物流产业的特征

新的经济时代背景下,现代物流产业融入了现代信息化技术与个性化的客户需求等多种元素,彰显了市场经济趋势下的新型经营模式与管理理念。这种新型的理念特征不仅体现了现代物流行业的高級经营模式,更对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思路产生直接影响。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进一步完善,改进教师的授课方式,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与认知思维,推动新时期现代物流产业向着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的方向转变。基于此经济发展背景与高职院校培养理念,笔者将新时期现代物流产业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政策导向型新兴产业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形态的多样化趋势持续推进,新时代现代物流行业成为政府重点关注的新兴产业,尤其是伴随企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与经营模式的不断创新,物流行业逐渐成为政府政策导向型的新兴产业,促使其不仅依托政府的相关政策实现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型,更满足了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高质量、高标准、现代化要求。一方面,政策导向型新兴产业的蓬勃兴起,体现了政府部门对物流管理行业的重视,使其不局限于传统物流发展模式,较大程度上融入了新型科技发展元素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发展理念,壮大了高素质人才队伍。另一方面,体现出该行业本身的联动性和区域发展方向,不仅实现了对政策指引的遵循,更彰显了开拓型业务的创新发展。

2.科技支撑型现代化工作模式

工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造就了科技支撑型的现代化物流生产模式,导致生产过程中的物流企业与高职院校中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引入相应的科技平台作为信息媒介方面的效果支撑。这样的数字化媒介技术的应用使现代化物流业务不再局限于传统物流的收、发、分、拨等固定板块,而是出现了基于传统人力主导型工作平台的科技引领型工作模式,促进新时期的物流行业朝向先进化、信息化、交互化的方向进展。例如,物联网高新技术的研发及前期预投入使用,使产品与客户之间的交流摆脱了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完全实现了物物传递。虽然这样的技术还未真正投入大众生活,但是从宏观角度分析,依托高新技术平台的新时期物流管理行业正实现着自身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

3.全能型物流人才培养方式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是在国家高等教育方针指引下的重要教学组成部分,物流人才是影响整个物流产业顺利运行的支撑型人才队伍,因此,植根于新时期教育背景下的物流人才培养方式是影响现代化物流产业模式成功升级的重要因素。随着信息媒体技术的不断应用与个性化用户需求的持续涌现,高职院校对于物流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越来越趋向于实践性与理论性并重、全能型模式方向发展,以期快速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于物流专业人才的高标准要求。这样的全能型物流人才培养方式不仅展现出物流行业的迅速崛起与发展,更体现了社会运营模式对于专业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有利于为当今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特色工作领域定位提供指导方向,推动其在社会实践工作中实现理论与技能的交融,针对性发展自身的专业技术实践能力。

4.个性化的客户服务需求

借助信息化媒体技术手段,用户可实现自身与物流企业的点对点对接,充分有效地阐明个性化服务需求。这是现代化物流管理行业的显著特征,也是相比传统物流行业的特色优势。个性化的客户服务需求,一方面体现了时代进步下用户的要求更加多元化,涵盖了多领域。另一方面展现出客户对于现代化物流管理行业的较高层次要求,其不再满足于单向的产品运输及接收服务,而是在单一功能体上附加了体现主观意志的个人思想情感内容。这是现代化物流管理行业伴随新的经济体态应运而生的衍生内容,也反映了信息化背景下的新的经济发展内容。微观层面上看,现代化物流管理行业体现出的个性化服务需求,为高职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方向提供了教学指导,学校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也应将此视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新时期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价值

新时期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迎合了信息化、现代化的市场经济潮流发展趋势,指明了高职院校对于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教学思路,是在以往传统教学思路基础上的守正创新,体现了现代化高职教师的开放型教学思路,有利于开阔高职学生的知识视野、改善其知识接收渠道,对于推动信息化背景下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具体方面主要体现在:对接企业需求、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升高职院校对于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水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更新现代化知识体系。

