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慧 内蒙古生态环境大数据有限公司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关联性,但其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预算管理在减少企业成本,提升管理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的有效融合提供了可靠途径。对于企业而言,只有在预算管理中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增强预算管理的功能性,从而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1)管理会计。管理会计的另一个称谓是分析会计,是在传统会计中脱离出来后形成的,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分析、整理财会资料,为企业管理层对经济活动的规划控制提供决策支持,促进企业良性经营和发展,提高经济收益。而对于企业决策者来讲,管理会计是集业财规划、战略发展于一身的会计,是辅助决策者决策的财务分支。
(2)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共经历了3 个阶段,商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现代经济,是对企业已完成活动的核算与监督,然后基于企业的财务、盈利情况开展经济管理活动。对于现代企业来讲,财务会计是一个基本的工作岗位,通过一系列会计活动为决策者的决策提供参考,并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参与决策,促进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1]。
(1)联系。其一,功能联系。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目标都是扩大企业的利润空间,提高企业的经济收入,分析、计算和评价企业目前的业务活动,全方位的监控资金和价值链等活动。其二,核算对象上的联系。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均以资金运作为核算对象,在核算内容上也有一定的交叉性。其三,信息来源上的联系。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信息都来自企业生产、经营等活动。两者作为基础性因子,均肩负着为管理层传达有价值信息的职责,如财务报表、估测数据等,虽然它们提交于管理层的信息不同,但信息来源一致,即产生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另外,两者提供信息在呈现方式、用途上也有差异,故两者信息资源的形成方式有区别,但这不妨碍其信息来源的内在关联。
(2)区别。其一,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不同。财务会计的专业性强,需要从业人员充分了解会计制度、法律法规,结合业务要求编制财务报告;管理会计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知识,了解统计学、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良好的逻辑分析能力。其二,观念不同。财务会计除了要了解企业情况、供产销关系外,还要关注报告形式和质量;管理会计既要关注管理结果,还要分析成本效益差异,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构建完善的内控体系。其三。信息质量特点不同。财务会计参照会计规范开展核算工作,为了保证财务信息完整、真实,必须严格按要求、程序进行;管理会计在信息的处理上更加灵活,规整制度的约束力小,可以选择、加工数据信息,最后将其反馈给企业管理层。
某公司是一家国有控股特大型上市公司,主营炼铁、烧结、炼钢及副产品销售,钢材加工及副产品销售。成立于2009 年12月底,注册资本2 亿元,资产总额50 亿元,净资产28 亿元,职工8000 人;2004 年实现销售收入80 亿元,净利润8 亿元,利税总额13 亿元。截至2014 年底,已实现总注册资本10 亿元,拥有各项财产约50 亿元,实现净利润近40 亿元。在2015 年该公司开始采取战略管模式,领导针对财务情况展开深入分析后,开始进行永久发展战略制定工作,提出了扩展策略实施计划,使其逐渐成为全国范围内有代表的龙头企业,能够实现年收入120 亿元的目标。但从总体上看,虽然该公司在预算管理方面的工作基本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预算管理要求实施过程系统化,非预算管理人员也要参与其中,不单要完成本职工作,还要负责预算管理的相关工作,极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使得预算管理人员在无形中承担了很多压力,影响预算管理工作的最终成果。虽然该公司已构建三级预算管理机构,但各部门衔接不及时、不明确,导致预算管理相关措施落实不到位,给工作的整体效果带来严重影响。而且,参与总部预算管理工作的分公司较少,同时多数分公司也没有安排固定部门和人员参与预算管理,只是让财务人员负责预算管理工作;未明确指定预算管理监督部门,难以保证预算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
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的财务会计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企业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既要收集海量的数据信息,更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以往的会计管理过程中,需要从业人员处理的信息不多,只需要简单处理信息即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的进步,以往的财务会计方式已不再满足需求。现阶段,仍有一些企业的会计处理系统陈旧,只对财务信息进行处理,忽视企业信息的整体价值,影响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在传统的会计管理中,企业通常会设置2 个部门,即财务会计部门、管理会计部门。但对于企业实际的预算管理工作而言,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信息呈现出闭塞状态。在财务会计为相关人员提供业务数据时,无法在第一时间发现信息失真、重复等问题。另外,因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信息来源一致,一旦部门之间界限分明,就会出现信息交叉重复的情况,降低核算效率,增加不必要的生产成本。
在预算分析和考核执行中,只参考财务报表上的数据,所用项目指标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和说服力。通常来讲,在预算分析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尽量使用有说服力的数据,从而提高结果的精准性。但是,多数企业在预算分析时只比较分析后期的执行效果,而忽视非数据指标的偏差分析,导致各部门提供数据不到位,最终影响预算结果的真实性[2]。
在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中,管理会计的地位主要体现在环节控制上。在预算管理工作开展后,管理会计围绕财务会计的工作情况和结果,利用各种方法分析财务数据和财务信息,从而帮助企业形成正确的决策,并对决策的执行提供帮助。可以说,管理会计工作多渗透于企业决策中,同时也渗透于决策执行环节,因此其的显著作用是控制预算管理活动。预算管理的目的并不是预测,而是贯彻执行企业规划。这种情况下,管理会计则成了实现预算管理目标的推手,通过自身的会计职能指导决策,通过自身的控制职能调整和监督预算管理。
在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中,财务会计的地位体现在基础支撑上,需要企业通过财务预算、结合经营情况,对未来活动进行预测和规划,包括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等。同时,企业为预算管理工作赋予了非财务、财务资产,指导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监督各项管理任务[3]。为此,预算管理是否能保质保量地进行,需要精准、真实的数据信息作为支撑,并对其展开必要的分析、整合,从而保证后续规划的合理性。在企业编制预算时,要注重财务会计的作用,了解会计核算方法,从而制定出符合企业需求的管理框架,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
