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PDS和ZDS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特性分析

2023-09-03 08:12石源睿董海涛常璐吕运韬贾小云张红梅唐锐敏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4期
关键词:基因表达马铃薯

石源睿 董海涛 常璐 吕运韬 贾小云 张红梅 唐锐敏

关键词: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ζ-胡萝卜素脱氢酶;类胡萝卜素;马铃薯;基因表达

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是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最早在南美洲安第斯地区被发现,在秘鲁被驯化,是一种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优势作物[1]。其与谷类作物单位面积的可食用干物质产量几乎相同,是工业和食品加工原料的重要来源[2]。其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是一类高度不饱和的萜类化合物[3],作为植物光合作用中光吸收的辅助色素,是植物光合膜的重要组成部分[4-5]。类胡萝卜素可与多种自由基发生拮抗脂质的过氧化反应[6-8],具有延缓衰老的效果;同时还能有效防止心血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栓性等疾病的发生[9]。此外,类胡萝卜素进入人体被吸收后会转化成维生素A,以达到保护视力的效果[10]。

在植物体内,异戊烯焦磷酸(IPP)和二甲基丙烯基二磷酸(DMAPP)经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合成β-类胡萝卜素[11]。互为协同作用的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DS)和ζ-胡萝卜素脱氢酶(ZDS)是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12]。无色的八氢番茄红素在PDS和ZDS的脱氢作用下转变为粉色的番茄红素,进而生成β-类胡萝卜素[13],共同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的代谢途径。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表明,PDS和ZDS基因属于同源基因,在系统中可归为一类[14]。霍培等[15]、TRAVELLA等[16]研究表明,类胡萝卜在植物体内主要存在于叶绿体及许多花和植物的有色体中,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叶、花和果实的颜色形成密不可分。当植株内的PDS被沉默时,其叶片会发生白化,导致其色素含量改变,从而使其光合作用受阻。吴建设等[17]、陈段芬等[18]分别对不同生长时期的观赏性向日葵和中国水仙内的PDS表达进行研究,证实了PDS表达量的增加与花色的加深有关。在三汁蜜柚果实成熟过程中,随着果实颜色的加深,其汁胞、囊衣和海绵层中CmZDS的表达量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19],在芒果中也有类似发现[20]。分析成熟时期番木瓜果实、叶片和花中PDS和ZDS基因的表达量发现,富含类胡萝卜素的果实中的表达量要显著高于叶片和花[21-23]。彩色马铃薯块茎中富含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等次生代谢物,使其成为开发功能食品的理想资源[24]。

本研究从黄心马铃薯晋薯16号品种中分别克隆PDS和ZDS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这2个基因及其所编码的蛋白序列进行分析,并对二者在不同组织内的表达模式进行定量检测,旨在解析马铃薯PDS和ZDS在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中的调控作用,为后续马铃薯品种的创新及培育奠定一定分子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黄心马铃薯为晋薯16号(Jinshu16),脱毒苗由山西省薯类脱毒中心提供;红心马铃薯红玫瑰2号(RedRose2)和紫心马铃薯为希森8号(Xisen8),脱毒苗均由山东省乐陵市希森薯业有限公司提供。将3个品种4周龄的组织培养苗转移至Hogellan溶液中炼苗,7d后移至基质中生长,培养于(22±1)℃、14h光照/10h黑暗条件的温室中生长,100d后收获新鲜块茎。转化所用菌株为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DH5α,由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保存。克隆载体是PMD19-TVector。

1.2 总RNA的提取及cDNA的合成

取每个品种种植100d的马铃薯根、茎、叶和块茎各0.1g,用液氮快速冷冻后进行研磨。每个样品进行3个生物学重复。使用RNA提取试剂盒(华越洋,北京)对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各组织总RNA进行提取。后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所提取RNA的完整性和质量进行检测,并根据TaKara反转录试剂盒说明书(TaKara,大连)对所提取的RNA反转录。

1.3 马铃薯StPDS和StZDS基因克隆

根据NCBI网站中查到的马铃薯StPDS和StZDS预测序列(XM_015306724.1,XM_015308927.1)设计克隆引物(表1)。

以上述反转录所得到的cDNA为模板分别对StPDS和StZDS进行PCR克隆(迈维生物,武汉),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2min;94℃下变性30s,48℃(StPDS)/43.6℃(StZDS)退火30s,72℃延伸1min,35个循环;72℃终延伸2min。扩增产物通过凝胶回收试剂盒(AxygenScientificInc.,Unioncity,USA)将目的片段回收,并与PMD19-T相连,获得重组质粒PMD19-T-StPDS和PMD19-T-StZDS。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DH5α,并将其涂布于含有氨苄霉素的LB平板培养基上过夜培养15~17h,挑取单克隆进行菌落PCR,将阳性克隆所提取的质粒(优逸兰迪,苏州)送上海生工生物公司测序,阳性克隆的菌液和所提质粒冻于-80℃保存。