1.有效对接企业需求,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全面技能发展要求,又要与企业的生产发展需求相对接,着重凸显对学生应用型能力的培养。新时期的高职院校对于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遵循的是理论型与实践型双线并行驱动发展的理念。一方面,鼓励高职院校教师引入相关领域的前沿学术理念,充实其头脑知识体系,扩展知识视野;另一方面,现代化的高职院校倾向于采用双主体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实现了高职教师与企业专业人才的双向流动,使学生群体在较短时间内接触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兼顾的全面性知识,明晰了自身的优势发展方向,有效对接了相关企业的发展需求,并推动整个高职院校群体对于专业型、应用型、全面型人才队伍的培养。

2.提升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信息化背景下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高职院校对于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从教师方面来讲,现代化教师接触到更多新兴的教育理念与专业思想,具备掌控先进教学设备的能力,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使整体课堂教学效果更具生机与活力,使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呈高度发散状态,有利于提升整体课堂教学的知识吸收效果。从高职院校方面来讲,学校作为总揽专业人才发展导向的关键主体,其对于整体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职院校,转变了制订人才方案的思路,在以往固化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增添了更加能够体现时代优越性与个体特殊性的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向着能够体现自身优越性的方向不断发展。

3.改进教师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时代背景下教学媒介的改进使学生接触到更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新了知识接收的途径与效果。一方面,信息化、数字化教学媒介的引入,使教師得以通过数字化媒介将传统型、固定化的知识以新的教学形式展现于学生面前,尤其是近年新引进的大单元、任务群式教学模式,使教师以新的总括性教学思路整合传统知识,将其通过新的单元主题或任务群板块的形式带领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激发其在任务群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思维整合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教师教学模式的改变提高了学生对于课堂新型知识的吸收效率,尤其是在对现代物流管理知识进行任务群教学的过程中,逐层递进的知识传输模式、交互式的情景教学模式等都在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转型升级。

4.改革教学知识体系,促进现代化知识更新

新时期高职院校对于现代化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设立了统一的信息采集平台,整个教学资料收纳范围涵盖国内外高校及国内各高职院校的相关领域,这样大容量的信息采集平台为教师备课、选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路径等提供了相当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对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来讲,教学知识体系的更新是鼓励教师钻研新教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前提。学生只有在课堂上不断接收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高端前沿学术知识,才能真正触发其自主探索的欲望,使其找准最适合自身学术发展的方向,弥补知识缺陷,提升综合实践能力,促进现代化知识体系的更新。

新时期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潜在问题

新时期的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教育全球化及教育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现代化重点培养方向,更改善了教师的课堂授课思路,拓宽了知识视野,使学生在固定课堂时间内达到知识接收层面效率最大化。但是,高职教师对于新时期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依然存在问题,这些问题能否成功解决是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否成功转型升级的关键。

1.学生难以适应全面型人才培养要求

面对现代化、高层次、全方面的人才培养要求,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表现出不适应性。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出台与时代发展背景密切相关,新时期之前的高职院校对于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侧重于理论性知识的注入,注重学生对相关概念及其发展模式与发展历程等内容的深入掌握与辨析,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新时期的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学生的理论型与实践型综合技能全面发展,尤其是在对实践技能的掌握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的培养要求对于部分基础能力较弱、对于新鲜事物接受能力不强的学生而言,是时代赋予的机遇,也是新型挑战。一方面,其给综合能力较强、注重发展自身实践技能的学生提供了优良平台,辅助其更好地发展自身技能;另一方面,对于先天知识储备不够、思维转化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无形拉大了其与优势学生的差距,使其更难以适应全面型人才培养发展提出的高层次要求。

2.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较为匮乏

新时期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发展模式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挖掘及培养,但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与学生表现出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较为匮乏的现象。首先,从教师角度讲,信息化时代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教师更新知识接收路径,以国际化的眼光搜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前沿学术理论,从中提取适合当今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与学情规律的教学内容,使之与传统教材相结合,这样的教学内容提取与加工过程需要依托教师强大的主观创造思维。如果教师在此过程中表现出创新能力缺乏的现象,极有可能产生“南辕北辙”的教学效果,不仅使教师对相关理论“琢磨不透”,更易导致学生对于教师所授概念“理解不清”,极大程度地降低整体课堂教学质量。其次,从学生角度而言,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会导致其缺乏自主学习性,缺少对新型深奥教学知识刻苦钻研的劲头。由此可见,教师及学生创新意识的缺乏阻碍了整体课堂教学模式的更新升级。

