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
1938年,陶行知先生到武汉大学演讲。他先从皮包里抓出一只大公鸡,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米放到桌上。接着,陶行知把鸡放在桌子上,只见大公鸡抖了抖翅膀,便从容地低下头吃起米来。
陶行知先生用这件小事揭示了一个道理:学习要像公鸡吃米一样,是自觉主动的行为。陶行知先生的“鸡吃米”理论与新课程倡导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理念殊途同归。强行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没有兴趣,也就无法从中有所收获。要想学生主动学习,就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这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下面我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培养兴趣,激发自主学习动机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也是学习的催化剂,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在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像一个小“数学家”一样自己去研究、去学习。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自学,让他们产生自学的愿望,以便形成正确的自学动机。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时,一方面要对学生说明进行自学的意义,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到自己克服困难而获得成功的乐趣,这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为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学习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想学”“我要学”。
二、指导自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宋代朱熹将此阐述为:“事事都用你自去理会,自去探究,自去涵养,书用你自己去读,道理用你自己去探索,某只是做个引路之人,做得个证明之人,有疑难处同商量而已。”这不到百字的解释道出了“启发式教育”的关键所在,那就是要以学生自学为核心,教师为辅。那么,教师在进行启发性教育时,首先要弄清学法指导的内容,然后去思考和落实怎样指导,并且教师要结合实际提供可以操作和能够运用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而且这一时期学生的记忆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快速发展,是培养他们计算和分析能力的关键时期。学生的逻辑和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增强,归类、对比和推理等能力也随之增强,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要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针对性训练,锻炼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不但想学而且有能力学,真正提高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2至5的分与合》的过程中,在讲解5的分成时,我先强调5分成两部分有两种分法,只要有次序记住这两种分法,就能想起另外两种分合式,让学生体会到这是同一种分法的两种表达。有了这节课的启发式教育,后面的6、7、8、9的分与合我就是让学生自主写出他们的分合式。因为有了学习前面一节课的基础,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从而使他们的思考更具推理的意味。
三、分层自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指出:“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由于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就造成自学能力有很大的差距。对于优秀学生,他们自制力强、理解能力强,掌握知识的速度快,能很快完成自学;而对于后进生,他们自制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弱,不知道怎样去抓重难点,思想不靈活,在自学中困难较大。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应该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以低起点,设台阶,逐步引导。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大胆地放手,给学生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我在教学《因数与倍数》时把作业设计成“自助餐”的形式,改变了以往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完成作业,培养数学自主学习的能力。
A.必做题
1.写出下面各数的全部因数。
1的因数: 6的因数: 10的因数:
2.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写出5和9的倍数各5个。
B.选做题
1.18是6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18和12的和是6的倍数吗?18和12的差呢?
2.100以内既是3的倍数又是8的倍数有哪些?这些数有什么规律?
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完成A类的两道题目,学习好点的学生则完成A类两道题目和B类两道题目。作业分层布置,既能调动优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兼顾到中等生和学困生,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四、引导反思,让学生在自省中自主成长
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经历感知、反思与建构思维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反思空间,引导学生在建构数学知识体系的活动中自觉对自己数学学习和认知的过程、结果进行反思、总结、评价,对学习方法进行调整,以激活智慧,提高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对题目的洞察力,从而转变和发展良好的数学学习方式,并不断地提高自我、成就自我、超越自我。
学习“商不变”时,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分析后,得出了“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这时,我及时引导学生反思:这个规律正确吗?还有补充的条件吗?学生们经过讨论探究就可以得出结论(0除外)。这样不仅引发了学生更积极的、更深入的思考,在反思体验中促进思维活动进一步完善,而且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有意义地构建起知识和理解过程。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数学课应成为广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课堂。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举一反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自得、习得、悟得的知识才是真知识。这也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上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