1.4 马铃薯StPDS和StZDS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如表2所示,分别对StPDS和StZDS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000bp的基因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进行预测,并对其编码蛋白的亲疏水性、理化性质、跨膜结构、信号肽、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及互作蛋白进行分析。利用马铃薯StPDS和StZDS的蛋白序列,通过BlastP在NCBI数据库中搜索其他植物PDS和ZDS的蛋白序列,使用MEGA7.0軟件,构建Neiber-Joing(NJ)系统发育树,Bootstrap分析重复数为1000。

1.5 马铃薯块茎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

取适量的马铃薯块茎用液氮快速冷冻后研磨成粉状,称取约0.15g块茎样品置于50mL离心管中,加入15mL丙酮,于4℃黑暗处放置1~2h,直至粉末为灰白色,4000r/min离心10min,吸取上清液测定其在454nm处的吸光值。

1.6 马铃薯StPDS和StZDS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根据马铃薯StPDS和StZDS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定量引物(表1),以晋薯16号、红玫瑰2号和希森8号的根、茎、叶和薯块的cDNA为模板,EF-1α为内参,根据实时荧光定量PCR试剂盒说明书(Takara,大连),通过BIO-RADCFX96荧光定量仪对马铃薯StPDS和StZDS基因进行不同品种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分析。每个样品进行3个重复。根据2-ΔΔCt法分析计算结果,并使用SPSSStatisticsv22对试验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马铃薯StPDS和StZDS基因克隆

提取晋薯16号块茎中R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对其进行检测后反转录成cDNA。以StPDSPF/PR和StZDS-PF/PR为克隆引物,PCR扩增产物如图1-A所示,在2条泳道上各得到了1条特异性条带,将这2条目的片段割胶回收、连接PMD19-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后进行菌落PCR,检测到目的片段(图1-B、C)。进一步测序结果表明,StPDS和StZDS的cDNA长度分别为1752、1767bp,与NCBI网站中预测的马铃薯PDS和ZDS基因进行比对,一致度分别为99.40%和99.35%(图1-D、E)。

2.2 马铃薯StPDS和StZDS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2.1 马铃薯StPDS和StZDS理化性质分析 如图2、3所示,StPDS基因编码583个氨基酸,蛋白的分子质量为64.97ku,理论等电点为6.41;StZDS基因编码588个氨基酸,分子质量约为64.73ku,理论等电点为8.51,二者均为无跨膜结构的亲水不稳定蛋白。

2.2.2 马铃薯StPDS和StZDS蛋白结构分析和信号肽预测 如图4所示,在马铃薯StPDS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38.25%和41.34%;β-片层和β-转角所占比例较少,分别为16.64%和3.77%;其三级结构预测表明,其蛋白质可能具有5个较为保守的结构域。而StZDS二级结构由40.99%的α-螺旋、16.5%的β-片层、3.57%的β-转角和38.95%的无规则卷曲构成;其三级结构预测表明,其蛋白质可能具有5个较为保守的结构域。此外,2个蛋白均无信号肽,为非分泌蛋白,这一结果也与其在细胞内发挥的功能相适应。

2.2.3 马铃薯StPDS和StZDS的启动子元件预测 利用Menu网站对StPDS及StZDS的启动子(取转录起始位点上游2000bp)进行预测,结果如图5所示,二者均具有较多的光响应元件(如TCCCmotif、TCT-motif、Box4、G-box等)和逆境有关的调控元件(如响应低温胁迫(LTR)和干旱胁迫(MBS))。其中,StPDS还具有抗氧化反应的调控元件(ARE);对StPDS及StZDS的启动子元件预测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测马铃薯PDS及ZDS基因的表达可能受到光调节及激素和逆境的诱导与调节。

2.2.4 马铃薯StPDS和StZDS的系统进化分析在NCBI数据库中分别下载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distachyon)(XP_003558653.1)、玉米(Zeamays)(NP_001338939.1)、木薯(Manihotesculenta)(XP_021613095.1)、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NP_193157.1)、向日葵(Helianthusannuus)(XP_022013639.1)、煙草(Nicotianatabacum)(XP_019244024.1)、辣椒(Capsicumannuum)(XP_016562403.2)、野生番茄(Solanumpennellii)(XP_027771295.1)、番茄(Solanumlycopersicum)(NP_001234095.1)共9个物种PDS的同源序列,以及番木瓜(CaricapapayaLinn)(XP_021891252.1)、小球藻(Chlorellavariabilis)(XP_005843062.1)、木薯(XP_043815084.1)、拟南芥(NP_001319473.1)、玉米(NP_001105609.2)、向日葵(XP_022010060.1)、烟草(NP_001312062.1)、辣椒(NP_001311497.1)、番茄(NP_001234383.2)共9个物种的ZDS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利用MEGA-X对上述序列进行进化树分析,结果发现(图6),马铃薯PDS及ZDS均与同为茄科植物的番茄和野生番茄的同源关系最近,推测它们可能在马铃薯内发挥着与番茄PDS、ZDS相近的功能。

