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重度痤疮30例临床观察

2023-09-03 15:52黄李婷李晓健陈小敏吴允波邱桂荣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3年8期
关键词:强脉冲光果酸火针

黄李婷 李晓健 陈小敏 吴允波 邱桂荣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中重度寻常型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设置对照组和观察组,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火针治疗,火针治疗每周1次,连续2周治疗后改为2周1次,继续治疗4次,观察组则采用火针联合果酸与强脉冲光治疗,经过连续2次的火针治疗后,再进行强脉冲光和果酸间隔两周的交替治疗,两种治疗方式各进行2次。在整个治疗期间,观察各组患者不同类型皮损(脓疱、炎性丘疹、粉刺、红斑)消退情况。结果:观察组皮损消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55.17%),P<0.05。结论:对于面部中重度寻常痤疮,针对皮损不同阶段和情况采取不同手段治疗,能够明显促进各类皮损消退,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火针;果酸;强脉冲光

【中图分类号】R758.7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3)15-0115-04

DOI:10.3969/j.issn.1007-8517.2023.13.zgmzmjyyzz202315025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ing moderate to severe facial acne vulgaris. Method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et up. 6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imple fire needle, once a week with fire needle. After two consecutive weeks of treatment, it was changed to once a week with four consecutive tim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fire needle and fruit acid and strong pulsed light. After two consecutive times of fire needle treatment, strong pulsed light and fruit acid were alternately treated at two weeks intervals, The two treatments were performed twice respectively. During the whole treatment period, observe the regress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skin lesions (pustules, inflammatory papules, acne, erythema) in each group.Results The regression of skin les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6.67%,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55.17%) (P<0.05). Conclusion For moderate to severe acne vulgaris on the face, different methods of treatmen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tages and conditions of skin lesions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regression of various skin lesions, and the effect is positive, which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Keywords: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Fire Needling; Fruit Acid; Intense Pulsed Light

痤瘡中医又名“粉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其皮损形态多表现为红斑、丘疹、脓疱、结节。痤疮的发病率高且好发于面部,常常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1],针对痤疮带来的不同问题,如丘疹、脓疱、痤疮后红斑等,应采取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而缓解患者的精神焦虑。因此,笔者针对痤疮所导致的诸多问题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利用传统的中医外治法(火针)联合果酸、强脉冲光(CC光)治疗,临床疗效突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痤疮患者均来源于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部就诊患者。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8~26岁,平均年龄(20.5±4.7)岁,病程范围为0.5~3年;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19~27岁,平均年龄(21.0±1.3)岁,病程范围为0.3~2.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临床皮肤病学》[2],遵行Pillsbury分级法进行诊断分级。①轻度(Ⅰ级):以粉刺为主,总皮损≤30个;②中度(Ⅱ级):有粉刺,少量丘疹、脓疱,皮损数目31~50个;③中度(Ⅲ级):大量丘疹和脓疱,总皮损数目51~100个之间,其中结节<3个;④重度(Ⅳ级):结节性、囊肿性皮损,病灶数>100个。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Pillsbury分级法[3]中Ⅱ至Ⅲ级;②年龄≥16周岁;③近六周内未接受过系统治疗;④不属于瘢痕体质;⑤自愿加入本组实验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光敏体质;合并严重原发病;妊娠或哺乳期;六周内接受过系统治疗。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火针疗法(毫火针规格:0.25 mm×13 mm,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批号:190030)。具体方法如下:先嘱患者清水洁面然后取仰卧位,充分暴露面部。以碘伏充分消毒患处,将火针针体前2/3处对准酒精灯外焰处加热,待针体发红后,运用右手腕力,迅速于皮损顶端垂直进针,整个操作要求快、准、稳。根据皮损形态调整进针深度,若皮损为丘疹、粉刺则浅刺,用消毒棉签轻压,排出粉刺、脓栓、脓血等;若为囊肿、脓疱,针刺时有落空感,则用消毒棉签将内容物尽可能的排尽。每周1次,连续治疗2周后,改为2周1次,维持治疗4次。

