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霞客游邓川

2023-09-02 03:00卢爱萍
大理文化 2023年9期
关键词:火把徐霞客洱海

●卢爱萍

邓川是大理州洱源县的一个小镇,南与大理市的上关镇接壤,在洱源县的交通、经济各个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艾自修的《邓川州志》里是这样写的:“邓川二字,以川中凸出,土阜环绕,因名‘邓’。蒙氏以蒲陀崆黑龙山如悬镫形,右水少弯,直下合为‘邓’字。川则水泽平衍,三河如川是也。”罗时江、弥苴河、永安江三条河流从西到东像“川”字一样写在邓川坝子里,三河如川,水韵悠然。

公元1639 年,徐霞客游历于洱源的山水间,沿途游览了茈碧湖、佛光寨、清源洞、鸟吊山、下山口、西湖、德源山等著名景点,他一路探寻名胜古迹,了解民族风情,并记录下了洱源的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他从巡检走进了下山口,一路向南行走过下山口、中所、绿玉池,泛舟罗时江、西湖,跨过了弥苴河,远望覆钟山,近观德源山,走出了洱源地界,到了沙坪油鱼洞。虽然徐霞客只用了两天时间游览邓川,但他的脚步已经丈量了邓川的大部分土地。《徐霞客游记》里详细记载了邓川驿(即今邓川镇新州)的地形地貌、山川风物,以及白洁夫人的传说,对西湖、德源山、弥苴佉江(今弥苴河)及漫地江(今永安江)都有描写。这些描写都表明邓川从古至今一直是洱海坝子北端的咽喉,特别在古代有非常重要的军事意义;同时,邓川从古至今一直都是一个美丽如江南的高原水乡。徐霞客笔下的邓川比现在的邓川镇范围广,应该指的是邓川坝子,包括今天的邓川镇和右所镇。

三江两湖水韵悠然

五一小长假,我们沿着徐霞客行走邓川的足迹,先去下山口泡了个温泉,吃过早饭,休息片刻,下午去绿玉池、西湖、东湖逛逛,一路走走停停,花时间逛了大半个邓川坝子。细细体味比照徐霞客笔下的邓川风情。

安居邓川,尽情享受三江两湖的水韵悠然。三江指罗时江、弥苴河、永安江三条河流,两湖是西湖和东湖。三江和两湖水网交错,三江担当着洱源的湖泊、河流输入洱海的重任,一路流淌,一路灌溉着农田,一路滋润着我们的生活。

罗时江是一条以人名作为江名的河,罗时江的水里有绿玉池的沉静和西湖水的清丽。很久以前,由于地理位置原因,绿玉池和西湖一到夏秋季节,便成一片汪洋泽国,百姓苦不堪言。这时,老农夫罗时,挺身而出,捐钱捐田,带领百姓治水患,从源头开始,开渠筑十里长堤,将绿玉池和西湖的水疏导到兆邑弥苴河注入洱海,两岸也变成了良田。邓川百姓为了感谢罗时化泽为沃野之恩,称他为当地大禹,并以“罗时”为江名。

