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个性化“食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3-09-05 04:20高雪丽郭卫芸李光辉王永辉李伟民
现代食品 2023年13期
关键词:食品学科融合

◎ 高雪丽,郭卫芸,李光辉,王永辉,李伟民

(许昌学院 食品与药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习近平总书记2021 年在河北承德考察时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1]。食品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关联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第一大产业[2]。其在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方面意义重大,食品工业的发展状况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乡村振兴进程。未来食品的发展趋势必将是营养健康成为主流、线上销售市场占比不断提高等,因此除了加强产品研发和创新,还需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加强营销和品牌建设[3]。这对我国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要“坚持需求导向,进行专业调整优化”,进一步明确改革方向,即培养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与发展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类同,但不同类型、地域的高校在具体办学过程中的实践举措并不相同。本文以许昌学院食品专业为例,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个性化“食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1 “食品+”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人才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的高质量培养。以往的研究成果表明,新形势下的食品行业既需要食品专业技术人才,更需要有行业背景和多学科背景的个性化“食品+”人才。许昌学院“食品+”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设两个维度,如图1 所示。一个维度是多学科融合“食品+多学科”,如“食品与制造学科融合”“食品与信息学科融合”“食品与商科融合”等。即以食品专业知识为核心,培养食品专业核心知识和能力,并融合其他学科的部分知识与能力,形成知识融合和能力复合。另一个维度是学科与行业融合“食品+行业”,从培养多学科知识和相关行业技能方面,把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具有食品或相关产品的技术开发、生产过程管理、产品质量控制及销售、检验检疫、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等多领域适应能力的食品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4-5]。“食品+多学科”模式可以实现食品专业与制造类、信息类及商科类专业交叉,通过跨院系、跨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对接社会服务,有针对性地为地方和行业输送食品营销、食品企业管理、食品企业投资、食品贸易和食品物流等方面的人才。

图1 “食品+”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图

2 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基本结构直接关系到该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基本结构包括所开设课程类型及开设课程的课时和先后学期的安排[6-7]。许昌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置有通识基础类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限选课程、专业任选课程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等。在比例结构上,通识类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包括限选和任选)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的课时占比分别为29.68%、20.32%、12.26%、8.71%、7.10%和21.94%。与文、理科相比,食品专业课程中实践实训课程占比较大,实践实训课程主要有军事训练、工程实训、机械基础课程设计、食品行业调查、食品工程原理相关课程设计、食品开发和生产方面综合设计及综合实训、食品企业生产实习、本科毕业论文或设计和课外课堂等。许昌学院食品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结构合理。

2.1 食品专业类选修课程构建

专业选修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工程问题分析能力、工程设计开发能力、研究能力等为目标,构建“多元一体”的课程结构。注重工程问题分析能力培养,如粮油加工工艺学、肉品加工工艺学、乳品加工工艺学、果蔬加工工艺学、功能食品工艺学、发酵食品工艺学、软饮料加工技术、果蔬贮运学和杂粮食品加工技术等课程;注重工程设计开发能力培养,如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微生物检验等课程;注重研究能力培养,如进阶数学、进阶英语、进阶食品化学、进阶食品生物化学、进阶食品微生物学和进阶有机化学等课程。通过学习多元一体的选修课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同时获得多重技能。

2.2 多学科选修课程构建

在专业选修课的基础上重点引入中医药、遗传、商科等领域高质量课程,形成“跨学科选修课程体系”,让学生贯通于中医药学、遗传学、管理学等系列课程的学习,跨学科选修课重在拓展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多学科综合能力,如中医药膳学、人类健康与遗传、财务管理、食品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概论等课程。

2.3 实践课程构建

实践教学是课程内容的重要部分,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实践学分比例,占到总学分比例的21.94%,如工程实训A、工程实训B、机械基础课程设计、食品行业调查、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食品开发综合设计和食品生产综合实训等,重在培养食品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 校企融合

学校创新基础扎实、实力雄厚,如何由创新向高质量发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2023 年5 月11 日至1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沧州、石家庄等地考察时指出,“必须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系统布局关键创新资源,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势,不断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突破”“要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提升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8]。校企融合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升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的一条较好路径。校企融合的关键在于“融合”,不论何种内容、何种形式、何种规模,最终都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校内和企业导师协作指导,可有效提升学生工程能力和学术能力。校内导师通常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程和研究方向,为学生提供学术方面的指导。企业导师一方面负责学生在企业技能训练的现场指导和各技术环节的示范,使学生尽快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并严格要求学生;另一方面可到校给学生做专题报告或召开座谈会,让学生系统了解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管理等基本知识及经验。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相互补充,有效提高了学生对相关实际问题的分析、应变和处置能力[9-10]。

4 专创融合

双创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以专业教育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双创教育强调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提升,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学生培养成可以面向生产、技术研发、企业服务以及相关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并以此为基础实现更高层级的创业[11-12]。专创融合主要是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通过引进真实的项目,并以项目为依托分析创新创业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与综合素质,构建基于工作的课程体系[13]。以引入企业运作模式使学生参加最贴近于实际的教学,企业导师对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产品的品质分析等环节涉及的设备进行详细操作讲解并进行示范,重点讲解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及时纠正学生的不正确操作。企业真实项目的有效运行,使学生的学习动力受到激发,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实际操作能力、科研开发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专创融合作为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相融合的全新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开创第二课堂,有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从而培养具有创新及创业素养的专业人才。

5 师资融合

建设跨学科、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高素养的师资队伍,为多元化人才培养提供充足师资。没有队伍多样化的师资,就无法实现“食品+”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此,许昌学院采取了以下措施。①聘请校内外相关融合学科优秀教师参与本专业教学。②聘请校外本专业优秀教师与本校教师开展同一门课,开展教学计划制订、授课方式和课程教案讨论等。③聘请合作企业优秀专业人才与本校教师共同承担实践课,一方面提高校内教师实践水平,培养“双创”型教师,另一方面培养并拓展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14-15]。

6 结语

当前,我国食品行业正朝着产业化、智能化、规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通过调研发现,食品行业人才需求量较大,特别是人才需求岗位的类型变化较大,其中应用型人才出现较大缺口,从事食品生产和加工的专业从业人员,除了需要掌握食品生产工艺、食品机械运行等知识,还需进一步掌握食品贮藏、智能化制造、管理、营销等相关理论知识以及与食品健康相关的各类知识。推动我国食品行业发展的最核心力量是人才,大力培养我国食品人才关系到千万国民的营养健康。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要基于区域特色,面向全国,强化应用性建设。建立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食品+”人才培养模式,以期满足现阶段及将来对食品专业人才的要求。

猜你喜欢
食品学科融合
【学科新书导览】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食品造假必严惩
“超学科”来啦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