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和美育人文化 赋能高质特色发展

2023-09-06 08:27闫为佳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活动课程隐性课程

闫为佳

摘要:教育的本质在于“文化育人”,现代学校的更高境界是“文化治校”。2013年,教育部頒发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提出了校长的六项专业职责,其中一项为“营造育人文化”。校长要积极树立文化自觉意识、文化自信意识、文化自强意识,具备营造育人文化的力量,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整体构建适合师生发展、学校发展、社会发展的学校文化生态。

关键词:育人文化;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

育人文化是学校的生命和灵魂,是贯穿于学校发展的命脉,是学校社会形象的阐释,对学校发展具有价值引导、观念整合、情感激励、制度规范、行为矫正等重要作用。文化育人的本质就在于以人类文化的正向价值为导引,教化人走向道德、理性、真善美,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追求。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优化三风一训,建设优美环境,开展多彩活动,汇聚家校社力量,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和美即“和谐,尚美”。“美的真谛在于和谐”,“和”既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美的内核,也是天下之美的集中体现。教育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孔子在教育实践中倡导“和而不同”,即承认多样,主张多样,从多样中寻求统一,达到和谐,促进和平与发展。

哈尔滨市延兴小学(以下简称延兴小学)始建于1954年,有着近70年办学历史。在历任领导的带领下,延兴小学经历了一个由薄弱学校到特色学校的蜕变过程。现有20个教学班,50名教师,810名学生。

做好外来务工子女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多年来,学校对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子女做到“应收尽收”。不容回避的是家长存在受教育程度、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学生的学习基础、心理状态、学习习惯、学习条件等也各不相同。面对新的教育发展与机遇、周边学校的新布局,学校尊重差异,在态度和期望上平等对待城乡学生,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文化,带领全体教师进一步坚守教育初心,担负教育使命,用“和”与“美”润泽师生心田,在和谐至美,特色优质的办学路上,精耕细作,追求以和为美,以和聚力,以和施教,和促发展,身心谐美,让每一名师生都能“站上讲台,登上舞台,走上领奖台”,培养和美之人。师生在和美的百花园中多元发展,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更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

一、择高而立,筑精神文化内核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应以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为根本,让教育过程和教育目的都是让人幸福的事情。学校发展,文化先行。文化是学校发展之魂,特别是有源头可以追寻的传统文化,能够让学校文化历久弥新,极具生命力和感召力。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出发点,它凝聚着中华民族深沉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共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

“食和羹以平其气,听和声以平其志,纳和言以平其政,履和行以平其德”(荀悦《申鉴》)。延兴小学自1954年建校以来,始终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人生幸福,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儒雅自信的现代中国人”为办学思想,溯源中华传统“和”文化,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内涵,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学科教育和学校特色发展为一体,以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为载体,培养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力和理解力,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认同度和自信心。

“儒雅延兴,和美至善”逐渐积淀成为学校的文化内核。它似一根无形却很耀眼的“红线”,编织着“办最能影响未来的教育,每个人都成长为更好的自己”的延兴治学梦,构建起学校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乃至网络文化等;它似空气,无处不在,影响着每一位延兴师生的行为和思想,在“常规赢得质量,特色提升品位”工作准则的引领下,践行着“崇德益智,健体尚美”的校风,彰显着“乐业博学,爱生奉献”的教风与“乐学善思,勤奋有志”的学风;它如同灯塔,指引着延兴教师在“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办学思想中,不停地进步,不停地进取,直到最完美的境地,实现“人、仁、智、勇、信”的育人目标,实现建一所充满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的现代化学校的办学目标!

二、聚集力量,促高质特色发展

学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阵地。延兴小学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立足“差异发展,多元选择,各美其美”,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基于学生成长需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固本培元,守正创新,从传统中凝练新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与发展。挖掘其时代特质,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选取与时代精神相吻合,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内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地融入课程文化、精神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建设之中,积极构建开放、动态、生长的“儒雅延兴,和美至善”的课程体系,让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积淀成为学生砥砺前行的力量之源,让“心尖上的中国”落实在每个学生身上,培养出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七和五建三好”优质学校建设目标,办充满着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现代化学校。

