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利民
一、教材分析
化学方程式这一节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后续化学学习的基础。所以本节内容是化学的基础内容,学好本节内容,才能更好地学习后续化学的相关内容。本课时重点是让学生模仿着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从中掌握格式与步骤。
二、教学目标
(一)科学观念:知道质量守恒定律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计算,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步骤。
(二)科学思维: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思考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能力。
(三)探究实践:模仿着进行化学方程的计算,熟悉计算步骤及方法。
(四)态度责任: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1.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要规范化。
(二)难点: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切入点、基本思路及与物理、数学等学科计算格式的区别。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主探究:利用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的依据。
1.理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2.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质、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二)新课讲授
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呢?计算时有哪些步骤和方法呢?请看例题。
【例题】加热6.3 g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仔细审题。这道题是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来求生成物的质量,即已知原料的质量求产品的质量。
2.规范解题。解: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
2×158 32
6.3g x
[2×15832]=[6.3 gx]
x≈0.6g
答:可以得到0.6克氧氣。
思考:根据刚才对例题的学习,说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分为几步?
(三)归纳解题步骤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如下。
1.设未知数;不带单位。
2.根据题意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写出方程式要注意配平,而且要注意方程式的完整,反应条件、气体和沉淀的符号要注意标明。
3.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质量比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一定要注意用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相对分子质量的下边。
4.列出比例式,并求出未知数。比例式有两种列法,可以横列也可以纵列。例题中采用的是纵列 , 即[2×15832]=[6.3 gx],还可以采用横列,即(2×158):32=6.3g:x。一般情况下采用纵列比较好,因为有时题中所给的质量数字会和相对分子质量有某种关系,从而使得计算简单。如用158g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可以制得多少克氧气?采用纵列法使得计算非常简便,即[2×158158 g]=[32x]。
5.简明地写出答案。计算结果的小数位保留按题中要求进行,若题中没有要求,又得不到整数时,一般保留一位小数。
注意以下几方面。(1)由于方程式只能是反应物质间的质量比,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各个量必须是质量。
(2)由于方程式中各物质是纯净物,因此代入方程式中的量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
(3)单位必须统一。
(四)课堂练习
在实验室里,若用H2O2 和 MnO2的混合物的制取3.2克的O2,需要多少克H2O2?某学生的解法如下,若有错请指出,并纠正。(详细讲解略)
(五)拓展与提升
变式题:取一定质量的KClO3和12.6g MnO2的混合物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52g,经测定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求:
(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2)生成的氯化钾质量是多少?
(3)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六)课堂小结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三个要领:1.步骤要完整;2.格式要规范;3.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1.准确书写化学式;2.化学方程式要配平;3.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题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过程、步骤、方法,同时也懂得了化学计算题是从“量”的方面来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它与侧重于从性质角度去研究和理解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说化学计算题包括化学和数学两个因素,两个因素同时考虑,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附:课后作业(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