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兵
手球运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神经系统功能,增强学生身体综合素质,同时,在运动配合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互助的价值观念,促进良好品格的形成。在此,本文就当前手球教学的有效开展进行了探讨,以期推动手球运动在学校的普及,同时提高手球教学的质量水平。
一、营造轻松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坚持寓教于乐,围绕学生喜欢的游戏设计教学内容,营造轻松愉快的练习氛围,激发学生参加练习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要设定问题,熟悉手球的特性。如,在教学低年级学生时,可以将手球和其它玩具放在一起,让学生自己组织活动,比如将手球和玩具分别抛向远处,观察分别在地上可以跑多远。通过互动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此外,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克服困难,摆脱学习困境。如,教师给学生准备了不同重量的手球,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进行投掷,学生们发现有的手球飞得远,有的则比较近,为了帮助学生明白原理,教师指导学生从风向角度进行思考,在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二、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能力的提升需要时间的积累,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认知能力还不足,对于事物的看法虽然有着自己的见解但却无法做到窥一斑而知全豹,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良好品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达到预期的练习结果,这样有利于取得良好的练习效果,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获得继续练习的动力。
教师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从简单到负责,逐步提高练习的难度和复杂度,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具体表现,帮助学生指出错误动作并及时纠正,保护学生练习的热情和动力。此外,教师要针对学生常见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比如手臂不能放松、身体协调性不高等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大小对练习内容进行优化改进,一方面可以进行动作拆解,通过分段练习降低练习的整体难度,另一方面可以分层练习,由简到难,逐步提高练习内容的难度,实现培养学生良好品格,提高练习效果的目标。
三、注重运动意识培养,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运动意识是综合素质的重要表现,通过培养运动意识可以增强学生运动能力,让学生掌握运动技巧,从而在比赛中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取得最终的胜利。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详细讲解理论知识,分析战术运用技巧,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科学的战术方式,通过模拟演练加强学生对战术的掌握。如,要锻炼自身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开阔视野,在比赛中能够在脑海中快速构建球员站位地图,根据运动员位置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更好地抓住有利時机,增强比赛获胜的几率。其次,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意识。运动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教师要发挥指导督促作用,不仅要关心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同时也要督促学生在课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开展分层教学,制订多套教学计划,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需求,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比如,在练习手球的传、接球时,基础薄弱的学生要熟练掌握传球和接球的基本方式,而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要开始学习假动作的使用技巧,通过假的传球动作诱导和迷惑对手,提高传球的隐蔽性和成功率。最后,要加强实践应用,给学生创造实践应用的机会,一方面可以检验教学和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也能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战术方式的理解。比如,在攻防教学时学生不仅要掌握攻击和防守的关系,同时还要掌握攻击和防守的时机以及灵活转换的技巧,知道什么时候该防守什么时候该进攻,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对抗练习,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转化为能力,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比赛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运动意识和运动素养。
四、积极有效进行创新,提高手球教学效果
如果从头到尾、从始至终教师都采用同一种教学模式,在同一教学地点实施教学,则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无法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习效果也可能会不佳。为了增强学生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练习手球的兴趣,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创新,从而进一步提高手球教学的效果。如,可以将练习活动和学生喜欢的游戏相结合,还可以在手球样式上进行创新设计,对手球的场地和球门进行改造,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在享受活动乐趣的同时培养灵活性和球性,增强学生运动意识和运动能力,改善教学质量。
总之,在手球运动的教学中,作为体育教师要应用教学技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惯,培养学生运动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