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英 王向华
摘 要:方案教学是瑞吉欧学前教育理论的突出特色,体现了当今学前教育的新理念。方案教学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兴趣出发确定活动主题,并以该主题为中心加以扩展,编制主题网络,将概念予以分化、放大,从而激发幼儿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兴趣。方案教学对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我爱我的家”方案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了教师与幼儿间的有效互动,培养了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提高了幼儿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方案教学;课程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21/24-0097-04
方案教学来源于瑞吉欧的项目活动,是指以某一主题为中心,编制主题网络的一种教学。它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确定活动主题,并以该主题为中心向外扩散,编制主题网络,网络中的每一个副主题或由副主题分化出来的下一级主题都可以成为幼儿探究活动的学习主题。方案教学旨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探索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促进幼儿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基于以上观点,笔者对小班幼儿进行了方案教学的初步尝试。
一、方案教学设计——主题网络初步确定
(一)确定方案教学的主题
教师应当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兴趣爱好等确定方案教学的主题。“我爱我的家”这一方案与幼儿的生活有密切联系,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在与小班幼儿交流时,笔者发现,他们分享最多的也是自己的家庭生活。因此,笔者选择了这一主题做为最初的方案教学主题。确定本主题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活动加深幼儿对家庭的认识,使幼儿学会关心家人,尊重家人的劳动成果,削弱子女的特殊地位及优越感。另外,引导幼儿学会礼貌待客,认识家用物品的名称、用途,了解亲人的工作等,培养幼儿自尊及尊重他人的意识,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二)编制初步的主题网络
在本方案的主题确定之后,教师需以该主题为中心分析与该主题有关的副主题,还要依据自身经验和对本班幼儿的了解情况,设计出该主题可能分化、独立出来的下一级主题,并编制初步的主题网络(详见表1)。
二、方案教学实施过程——“我爱我的家”方案网络扩展
方案主题网络编制之后,其中的关键一步在于如何实施,只有实施才能体现网络的进一步扩展与主题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一)主题网络中副主题的产生
教师可根据初步的网络设计,组织幼儿讨论与主题有关的内容,然后根据对整体目标的把握,从幼儿的回答中找到幼儿感兴趣的及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作为副主题。在“我爱我的家”方案中,教师扮演外星人到小朋友家做客,请幼儿告诉外星人自己的姓名,介绍家庭成员、家庭住址,分享家中物品等,鼓励幼儿畅所欲言、积极分享。在與幼儿的互动过程中,教师发现80%以上的幼儿能说出10种左右的家用物品。于是,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讨论有关“家用物品”的名称、用途以及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这样,有关“家用物品”的副主题便产生了。
(二)引导幼儿收集与副主题有关的信息
为保证方案中副主题的顺利扩展,可将其内容进一步分化、放大,首先,教师要考虑副主题扩展中所需的教具、材料,引导幼儿收集有关“家用物品”的图片、实物、废旧材料、小玩具等。其次,教师要向家长说明教学意图,获取家长的支持、配合,并提示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家中的玩具、图书、日用品等小件物品带到幼儿园,供幼儿相互学习、相互认识。再次,在晨间或游戏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幼儿把这些物品放置于活动角、娃娃家中进行自由操作、比较、讨论,从中发现问题,产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并及时引导幼儿把搜集到的有关材料进行归类、分析,以便产生副主题的下一级主题。这样层层分解,大主题不断分化出小主题,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对某一主题材料进行深入探索与了解。
(三)方案教学实施方式与“我爱我的家”方案网络扩展说明
方案教学的实施通常是幼儿通过直接观察、收集有关资料并亲自动手实验,与教师及同伴谈话、讨论等方式进行的。比如“家用物品”这一主题,部分幼儿是在家长的指导下直接观察、或到游戏角寻找相关物品进行操作游戏而生成,还有部分幼儿是借助绘画或收集废旧物制作家用物品而生成。又如“父母的工作”这一主题,笔者所在幼儿园邀请了从事医生职业的家长参与到幼儿游戏中,幼儿面对面与医生交流,提出问题,而医生的回答比教师的回答更专业、更准确,更能让幼儿信服,以此生成该主题。
笔者认为,对小班幼儿来说,方案教学的实施较适合分组教学,一般以5~10人为一组,有时是部分幼儿或个别幼儿,有时辅以集体教学或讨论交流,多数情况下,幼儿自由结组,探索不同的问题,幼儿的兴趣可以在不同的分组活动中得到满足。方案教学所持续的时间是教师依据幼儿的兴趣、活动的需要来进行弹性调整的,或者依据幼儿的掌握情况来决定,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什么时间上什么课”的规律,有利于幼儿在自由的空间、时间主动探索学习、内化知识经验。
“我爱我的家”主题方案原计划实施2个月左右,但幼儿对此主题及扩展而来的问题兴趣浓厚,因此,此方案延长实施时间至4个月,每周一次实验活动。此方案共进行实验活动14次,其中“家用物品”主题6次,“家庭成员”主题5次,“室内外环境”3 次。另外,除实验活动外,幼儿在晨间活动、游戏活动时间或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也渗透零散的个人活动。在各个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某个主题并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们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有时是一个内容分步进行,有时是多个内容同时进行。如在同一活动时间,一组幼儿在摆弄“家用物品”中的电器和家具,而另一组幼儿则扮演“家庭成员”中爸爸、妈妈、孩子角色,利用“家用物品”开展角色游戏。
