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你好,旧时光》中辛锐的人物塑造

2023-09-05 23:18:51高明洲
戏剧之家 2023年14期
关键词:突转志强人物形象

高明洲

(沈阳城市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12)

一、将人物形象设置成“成长中的人物形象”

电视剧《你好,旧时光》改编自八月长安的同名小说,是一部校园题材青春系列长篇连续剧。该剧全面展示了特定校园时期的各种生活状态,完整地描写了校园里每位主角的人物命运。本文所选对象辛锐因其立体饱满的人物形象而深入人心。从编剧视角来看,塑造电视剧人物时应确保人物形象立体饱满,这就要求人物状态从开始到结束应体现出多层次变化。电视剧《你好,旧时光》运用一种合理的方式将人物设置为“成长型人物”。

(一)欲扬先抑的人物塑造

从始至终,编剧一直为辛锐这个人物添加“悲剧”色彩。对于戏剧创作而言,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元。编剧在写“辛锐”的过程中,也揭露了不为大众所熟知的家庭面貌。辛锐的家庭缺乏爱与包容,父母不仅贫穷懒惰,还经常用不堪的字眼羞辱她。恶劣的生存环境造就了她逆来顺受、谨小慎微的性格。编剧塑造如此低微的人物形象,就像在玩一场有关“弹簧”的游戏,在开端时将人物描绘得越低微,那么高潮时人物形象的反差就越强烈。辛锐在“弹簧游戏”的作用下大大出乎了观众意料。她在各种困苦的折磨下萌生了不可磨灭的意志,从人微言轻的小透明一跃成为引人瞩目的保送学霸。可这次显著的逆袭却不足以填满她的整个成长之路。在辛锐进入工作场后,编剧再次将她送入泥潭。家庭环境对她造成的后天影响伴随着她生活中的每一方面。工作压力、自我怀疑让她褪去了“保送学霸”的光环,变成为几两碎银忧心劳神的普通人。幸运的是,多年前曾暗恋她的徐志强至今仍对她芳心暗许。她被这份真诚所打动,也在这个自私冰冷的大城市里重获归宿。

(二)人物的逐步成长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中写道:“要构成令人满意的人物必须具备让人物经历某种改变或转折的特质。”[1]辛锐是拥有这种特质的人物,编剧为她设置了一系列困境,从而达到人物转变的目的。生活中,辛锐是即使努力也上不了台面的小配角,是被人随意欺辱的可怜虫。在她生命中的至暗时刻,上天为她打了一束光。余周周就是那束照拂她的光,她告诉辛锐其实这只是一场主角游戏,从现在开始将生活中的一切不幸当作对主角的磨炼吧。从那以后,辛锐决心对这不公的命运进行反击。她不再谨小慎微,面对徐志强的多次欺凌,她选择反抗;知道自己不被人尊重,便开始拼命学习,逃离恶劣的生存环境。编剧为辛锐设置了许多困境,以达到百炼成钢的效果。同时,辛锐的逆袭也离不开余周周的推动。编剧之所以选择余周周作为这个推动者也是允理惬情的。作为和辛锐拥有过同样处境的余周周,她很难不对辛锐产生共情。

二、为人物设置复杂的关系

(一)展示人物关系的转变

当辛锐变成不再逆来顺受的学霸时,编剧也极大程度地揭示了辛锐的阴暗面。从前的生存环境给她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她变得心胸狭隘。当她的生活逐渐好转后,却开始嫉妒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余周周。

在学校里,学生们因为潘主任出差放松管控后,开始不把校规校纪放在眼里。当潘主任回归后,学校举报信箱已经被堆满了。信中,林扬与余周周因男女关系过密而被举报,这封匿名信便是辛锐写的。在安排这场戏时,编剧运用巧合与伏笔让林扬揭示匿名信的作者到底是谁。

在《你好,旧时光》第22 集中,林扬偶遇要去办公室的辛锐,他拦下辛锐,让她将卷子带到办公室。辛锐心细如发,发现林扬的试卷没写名字。林扬着急离场便让辛锐替自己写下名字。这场戏看似是闲笔,其实是编剧设下的伏笔。

为照应伏笔,编剧给了米乔一个去办公室揭露答案的契机:让米乔冒险去办公室偷回自己被潘主任没收的杂志。她一进办公室就发现那封举报余周周与林扬的匿名信。这信上的字迹就是米乔揭露答案的密钥。编剧使用巧合回应伏笔,将那张带有辛锐笔迹的卷子交到米乔手上。米乔告诉林扬举报信的笔迹与他名字上的笔迹相吻合,林扬在这两次巧合之下知道了匿名信的真相。

