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松
实际教學中发现部分教师重传授知识,轻培养能力。面对学生培养新需求,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落实课堂教与学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反对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主张增强学生能力为主的生活教育。李希贵校长站在服务角度,提出过去学生是学校的产品,现在课程是学校的产品,课堂上教师要多做服务于学生的事,帮助学生唤醒自己,发展自己,成为自己。
我们的课程改革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8次,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也进行了十多次。现代化的教育从全新的角度来看问题,拓展人们的视野,帮助我们更清晰地来认识人,认识人才,用以人为本的眼光来看教育,实施教育。
一、以为人本,调整教育观
根雕原理:弃之荒野的树根是无用的废料,然而到了根雕艺术家的手里,它就成了艺术品。所以我们每位教师都是艺术家,我们的任务就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好的教育要体现在教育能力上,要关注教育的对象,关注教育的成效。
二、以人为本,调整主体观
过河原理:一个学者要过河,小船来到河中央后,他询问船夫到对岸的距离,发现船夫的的语言有基本的语法错误,就很看不起船夫,说:“你这半辈子算白活了!”船夫没说话。船继续往前走,忽然狂风大作、波涛汹涌,船夫问学者:“你会游泳吗?”学者回答“不会”。船夫说:“我的船就要翻了,你这一辈子算白活了!”这个故事说明,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智能,我们应该把所有的学生都看成学习过程中的主体,看到每位学生自身的优势,不能以唯一的目光看待学生,不能以唯一的方法教育学生,也不能以唯一的标准评价学生。
三、以人为本,调整发展观
图钉原理:图钉有一个图钉盖、一个图钉尖,如果两者都有即可以按在墙上,如果只有其中一个就做不到。对人才来说,坚实的素质基础就好像图钉盖,良好的个性特长就好像图钉尖,人才就是素质基础和个性特长的统一体。学生发展就是扬长补短的全面教育,而不是填平补齐的平均教育。
四、以人为本,调整教学观
饮茶原理:一个名将作战后很渴,找人要水喝,这人先端给他一大碗温度比较低的水,他一饮而尽;又给他端来一碗浓度稍微大一点的茶,他又喝了;最后给他端了一碗温度比较高的浓茶,他慢慢品起来。将军觉得这样的喝法很舒服,就问他为什么这样给水喝。这个人就说:第一大碗温度低是为了解渴,喝完这一碗就可以喝浓度大一点的茶了,第三碗你已经休息过来,需要的是品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好的服务是适应对方需要的服务。我们一直在强调个性化教学研究,在这种大班化背景下要解决个性化教学问题,只有小组合作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继承和发扬个性化教学的优良传统,探索新形势下的复式教学之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进行分类教学。
五、以人为本,调整教育价值观
分苹果原理:有这样两个人,小时候遭遇母亲分苹果。一个因为抢着要大的苹果遭到母亲的批评,由此受到启发就反着说,结果母亲很高兴,就给了他大苹果,由此他认为,要想得到更多就得说假话;别一个人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母亲端来苹果,谁想要大的就得去锄草,谁锄得多就可以得到大苹果。由此,他知道要想得到更多就得付出更多的劳动。
这是价值观的问题。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是教育价值最重要体现,教育应当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德育是我们的教育目标,而不单是一项额外的附加工作,它只不是德育主任和班主任的事,要使全体教师都成为德育的骨干力量。
课堂是教育的核心地带,我们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性能力,实现教与学的转变,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素质教育在课堂,坚持教为学服务。最好的教育,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行动里。期待我们的学生都成长为个性丰满、底蕴丰厚、思想独立的有担当、有教养、有高贵精神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