1.4.2 观察组 ①火针疗法(治疗方法同对照组)。②果酸治疗:充分清洁面部,取仰卧位,用湿棉片保护眼部,将保护剂涂抹在内外眼角、鼻翼旁、唇周等褶皱处及伤口处。用果酸(滇械注准20152640010)专用的一次性刷子蘸取少量果酸活肤液,以额头、鼻子、下颌、面颊的顺序,轻柔、快速涂抹于患者全脸(时间控制在20 s内)。停留3~5 min,时刻观察患者面部反应,以治疗部位出现红斑、局部皮损处出现白霜或患者自诉不能耐受并且要求终止治疗为终点反应,随后立即使用中和液中和。再次清洁面部,立即使用透明质酸修护生物敷贴(滇械注准20152640008),同时冷喷15 min,最后全脸涂抹屏障特护霜(云G妆网备字2021000009)。治疗后注意保湿与防晒。每2周1次,2次为1个疗程。(本次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果酸、保护剂(凡士林)、中和剂、修护敷贴等产品均为薇诺娜系列产品由昆明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滇(昆)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1580031 号]提供),治疗时使用的果酸浓度分为20%、35%、50%,每次进行果酸治疗时,其浓度大小的选择和在面部停留时间的长短可根据总的治疗次数及治疗时患者面部的反应或其耐受程度灵活调整。③CC光治疗:(采用武汉奇致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强脉冲光治疗仪(型号:NBL-1))。术前谈话,洁面,拍照,涂凝胶。第1次选择560 nm或590 nm滤光片,治疗参数:脉宽25~45 ms,冷却温度10~15 ℃,能量密度5~13 J/cm2,(肤色越白,越细腻波段靠近560 nm,脉宽靠近25,反之则靠近另一端)。第2次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波段的滤光片局部治疗。炎症性痤疮:420 nm滤光片,脉宽150~250 ms,冷却温度10~15℃,能量密度5~7 J/cm2,(终点反应为痤疮部位颜色加深、模糊)。红色痘印:560 nm或590 nm滤光片,脉宽15~30 ms,冷却温度15~20 ℃,能量密度14~24 J/cm2,(终点反应为治疗部位血管消失、出现紫红色、模糊不清)。治疗结束后使用医用贴敷料20 min,并嘱患者注意防晒及保湿,一个月治疗1次,2次为1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由2名皮肤科医生对每位患者进行治疗前后拍照存档,并且准确记录其面部丘疹、脓疱、粉刺、红斑痘印等问题的改善情况。主要皮损症状:0分:不存在皮损现象;1分:≥1个粉刺;2分:≥1个丘疹;3分:≥1个囊肿。皮损消退率=(治疗前皮损数目-治疗后皮损数目)/治疗前皮损数目×100%。

1.6 疗效判定 临床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4]。痊愈:皮损消退率达到90%以上;显效:60%[KG-*3]~89%;好转:20% min~59%;无效:皮损消退率低于2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及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脱落情况 对照组1例患者因怀孕,中途退出实验研究,作为无效病例计算。

2.2 不良反应 在治疗初期时观察组1例患者在刷酸时出现轻度的灼伤,后嘱咐患者连续1周每日使用医用保湿修护面膜并注意防晒,1周后患者症状逐渐消退。其余无明显不良反应。

2.3 两组皮损消退时间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各类皮损消退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4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2.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1例,好转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55.17%;观察组痊愈18例,显效8例,好转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86.67%,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痤疮作为一种常见病,好发于青春期男女,目前普遍研究认为其发病因素主要包括四种:一是双氢睾酮(DHT)及皮脂分泌增加;二是痤疮丙酸杆菌(P.acnes)的定植与增生;三是毛囊导管漏斗部角化异常;四是继发炎症[5]。其中有研究[6]发现痤疮患者体内双氢睾酮水平的上升主要是由于其体内的雄激素受体增多或敏感性增加所导致,同时这也进一步促进了皮脂腺的发育与皮脂的分泌。其中皮脂成分的改变(游离脂肪酸及角鲨烷的过氧化物增多、亚油酸的减少)、局部雄激素的作用、痤疮丙酸杆菌及炎症因子(TNF-α、IL-8、IL-6、IL-1α、IL-12)的分泌共同造成毛囊导管角化异常。近两年来也有新的研究[7]发现痤疮的的发病机制更可能与皮肤表面的微生态(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与皮肤组织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紊乱有关系。这种紊乱可能并不是因为P.acnes的增殖而是由于P.acnes中不同菌株之间的失衡[8-10]或/和P.acnes与表面葡萄球菌之间的失衡[11]所造成的。同时有研究[12]表明肠道的微生物群被破坏时也会通过血液影响皮肤的平衡,从而引起痤疮。然而对于痤疮的确切发病机制仍处于研究阶段,就目前主流的治疗痤疮手段来分析,其原理大多是围绕着干预传统的痤疮发病的4个环节所展開的。如抗生素、维甲酸、激素调节剂和各种抗炎药的使用,虽说这些药物的使用短期来看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其使用后的副作用、长期使用后的耐药性以及其停药后病情反复等问题值得进一步的考虑[13]。笔者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并且通过临床实践研究发现,将传统的中医外治法(火针疗法)与现代医学美容技术(果酸、强脉冲光)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对于痤疮疾病的初起、进行期与后遗症期均有显著的疗效。

