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研究

2023-09-06 08:29谢云
成才之路 2023年24期
关键词:价值意蕴党史教育融合发展

谢云

摘要:党史教育与思政教育,二者目的相通、思想贯通、内容融通,在理论价值、实践价值、育人价值上高度统一。广大高校要围绕党史教育,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课程教学主渠道作用;要进一步创新教学载体,主动融入互联网、新媒体教学大格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不断夯实理论根基;要进一步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发挥实践育人积极作用;要进一步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夯实融合教学工作基础。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学;党史教育;融合发展;价值意蕴;规范化;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24-0025-04

基金项目:本文系贵州财经大学2021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课题(项目编号:2021SZKB13)阶段性成果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将“四史”学习教育作为加强政治引领的重要内容[1]。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2]因此,全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已成为各级各部门思政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党史学习教育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对于教育引导广大青年进一步了解党的光辉历史与丰功伟绩,吸取党的奋斗经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初心使命、奋力担当作为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广大高校作为培养新时代四有新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主战场”,培养爱党、爱祖国、爱人民,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善作为的新一代大学生,是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与重要任务。思政课是高校思政教学的主渠道,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理论、实践与育人价值。而进一步探索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教育课融合路径,对于提升高校思政教学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二、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1.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1)党史学习教育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史料资源。党的历史是一本最珍贵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讲话精神是具有时代意义的重要教学资源。党的历史,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奋斗征程,记载了中华民族历史足迹,见证了从弱小走向崛起、从弱小走向强大的全过程。党史资料中的历任领导人讲话、重要决议文献都是思政教学重要资源的来源。比如,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对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什么样的道路具有划时代意义,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人心[3]。教师将《邓小平理论》引入课程教学中,结合时代背景展开教学,可发挥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既有利于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知史知事,又有利于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感。

(2)党史学习教育蕴含着深邃的思想政治理论。党史学习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学习工程,其本身就蕴含着深邃的思想理论,可进一步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政教育课深入融合,有助于进一步理清马克思主义发展脉络,更加清晰地看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现在与未来,深入贯彻学党史悟思想的基本要求,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中深刻感悟思想伟力,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党史学习教育,可以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党史学习教育素材蕴含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与价值导向,具有充分的典型示范与引领带动作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向革命先辈看齐,并通过英模的先进事迹,让学生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将国家发展命运与个人发展结合起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价值观,防范不良思想的消极影响。

2.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1)党史学习教育可以进一步丰富思政课堂教学。党史学习教育是思政教学最好的养料,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中,可通过一系列真实可触的事实,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课堂维度,改进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场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比如,高校可不定期开展老战士后代讲党史、西柏坡精神宣讲进课堂等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入党史教育内容,借助开放性课堂模式,引导大学生了解革命历史人物的光辉人生和丰功伟绩,达到心灵上的升华和触动,从而更好地把握理想信念与人生航向,推动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协调一致。

(2)党史学习教育可以进一步丰富实践育人环节。党史资料中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为高校实践育人提供丰富的内容。党史学习教育,可进一步开发党史与红色资源,拓展第二课堂,实现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育人,引导学生在红色实践活动中重温党史国史,砥砺初心使命,賡续红色血脉,激发奋进精神。比如,高校可依托纪念馆、博物馆、红色景区景点等,拓展实践教育基地,在润物无声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让党史学习教育真正入脑入心,真正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达到育人的目的。

3.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

(1)党史教育推动大学生“明理增信”。党史学习教育系统涵盖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征程,系统描绘了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过程。在这一征程中,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理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开拓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理论。党史学习教育,可以更好地引导大学生信服马克思主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国际环境、国际舆论风云变幻、波云诡谲,推动党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在党的带领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更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2)党史教育推动大学生“崇德奋进”。党史学习教育素材,是中华英模与革命事迹的百科全书。党史的丰富内涵,可为当代大学生提供道德引领与绵绵不断的精神动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有助于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向先烈英模看齐,延续党的优良作风、光荣传统与奋进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始终坚守为国奉献、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道德;有助于大学生身体力行,自觉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前途命运结合在一起,勇担当、善作为,努力奋进新时代。

三、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1.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高校开展思政教育课,传统课堂教学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深度融合,必须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教师要围绕具体的教学大纲,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具体课程中,并进行科学系统整合,进而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教法。比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中,可提取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有代表性意义的事件进行分析,如遵义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等,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实践,教育引导大学生感受马克思主义的丰功伟绩,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4]。教师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方法,坚持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多从大学生的切身需求和思想实际出发,多结合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多使用翻转教学、分组讨论、演讲式教学等更加开放、更加灵活的课堂教学模式,多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增强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大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在思想碰撞中、在充分表达中感受科学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好”,弘扬革命精神,激荡奋进力量。教师要进一步强化课程思政,针对理工、文史、艺体等不同门类,深挖课程中以党史为内容的思政教学元素,在专业课堂中穿插党史教育,让大学生在润物无声中学好党史。