辛锐选择举报的动机是恨余周周。因为无论她怎么努力都不会成为像余周周那样发光的人,她讨厌余周周带给她光却又不将她送进光芒的中心,她甚至觉得是因为余周周过于美好才显得自己像个可怜的笑话。林杨因为这封信看穿了辛锐的为人,决心与她不再来往,那个能让辛锐变成主角的配角终究离开了她搭建的戏台。设置对立的人物关系最能激发出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编剧利用复杂的人物关系转变刻画了可恨又可怜的人物形象。

(二)辛锐是编剧为主人公设立的对手人物

辛锐的人设是孤僻的,她与所有人都格格不入。她曾遭受过太多外界的恶意,所以就算余周周对她无私付出、毫无保留,也会激起她人性中的负面。在她开始对余周周产生敌意时,编剧便将她安排在了余周周的对立面。

从人性的角度上看,人永远不会主动将自己置于险地。编剧使两人相互作用,因为“对手”是为主人公制造困境的便捷方式。“戏中的一些动力、事端的兴起、纠纷的来源都因对手人物所起。”[2]在余周周与辛锐的关系中,余周周并不将辛锐看作对手。即便如此,辛锐也是余周周的麻烦制造者,同时余周周对于辛锐来讲是自己的“人物动机”。余周周教会辛锐主角游戏,她也因此蜕变。但是推动辛锐逆袭的并不是所谓的主角游戏,而是她想成为余周周的欲望,她渴望过上余周周那样的生活。

(三)复杂的三角关系

编剧不仅将辛锐设置成余周周的对手人物,还将辛锐置于一段三角关系之中。剧中,辛锐以成为余周周为目的,迫切地想得到林杨对她的关注。即便林杨对她只有怜悯之情,辛锐也依旧自作多情地故意引起余周周对他们的误会。编剧设立这段三角关系既刻画了辛锐的人物形象,又借助辛锐这一角色推动了情节发展。她的存在为余周周与林杨制造了矛盾冲突,两个人之间停滞的情节也因为“辛锐”而有了戏。设置三角关系的目的在于打破一成不变的情节,从而推进人物状态的变化。站在观众的角度来说,辛锐的出现带来了问号,这种关系的设置无疑是在制造悬念:二人的剧情走向到底如何?会和好如初还是形同陌路?辛锐的出现,打破了之前两人的僵局。在辛锐不断借机接触林扬后,余周周第一次意识到林杨对她的重要性。

三、将人物进行对比

(一)对比人物的家庭

《你好,旧时光》为更好塑造人物性格,将笔下的人物进行对比,从而产生了强烈对比效果。当余周周、辛锐、凌翔茜一起走到人生的岔路口——保送考试时,编剧为塑造人物,借机对比了三人的家庭。

辛锐的父母鼠目寸光,只在乎自己钱财散尽而对她漠不关心。凌翔茜的母亲望女成凤,希望女儿拔得头筹,成功保送。余周周的舅舅、舅妈从容豁达,从不对余周周施加压力,顺其自然最好。编剧将笔下的人物放在一起,产生了强烈的反差效果,也再次将辛锐的伤疤揭开,即便她努力逆袭,也依旧无法摆脱不幸的缠绕。原生家庭对每个人物的影响致命又深刻:凌翔茜孤傲、爱攀比,事事较劲;余周周随和、宽容、温和善良;辛锐嫉妒、逆反、心胸狭窄。她们各不相同,对影视剧创作起决定作用。编剧将这三种人物性格进行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几个人针锋相对,从而碰撞出不同的戏剧效果。

(二)核心事件与催化事件

在保送考试中,辛锐为达目的而不近人情,将凌翔茜作弊的事实公之于众。这件事同时也是一个催化事件。剧中,凌翔茜因被人举报而颜面扫地,情急之下她逃离了学校。前有学校学生因考试压力过大而自杀的事件为前提,余周周、林扬、蒋川担心凌翔茜出意外,三人主动放弃保送考试出校找她。辛锐举报凌翔茜,却意外牵动了林扬、余周周、凌翔茜三个人物的命运。编剧这样处理结构使整体节奏有张有弛。辛锐是催化事件的核,通过这一催化事件为核心事件进行铺垫,使人物动机产生合理转变。

