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启明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极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以深入研究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数学兴趣为先导,围绕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创建拓展型课程,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更乐于探索数学的奥秘。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不断深化教学,注重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丰富的拓展性数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体验的过程中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拓展课程的构建要点,是要以有限的数学课程资源为本,通过活动拓展、延伸学生的探究学习,继而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和培养,最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拓展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主,要在巩固和强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相关学习技能,通过潜力挖掘、个性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助力学生思维发展[1]。构建拓展型的数学课程,教师要将数学知识整合起来,立足知识整体构建有机的知识体系,形成主题化的学习模块,启发学生从整体角度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学生在进行自主理解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强化对知识的整体性认识,对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价值。
构建拓展型的数学课程,要加强对课堂知识的延伸,教师应该以教材为本,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整合生活和教材资源,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设计符合学生发展的数学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构建拓展型的数学课程时,要把握好选材原则,明确价值定位,科学选择课程内容。
在构建拓展型的数学课程时,首先要把握好选材原则。为了加强拓展课程的丰富性,就要在选材上下功夫,从不同渠道入手合理应用数学素材,发挥拓展性教材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突出不同素材的应用性。另外,要整合现有素材,结合校园里的数学资源,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才能让素材有所用,不浪费。生活资源的丰富性是众所周知的,把控其优势,才能进一步丰富数学资源,创建具有挑战性、趣味性的拓展型的数学课程,进而让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发展,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构建拓展型的数学课程,要以正确的价值定位为引导。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发展学生的何种素养,提升学生的何种能力,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价值取向,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要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主,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为基本,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激活学生数学学习潜力。
拓展数学课程是对教材的延伸和补充,应该借助拓展活动让学生有新的体验,这样就实现了拓展课程的意义。教师一方面要以教材资源为主,另一方面要积极选取更多有助于学生发展的数学资源、素材,以进一步丰富拓展课程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意识。例如,低年级的可以选择绘本、七巧板等,高年级的可以结合学生的需求进行选择。通过拓展数学课程,学生可以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发展自我,提升自我[2]。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虽然并不复杂,但是,其知识结构也十分系统化,包含数字、空间、图形等知识点,内容十分丰富。其意在发展学生的不同能力,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拓展数学课程也有积极的意义:第一,拓展型的数学教学更生动、形象,可以为学生呈现系统的数学知识,促使学生立足整体理解数学知识体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整体意识,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同时,拓展型的数学教学符合数学课程规律,满足学生发展要求,拓展型的数学教学整合了不同的数学资源,将复杂的数学知识整体化,可以让学生更简单地理解知识,大大提升了学生理解能力。第二,拓展型的数学教学为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提供了新的可能,拓展型教学以课程活动为准,在活动中师生互动更为和谐,有助于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在活动中,教师要贯彻“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积极和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的需求、心声,倾听学生关于数学活动的意见,才能更好地整合教育资源。第三,拓展型的数学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实践的平台,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要求。通过拓展型的数学活动,学生在交互式对话学习平台中交流、互动、探索,可以发展数学综合能力,激发数学潜力。第四,拓展型的数学教学,进一步优化了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准,教师对所有数学资源、教学工具可以灵活整合和应用。在此过程中,有助于教师教学思维、理念的更新,为创新数学教学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
传统认知下的数学是单一枯燥的,只有枯燥乏味的数字和数学符号。其实,恰恰相反,数学是充满趣味的,数学趣味隐藏在拓展性的数学游戏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奇妙之处,才能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趣味横生、简单容易,进而激活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和联想[4]。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为构建拓展型课程,教师可以游戏为引领,通过生动趣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了解数的规律,体会其中的逻辑思维,进而使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得到发展。教师可以设计“抢数游戏”,游戏规则如下:两个人轮流说数字,最多说两个数字,至少要说一个数字;必须接着上一个人的最后一个数字接着往下说,不可以跳着说;如果说两个数字,那么必须是相邻的,不可以跳着;20 这个数字从谁的口中说出就判定为谁赢。这一游戏是一个循环性的游戏,和“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相关。