表2是此方案实施4个月后,主要实施内容的网络扩展图。其中的副主题是在活动进行中教师依据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逐步扩展延伸出来的,也有的是幼儿在活动中自我表现或者是教师从幼儿的活动与反应中捕捉到的有价值的信息,向幼儿建议、推荐、扩展为活动的内容。在网络的实施中,融进了社会、科学语言、认知等方面的知识。从表1与表2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教师编制的主题网络中“厨房用品”副主题被“我的玩具”副主题所代替,幼儿对“我家亲戚”主题的内容也未做出进一步的探索,而在“室内环境”的认识中,又相对增加了“室外环境”的认识与探索。这说明主题网络的扩展是根据幼儿的兴趣或认知要求随时调整的,如果副主题的内容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或者因为操作材料不充分致使幼儿没有探索兴趣,那么,则可以随时更改教师编制的主题网络,将幼儿乐意尝试的内容纳入研究主题。
三、方案教学的实施效果
(一)促进师幼间的有效互动
在方案教学中,针对某一主题或项目共同建构课程内容,师幼围绕同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在这一过程中,师幼间、幼儿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学习伙伴关系,不再是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权威主控儿童的师幼关系,在活动过程中,既有幼儿的兴趣需要,也有教师的参与引导,创建了一种良性的沟通渠道,形成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可信赖的新型师幼关系。方案教学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幼儿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双向的师幼互动合作关系。例如“居家安全”主题中,由于幼儿年龄小、缺乏一定的安全知识,在讨论过程中,幼儿只能简短地说出家用电器安全使用方法,此时,教师不要急于把其他安全知识硬性灌输给幼儿,而是要为幼儿提供相关内容的图画、卡片,引发幼儿联想,让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辨认出这些标识的意义,发现生活中的危险因素,主动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方案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材料,支持幼儿参与操作,引导幼儿从中发现问题,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热情,鼓励幼儿积极与教师互动、合作,以此拓展幼儿思维。
(二)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执行者以及学习方向的主导者。为达成教育目标,教师严格按照既定的教案步骤,引导幼儿学习预先设计好的教学内容。长此以往,幼儿逐渐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和欲望。而方案教学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重视幼儿在活动内容、活动方式选择上的自主性,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意愿,通过引导式参与,积极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暗示或建议,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与主动学习的兴趣。此外,在方案教学中,教师重视幼儿的参与操作,鼓励幼儿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促使每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教师还通过提问、观察,启发幼儿思索,从幼儿的反应中发现有价值的学习内容,教師学会了站在幼儿的角度去观察幼儿的行为,从而客观地评价幼儿。在整个主题网络的扩展中,教师始终追随幼儿组织各种教学活动,遵循方案教学的弹性、开放性等特点,做到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
在传统教学中,幼儿跟随教师的设计思路进行活动,教师往往重视知识的传授,讲授多、启发少,幼儿模仿多、参与少,无形中扼杀了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兴趣。相反,在方案教学中,教师不再要求幼儿按照教师的预先设计来参与活动,而是依据幼儿的兴趣需要,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比如在“室外环境”主题中,虽然部分幼儿不清楚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或家庭周围的建筑物,但他们会主动向教师提出“回家后向爸爸妈妈求助”这一想法。这说明,幼儿已具备了主动学习的意识,能发现不足并尽快找到解决方法。再如在“家用电器”这一副主题中,幼儿通过观察实物与图片,发现了这些电器的许多不同之处,有幼儿说“钟表可以用电池,电视不能用电池”,有幼儿说“电视是长方形的(小班幼儿还没有体的概念),电扇是圆形的”,立刻有幼儿补充说“电扇也有方形的”;有幼儿说“冰箱、微波炉有门,可以打开,电视和空调则没有门”,等等。幼儿在观察中仔细、认真思考,主动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并积极表达,既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提高了幼儿主动探索的意识。
(四)激发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方案教学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和自身能力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方案教学强调幼儿的主动探索与表达,更加强调的是幼儿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探索的积极性,善于为幼儿提供创造的机会,并采用鼓励与表扬的方式,引导幼儿独立操作,在幼儿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采用绘画、手工、游戏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主题的理解与认识。当幼儿通过自己的设计,独立操作完成一件完整的作品之后,会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五)提高幼儿的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参与方案教学的主题生成与网络扩展是全方位的,他们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对材料的观察、操作,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此外,幼儿还可以自由与教师讨论、与同伴讨论,发表自己不同意见,培养了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全面性、丰富性。在主题讨论中,语言发展得比较好的幼儿会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年龄较小的幼儿则进行模仿,此时,教师要倾听幼儿并引导幼儿运用正确、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逐步培养幼儿愿说、学说、乐说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