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023-09-04 09:22许洁秀梅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许洁 秀梅

内容摘要: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始终在世界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原因是中华民族有渊源流长的传统文化。高中语文课堂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将它融入到教学中可以丰富高中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增强文化自信。基于现有的研究资料,了解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现状并以此提出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分为四个阶段,与我们一直以来接受的教育阶段是一致的。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高中阶段为第四个阶段,主要内容是引导高中生在精神层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理性感悟,增强其文化自信心。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应从学生心理层面出发,立足于教材,抓住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使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感兴趣并愿意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有更深的理解,树立自信自强。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很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历史人物优秀的精神品格,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还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与文化自信。

1.丰富教学内容,助于知识理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高中生所处的阶段是有升学压力的阶段,一些教师在教授语文课文是只照着课本讲授一些知识,不注重对知识的拓展,这会使学生们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会认为学习内容十分的枯燥。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内容,不但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让语文知识更加的丰富。对知识的拓展还表现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一个点,课堂中出现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就对此知识展开拓展,层层向上,首先是课本,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再升华到社会层面,拓展学生对单个知识的理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在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缔造了文化知识背景,如在语文教学中的知人论事,首先要了解人物的背景知识,再针对教学内容联系背景深入学习。如果学生对知识背景不了解,那么就会对有些学习内容的理解不够透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以古诗词与文言文为表现形式,这些内容多深刻且不易理解,这就更要求教学时加入背景知识,了解创作时的时代背景与作者处于什么状态进行的创作,学生体会当时情境,有利于产生情感共鸣,帮助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

2.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加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首先与教师一起思考,其次自己开始思考或与同学交流讨论,最后逐渐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引导深入学习,使学生学会思考与交流,在对知识的不断消化理解下,学习到许多有益的知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影响力是很大的,品德发展的良好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内容都是可以加强学生自身素质的养成。高中语文教材中优秀传统文化部分如家国情怀与贤人的自强不息、自我调适、仁爱担当等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人,都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教材,理解教材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部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促进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推动学生全面的发展,提升综合素质。

3.有利于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国人对传统节日的不重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过国外的洋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等,自己本国的节日不过或者随便一过,传统节日的习俗毫不重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内容不了解,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如韩国抢先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申遗;还有很多的传统技艺没有传承人,走入着失传的困境。正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存在,就要意识到要加强对学生开展中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然不能产生对文化地认同,文化传承甚至文化自信都会出现问题。

在高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语文教学对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作用。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途径一般是在课堂中,所以教师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学到许多传统文化知识。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与传统文化内容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对传统文化的作用有了了解,从而树立文化传承意识,肩负历史责任和使命。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防止产生学生产生民族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性,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根据文献等研究资料,语文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着教师观念滞后与语文教育目的偏移的现状。只有先发现现状,才能在后期的实践活动中,带着现状寻求解决方法与策略。

1.教师队伍观念滞后

当前部分语文教师对高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观念比较滞后。在教学中出现语文教学的内容比较单一缺乏多样性、照本宣科缺乏趣味性,教学内容浅显缺乏文化性。在教学中扩宽学生进行思维拓展的内容相对较少。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只能感受到很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教学方法使用不得当,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的内容质量也无法保证。这就要求教师要自己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基础,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对于少部分教师来说,也有许多晦涩难懂的地方,部分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仅限于一些古文、古诗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有系统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畏难情绪。不会主动去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教学设计内容参照教参,不够深刻。还有部分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解读过于个性化,个性化的解读不会形成一种共识性认知。没有共识,也就无法实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初衷。

2.语文教育目的偏移

语文教育对部分教师来说,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出明显的功利主义,以高考为导向,只注重知识地学习。学生对语文课文的理解还停留在做题和背诵阶段,对语文课文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意识形态缺乏深入理解。当前的语文教学工作应该更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思想教育和文化素养的培养。仅仅依靠知识地灌输和机械的记忆,学生很难适应当前时代的变化。

语文教学对标高考,只注重知识的记忆,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开展德育教育并不深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功能并不明显。高考语文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但高中语文教育的目的要是发挥其育人功能。部分语文教师则更加注重高考,更多的是对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知识机械性的讲解,要求学生去直接背诵。如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些通假字教学,直接告诉学生这是通假字,机械记忆并没有向学生介绍这为什么是通假字,背后有什么传统文化知识。教师用一些死记硬背、套用模板来面对语文教学内容,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能发挥其育人功能。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策略

