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明
(阿尔泰山国有林管理局福海分局,新疆 阿勒泰 836500)
阿尔泰山福海林管分局林区总面积227.6 hm2,林地面积127.38 hm2,活立木总蓄积1 100.43万m3。土壤以浅灰色森林土为主,林区森林线分布在海拔1 000~2 400 m的阴坡、半阴坡和部分阳坡沟谷地带,森林植被以松科的西伯利亚落叶松为主,为林区的优势树种,比重高达87%。其次是西伯利亚冷杉、西伯利亚云杉及少量的西伯利亚红松,在海拔600 m以下的河谷两旁林下灌木层新疆侧柏、新疆蔷薇、苦杨及忍冬等最为常见。近年来,随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工程的实施,阿尔泰山福海林管分局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山区宜林地、疏林地、老采伐迹地及杂灌林地等处,大力开展生态修复人工造林工程。与此同时,为全面提高西伯利亚落叶松造林质量,确保幼林成活率,福海分局积极开展造林新技术研究试验,狠抓造林质量。经过不懈努力,造林成活率由8年前不足80%提升至目前的92.3%,使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和提高。
西伯利亚落叶松造林地宜选择立地条件好,海拔300 m以下,坡度15°以下的宜林地、疏林地及天然更新较差的采伐迹地、低湿地及火烧迹地。地块要相对集中连片,并与现有天然林、人工林相毗邻,形成块块混交。以土壤肥沃湿润、结构良好的沙土壤、排水良好的山地棕色森林土、草甸地为宜,也可选择疏松的粘壤土、滩地及河谷冲积土。土层厚度不低于40 cm,涝洼地和重黏土不可选择[1-2]。
阿尔泰山在秋季进行整地,因造林地立地条件不同整地方式也各不相同,可选择穴状或鱼鳞坑方式进行块状整地,或进行带状整地。整地前须进行割带,割带可采用割三留一方法,即割带宽3 m,保留1 m,以利于幼林的生长,使林分生产力提高。
2.1.1 块状整地
2.1.1.1 穴状整地
在新采伐迹地、杂草较少的宜林地灌木稀疏立地条件下,适用穴状方式整地,穴坑规格为50 cm ×50 cm×30 cm,平均167个/667 m2。
2.1.1.2 鱼鳞坑整地
在火烧迹地、疏林地、荒山及老采伐迹地,灌木和杂草较密的立地条件下,适用鱼鳞坑方式整地。宜在头年秋将灌木和杂草进行割灌清理后整地,再随自然坡形沿等高线进行水平放线,呈品字形定点后,按半圆状挖鱼鳞坑,鱼鳞坑规格:深40~50 cm,长80~100 cm,宽50 cm,行距300~500 cm,间距1.5~3.0 m。
2.1.2 带状整地
带状整地是沿等高线挖定植沟,定植沟不可过长,须据地形确定长度,定植沟宽40~50 cm,深30~40 cm,且每隔一定距离须保留50~100 cm宽的自然植被。
苗木质量的好坏与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关系密切。宜选择顶芽饱满、充分木质化、粗壮均匀,且无机械损伤和病虫害的西伯利亚落叶松苗造林。从原产地、苗圃地采挖苗高50.0 cm以上,地茎0.5 cm以上,根长2.0 cm以上,侧根5个以上,苗龄为2年生实生国家I级换床苗[2]。
春秋季均可造林,春季在地温升至5 ℃以上,土壤解冻15 cm以上时便可造林,秋季在地温降至0~5 ℃之间,苗木停止生长至土壤封冻前均可造林。由于西伯利亚落叶松萌动早,应尽量在春季实施“顶浆”造林为宜。因西伯利亚落叶松喜光,生长较快,造林密度不宜过大,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造林,造林密度以4 400~5 500株/hm2为宜;在立地条件相对较差地块造林,造林密度2 500~3 300株/hm2均可[2]。
起苗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情况而定,起苗前4~5 d适量浇水,使土壤松软湿润,可提高苗根完好率。起苗时要避免损伤根部,起苗时不能用手硬拔。起苗后,要将幼苗的根系对齐,根据苗木大小按50株、100株捆成1捆,并在根茎上部捆绳。幼苗运输时,苗根要沾浆处理,并用湿草帘把苗根包严。大苗可不扎捆,单株随起随蘸浆。较长时间裸根的苗木,蘸浆前,须在清水中浸泡12~24 h[3]。
西伯利亚落叶松移栽,须做到随起苗、随运输、随栽植、随浇水,忌长途运输苗木。不能及时造林的苗木须进行假植,将裸根苗平放地面覆土,盖湿草或蘸泥浆现地假植。也可挖假植沟,沟深40 cm,宽150~200 cm,将苗木摆放整齐逐层覆土。带土球苗木尽量集中直立,土球周围用土垫稳培好。苗木栽植时须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苗木要扶正,土壤回填2/3左右时,要舒展根系,将苗木向上轻提再在穴面上埋土并踏实,根系与土壤须密实接触,再在穴面上覆盖一层松土,深浅要适当,将土埋至高于根径的2~3 cm处。苗木栽好后,须按0.25~0.5 kg/株的水量,沿苗的茎干从上往下缓慢浇足水。若当年苗木成活率不足70%,或三年株数保存率不足65%,须结合幼林抚育,及时将死苗和小幼苗除去,用同龄同种的“后备苗”适时进行补植。
造林时,小面积可营造纯林,大面积造林须营造混交林,以改善林地条件,使林分的稳定性提高。西伯利亚落叶松适宜与西伯利亚樟子松、西伯利亚云杉、欧洲山杨、桦树等树种混交造林,如西伯利亚落叶松与西伯利亚云杉可按1∶1比例混交造林,行距为1.5 m×2.0 m/株,种植密度4 500株/hm2。
造林1周后,每隔7 d浇水1次,共浇水2~3次,至6月初再浇1次水,此后如天气不旱则可不浇水。6月和8月,在距苗木10 cm 处挖深10 cm的坑,用1∶10倍的硫酸亚铁进行1次点施。造林后3年内,每年5月下旬施肥1次,在距苗木主干20 cm 处挖沟,沟深10 cm,长100 cm,宽15 cm,按每株约0.25 kg的用量在沟内施入尿素后覆土,5 d后再进行灌水可使尿素更多的营养得到保留[2]。
西伯利亚落叶松常见病害是立枯病。幼苗出土后1周,可喷洒0.8~1.0%波尔多液250~350 g/m2,5~7 d喷1次。也可喷洒1%~5%浓度硫酸亚铁5 kg/m2,喷后10 min须用清水洗苗,同时将病株拔除烧掉[3]。
割灌、除草是幼林期抚育的主要措施,造林5~6年时进行割灌,在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割除苗木附近1 m内的灌草,茬高不得超过5 cm。造林3年之内,于每年的6月和8月在距幼树5~10 cm处除草松土1次。在新采伐迹地、杂草较少的宜林地,造林当年8月除草松土1次,第二年6月和8月除草松土1次,第三年8月除草松土1次;造林10年左右时进行第一次透光伐,间伐掉病虫木、风倒木、被压木及雪折木。间伐后林分保留健壮林木密度为1 500~1 600株/hm2,郁闭度在0.6左右即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