3.课程教学体系灵活性、前瞻性不足

我国高职现代物流管理课程体系较长时间内沿袭传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整体课程教学体系的灵活性、前瞻性、全面性不足。例如,對物流管理专业的应用价值、信息化应用手段与传播技术、受众面及教学媒介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力度不够,导致国内高职院校师生对新时期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操作技术与理论应用价值的了解较少,从根本上讲,这是高职课程教学体系方面的原因。课程体系本身教学内容的前瞻性不足,直接影响了教师与学生知识接受的质量。另外,由于部分课程体系编写者盲目将前沿学术教育内容搬入教材中,并未对教学内容与地方特色的适应性深入考量,产生教学内容与教学实际脱节的现象。

4.教师“重教轻学”现象严重

传统高职院校教师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整个课堂教学趋向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将新授课教学内容完整传授予学生,保证课堂教学知识的完整性与连贯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识记教师所讲知识,将教师讲授的课堂知识与之前头脑中实际存在的知识做统一整合,以便实现整个头脑知识体系的连贯性提升。这种具有教学惯性的“重教轻学”现象,不利于信息化时代下对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易造成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降低,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新时期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改进路径

为了更好地落实新时期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高职院校领导及教师要适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推动整体课程教学体系实现颠覆性的改革,提升教师的综合化授课水平,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快节奏的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只有从多方群体角度开展综合施策,才能更好地鼓励高职院校引进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质量、专业型人才队伍的培养。

1.构建现代化高职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载体,为了更好地实现对于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知识体系的现代化培养,高职院校自身要引入专业的专家型队伍,通过对地方高职院校的办学能力、办学水平、地方教育资源评估等工作,研究出最符合个体高职院校学生接受能力的现代化高职课程教学体系。这里需要值得注意的是,鼓励高职院校构建现代化高职课程体系并不意味着对传统课程体系的完全颠覆与抛弃,而是在完整继承传统优势课程内容基础上的改革创新。通过引入现代化前沿课程教学理念,将现代化高职课程体系与传统教学内容相结合,以此实现新经济教育背景下的传统课程教学体系的改良性提升。

2.加强综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

高职院校教师是影响整体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接收效果的关键群体,在推进新时期高职院校对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转型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充分给予专业教师关怀与引导,最大程度为其提供辅助型交流平台,通过互联网等方式鼓励高职院校教师与其他专业领域或国外相关领域教师进行深度交流,激发其在与更深层次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学习先进的教学管理方式与课堂教学思路,提升国内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3.更新教学手段,实施任务型教学

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手段是体现教师教学思路的重要环节,新时期的高职院校鼓励教师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摆正自身的教育角色,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担当的是引导者角色,不再盲目跟随传统型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思想,而是让学生在教学情景的引导下实现传统理论性知识与前沿学术知识的统一整合。

4.推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发展学生实践技能

校企合作办学是实现学生将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结合的有效途径,借助校企合作平台,高职学校可聘请企业相关技术人才到讲台任教,为学生深入讲解生产一线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要求,使学生清晰感知物流管理专业的工作性质与自身的特色发展方向。同时,学校可派优秀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为刚步入工作领域的员工讲解物流专业的发展前景与社会应用价值,使其对本职工作有全面深入的了解,促进平台辅助学生获取清晰的职业认知,发展学生的实践技能。

结  语

新时期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是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的主流发展趋势,有利于拓宽高职院校的知识获取渠道,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发展应用型人才,这是创造新型文明社会,提升整体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付永军.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储运,2021(9):179-180.

[2]周晓冰,王燕娜.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实训体系建设探究——以潮汕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0(15):45.

[3]刘卿,黄莉.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J].营销界,2019(20):237+241.

[4]张洋.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浅谈[J].才智,2018(1):141.

[5]段圣贤.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策略研究——以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物流科技,2017,40(8):151-154.

[6]田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河南工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25(1):63-65.

[7]苗爱华.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259-261.

(亢炜: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现代物流高职教育
大数据对现代物流发展的参考意义
试论我国推进托盘标准化的措施
基于真实运营的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实训中心建设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启示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试论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