根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提出以下几点教学策略。首先要改变教师观念,教师的素养也要提升,其次深挖高中语文教材,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质的教育资源,最后在教学方面,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并在教学前、教学时、教学后都要有独特的方法,这样才能促进二者很好结合,促进学生的发展。

1.改变教师传统观念,提升教师素养

首先,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教师是主导是引导者。在教学中,抓住课堂与抓住对学生的引导。学校要对语文教师定期的进行系统的知识培训,教师系统的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与知识内涵,克服畏难情绪。做到熟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主动地向学生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教师起到带头作用,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部分教师应当改变自己的传统教学观念,教师自己要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巨大作用,以便在课堂教学中用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最后,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中的优秀传统文化部分,学习高中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内涵,促进自身精神力量丰富,从而提升自己的專业素养。

2.深挖高中语文教材内容,发掘优质教育资源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参考与依据,教师要注重深挖教材内容,发掘优质的教育资源。高中语文教材中涉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有:传统礼仪、传统习俗、爱国主义、贤人的精神品质等。中国是礼仪之邦,古人十分注重礼仪,但在现代社会,学生会说一些背离礼仪的话语,这就要求高中生多学习一些传统礼仪知识。在统礼仪方面,高中语文教材中有称呼与座次知识。称呼有敬称与谦称,都是古人在与人交往中,表示对对方的尊敬。《荆轲刺秦王》中的“天子”“大王”等;《鸿门宴》中刘邦与项羽阵营中的人的座次也十分讲究。一些国人对本国节日一无所知,一直崇尚外国节日,但传统习俗是我们民族珍贵的财富,是独特的有意义的。高中语文教材中传统习俗是一些节日习俗,如中秋节、重阳节,都是古代诗人作诗的选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精神十分多,高中生学习到古人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绪,有助于培养爱国情怀。《烛之武退秦师》中使臣烛之武的爱国情怀令人印象深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较多还有古代贤人的精神品质。高中生多学习古代贤人的精神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三观,有助于语文教学发挥育人功能。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贤人精神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道德文化内涵、《将进酒》中的人生价值观、《归园田居》的隐士精神还有仁爱之心、自强不息、修身养性等。

3.优化教学设计,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元素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深入研读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同时还可以参考优秀教学设计,在充分的准备之下开始教学设计。在做教学设计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要明确教育任务,参考语文课标,设置符合学生发展的学习目标,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展开教学设计。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厘清重点难点,要注重培养学生语感,注重文本理解,多角度组织主题学习,注重问题预设,问题引导学生表达自我的见解。

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利用我国的传统节日来设计主题学习。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传统文化节日制定不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例如,在中秋节日中,教师可以引入传统文化内容并进行拓展,如中秋的诗歌、嫦娥奔月、灯谜等元素。其次,在拓展学习活动的内容设置上,可以开展猜灯谜、赏花赏月等活动,让学生在充满文化节日的氛围中体验传统文化节日的魅力。在有趣的主题学习中,学生们在愉快的玩耍中学会了许多古诗词,也有助于对古诗词的理解。

4.注重合理课堂教学程序,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策略

课堂教学程序的合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提前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如文言文教学的课前预习作业是,把全文读一遍并把不会的字的意思标注出来,查询文言文的写作背景。课前预习是让同学们对课文初步形成印象,方便教学。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初步感知,在课堂教学中效率会高。教师要注重引导,先学习完基础知识之后,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们总结并体会文言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在课后还有布置课后练习,简单机械的抄写作业意义很小,要布置可以促进思想情感的升华的作业。在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后,还要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出这堂课的问题,并优化教学步骤。

教师还要结合高中语文文本,组织开展一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在重阳节时开展重阳诗词诵读大会,只有不断的诵读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所散发的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还可以组织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比赛,在竞赛中可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记忆。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下观看有关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引起学生的兴趣,领略诗词的魅力。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掌握相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

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要依托语文教育。语文教师向学生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途径在语文课堂中,学生要自觉肩负起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语文教师需要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累文化素养;再深挖高中语文教材,再在教学课堂前、中、后时段,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课后进行反思,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进而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高韵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A].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第三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2:61-63.

[2]李莉.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探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4(03):76-80.

[3]徐铁松.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文学教育(下),2021,(07):146-147.

[4]费文焕.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探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28):164-165.

[5]张晓坤.文以载道文以化人——试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科技资讯,2019,17(35):119-120.

(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