公元1639 年三月,徐霞客游览了绿玉池、罗时江和西湖,为西湖的湖光山色、秀美风景所陶醉,于是在游记中赞道:“汀港相间,曲折成趣,深处则旷然展镜,夹处则窅然罨画,翛翛有江南风景:而外有四山环翠,觉西子湖又反出其下也。湖中诸田甚沃,种蒜大如拳而味异,罂粟花连畴接陇于黛柳镜波之间,景趣殊胜。”岁月如梭,从徐霞客泛舟西湖到现在,380 多年过去了,西湖依然绿水青山,鹭鸟翔集,绿树相依,芳草秀禾,如画如诗。湖水中芦苇荡漾,周围几个小村安静美好,湖中有村、村内有湖,极具民族风情的白族民居倒映水中,白鹭立于水草之上忽而翩跹于水面,湖中偶有一畦菜地在水中间,渔舟唱晚清幽恬静,六村七岛构成一幅纯朴天然的自然画卷。七岛中最大为南登岛,当地渔家又称之为“霞客岛”。尽管岁月更迭,大理西湖仿佛依然是古时光里的童话,以原生态的美在光阴的故事里写下独有的诗情画意。踏着徐霞客的足迹,走进西湖,去体验徐霞客泛舟西湖的妙趣,乘船时还能听船工唱的白族小调,船行靠岸,到三坊一照壁的白族民居里休息片刻,一边观赏原生态的白族歌舞表演,一边喝最地道的“白族三道茶”,最后点一盘当地有名的“湖水煮活鱼”,这才算是全方位地体验了洱源西湖的魅力。《徐霞客游记》里的高原水乡的农家风情依旧,柳岸汀港依旧,不同的就是“湖中诸田甚沃,种蒜大如拳而味异,罂粟花连畴接陇于黛柳镜波之间”的景致没有了。西湖的大蒜十分出名,大蒜素含量高,是洱源县主要的经济作物,可大蒜是高肥农作物,对水体污染严重,为了保护洱海,洱源县禁止种大蒜几年了。罂粟花由于特殊原因也是禁止种植的。中登村民积极响应洱海保护治理号召,开展生态移民搬迁安置,整个村搬到了西湖外围。如今的中登新村,村貌是整齐划一青瓦白墙的白族民居,宽敞的村道,村子中心还有广场,交通方便,汽车可以开到家门口。新村的村民有的到旅游公司打工,有的撑起自家的小船搭载游客,还有的放弃了靠西湖生活的传统,跑运输、做生意、各行各业都有,搬迁后的新生活可谓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东湖以美丽的弥苴河与西湖相隔,古老的弥苴河属澜沧江支流,是洱海源头重要的补给水源,弥苴河是洱海的母亲河,海西海、茈碧湖的水就是通过它源源不断流入洱海的。“弥江百里”是古时邓川十六景之一。明朝时,为了固堤防止水患,弥苴河两岸遍植上万棵合欢、漆、榆树种。今天,我走在弥苴河河堤上远看,古木参天,空气清新,两岸有看不完的风景。初夏,那些几百岁的合欢树枝头开满金色的、红色的花朵,其他树木充满着深深浅浅的绿,漫步古树掩映的河堤上,倍感心旷神怡。弥苴河东有东湖荷塘万亩,西是西湖烟渚渔村,南入洱海,北端是下山口温泉。东湖的景美,万亩荷塘自不用说,海菜田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洁白的海菜花漂浮在湖面,星星点点,既净化水质又给农民创造财富。东湖莲藕属原生态种植,自然味美可口,海菜汤还有一个“水性杨花”的网名,还是大理本地饭店的“网红菜肴”。

永安江把东湖水汇集到洱海,一路绕过许多村庄,各村景致不同。河水绕村走,村外荷塘密,湿地与村庄相映成趣,水清、岸绿、景美。

随着经济发展和洱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效显著,弥苴河堤上铺了水泥砖,永安江和罗时江两岸一边是水泥车路,一边是步行的水泥砖路,河堤上还有可供休息的凉亭,随着路两旁湿地的恢复,邓川的风景就更美了。最惬意的时光就是晚饭后到河边散步了,悠闲走在河岸,春看永安江畔杨柳发芽,夏天享受弥苴河堤上几百岁的合欢树、黄连木的浓荫;秋来稻谷金黄;冬听来邓川越冬的水鸟叽叽咕咕……中秋月夜走在河堤上,便想起一联诗:“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小镇生活如河水一样不疾不徐,悠悠流淌。

现在眼前的三江水,是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而把视线拉回唐朝,邓川是一个沼泽湖畔的世界,弥苴河没有河堤,永安江还叫漫地江,罗时江还没这个名字呢。今天物丰水美的邓川是几代人努力改造自然的成果,何其有幸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罗时组织的“造江运动”,把绿玉池、西湖的水输送到洱海,还让邓川有千顷良田可以耕种,为了纪念他命名的罗时江,流淌着一代代邓川人的赤子之心。银桥村的高桂枝用诗歌记下了弥苴河经常决堤后修河的艰辛。东奔西跑带领民众把漫地江变成永安江,引东湖水入弥苴河,福佑一方,造田利民。青龙桥无声讲述着革命先烈张清龙的故事,旧州的洗心泉水是杨南金一生清白的生动诠释……还有许许多多书上没有记载的普通民众为之努力过、奋斗过的故事。今天的邓川人继续用勤劳的双手谱写着精彩不断的邓川故事,故事里乳香四溢、生机勃勃、古韵悠长。

