遆亚宁
(中北大学 艺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我国民族乐器发展千年长盛不衰,其中的文化、审美价值能为现代人带来高度精神享受。但随着中外音乐的融合发展,传统民族乐器逐渐淡出大众视野,学习西方乐器的人越来越多,这为传统民族音乐的发展带来极大挑战。二胡起源于唐朝,原名“胡琴”。当代二胡音乐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作曲家、演奏家,如刘天华、华彦钧、王国潼、于红梅、宋飞等等。陈军是当代杰出二胡作曲家、演奏家,他不仅专注于二胡演奏,还进行二胡乐曲创作,为当代二胡音乐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椰岛风情》是其原创作品之一。本文将以《椰岛风情》为例,分析当代二胡音乐的创作特点及演奏技巧,通过加深对当代二胡音乐的了解,为民族音乐日后的理论研究做好铺垫。
陈军,号称“太极琴侠”,1968 年出生于江苏常熟一个音乐世家,爷爷是江南丝竹的民间演奏高手,父亲是著名的二胡演奏家陈耀星。陈军四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二胡,如今他女儿也在学习二胡,老中青三代在一次演出中实现了同台演奏。作为总政歌舞团的二胡首席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乐团国家一级演员,陈军多次在国内外著名音乐大厅开办音乐会,也曾多次为国家元首演奏,他的二胡专辑《胡弓传奇》《梁祝》《弦语》等在70 多个国家发行。其二胡学习与演奏受父亲影响较深,但他认为当代二胡音乐的发展更该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他不但在理念上重视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还身体力行,将国乐与交响乐、摇滚乐、流行音乐等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作,希望拓展民族音乐传播渠道,使民族音乐为更多人所知。陈军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二胡作品:《椰岛风情》《水乡情缘》《绿色记忆》《狂野飞骏图》《绿色家园》(组曲)等。他凭借自身对二胡的理解,将二胡的独特音色与当代音乐的特点结合在一起,为传统民族乐器增加新的演奏内容与审美内涵,赋予了二胡独奏曲及合奏曲鲜明的时代特征。其出色的音乐天赋和在二胡领域的卓越成绩得到了音乐界的广泛肯定。
《椰岛风情》是一首描述海南风情的二胡独奏曲。椰岛指海南岛,海南岛是一个热带雨林气候的、四面临海的岛屿,岛上椰树与海水相映成辉,共同构成一个色彩斑斓的风情世界。海南岛历史悠久,岛上也聚集了许多少数民族,多彩的民族文化与海岛的热带景观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海南岛风情。海南岛由于椰树众多,且椰树高大挺拔,椰果清爽甜美,一年四季都有椰果出产,因此海南岛也被称为椰岛。陈军以传统二胡风格为创作基础,结合少数民族的音乐元素,以海南西沙地区的民族生活为基本素材进行创作,使听众感受到独具特色的、海南风情的二胡音乐作品。二胡在唐代传入中原后,无论是独奏还是为其它乐器伴奏,都不断与不同民俗风情、音乐元素相融合,音乐属性更加包容。但关于海南的二胡作品相对较少,陈军的《椰岛风情》不仅保留了二胡的音乐特色,还融合了海南地区的人文特色和民族音乐韵律,展现出海南当地的秀丽景色以及风土人情。演奏过程中可以为听众带来丰富的画面感。《椰岛风情》演奏过程中通过运用打音、压弦等技巧,展现椰岛的秀丽风光、人民生活以及椰树在阳光照耀下的美好景致。
陈军采用传统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构建《椰岛风情》的作品结构。全曲是多段体结构,乐曲由引子(1 小节)+中板(2-19小节)+华彩(20 小节)+快板(21-105 小节)+尾声(106 小节)构成。作者在每个乐段运用不同调式,结合不同演奏技法,更灵活地展现每个部分的音乐情绪。首先,引子部分采用D 大调进行创作,一小节的散板将听众带入宁静的椰岛清晨,海风轻轻吹动,构成了一幅祥和画面。中板部分,C 大调与轻松愉快的旋律相结合,侧面表现出太阳升起后人们享受生活的美妙时光,也展现了人们在忙碌中度过椰岛清晨的欢乐情绪。此乐段主要以打音技巧完成演奏,技法干净利落,曲风轻快明媚,展现海南地域的独特风情。作者运用一小节连接华彩部分,使调式的转换带动情绪变化,其中bB 调的运用使音乐的转折更加明显,带给听众无限遐想。快板部分与中板部分,作者使用相同的C 大调来延续乐曲的主要调式,作为整首乐曲篇幅最大的乐段,在演奏中要重视对乐句的分析与划分,才能够更好地表现音乐内容、充分再现作者的创作意图。整个乐段的旋律起伏较明显,演奏时应注意切分音的重音变化。通过变化旋律的发展节奏,表现椰岛人们在生活、劳动中的快乐情绪。尾声部分作者运用一小节再现引子,使演奏情绪回归到清晨的宁静中,首尾呼应,最后缓缓结束全曲。