教师可以结合游戏的特点,将其融入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抢不同的数的过程中,对“有余数的除法”的数字规律进行了不自觉地总结,活动以学生为主,在总结规律的过程中,与同伴交流互动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收获了学习数学的快乐,构建了拓展型的数学课堂。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思维还处于具体的运算阶段,学生具有动态发展的基本特点,设置动手实践性的活动,不仅引入了新的资源、工具等,拓展了课堂的内容,丰富了课堂的形式,也让学生在动手体验的过程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引入动手实践的数学活动将数学教学直观化,学生在可以触摸、观察的过程中体会直观的、看得见的数学知识,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开发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体验。例如,在学习《角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不同三角板引导学生在观察、拼组的过程中认识和了解不同的角,不同的角有不同的特点,将其拼组在一起可以形成新的角,学生在观察和拼组中初步认识了不同的角。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先对工具进行介绍:“同学们,老师给每一个小组都分发了不同的三角板,我们之前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这种图形?”学生:“我知道!积木中就有三角形!”教师:“很好,那么谁知道自己见过的角的特点?”学生:“我见过积木中的角,我感觉角的大小都一样,我一般用它放在房子的顶部。”此时,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准备好的各种三角形分发给学生,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角进行观察,分析其特点并总结。在学生探讨分析过程中,教师可以说:“看哪一组说出的角的特点最多。”融入竞赛元素后,学生的积极性立马被调动起来,在观察、交流、记录中认识了角,通过这次动手操作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图形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抽象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体会到图形世界的魅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借助有效工具帮助学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学到更多,拓展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见识。信息技术就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新的方向,借助信息技术提供的有效资源,可以让数学教学之路变得四通八达。在拓展型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更多拓展性的资源。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数学课堂的容量,让学生的学习面更为宽广,也能更好提升拓展型课程的实施效果,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5]。例如,在学习《平移和旋转》一课时,由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发展还不够完善,无法想象平移和旋转后的图形变化,要深刻理解知识实属不易,如果借助实际生活中的物品实施教学,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形的变化。但是要怎样才能提升生活物品的展示效果?显然将其全部拿到课堂中是不现实的,部分物品的展示操作难度较大,继而就会影响到展示效果,所以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实施教学。利用直观的视频将图形的旋转与平移过程展示出来,可以让学生直观理解图形的简单运动,为提升视频展示效果,教师一方面要科学选择素材,另一方要将所选的素材合理整合、剪辑成视频。如,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生活物品,窗子、车子、球等物体的移动和旋转,通过简单的视频揭示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在拓展型课程实施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将生活常见物品搬到课堂中,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简单,大大提升了数学教学的效果。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不仅能自主联系生活和数学的关系,也能锻炼自我的空间思维能力。
开展拓展型课程,可以全面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课程的选题、素材等的选择都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转变成“小老师”的角色,在教学活动中,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商定拓展型课程活动的实施内容、方式、评价方法等,学生有了展示自我的机会,进而树立了自信。如,在制作课程PPT 时,可以引导学生精心查找资料,在活动中也可以由学生介绍活动内容,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体会到“当家做主”的感觉,并真正参与到拓展型课程中,树立自信心,发展自我思维能力,锻炼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扇形统计图》一课时,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统计题材,并绘制扇形统计图,将学生分成两大组,看哪一个小组的选材最合理,制作的扇形统计图最合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着手选材,绘制扇形统计图,其中一个小组的选材是“统计班级中会心算的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还有一个小组的选材是“班级中骑自行车、步行、坐公交的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学生明确选材后,开始现场调研并记录,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半个小时后学生终于绘制出了扇形统计图。绘制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以学生为主,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活力和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自主能力,整个学习过程都以学生为主,从调查信息、收集数据、制作统计图,到后期的数据分析总结,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因为喜爱,所以专注和投入,学生深刻理解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掌握了其应用要点。再例如,学习《圆》一课时,在素材选择环节,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自主搜集生活中“圆”的素材,并结合所选素材设计拓展性的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让拓展型课程更有趣味,课程形式更为丰富。
综上所述,拓展型课程的实施是对课程知识点的延伸,是拓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的关键,在拓展型课程中,学生的天性得到了充分解放,自主性被充分激活,学生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教师应该科学整合资源,合理借助各种工具,为学生创造更加多样的拓展型数学课堂,以此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