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多元融合开展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实践研究

2023-09-06 19:34韩国琴
小学生 2023年15期
关键词:整本冥想整本书

☉韩国琴

小学时期是学生打好语文基础、培养阅读习惯、发散阅读思维的重要阶段,教师借助“1+N”展开整本书阅读指导工作时,必须要保证整本书阅读内容与课文之间拥有紧密联系,紧紧将提高学生阅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导向,彻底改变碎片化教学的现象。要以授之以渔的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认知,使学生能够独立地对文本内容抽丝剥茧,理清阅读思路,总结文章立意,打造独属于自己的阅读体系,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宽学生阅读边界、深化学生阅读意识做足准备工作。

一、“1+N”多元融合整本书阅读指导的优势

首先,走出教学束缚,借助文字净化心灵。“1+N”多元融合整本书阅读注重“1”与“N”之间的紧密联系,学生掌握单篇文章的精髓与写作情感后,将有更多的兴趣探究与之拥有紧密关联的课外书籍。并且,整本阅读对学生提出更高的阅读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带着目的去读书,也考察着学生对整本书籍的理解和梳理能力。整本阅读能扩大学生阅读成果,因而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将得到心灵上的净化与情感上的熏陶。[1]

其次,丰富阅读内容,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单篇教学是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要手法,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局限于单篇文章内容。当学生习惯了阅读短篇文章后,就失去了阅读长篇文章的耐心,进而出现阅读障碍等情况。教师将“1+N”多元融合整本书阅读作为教学导向,能充分体现阅读的教育价值,是丰富学生阅读内容的重要途径。在连贯的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将得到进阶性发展,进而达到丰富自身文学认知,提高自身文学修养,构建合理语言系统的阅读目的。

最后,优化阅读品质,发散学生阅读思维。“1+N”多元融合展开整本书阅读能帮助学生打造完整的阅读过程,这是充分发散学生阅读思维的重要途径,亦是充沛学生阅读情感的过程,学生的阅读质量将得到显著的提升。书籍中所呈现的信息与内容会为学生带来更加深刻的积极影响,足够宽阔的思考空间和绝对自律的阅读行为,为学生独立分析书籍中的情节与人物特点打下了坚实且有力的基础,也为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文字的魅力、挖掘书籍的深度、感受书籍的深邃思想奠定了基础。

二、“1+N”多元融合整本书阅读指导的策略

(一)借助戏剧演绎,拓宽阅读边界

一方面,在“1”中提取的阅读核心成果是最具延伸价值的知识点,伴随着“N”的介入,“1”的意义将更加饱满和深刻;另一方面,戏剧演绎能生动呈现书籍中的内容,加深学生对重要片段的印象。教师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能拓宽学生的阅读边界,使学生系统性建立起知识与知识、文体与文体、作者与作者之间的多维度机制。[2]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教师可以从名人传记与革命故事入手,借助戏剧演绎的形式展开“1+N”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先以与名人传记相关的书籍《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为例,该书籍属于扫盲儿童读物,符合学生的认知与阅读能力,且与课文本身拥有紧密联系,能够担负起拓宽学生阅读边界的教学任务。为了深化学生对书的理解,教师可借助戏剧演绎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例如,师:“请大家想象一下,我们的国家拥有悠长的历史,然而在近代却因列强入侵,导致国力贫弱,民不聊生。而你作为一名小学生,还不具备拿起刀枪冲往战争前线的能力,你会如何保卫自己的祖国?请以此为中心,创编一个简短的话剧。”随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自己的话剧内容。表演结束后,教师为学生讲述书中重要的故事,促使学生主动融入到整本书阅读学习活动之中。主要突出知识能够改变命运、拯救百姓、保卫祖国等与本课文所传递的价值观一致的内容即可。

再以与革命故事相关的书籍《南京——燃烧的城市》整本阅读为例,本书不仅还原了较为真实的战争过程,能激发学生对军人的尊敬与爱戴,使学生明白牢记历史的意义和重要性,还能达到充分激发学生爱国之情的教学目的,有助于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另外,这本书以漫画的形式呈现了恢宏历史背景下充满人情味的真实故事,能很好地与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进行衔接。因此,教师要借助戏剧演绎阅读法帮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追溯和了解保卫祖国的伟大战士的一生,通过提出与学习内容拥有紧密联系的整本阅读问题,帮助学生明确阅读方向。例如,被包围在硝烟中的南京,有失去生命的百姓,有家破人亡的孩童。中国军人在武器不精良的战斗中选择了奉献生命,履行自己的军人职责,这是为什么?如果你是这漫画中的一名战士,你会怎样做呢?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战争片段,结合书籍带领学生体会军人的行为与情感,借助角色扮演,深化学生对“军人的使命是什么”的理解。

(二)借助思维工具,打开阅读视野

思维工具能细化学生的阅读过程,有助于学生阅读效率的提升。而伴随着阅读量的不断提升,“1”的链接对象也在逐渐增加,这达成了在多元阅读体系中挖掘某一个知识点深度的学习任务。教师将思维工具与之有机地结合能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学生对自我阅读体系的构建将更加具有针对性。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梅兰芳蓄须》为例,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梅兰芳先生不给日本人演戏的决心,教师可以从优秀传统文化与爱国人士相关事迹等书籍入手,借助思维导图展开“1+N”整本阅读教学活动。先以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我们的国粹——京剧故事》为例,这本书讲述了京剧的由来,在不同朝代的演变以及著名的京剧作品。为了给学生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著名的京剧曲目,通过解析京剧中的唱词,带领学生了解京剧的无穷魅力。而后再为学生提供一个不完整的思维导图,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完善。例如,为何京剧被称为先祖的原始歌舞?在各个时期,人们如何形容京剧?请列举出京剧盛行的朝代?梅兰芳先生饰演的是京剧中的哪个角色?古戏楼的惬意之处在哪里?京剧表演都有哪些规矩等。

