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廷庆
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深度参与,学习者要用脑想、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手做,即用身体去体验、用心灵去感悟。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体验式教学的理解,以作抛砖引玉。
一、道德与法治课实施体验式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如何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贯彻到行动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在解决学生知与行的统一方面还缺乏有效的教学模式。这种知与行相脱节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的实效性。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在对学生强化认知的同时,要对学生的行为实践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这样学生才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指导具体的行为实践,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可见,教师的千言万语的说教也抵不上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的点滴感受。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不仅仅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而获得,更需要学生在主动实践中通过感受、体验、思考积累起来。当然,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并引导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有利于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德育功能。对于道德与法治课,我们将它阐述明白,让学生听懂,让学生熟读成诵,这些都不难。难的是让学生把它内化成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一种行为准则,然后外化为具体的道德行为。完成这种转化,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才能真正转化。而那种缺少体验环节的道德教育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难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体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这正如人们常说的“触景生情”。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这种境界,从而使学生在体验中拨动心弦,达成共识,进而达到自我感悟、自我升华的内化效果。
如在教学《悄悄变化的我》(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课第一框题)这一课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受挫能力,我设计了如下的探究问题:说说你生活中遇过的烦恼,你用什么方法进行自我调节的?在这样的情境中,许多学生都主动说自己生活中遇过的烦恼,以及自我调节的方法,而且我也向学生说了自己在生活中遇过的烦恼,以及自我调节的方法。这样使学生深深地认识到: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烦恼,我们应该直面生活中的烦恼。最终达到以知导行、以情促行、知行合一的目的。
可见,体验源于生活情境,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生活即教育”。所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生活情境,去感受、体验、探究其中的道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活动体验。所谓活动体验,是指学生通过调查参观、参加生产劳动、访问、座谈等形式亲身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体验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主张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主张从实践中、从做事中学习真知识”。因此,笔者认为道德与法治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
如在教学《坚持改革开放》(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课第一框题)这一课之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到学校附近了解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课外活动。通过这样的调查体验活动,使学生真切地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阅读文本体验。它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一定的文本,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引起心灵的共鸣,达到认识与情感相统一。在人教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每课的探究与分享都提供有优秀的文本。我们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或课外的优秀文本,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拓宽知识面。如在教学《青春的情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课第一框题)这一课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情绪的作用的认识。我在教学时选用了这样一则文本材料供学生阅读:“在十一世纪,国外学者把两只小羊放在相同的条件下喂养,唯一不同的是有一只小羊的近旁拴着一只狼。结果,与狼终日为伴的那只羊在极度恐慌和过度焦虑的情绪下逐渐病弱,不久就死了。而另一只没有看到狼的小羊却能健壮地成长。”学生阅读后很快认识到“情绪的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道德与法治课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反思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实施体验式教学,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激发起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提高了教学的效果,特别是通过体验,促使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树立起良好的心理素质、道德信念,增强了法治观念。实施体验式教学可以让學生获得更加直观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但在教学实践中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坚持互动性原则。体验式教学要求师生间相互交流,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实现双向互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体验式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想产生大碰撞,激发求知欲,知识得以不断更新,能力得以不断提高,通过互动交流,使学生有更自由的学习空间,使他们在积极参与中有所收获。如在教学《青春的情绪》时,在学生体验完相关情境后,我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应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学生能七嘴八舌,讨论不停,此时再次把课堂引向高潮,激起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二)学生合理参与。 体验式教学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教师需要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参与体验活动。然而,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合理分配活动任务,避免有些学生不参与体验活动,还要注意调整时间,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体验。 例如,在教学《善用法律》(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第三框题)这一课之后,为了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我分批组织学生前往怀集县人民法院、怀集县洊江律师事务所实地参观学习。
(三)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实施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素质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以确保教学的成功。首先,教师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承担者,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素质。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需要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和道德情操,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维护自己的专业形象。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注重细节,把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变成一个道德教育的契机,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教师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例如,在教学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时,教师需要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和道德原则,要了解法律和道德方面的理论知识,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有效地发挥作用,让学生从中获得正确的道德和法律启示。同时,教师还应注重社会热点和实际案例的引入,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到法律的力量。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施需要教师在素质、知识和教学能力方面不断提高,并结合课本中的例子为学生带来更优质的教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