小镇邓川王红喜/摄

家在德源山

安居邓川,把家安在了德源山。德源山说是山,却充满着热热闹闹的人间烟火气。214 国道贯通而过,镇政府、学校、幼儿园都在德源山上,交通便捷,道路宽阔,所以洱源县的工业园区也落地于此,大路边饭馆酒店林立。站在德源山东南高处,洱海北岸尽收眼底,在德源山西北面开阔处远望邓川坝子,西边是苍山最北峰云弄峰郁郁葱葱的身影,罗时江、弥苴河在田野村庄里穿行,西湖美丽的田园风光若隐若现;而走近东北边的德源古城遗址又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德源古城遗址位于德源山东北部,214 国道东侧,始建于唐代,为邓赕诏主所建。遗址中出土有方形青砖、筒瓦、有字瓦、布纹瓦、陶水管等遗物。1987 年被公布为云南省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 年10 月,德源古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此城如《新唐书南蛮传》所云“当寇路”,如徐霞客写的“有小山横亘坞中,若当门之槛,截坞而出者,是为德源城,盖古迹也”。地形、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成为进入洱海坝子的锁钥咽喉,直到南诏中后期的丰祐在位时仍不断修固,成为唐代时期南诏政权洱海坝子的北方屏障,是南诏政权的几大重要城镇之一。德源城遗址是洱海流域保存唐代时期较为完整的三大古城遗址之一,是邓赕诏所在地重要遗址。也是研究当时洱海流域部落林立、“六诏”纷争到南诏统一的重要实物依据。家在德源山居民区,德源古城遗址近在咫尺,曾无数次到过德源古城遗址探寻邓赕诏的神韵。时隔千年,虽能看见、触摸、亲身感受的东西不多,历史已离我们远去,但围绕着白洁夫人庙高大挺拔的柏树仍然让人感受到庄严、肃穆的气氛。“火烧松明楼”的地址据说在巍山图城的中心地带。四诏王死后,皮逻阁让四诏王妻子前去认尸。但各诏王的尸骸均无法辨认,唯有邓赕诏王妻子慈善夫人认出丈夫尸身。原来在丈夫行前,她担心此行有诈,欲阻止丈夫前往。但是邓赕诏王担心不去将得罪南诏,还是坚持前往,慈善夫人将一铁钏戴于丈夫臂上。凭铁钏才得以辨认出丈夫尸骸。皮逻阁见慈善夫人美丽聪慧,欲娶慈善夫人为妃。慈善夫人假意同意,但提出安葬亡夫百日后再行嫁娶。慈善夫人回家后,动员邓赕诏军民,团结一心,坚固城池,抵抗南诏。南诏兵围邓赕诏三月不能攻克,但城中粮绝。慈善夫人盛装西向,自缢而亡。皮逻阁听闻慈善夫人自尽,非常后悔,为嘉奖慈善夫人名节,封赠她为宁北妃,赐她所在之地为德源城。“德源”的意思就是意指妇德或妻德之源。

白洁圣妃庙在德源山东北最高点,路口北边立有赵定甲先生题字的“德源古城遗址”大石头,南边是“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顺着两边栽满樱花树和火把花的大路朝东走50 米左右来到一座典雅大方的牌坊前,过了牌坊,步入台阶,见到两旁郁郁葱葱的柏树,拾级而上,一下子就看见了庙门口的两棵大青树,树龄已200 多年了,树干粗壮,两三个人张开手臂也抱不过来,枝繁叶茂,像两把巨伞撑在庙门前。大青树下立有两块石碑,分别是康熙年间的“慈善妃庙记”和2008 年由张文勋先生撰文的“重修白洁圣妃庙碑记”。大殿坐东朝西,大殿和两侧厢房,是仿古砖木结构,雕梁画栋,香烟缭绕,大殿台阶左右有两棵桂花树开得郁郁葱葱,中央有石栏杆围着的放生池,池边有玉兰花两棵,池里有莲花、游鱼,院子西北和西南角种着紫薇,整个院子花木葱茏清爽。平日里很少有人来,所以,十分安谧幽静。运气好的话,会遇上邓川的洞经乐队在大青树下排练,丝竹悠扬,古调今弹,动听的曲调吸引树上的小鸟也来应和,洞经古乐这非遗文化也像大青树一样生机蓬勃。在古迹演绎古乐,历史和人文景观相宜生辉。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即“火烧松明楼”的日子,白洁夫人庙旁边都会举行盛大的火把节。其实,人们在火把节还没到的头几天就竖火把了,大火把上挂着火把梨、花红果,并插上五彩旗,立着大升斗,祈盼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通过扎火把,烧火把,耍火把等仪式,寄托美好的祝愿,纪念“火烧松明楼”故事中勇敢善良的慈善夫人。