(一)横向统筹,四方结合,全员育人

教育之核在于育人,育人之核在于德育。夯实德育常规管理、德育队伍建设两个育人基础,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学校汇合力量,建立学校、家长、社会、学生四方结合共同参与的大德育网格体系。建立“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立体化育人格局,擘画最大育人同心圆。

1.团队和谐,队伍建设专业化

(1)发挥德育领导核心作用。为了加强德育工作领导,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学校形成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具体抓,各部门密切配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的纵向连接的德育工作体系,在全校范围内创设“全员德育”的氛围,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

(2)成立区校两级班主任工作室,加强班主任团队建设,结合学校班主任队伍情况,充分发挥班主任德育骨干作用。在魏桂玲区级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带动下,以自愿申报的方式成立校“新荷班主任工作室”。每周一第四节课是班主任例会时间,教师开展专题研讨、经验交流、案例研究等活动,相互学习与探索。组织开展好青年班主任的研培工作,针对青年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惑,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师徒结对子、青年班主任沙龙等形式,每两个月召开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借助集团提升管理者水平,积极参加铁岭集团管理者沙龙,提高学校青年班主任的育德能力。

强化教研引领,为教师搭建学习分享、思进展示的平台。开展强师练兵活动,以赛促练;聚合智慧,“学优秀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集团学校教研平台、区教研部门的专业培训作用,通过“一说(说教材)、二备(个人自备、集体议备)、三效(课堂效果好、效率高、效益强)、多评(学生素养多元多次评价)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成长为“四能”教师,即能独立研究教材,能独立分析学情,能独立设计教学预案驾驭课堂,能独立命题科学评测。

(3)荷品至善,正师风塑师魂提素质。教师的精神决定学生的未来,师德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树荷之品,倡导八种精神风貌:纯洁美丽,无私奉献,虚心正直,积极向上,胸怀宽阔,科学协调,群体效应,持续发展。

学校以师德楷模哈尔滨感动人物魏桂玲为身边学习的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结合全区教育系统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工作,以演讲、大讨论等不同形式开展师德专题培训。学校通过微信群、公众号、新闻媒体等载体不断宣传教师,让社会各界看到延兴教师良好的师德形象。

2.家校携手共育统一化

学校按照《南岗区中小学家校协同育人工作指导意见》,制定《延兴小学家校联系工作方案》,通过“一校,家长学校;一团,家长讲师团;两会,家长委员会、家长会;一访,家访;一开放,校园开放日;一平台,延兴红领巾微信平台;一封信,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积极开展学校与家庭的有效沟通,有计划地向家长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宣传、推广、普及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发挥协同育人作用。

3.社区共建教育协同化

学校在加强社区教育工作中,建立与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校外教育机构的共建合作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利用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公共教育资源和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市和兴办事处、哈尔滨市和兴派出所等机构,开展研学旅行、禁毒、国防、科技创新实践等社会实践教育。通过各类社会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形成学校与社会各界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学生多次走进图书馆、书店、地铁站、社区,学校也邀请和兴派出所警官、东北林業大学学生走进校园,为学生做讲座。

4.百荷竞妍,习惯养成自主化

每一个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以开展“文明班级”评比为抓手,以少先队“自主管理”活动为载体,以自主管理促学生自律,引导学生学会尊重自我、尊重他人、尊重公共秩序,爱护公物,促进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成长,在管理中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深入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根据新版《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要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红领巾监督岗,积极构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三自”机制,围绕培养学生“十个好习惯”,加强班级管理,经常性地进行班容班貌检查,将小学生日常规范教育抓细、抓严、抓实,努力达到日常行为规范的“五无”“五有”要求,让每名学生都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突出学校“和”文化,视学生为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荷花,以盛开的荷花和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区分等级,周评比中以寓意深刻的书籍与“荷”相结合,取义静待花开,齐放争芳,希望在规范管理中,学生都能健康自信地成长。

(二)纵向贯通,关注衔接,全程育人

结合学生身心发展和成长规律,针对儿童各阶段培养目标,学校力争在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工作中全过程一体化育人。

1.目标衔接

按照《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依据《南岗区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指导意见》和《南岗区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指导手册》,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针对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明确不同学段学生在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理健康等德育内容上有明确的区分。例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不同年级的德育渗透点不同,德育教育的体现形式就不同。

