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才 米成龙
(1.金陵科技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69;2.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8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多变,人们不断遭受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思想观念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这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造成很大威胁。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由此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比较大,当前严峻的社会环境势必会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造成影响。大学生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其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事关自身成长成才,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大学生迫切需要接受理想信念教育,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如何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已成为各高校的重要课题之一。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和思想政治优势,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本原则,高校教育者对大学生施加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从而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将个人理想统一到社会崇高理想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当代大学生主要是指2000年以后出生的、新时代背景下具有较高可塑性的青年群体,也是最能体现当前国家理想信念教育价值的青年群体。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明确自身努力与前进的方向,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其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2],为国家建设和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当前,互联网已在全球各领域广泛应用,西方敌对势力企图以各种方式和手段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对我国进行侵略和渗透,多种不良思潮严重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面临巨大考验。因此,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势在必行。
1.是推动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梦寐以求的美好期待。为实现这一美好愿景,需要广大青年学生将个人追求目标自觉融入“中国梦”,树立鸿鹄之志,努力奋斗。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大学生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培养浓厚的民族感情和强烈的爱国精神,能够从国家战略角度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把“青春梦”奉献给“中国梦”,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2.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需要
高校肩负“立德树人”的使命,树立德行和教书育人既是高校立身之本,更是落实国家总体教育方针政策的具体举措。“立德”是“树人”的前提条件。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其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人一旦理想信念出现松动,将出现精神面貌差、奋斗无动力、身心较疲惫等系列问题。因此,高校必须开展并做好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导大学生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仰,树立正确的个人目标,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成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时代新人。
3.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
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只能加强,不能削弱。高校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新时代人才培养作为首要任务。[3]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但依旧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任务依旧艰巨,“培养一代又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重托、人民的期望”[4]。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长久不衰。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正如火如荼进行,很多高校学者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展开研究。谢芳等通过将红色校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借助“两转化、三融入”创新理想信念教育新路径[5];龙丽波等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通过构建文化生态不断坚定大学生理念信念[6];陈琳从加强历史学习、开拓教育渠道、完善组织建设三个方面引导大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7];杨子傲从理想信念教育内涵与特征出发,分析其当代价值,并从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发挥传媒舆论导向功能三个方面来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意志力[8];白锦霞等利用互联网创新理想信念教育新路径,分别从“氛围感、参与感、获得感”三个维度提升大学生线上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9]。从当前的研究成果来看,理想信念教育实效在不断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这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总结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剖析原因的研究不多。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调研有关高校在当前理想信念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大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四个层面进行原因分析,以期为探索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四位一体”模式打下基础。
1.教育理念较陈旧,时代性彰显较弱
首先,当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还未能有效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部分学生反映思政课老师与学生互动较少,授课目的只是单纯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没有传授重要理念,更未考虑当代大学生到底需要学会哪些理念,因此理想信念教育效果难以达成。其次,时代在发展,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时代性彰显较弱,创新性较差,未能随着时代的变化及时调整,导致教育效果不佳。最后,当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缺乏前瞻性。
2.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效果不佳
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持久而复杂的工程,虽然内容越来越完善,但是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内容未能及时更新。十九届四中全会已明确强调,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但是多数高校实施困难,未能紧跟时代发展。第二,缺乏系统的教材体系。理想信念教育内容较多,缺乏完备的教材体系,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形式大于内容,学生无法进行系统的有效学习。
3.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创新精神
目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形式比较单一,仍以理论灌输为主,内容枯燥,课堂互动性不强,课外实践环节缺失,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结合程度不高。当前,互联网技术应用广泛,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大学生已成为网络的主要群体,其思想认知很容易受错误观点和不良言论的影响。
4.大学生个性独立,学习主动性不足
“00”后是当代大学生主力军,特征明显,思想独立,个性张扬,物质条件优越,过分依赖网络,缺乏科学理论知识。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足,具体表现如下:第一,自主学习性较差,自我教育能力不足。第二,行动能力较差。多数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例如,在理论上学生都清楚要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重,但真正面临选择时,部分学生仍然存在利己主义,缺乏集体精神,从而出现言行不一的情况。
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教育效果受大学生、高校、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1.大学生层面
首先,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好坏与大学生的主观性、自我教育紧密相关。部分大学生学习主体责任意识较差,本身不积极主动,认为开展教育活动只与学校有关,与自身关系不大,只被动接受教育。其次,部分大学生缺乏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意识,觉得是自己的选择,未能将个人的理想信念融入国家建设。