打音是二胡的重要演奏技巧之一,二胡的打音分短打音和长打音。短打音在演奏中除了需要关注放下打下的动作外,还需要注意抬起动作的细节,不要拖沓,重视放下动作的灵活性,使乐曲的表现更加干净、利落。长打音重在表现连绵不绝的音效,更注重手指的持续力量。《椰岛风情》短打音运用较多,所以演奏者要加强对手指灵活度的训练并在演出中关注主音演奏是否清晰。打音是《椰岛风情》中的重要演奏技巧,作者对打音进行单独标记与说明,原因在于打音技巧的运用在乐曲中可以更充分地表现海南地区的风情,使听众身临其境,传递轻快、活泼的情绪。
练习这首乐曲的打音技巧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中板部分的打音。中板部分展现的是清晨后椰岛人们的生活景象,此部分的演奏不仅要重视打音技巧的使用与音乐意境的营造,还要关注其与引子部分之间的对比。手指的弹性与力度是打音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要干净、利落地演奏出乐段的第一个乐句,可以单独练习这个乐段中的打音部分,注意抬指的距离和落指的速度与力度,更好地掌握音色,把控情绪。第二,快板部分的打音。快板部分整体演奏速度都有提升,对打音的速度要求也更高,因此这个乐段的打音演奏要更加准确、轻快。因为演奏速度较快,所以演奏者在练习时更要对打音进行单独慢练,打好基础是提高速度的前提,一味快练只会导致主音不清晰,声音不干净。例如,在36—38 小节有连续打音,这些打音的演奏力度被标注为“轻盈地”,因此这部分打音在演奏时要比中板乐段更加轻盈,使打音节奏与乐段情绪统一,不拖沓,符合乐曲的音乐走向与情绪发展。
打音在《椰岛风情》中意义重大,打音的运用丰富了表现椰岛风土人情的技巧,也使音乐中的情感发展更加充沛。曲中内化的情绪表现,使乐曲更加丰满,有血有肉,也更能与观众产生共鸣。同时,打音的外在音乐表现力也使音乐更加灵活生动,椰岛风景的表现更加自然。
《椰岛风情》在演奏中模仿独弦琴的揉弦方法,压弦较多。首先,如果引子部分第一个音的四拍单独使用食指压弦,长音会略显单薄,同时手指疲劳不利于后面演奏的衔接。演奏这个四拍音需要采用多指压弦的技巧,以呈现出厚重、稳定的音色。引子部分的压弦演奏还需注意力度的变化:力度加强时,右手运弓要配合左手压弦以增强音乐的起伏程度。中板部分与引子部分的压弦大致相同,可利用多个手指辅助压弦。其次,华彩部分的情绪转化发展使这个部分需要较多压弦、揉弦技巧,演奏者要注意压弦的衔接与连贯性。同时还要注意运弓和压弦间的配合,保证旋律的流畅度。在进行这部分的练习时,应该主要练习右手的运弓力度以及持弓的平稳性,确保与左手音色演奏的统一。
由于乐曲中压弦较多,因此在演奏时部分音要高于平时演奏的音高,这种音律特色与海南风光特有的风土人情相呼应,更好地诠释海南地域风格。结合压弦和运弓的演奏,使音乐更加优美、连贯,如山间缓缓流出的清泉,为人带来宁静的乐感。虽然是表现景色的音乐,但曲中也饱含作者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以及人民劳动、收获的喜悦。
弓法的运用在二胡演奏过程中非常重要,正确运用弓法,可以使音乐如流水般自然倾泻。因此弓法与气息的配合非常重要,两者完美的配合可以充分地运用演奏技巧以便更好地整合音乐情绪。缓慢、均匀的呼吸能够为安静的音乐酝酿情绪,使运弓更加平稳,音乐情感更加充沛。运弓技巧与气息的完美配合,能够使乐曲练习与演奏事半功倍。
《椰岛风情》的运弓技巧对右手灵活性要求较高,尤其重视对弓的灵活控制。练习和演奏过程中,演奏者注意放慢速度,保持手臂平稳,缓慢带出动作,慢速的练习使音色更加稳定统一。在演奏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右手的运弓速度,分析弓法并将速度控制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配合左手进行力度的调整。《椰岛风情》中有许多乐句需要针对运弓与气息间的配合进行重点练习,尤其是引子、华彩以及尾声三个部分的散板,既要展现出散板的韵味,又要使气息统一、内在旋律稳定进行。例如,在乐曲最开始的部分演奏中,长音的演奏要充满情感,所以运弓在结束之前需要暂时停顿,稍稍提起气息,再通过力度与长音的配合、运弓与气息的统一,达到令人回味的效果。
《椰岛风情》的运弓不仅要重视左右手的配合,也要关注运弓的力度控制与气息的连贯性。演奏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气息的配合以及自由节奏中乐句的划分与运用。演奏前对乐句进行划分,在乐句呼吸的位置进行运弓的配合,能够使乐句的表达更加完整,整体音乐情绪更为充沛。
二胡作为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以其独特的音色与韵味受到大众的欢迎。随着改革开放与国外音乐的融合,二胡在音乐创作与演奏技法也进步飞快。为了更好地发展民族音乐,我国民族音乐作曲家们也在积极地进行传统民族音乐的改革,推动民族音乐发展。作为当代二胡音乐作品,《椰岛风情》的音乐内容及演奏技巧,既有传统二胡音乐的特色,也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这首作品中的打音以及压弦的演奏技巧,充分体现了海南地域的风格特点,并且模仿独弦琴的压弦技巧,也使胡琴的音色表现更加厚重,旋律的起伏更具有线条感。这启示创作者在音乐创作中,重视创新性并将多种音乐的形式与内容糅合成新的作品,更好地体现民族音乐的魅力,促进民族乐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