根据不同学段的育人目标与内容,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找准衔接点,设计具体可衔接的培养方式、方法和途径,探索形成贯穿学生生命成长全过程的序列化德育途径。依托《南岗区德育实践活动指导手册》,做好德育实践活动课的衔接,构建有梯度的学校特色德育课程体系。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做好各类德育活动的衔接,建立适合不同学段特点的养成教育实施体系,探索各学段校外实践活动的有效形式,实现德育途径方法的多样化、梯度化衔接。

2.学段衔接

做好幼小、小初学段衔接工作。学校每学期邀请哈尔滨师范大学幼儿园、哈尔滨市第163中学的师生,通过不同形式走进校园开展衔接活动。163中学的领导班子、初一学年的教师、本校优秀毕业生共同来到学校,走进课堂,面对五年级学生家长,从学生升入初中后的学习习惯培养及学习内容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三)夯实基础,构建课程,全方位育人

课程文化是学校办学特色的核心元素,课程建设是现代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优质生长和发展的核心要素。五育并举育新荷,立足“差异发展,多元选择,各美其美”,基于学生成长需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积极构建开放、动态、生长的“儒雅延兴,和美至善”的课程体系。严格落实国家课程计划。以国家课程为出发点,以校本课程为突破口,实施“1+X”策略,“1”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X”是个性化拓展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搭建全面发展的成长平台。

1.学科课程

全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夯实优质学校发展根基。持恒致远,全力推进“6+N”学科素养教学模式改革。让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以魏书生“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步教学法为依托,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当“小老师”,在“双师”课堂中积极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相信每一名学生内在的潜力,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走上讲台,登上舞台,站在领奖台”的机会。

以“全员育人”的观念,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要求,充分发挥学科教学育德育人的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提高德育实效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挖掘学科教学的德育因素,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渗透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把传授科学知识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努力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常态化、科学化、趣味化、专业化的校本课程是一代代延兴人奋斗耕耘传送下来的智慧与财富。多年来,学校以“牵手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师生心灵,映亮生命底色”为宗旨,构建社团课程。

在浩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筛选出书法、经典诵读、武术、篆刻、国画、剪纸、象棋等一系列民族文化气息浓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文化意识,有利于实现学校培养儒雅自信现代中国人的目标内容,建构起“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符合学校实际,全员参与建设,关注教育价值”的延兴小学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体系。伴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延兴小学利用南岗区苗苗教育平台开通了传统文化网上课堂,无时空地域限定,随时与传统文化相约。学生在一笔一划、一字一句、一招一式、一刀一石、一水一墨、一剪一纸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气息,倾听到民族的脉搏,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灿烂;有着悠久历史的祖国已悄然走进学生稚嫩的童心,在与中华传统文化对话中,祖国在他们心中变得清晰;在亲历民族文化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在享受祖国的传统文化,还渐渐地多了一份“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责任感,使延兴师生都能“胸蕴儒雅,心存天下”,走出一条立意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特色发展之路。

2.活动课程

加强对德育活动课的管理,确保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实效性。每周五下午第三节是班队会课,重视开展传统节庆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这些节庆纪念日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并以课程、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保证落实。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突出活动、实践、体验、探索性学习等方式,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礼仪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文明教育、禁毒教育等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实到主题教育中,充分发挥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德育阵地作用,做到有计划、有教案,让德育实践活动课取得实际效果。

3.隐性课程

校园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场域,也是每一位教师、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了解学校情况的“第一印象”,将荷花作为学校的文化形象标识,设计“百荷竞妍”的校徽,创作“延兴少年志气高”的校歌,精心打造“一馆、一部、十室”,每一层楼都有不同的教育主题和展示内容,一楼为荷品校园;二楼为红色校园;三楼为书香校园;四楼为墨韵校园;五楼为和美校园。着力建设和雅校园文化,凸显优质学校印记。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的教学使命,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遵循“崇德为首,益智为重,健体为本,尚美为根,育劳为荣”的办学宗旨,实施素质教育,全方位育人,完善“五育并举育新荷”培养体系,着力培育“德正、智进、体健、雅美、悦劳”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编辑/李莉

猜你喜欢
活动课程隐性课程
校企合作开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的优势与机制研究
论小学隐性课程的德育功能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激励方法的应用
突破传统课程模式立足发展核心素养
漫谈少先队活动课
中职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整体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