再以与爱国人士相关的书籍《梅兰芳传》《鸡毛信》为例,教师可以将书中的情节作为完善思维导图的内容,促使学生积极展开整本阅读学习活动。前者是对课文本身的延续,能使学生对梅兰芳先生拥有更加完整的了解,后者是一则感人肺腑的爱国故事。将二者与思维导图阅读法相结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具备清晰的阅读思路,还能让学生意识到在国家危难之时人人都有保卫国家的责任,人人都有为了维护国家尊严与和平必须要做的事情。因此,无论是百姓还是明星,都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担负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义务。

(三)借助冥想训练,提高阅读认知

一方面,纵向且逐步深入的阅读形态有助于“1+N”阅读特点的体现,为确立阅读议题、内化阅读中心带来了保障;另一方面,冥想训练能提高学生的敏锐度,学生能从看似相同的文字与描写中发现细微的变化。教师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认知,这为学生集中精力阅读、突破阅读瓶颈带来了深远影响。[3]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飞向蓝天的恐龙》为例,教师可以从动物研究与生态环境的变迁等方面入手,借助冥想训练展开“1+N”整本阅读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恐龙,了解相关专家是如何发现和界定人与自然互相依存的微妙关系的。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想借助冥想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质量,就必须帮助学生找到最佳的冥想状态。以与动物研究相关的书籍《AR 终极恐龙大百科》为例,该书籍中有精美的图片,能够为学生带来丰富的视觉盛宴,恐龙的形象将在学生的脑海中得到立体的呈现,这有助于冥想质量的提升。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冥想中进行阅读,让学生将自己感到好奇的句子划出来,不熟悉的词汇标注出来。通过划分阅读中的思维细节,填补空白的阅读空间。以本书籍中的部分阐述——兽脚类为例,书籍中说道:“大部分都是两足肉食者,不过也有植食性成员。兽脚类最终演化出了鸟类,所有现生鸟类都是兽脚类的后代。”该内容与课文拥有紧密联系,能更好地协助学生在冥想中优化阅读内容。在阶段性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放松身体,闭上双眼,通过聆听雨滴、落叶等声音,达到洗涤心灵的目的,促使学生在脑海中回忆刚才的阅读内容,抓取印象深刻的部分进行整合,说出或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想。

再以与生态环境变迁相关的书籍《人与自然》《远去的森林——一个西南县域生态变迁的社会学阐释》为例,相较于上一本书,这两本书籍的内容更偏向于宏观概念,将整体生态环境与部分生态环境的真实变化情况作为阐述内容,把环境的变迁作为描述背景,讲述了环境为何会变成这样的原因。为了帮助学生明确冥想阅读的方向,教师可以将书籍中的探讨核心作为阅读前的冥想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使学生拥有人类与环境、动物拥有密不可分的依存关系的价值观念。

(四)借助情感启发,深化阅读意识

尽管“1+N”阅读教学形式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过程,但是,最终的核心目标只有一个,这意味着教师必须关注并突出文本的核心价值,借助“1”的特质确定“N”的形态。而情感启发具有调动学生学习感官的功能,这能使学生真正地投入阅读,爱上阅读。教师以情感启发阅读过程,深化学生的阅读意识,为强化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带来积极影响。[4]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北京的春节》为例,教师可以将传统节日与美术作为整本书阅读方向,借助情感启发展开“1+N”整本阅读教学活动。先以与传统节日相关的书籍《四季里的中国节》为例,这本书共有四套,分别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入手,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教师可以选择该书籍中的《冬》进一步带领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冬至、腊八节、除夕等。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这些节日的意义,从而达到充实学生阅读情感,重视传统节日的教育目的,实现学生情感价值的深化。与此同时,书籍中的每一个节日都对应着四个板块,分别是作家小故事、节日小常识、诗词小本本和过节小游戏。这些内容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学生很好的写作素材。

再以与美术类相关的书籍《中国传统节日故事图画书》为例,这是一本图画书,为学生介绍了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和重阳节。为了延续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书籍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节日进行临摹或者创新,让学生将文字转化为色彩丰富的美术作品,使学生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与熏陶。例如,老师提出问题进行引导:“或许是天安门广场上那一抹鲜红的颜色,或许是节日中的氛围装扮,以上种种都体现着中国人对红色的情有独钟。红色对中国人来说,到底代表着什么呢?”意在让学生说出红色代表着喜庆,代表着活力,代表着坚韧不拔,代表着意志坚定等。

总之,作为连贯的阅读学习过程,整本书阅读强调思维运用和对书籍整体内容构建的理解与探究,学生对书籍情感走向的预判会有充足的把握。这是锻炼和提高学生阅读思维的重要过程,不仅能帮助学生摆脱单篇学习的局限性,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整本书阅读习惯。因而,教师在“1+N”多元融合背景下展开教学活动,能达到拓宽学生的阅读边界,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认知,深化学生的阅读意识的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整本冥想整本书
剖析问题 优化策略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常见问题及教学策略
剖析问题 优化策略
花朵的冥想
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整本英语小说整进整出教学实践
《论语》整本书阅读
高中语文长篇小说整本阅读教学研究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蓝的冥想
《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