2.家庭层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10]可见,家庭教育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现实中,家庭教育常常被忽视,无法发挥其教育职能。一些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知,不懂得与时俱进,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内容不能及时调整,也不知道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甚至有些家长提及教育,就把所有的责任推给学校。由此可见,父母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不够将直接阻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形成。
3.学校层面
2.正确分析溶质的组成。与水反应的物质,其溶质发生变化,如SO3溶于水后变为H2SO4且水量减少;含结晶水的物质,如CuSO4·5H2O溶于水,水的量会增加;溶质发生变化,如弱酸、弱碱和可水解的盐,溶质的离子组成会发生变化,如NaHCO3溶液中含碳物质有三种:;再如1molNaHSO4溶于水电离出离子的物质的量为3mol。
首先,部分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仍停留在表面,教学方式单一,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高校教育主体对理想信念的理解深度不够,未能做到“心中有爱,眼中有光,言语有情”,起不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教育主体首先要有家国情怀,要主动关注社会、关心学生。最后,部分高校未能有效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依托校园文化作为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但理解不深入,将完善校园文化定位于物质条件的改善,忽视了将理想信念教育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导致二者不能有效结合。
4.社会层面
近年来,世界文化呈现多样化、多元化趋势,主流意识形态领域遭受不良文化冲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对外阐释能力存在不足”[11],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面临巨大挑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严重威胁。此外,互联网平台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社交方式,大学生获取时事信息基本通过网络,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不仅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负面影响,而且不利于文明网络素养的养成。但值得肯定的是,当前我国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主流还是积极健康向上的,高校应始终保持较高的政治站位,时刻警惕不良网络信息对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等各方教育主体协同合作,各种教育力量相互配合。高校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不能浮于表面,要促进教育主体、教育力量协调发展,做好资源整合及配置,积极探索教育路径。本文构建了“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充分发挥教育主体、教育资源、教育知识及教育环境协同育人功能,使大学生不断坚定自身理想信念。
1.高校各级党政部门协同合作
高校各级党政部门是推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力量,要提高自身政治站位,从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角度不断提高认识。校党委是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领导者,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顶层设计,做好统筹规划、宏观指导等工作。在党委领导下,各级党政部门要积极主动、密切配合、担当职责,要站在全局高度,把人才培养作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首要任务,高度重视,切实形成思想共识,确保理想信念教育顺利实施。
2.厘清各类教育主体育人职责
当前理想信念教育内容较多,必须积极发挥高校各类教育主体力量,切实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理念贯穿于工作中,不断提高教育主体责任意识,努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骨干力量,承担着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指导、学习生活指导等各方面的职责;哲学社会科学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其他教育主体应配合做好职责范围内工作。总之,要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必须发动高校各种教育主体力量,各司其职,加强协作,促进育人实效。
1.形成“线上+线下”协同育人合力
传统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通过“线下”面对面授课的方式,主要包含理论课程、社会实践等内容,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教育内容,教育主体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实时指导及纠正,但“线下”教育方式常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着大学生成为使用网络的重要群体,高校应主动构建网络宣传新阵地,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如借助抖音、小红书、微博等网络平台,广泛宣传当代先进人物事迹,制作充满正能量的视频,不断拓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弥补了“线下”教育的不足。因此,要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协同育人的作用,形成合力,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实现“1+1>2” 的育人效果。
2.搭建高校“互联互通”育人平台
每所高校在教育教学理念、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上都有自己的优劣势,搭建高校之间理想信念教育联动平台,能够打破高校“育人孤岛”状况,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互补共享。应有效整合各高校理想信念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优势作用,共同制定可行性培养方案,积极鼓励高校组织校际师生互访交流活动,如定期邀请校外权威专家开展讲座,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学校和有关教育部门应该加大活动经费投入,确保活动能够定期正常开展。应通过搭建高校“互联互通”育人平台,形成教育主体协同联动、教育资源互补共享的良好局面,不断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协同育人效果。
1.理想信念教育融入专业课教育
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高校要梳理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高校要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高专业课程的人文素养,将 “专业化”与“红色化”相结合,遵循专业课程教学规律与理想信念教育规律,充分挖掘理想信念教育元素,贯穿到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拓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补足精神之钙,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2.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高校应充分利用。首先,要充分发挥第一课程的“主渠道”作用。高校要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原则,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教育主体应加强与大学生的互动交流,借助新媒体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不断增强课程吸引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实践育人功能。高校要借助党团活动日、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日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增强理想信念育人效果。
1.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育人环境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主体应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各方教育主体应主动积极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家庭应该营造乐观向上、温馨有爱的环境氛围,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及坚定的理想信念。同时,要积极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充分借助社会大环境的舆论导向,广泛宣传先进理论思想,不断增强理想信念教育效果。“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性质不同的环境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不同作用,三者要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2.加强校园文化工程建设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高校要广泛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新形势下,高校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工程建设,发挥其特有的育人功能。一方面,高校要通过校园娱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不断坚定其理想信念,健康成长。另一方面,高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内涵建设,以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理念为依托,积极打造具有理想信念教育元素的校园文化工程。最后,高校校园文化工程建设要坚持与时俱进,借助科技手段,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实际需求,将高校努力打造成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12]大学生是中国青年的重要成员,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其理想信念坚定与否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因此,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积极探索理想信念教育新路径,引导大学生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建设美好祖国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