痤瘡中医称为粉刺、肺经粉刺、酒刺、风刺等。早在古代中医对于痤疮这个疾病就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中医的外治法,火针,也早在唐宋时期就广泛的应用于痤疮的治疗。火针疗法,又名“焠刺”“烧针”等,该疗法是指将特殊材质制成的针具,在火上烧灼至透红后以针尖垂直快速刺入人体的阿是穴,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14]。特别是对于有冒出黄白色脓点的囊肿、结节运用火针刺破皮肤可以达到借助火力强开外门,促使火热毒邪迅速向外疏泄,从而达到热清毒解的治疗作用,同时可以使皮损周围的毛细血管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腠理宣通,以达到以热引热、行气散毒的作用[15-17]。此外加热的针体直接与皮肤接触,将火热导入人体,以火热之力激发经气,从而达到促进气血运行、温通经络的治疗作用。并且有现代实验研究[18]发现火针疗法不仅可以直接破坏痤疮丙酸杆菌的生存环境和坏死组织,还可以增强机体的应激性,提高局部的新陈代谢,促进修复。有实验研究[19]证明火针疗法还能够激发自身的修复机制,释放VEGF等多种生长因子,从而促进肉芽组织新生与修复,进一步加速皮损的愈合。

果酸是一种弱酸,它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因其分子量小,结构简单,无嗅无毒,渗透性好,现被广泛应用于皮肤美容。果酸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为①通过调节角质细胞的桥粒数量和张力丝的聚集来抑制皮肤角质层间的粘连;②果酸的渗透能够使细胞间的黏多糖、真皮中的胶原纤维增多、使其作用部位的表皮增厚,增强保湿、修复、抗氧化功能[20]。临床上根据不同皮损情况选用不同浓度的果酸进行定期的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毛囊角化异常,以达到有效治疗痤疮的目的。此外有研究[21]发现,果酸有很好的抑菌作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果酸浓度远超过其抑菌浓度(0.0625%~0.125%),极大的破坏了该致病菌的生存环境。

CC光是第六代光子,采用了全新一代智能脉冲技术,起效量低,配有精确的冷却系统,大大的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感从而使患者的依从性升高。其原理和传统的强脉冲光(IPL)治疗原理相同,强脉冲光是一种高能量、多波段连续的非相关性的强光,由氙灯等高功率光源产生的光经聚焦、滤过而发出,波长约500~1200 nm,其利用不同靶组织对于不同波段光的吸收峰不同,而产生光热作用和光化学作用[22]。对于炎症性结节,其中420 nm波段的光能够刺激产生大量内源性卟啉,同时释放单态氧离子(具有细胞毒性)杀灭痤疮丙酸杆菌,同时420 nm的强脉冲光可以抑制TNF-α、MMP-2活性,从而降低炎症反应,促进皮损修复。此外其能够将皮脂内过度分泌点作为靶点,能够控制油脂分泌,收缩毛孔[23-25]。对于痤疮炎症消退后遗留下的红斑痘印,一般为炎症后皮损部位的毛细血管扩张或新生所致,560 nm和590 nm波段的光的峰值与血红蛋白的峰值正好重叠,血红蛋白吸收强脉冲光的能量后温度升高,血液凝固,热量向血管壁传导从而破坏血管壁生理功能,以达到祛红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中重度寻常痤疮的治疗,应该对于其早期、进行期、后遗症期进行全面的管理,在治疗炎症性痤疮的同时,要进一步考虑如何管理炎症所带来的一系列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等问题。笔者采取火针联合420 nm强脉冲光治疗炎症期的脓疱、结节、囊肿,使其快速消退加速愈合。果酸通过改善其毛囊导管角化避免皮脂堆积,从而解决闭合或开放性粉刺问题,防止其继发成炎症性痤疮,同时利用其杀菌抗炎的功能来加强痤疮的治疗效果。560 nm和590 nm的强脉冲光则用于解决痤疮后遗症,毛细血管扩张及新生等问题。对比单纯使用火针或火针联合果酸的方法具有起效快,治愈率高,解决问题更全面同时具有改善肤质作用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吴艳,毛越萍,郑捷,等.寻常痤疮对患者心理的影响[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6):536-538.