2.升级理念思维,拓展教育载体,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引领作用

大学生朝气蓬勃,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在当前互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已成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思想政治课深度融合的重要措施。高校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树立互联网思维,注重技术创新,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宣传教育,将之融入思想政治教学课堂,并充分利用MOOC、微课等专业学习平台载体,梳理总结党史中的代表性事件、人物、理论成果,录制党史教育专题网课,开发党史学习专题思政课堂,以方便学生自主学习[5]。高校要加强与地方宣传部门的沟通联系,积极共享党史学习教学线上资源,探索推出导向正确、质量过硬、形式鲜活的党史题材作品,创新创作吸引力感染力强的融媒体产品,努力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料。高校要用好学生融媒体中心等平台,开展切合实际的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师生更好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并充分利用校园网、微信、QQ群、微博等社交平台媒体发布党史知识、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学习内容,搜集转发高质量的网络学习资源,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进而推动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良好衔接,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引领作用,扩大教学成果。

3.分析教学对象,创新教育理念,充分发掘“0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优势

自媒体时代,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给青年人的行为、习惯带来了全新变化。“00后”大学生在思想意识方面有正确的理想信念、明确的价值观、较强的道德意识、高度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同时思维活跃,接受文化多元,个性意识较强。但是当前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忽略“00后”大学生群体的个性特点,脱离“0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实际,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思政课教师应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充分了解和分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对象,充分发掘“0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引导大学生自主探索党史教育新模式,创造思政课教学新载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例如,思政课教师可充分发挥“0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强、自我意识较强、表现欲望明显的特点,引导其开展关于党史教育的短视频录制,表演具有革命教育意义的舞台剧,以及进行党史教育学习的直播等,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党史教育内容的创作和传播,创新思政治教育的形式。这样,能让“00后”大学生在亲自参与和创作中获得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成就感和内驱力,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4.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用好红色资源,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实践育人重要作用

传统的思政课面临的最大困局是理论性过强,相对乏味,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强。推动党史教育、思政教学深度融合,必须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问题。高校要充分开发并用好各类红色资源,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实践育人重要作用。首先,一些高校本身就具备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哈尔滨工业大学、井冈山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因此高校要充分开发、利用自身的红色基因并融入党史教育中,提高教育質量。高校还要充分利用本校所在地的红色博物馆、红色旅游景区等,积极组织“重温党史”“瞻仰英烈”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砥砺初心,不辱使命。其次,高校要赋予大学生实习、实践活动的红色因子。高校要抓住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毕业实践的窗口期,强化与实习单位的合作,在实践教学中加强党史教育,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再次,高校要积极开展党史知识竞赛、征文、摄影、演讲等党史教育实践活动,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从次,高校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本校志愿服务体系,积极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下乡、进工厂、进社区活动,让大学生在身体力行中得到思想升华。最后,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生基层党组织在党史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以基层党支部为单位,深入思政课堂开展党史教育。要利用“党建+”模式开展党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政理论学习拓展到各学生基层党组织,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网,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5.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全面夯实党史思政融合教育之基

推動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教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把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持续开好“四史”选修课,推动党史更好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教育广大学生学党史、听党话、颂党恩、跟党走。要明确把党史学习列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首先,作为高校教师必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忠实拥护者和践行者,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党史观,只有自身真信、真懂,才能教好学生。其次,高校教师要“打铁自身硬”,应充分了解党的历史和光辉征程,并善于运用历史思维分析社会问题,推动历史与思政教育的良好融合。再次,高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政治导向,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坚决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最后,高校教师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丰富学识、提升修养、锤炼人格,利用专题培训、集中宣讲、媒体传播等多种形式,及时深入解读国际国内形势,解读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让学生提高站位,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高校教师要努力发挥自身的模范榜样和示范带动作用,以身作则,引领学生更加关注党史课、学好党史课。

四、结语

总之,党的历史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当前,我国已全面步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期的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也呈现出很多新形势、新特点。广大高校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以深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为契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推动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持续巩固党在高校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筑牢全体师生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教育引导大学生了解党的历史,学习党的知识,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与智慧。这样,学生才能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张岩,程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逻辑理路[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23(03):49-50.

[2]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1:1.

[3]张丹,孙硕,韩义民,王学志.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及实践路径[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9(04):37-40.

[4]段娟娟.民办高校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研究[J].教师,2022(24):3-5.

[5]李丹阳.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舆论监督节目的变化和创新———以连云港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行风热线》为例[J].新闻潮,2021(07): 34-36.

Research on the Value Meaning and Practical Path of Integrating Party History Education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Xie Yun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550025, China)

Abstract: Party history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ve the same purpose, consistent thinking, and integrated content, and are highly unified in terms of theoretical value, practical value, and educational value. Universities should focus on party history education, further innovate teaching models, and fully leverage the role of curriculum teaching as the main channel; to further innovate teaching carriers and actively integrate into the Internet and new media teaching landscape; to further strengthen teaching research and continuously consolidate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and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ractical education; we need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 team and continuously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of integrated teaching work.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Party history educatio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value implications; standardization; scientific

猜你喜欢
价值意蕴党史教育融合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读懂名师
长征时期党坚持群众路线的价值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