四、戏剧性突转

戏剧性突转指即“这种剧情向相反方面的突然转化。是人物动作、戏剧情境、人物命运和内心感情向着期待结果的相反方向转变”。[2]剧中辛锐的人物发展走向是出乎观众意料的,尤其体现在她与徐志强的人物关系方面。二人出场时同属于一个团体,他们一直互相帮扶、惺惺相惜。随着剧情发展,徐志强的举动竟发生了变化,他为了和辛锐产生交集而选择欺辱辛锐。剧中,徐志强恶意捉弄辛锐,致使她眼部受伤,但徐志强并没有产生成功捉弄人的快感,反而落寞地盯着桌角上辛锐留下的血迹。剧情发展至此,观众便有了“发现”,原来徐志强这个人物并不是真的恶意霸凌辛锐,他心里也是在乎辛锐的。但经历了这件事,徐志强对辛锐的态度并未改变,继续通过恶作剧捉弄辛锐,这就打破了观众的预期并实现了转折。看到这里,观众对徐志强开始又厌又恨。此时,编剧运用突转,使他的人物命运开启转变。原本胸无大志的徐志强突然意识到他与辛锐之间的差距,他决定为自己谋出路而去服兵役。临走之前,徐志强唯一去道别的人就是辛锐。这个情节设置解释了徐志强之前的所作所为,原来他一直欺辱辛锐的原因不过是想引起辛锐的注意。情节发展至此展示了编剧带给观众的“发现与突转”,观众通过这场戏发现了徐志强对辛锐的爱意,同时两个人的人物关系也在这场戏中实现了实质上的转变。

辛锐身上经历的转变是多层次的,从受气包转变成保送学霸,又从保送学霸转变成生活较拮据的都市打工人。辛锐这个人物的升华开始于她与徐志强的关系突转。在辛锐的人物篇章里,她的结局是选择暗恋自己多年的徐志强做归宿。辛锐的选择打破了观众的预期,因为没有哪个观众认为辛锐会选择一个霸凌过自己的男孩当成依靠。但是编剧又巧妙地解释了原因,将徐志强的深情在辛锐面前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辛锐眼中,徐志强在自己模仿余周周时提醒自己:要做回辛锐。在自己保送后,所有人都对自己避之不及,只有徐志强是唯一送上祝福的人。他还会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给自己写信。

编剧在安排突转的同时也让观众开始回味之前的情节。观众在现有情节里找不到答案时,便去回想之前情节里的伏笔。辛锐对徐志强说当自己想找回原来的辛锐时,发现辛锐早已面目全非。编剧运用这样的“突转”冲击了观众的情感,使观众越发能对辛锐这个角色“移情”,体会到辛锐的身不由己。同时在突转的作用下,辛锐也有所顿悟,在生活的严刑拷打下开始向初心靠拢。在她幡然醒悟的那一刻,这个人物终于实现了升华。

五、结语

辛锐自始至终都作为一种“悲剧”呈现在观众面前,她用一股拼搏向上、不断借力的劲头来展示一个人物最旺盛的生命力。悲剧本身就是极有生命力的存在。它让人在无数的苦难过后看到自己被激发的无限潜能。我们能从辛锐的身上看到一个戏剧创作者的用心。编剧将巧合与伏笔联合,使偶然与必然相结合,不采取“戏不足,神仙凑”使情节成为败笔,恰当处理了“辛锐”情节上的因果关系。该铺垫情节的时候绝不偷工减料,该使用伏笔时也绝不过多透露情节,还会在人物线索停滞时,合理地为人物安排戏剧冲突。编剧笔下的辛锐生动、立体、有血有肉,是一根扎人而不自知的刺,她来自荆棘却心向阳光。就像原著中作者描写她时写下的那段话:“她不懂包容,她向前走着,利刺穿过前面挡住它的人群,它只要向前走,身边的人就会被刺得奄奄一息,可这都不是她的本意。”[3]

猜你喜欢
突转志强人物形象
戏剧技巧论:突转
浅谈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的突转
青年文学家(2022年9期)2022-04-23 15:29:19
学习“集合”,学什么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 07:21:32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艺术评论(2020年3期)2020-02-06 06:29:38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中华诗词(2019年11期)2019-09-19 09:05:18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于无声处的“突转”与“发现”
世界文化(2017年8期)2017-08-03 07:33:07
《项链》教学内容再探
Analysis of Tibetan Plateau Vortex Activities Using ERA-Interim Data for the Period 1979-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