[2]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288-1293.

[3]项蕾红.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4修订版)[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5,44(1):52-57.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2-294.

[5]邓丹琪.皮肤性病学[M].4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2018-01-01.

[6]潘清丽,邵蕾,陈丽洁,等.痤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8,25(6):377-380.

[7]RAMASAMY S, BARNARD E, DAWSON T L Jr, et al. The role of the skin microbiota in acne pathophysiology[J]. Br J Dermatol,2019,181(4): 691-699.

[8]BARNARD E, SHI B, KANG D, et al. The balance of metagenomic elements shapes the skin microbiome in acne and health[J]. Sci Rep,2016(6): 39491.

[9]FITZ-GIBBON S, TOMIDA S, CHIU B H, et al. Propionibacterium acnes strain populations in the human skin microbiome associated with acne[J]. J Invest Dermatol,2013,133(9): 2152-2160.

[10]DAGNELIE M A, MONTASSIER E, KHAMMARI A, et al. Inflammatory skin is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the skin microbiota composition on the back of severe acne patients[J]. Exp Dermatol,2019,28(8): 961-967.

[11]CLAUDEL J P,AUFFRET N,LECCIA M T,et al.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a potential new player in the physiopathology of acne [J].Dermatology,2019,235(4):287-294.

[12]ONEILL C A, MONTELEONE G, MCLAUGHLIN J T, et al. The gut-skin axis in health and disease: a paradigm with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J]. Bioessays,2016,38(11): 1167-1176.

[13] 張丽媛,王奇飒,朱纹懿,等.我国痤疮患者皮损中痤疮丙酸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Meta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9,35(9):515-519.

[14]贺普仁.火针的机理及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2(10):20-24.

[15]蓝海冰,王乐,徐跃容,等.火针治疗皮肤病验案[J].世界中医药,2016,11(10):2080-2082.

[16]赵炳南,张志礼. 简明中医皮肤病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4:179-181.

[17]刘果,吴松.浅谈火针治疗热性皮肤病理论依据[J].针灸临床杂志,2020,36(2):77-80.

[18]林继业,赖梅生.火针疗法的机制与其治疗痤疮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8):3181-3182.

[19]张丽蕊,阎翠兰,王玉浔,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火针治疗褥疮小鼠创面中的表达及作用[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8):606-608.

[20]周轶,陈力.果酸在皮肤科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8(6):389-391.

[21]李琳,李恒进,罗燕萍.不同浓度果酸对痤疮丙酸杆菌体外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6):482-483.

[22]项蕾红,周展超.皮肤美容激光治疗原理与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3]邢月贞,杨蓉娅,樊昕,等.420 nm强脉冲光对痤疮动物模型TNF-α和MMP-2表达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报,2010,32(11):1195-1198.

[24]甘传敬.光子420 nm波长治疗重度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美容,2016,6(3):48-49.

[25]黄茂芳,沈秀玲,戴京萍,等.强脉冲光对31例重度痤疮患者面部疗效及皮肤油脂的影响[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4,21(3):234-236.

(收稿日期:2022-11-29 编辑:徐 雯)

作者简介:黄李婷(1998—),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E-mail:1569935090@qq.com

通信作者:吴允波(1978—),男,硕士,副主任中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E-mail:10507560@qq.com

猜你喜欢
强脉冲光果酸火针
火针治疗慢性湿疹的研究进展
神奇的火针疗法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齐墩果酸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强脉冲光治疗面部皮脂溢出症疗效分析
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78例临床观察
齐墩果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
熊果酸对肺癌细胞株A549及SPCA1细胞周期的抑制作用
强脉冲光与氢醌乳膏联合治疗方案在灼伤后色素沉着中的应用
水线草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