今天,火把节到了,大家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在大火把周围,载歌载舞,当年新添了孩子的人家带上炒蚕豆分发给众人。傍晚点燃火把,照亮了幸福生活。以前还有人抬着小火把到大火把下面点燃,开始耍火把的游戏。这些年从消防安全考虑,耍火把的人越来越少了。小时候火把节我们都会穿上旧衣服(怕耍火把时把衣服烧烂了),腾空书包,装上一大包松香粉。晚饭后扛着属于自己的小火把,背起装满松香粉的书包出发,小伙伴们一起朝大火把下聚集,点燃火把,欢快地跑开了。一边跑,一边用右手从书包里抓一把松香粉撒到左手举着的小火把上,火花四溅,热闹非凡,快乐无比。

徐霞客在其游记里记载的德源山不甚高,东面是弥苴、闷地二江,西有罗时江,山南有平畴,与今天的地形地貌差别不大,但徐霞客一定不会想到,今天的邓川,是214 国道、大丽高速和上鹤高速的交通枢纽,德源山东南边是工业园区,西边是居民区和学校,位于东北的德源城遗址已经修葺一新。曾经那个古老的邓川正在焕发着勃勃生机。

乳香四溢

安居邓川,只为爱上了香甜的牛奶和那些牛奶做出来的美食,乳扇、奶粉、酸奶、牛奶冰棒、乳条、乳饼……邓川自然条件优越,粮食、牧草丰美,从古至今都有养牛和加工乳制品的传统,邓川牛奶香味醇厚,邓川乳扇远近闻名。蝶泉乳业(邓川奶粉厂)距今已经有62 年的历史了。至今在邓川桂皮村还保留着邓川牛的养殖研究基地。

一脚踏进邓川地界,214 国道两旁有数不清的卖邓川乳扇和老邓川牛奶冰棒的店铺。不要问哪一家更正宗,每一家都绝对不会辜负从古至今就名扬四海的邓川牛、洱源乳牛之乡的名号。云南十八怪之“牛奶片片卖”的乳扇,发源地就是邓川。《滇中琐记》中关于乳扇的记载:“乳扇以黄牛乳煎酿而成。其状如扇,故名。出于邓川、浪穹间,邓川有德源冈者,草宜。牛牧于此,得乳倍于他处。”这段话解释了乳扇的得名及产地,以及邓川的牛奶产量高、质量好。据说乳扇的制法明朝以前就已经发明,到了明朝,有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可惜徐霞客在邓川来去匆匆,没为邓川乳扇留下一笔。不知是他没有吃到邓川乳扇,还是有关于邓川的记忆太多了,他忘了写上乳扇。

小学四年级的暑假我跟着在邓川粮管所工作的伯父第一次来到邓川。每天中午伯父都会带着我走到邓川奶粉厂门口,买一个牛奶冰棒。那时的条件有限,想吃正宗的邓川牛奶冰棒必须得到奶粉厂门口。邓川奶粉厂的牛奶冰棒是当地牛奶冰棒里的名牌,好吃的关键在于邓川牛奶独一无二的口感。轻轻咬一口,松软香浓的奶香味,含在嘴里甜甜的清凉,我舍不得一下子吃完,小心翼翼地慢慢舔,舔一下,浓浓的甜奶香裹满舌头,回味半天。记忆里那年的暑假满满都是邓川牛奶冰棒香甜冰爽的味道。也许这就是我爱上了邓川的缘故,然后毫不犹豫选择到奶粉厂工作。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邓川奶粉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了,华丽转身成了新希望蝶泉乳业。产品种类繁多,有奶粉、酸奶、奶片、各种口味的牛奶,味道、包装都与时俱进。现在随着冷链物流的发展,在全国各地都可以吃到这让人念念不忘的邓川味道。

从1993 年到邓川奶粉厂工作到现在,不知不觉间30 年过去了。毗邻德源古城遗址的家和工厂,浸润着乳香的岁月,时常悠然自得在三江水畔散步,享受着洱海源头水清、岸绿、景美的幸福时光,让我安居乐业在邓川。安居邓川,可以一日畅游三江水,可以吃到东湖莲藕西湖鱼,可以喝醇香的邓川牛奶,可以在德源古城思悠怀古一眼千年,这样的幸福生活再与徐霞客笔下的邓川相互辉映,反复品味解读,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乐趣。

猜你喜欢
火把徐霞客洱海
洱海月下
徐霞客在这棵树下说再见
洱海,好美
红亮的火把
永春“逐火把”激情上演
徐霞客访谈录
洱海
可爱的蜡烛
爱上洱海,只需要这十个瞬间
夏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