(1)树立正确的会计观。正确的会计观念是保证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有效融合的前提,因此企业管理层要对会计工作有一个新认识,将会计工作当作预测未来、经营管理的必要内容。在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会计职能仍停留在记录、计量、确认等层面,限制了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会计人员一直以“记账员”的角色工作,认为只要熟悉财务制度、具备财务处理能力即可,而且也很少参与企业决策。为了促进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融合,企业要学习先进的会计理念,了解两者融合的重要性,从而有序开展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
(2)建立健全会计制度。制度是一起工作开展的基础,如果预算管理过程中缺乏会计制度,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将无法融合。为此,企业要围绕自身情况构建会计制度。其一,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合理分工,赋予会计人员一定的权限。根据企业的情况、发展需求,选出有价值的决策信息。其二,构建会计管理制度。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从业人员要认真监督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执行过程和结果,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问题,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以合同管理为例,参照合同管理制度设计订单、计算货款,监督合同的执行情况,追踪逾期未收回的资金等,减少费用回收的风险,推动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预算管理中的融合,还要加强管理会计人员的培养,构建一支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会计队伍。其一,优化会计人才的准入门槛,积极聘用业务水平、综合素养强的会计人才,如有MAP 从业资格证的人才,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有效融合提供人才保障,逐步落实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其二,加强现有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定期开展学习活动、入职培训活动,优化现有人员会计技能、知识储备水平,为两者的深度融合奠定基础[4]。其三,为了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主动性,还要将考核、竞争、奖惩等机制融入其中,促使会计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作用。以奖惩机制为例,结合会计人员的日常表现、绩效等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奖惩措施,如奖励工作表现好、绩效优的员工,处罚工作表现不佳、绩效差的员工,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全员竞争、力争上游的工作氛围。
(1)预算编制阶段。企业预算编制的实质是,结合自身情况、发展布局进行综合计划。可以这样解释,预算是针对企业未来发展中做出的综合规划,预算管理越契合企业情况,参考价值越高。实际上,每个企业都在积极推行预算管理,强调实现预算管理的过程性、整体性。因此,在预算管理实践中融合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时,也要注重过程性和整体性。这就要求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两者协同处理数据的逻辑关系,如管理会计编制财务报表时,协同财务会计的数据收集流程、逻辑,确保数据信息的编制不会出现前后逻辑不通的问题。这种情况下,财务会计人员要全面了解企业的预算管理数据,并对其展开详细的管理和分析,为日后的预算编制奠定基础。同时,这种模式下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融合也会比较自然,基于工作任务、形式而产生的财务报表也更有可比性,有助于实现财务预算的作用,提高企业决策的可行性。另外,在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融合下推动发展战略,也会反向影响企业的预算体系,保证经营计划的合理性、细化性。企业制定的经营计划越详细,越能细化预算编制,继而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预算执行阶段。预算管理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预算执行,这也是很多企业预算管理中有待加强的环节。一般来讲,企业战略是动态循环的系统,而预算作用是规范战略实现途径,防止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和战略偏差大的情况。在预算执行中,也能发现企业战略规划的不足,从而进一步地完善和优化。预算编制以企业信息为参考,而预算执行则以企业实务为参考,因此在企业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要确保所有数据信息来源可靠。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企业要加强对预算的监控,保证各项活动都在预算标准内;评估各部门的绩效,如实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在企业战略中的作用[5]。在预算执行中,财务会计的职能是明确预算目标,并将其作为考核各部门绩效的标准,在每个预算管理时间节点比较预算目标和实际业绩,分析两者差异的形成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在预算执行中融合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在实际数据、预算目标的差异分析中,合理运用管理会计相关知识,优化预算控制体系,能够减少重大失误的出现,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
(3)预算考核阶段。对于企业而言,缺乏考核的预算管理,工作质量也很难得到保证。在预算考核过程中,从业人员要转变考核内容和方式,侧重于预算质量的考核。考核评估的目的是认真分析每项预算的差异,加深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了解。从实际工作分析,这些差异和预算执行没有太大的关系,但由于其反映出了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与态度,因此差异性分析可能会削弱预算管理的影响。
综上所述,作为会计学科的两大分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都能帮助企业提升经济效益,了解现阶段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不足和缺陷。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对企业的发展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使得传统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单独存在的岗位划分模式不再满足需求,需要进一步加快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融合速度。本文结合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从多个方面阐述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的融合对策,在保证预算管理规划、目标契合企业发展战略的情况下,提升企业的预算管理水平,同时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