2.3 马铃薯StPDS蛋白互作预测

使用String软件(https://cn.string-db.org/)对马铃薯StPDS(Phytoenedehydrogenase)互作蛋白进行预测,结果发现(图7),StPDS与StZDS(Zeta-Carotenedesaturase)、StLYCe(Lycopeneepsiloncyclase)等酶蛋白存在互作关系。

2.4 马铃薯块茎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及StPDS和StZDS表达模式分析

对3个不同品种马铃薯叶片及块茎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如图8所示,类胡萝卜素在红玫瑰2号叶片和块茎中含量较高,显著高于晋薯16号。

进一步利用qRT-PCR对3种不同颜色马铃薯的叶片及薯块中StPDS和StZDS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这2个基因均在红心马铃薯红玫瑰2号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另外2个品种(P<0.05);且在叶片中的表达量也远远高于块茎。同一组织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和2个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红玫瑰2号最高,希森8号次之,晋薯16号最低,说明StPDS和StZDS可能正向调控类胡萝卜素的积累;而在同一品种中,如红玫瑰2号,块茎中类胡萝卜素含量高于叶片,但是2个基因的表达量却表现为叶片高于块茎,这一现象说明StPDS和StZDS可能参与叶片的某些生理活动。

3 结论与讨论

类胡萝卜素是存在于许多花、果实、叶片中的天然色素。PDS和ZDS在植物体类胡萝卜素合成通路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这2种脱氢酶是类胡萝卜素合成通路上的重要分支点[25-27],其表达受到抑制时会影响植物体内八氢番茄红素的积累,进而影响花、叶片和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含量,不仅会造成植物体种皮、果肉颜色的变化,而且还会影响植物营养物质的含量,目前已从草莓[28]、番木瓜[22-23]、水仙[20]、穿心莲[29]、甜瓜[30]等物种体内分离得到PDS或ZDS基因。

本研究成功克隆到马铃薯的PDS和ZDS,其片段大小分别为1752、1767bp,分别编码583、588个氨基酸。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StPDS和StZDS进行理化性质和结构分析,发现二者均为无跨膜结构域的亲水性蛋白,表明二者均不是膜蛋白,这与其在植物体内发挥的功能相适应。在NCBI上搜索不同物种的PDS和ZDS序列并构建发育进化树,结果显示,马铃薯StPDS和StZDS的氨基酸序列与番茄的PDS和ZDS亲缘关系最近,表明马铃薯的PDS和ZDS可能与番茄SlPDS和SlZDS具有相似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利用String数据库对马铃薯PDS进行互作蛋白预测分析,发现StPDS蛋白与StZDS、StLYCe等酶蛋白相互作用,这一结果与KATO等[27]的研究结果一致,LCYe可以调控红色的番茄红素转变为橙色的β-胡萝卜素[21],推测这些蛋白可能协同作用,共同正调控植物类胡萝卜素的合成。

类胡萝卜素可以吸收光作为碳同化的能源,有研究表明,PDS基因在被沉默后,植物叶片会发生白化,其光合作用受阻[16,31]。本研究对不同品种马铃薯的叶和块茎内StPDS和StZDS的基因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这2个基因均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7,28]。对马铃薯块茎类胡萝卜素含量测定发现,不同颜色薯块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有所差异,其中红心马铃薯红玫瑰2号块茎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最高,且红玫瑰2号中2个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这与其块茎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对果色差异较大的3个芒果品种进行基因表达分析后也得出类似的结果,芒果PDS和ZDS基因表達量在红色芒果果皮中最高,在青色芒果果皮中最低[20]。

本研究通过克隆获得StPDS和StZDS的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组织中,红玫瑰2号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及StPDS和StZDS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希森8号和晋薯16号,推测其可能正向调控马铃薯块茎中类胡萝卜素的积累,从而使薯块的颜色呈现红色;对不同品种的马铃薯类胡萝卜素及2个基因的表达量分析发现,StPDS和StZDS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量远远高于块茎,这一结果与类胡萝卜素含量所呈现的趋势恰好相反。结合前人的研究,推断StPDS和StZDS可能参与叶片的光合作用。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PDS和ZDS在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调控机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为改善马铃薯的外观品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基因表达马铃薯
马铃薯有功劳
马铃薯种植中常见不良现象的发生原因及预防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低温处理对斑马鱼CNSS系统应激相关基因的影响
基因芯片在胃癌及肿瘤球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筛选中的应用
定边马铃薯
美洲大蠊提取液对大鼠难愈合创面VEGF表达影响的研究
非生物胁迫对拟南芥IQM4基因表达的影响
胖胖的马铃薯
秋马铃薯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