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共南阳市委党校图书馆 郭晓
数字人文的概念于21世纪初在《数字人文》一书中首次被正式提出,逐渐成为跨学科相关领域中的研究代名词。数字人文是基于计算机和人文学科之间交叉而构成的新兴领域,究其根本,就是一种方法论,它涉及的范围广泛,包含了电子信息的调查、分析等。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互联网飞速发展,推动了各个行业的变革与进步,知识的积累和挖掘从单一转向多元。当前,计算机技术与人工智能化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人文科学和资源等方面的研究融合越来越多,借助数字技术解决了人文学科当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有利于为高校图书馆人文知识建设服务。现阶段,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与高校图书馆的联系日益密切,数字人文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建设当中的应用更加频繁。
与传统文献信息相比,知识服务的特征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将关注的焦点以准确的信息渠道传递给用户,也就是以用户的驱动目标为基点,能够切实解决用户遇到的问题。二是能够有效地通过数字技术将获取的知识信息进行分析并重组,最后自动合成用户所需要的产品内容。三是高校的数字人文知识服务体系是动态并连续的过程,能够贯穿用户查找内容的整个过程,直到解决需求,不是一次性地提供相关服务。四是将系统自身已有的文献知识信息通过数字化的加工形成新的具有价值的知识产品,为用户提供知识创新内容以及对知识的应用,它是基于创新和增值的服务。五是知识服务能够对应用户所在环境与查找的特点,分析用户的真实需求并且为用户制定个性化、专业化的独特知识服务模式。
(一)是知识经济环境下用户需求的变化。知识学科体系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发展同样呈现出综合与交叉的趋势,相应的,高校教师或者科研人员对以往的知识需求和知识结构也出现了改变。比如科研人员或者教师为了研究课题,需要从多个渠道了解多个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方法、未来发展前景等,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在研究环节中能够提供全面、完整、连续的研究资料。因此,高校图书馆应以用户的需求为基点,将用户的需要融入系统中,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因此,知识经济环境造成用户的知识服务需求变得更加全面广泛,数字人文视域下的知识服务模式更加适合现代人的需求。
(二)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和创新的要求。当前,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相较于文献服务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在数字经济快速膨胀发展的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提供的单纯知识产品无法适应当下用户的需要。在数字化应用广泛的技术环境中,高校不仅要有信息检索和传递的知识服务能力,更要有向用户提供更加专业、创新的知识服务能力。因此,需要促进高校图书馆在数字人文方面的知识服务能力,推动高校图书馆的创新发展。
(一)先进的技术体系。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各个不同环节的研究活动时,可以将研究成果、知识学术资源等存储在系统中,再对这些成果、数据进行分析、加工并且展示给用户,但是这些工作都离不开相关的技术型人才。数字人文视域下的高校图书馆能够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体系以及更加专业的技术型图书馆管理服务团队,针对高校区域中的不同服务对象来开展流程化的服务,以此来保障团队相关学术研究的顺利进行。此外,像虚拟技术、云计算等新兴科学技术能够使研究项目的相关数据精准化,专业化的分析与处理,能够推动研究的进程发展。例如,目前高校图书馆的先进技术体系有RFID技术,也就是无线射频身份识别系统(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ystem),使用无线的方式利用射频讯号传送数位资料,不需要接触读卡机便能够实现资料的读写,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精度,拓展了图书馆的延伸服务,提升了图书馆的安全系统能力。
(二)协作化共享流程。高校图书馆应建立联合机制,与公共图书馆共同成立协作化的共享资源流程。高校图书馆的用户需求不会局限于服务中的某一个环节,而是能够获得全部知识领域与全过程的服务。高校图书馆以协同服务作为指导理念,结合用户的需求建立全流程服务的工作机制,将资源商、技术提供商以及学科服务馆员等组织起来形成专业化、系统性的协作流程,为高校图书馆用户提供更高效、更科学的解决方案。
(三)丰富的馆藏资源。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其中的电子资源主要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在光盘、磁盘等载体上,通过计算机或者其他相应电子设备呈现出来,像电子图书、电子报刊、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等,以此来进行查阅和信息传递。高校图书馆通过深度挖掘各种信息资源,为高校教学和教研活动提供长期的优质化服务。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大多有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能够以图书馆馆藏资源为依托给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参考咨询、课题论证等全方位的专业服务。高校图书馆还建立了馆藏动态调整机制,以此来保障馆藏资源和创新性服务项目与方式的融合,更能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提高服务效率。
(一)专业知识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专业知识服务模式主要是针对不同专业领域组织对应的知识服务,以此来支撑用户的专业需求。这种模式有利于建立图书馆与学科用户之间的联系,帮助图书馆更好地融入科研和教学活动,深入学科的专业领域,为高校的学科知识提供服务。在高校,图书馆的用户和读者大部分是来自学校的学生、教师、专家,等等,专业化知识服务模式契合高校的实际需要。高校图书馆若想开展专业化的服务模式,可以对本校的相关专业设置对应的学科数据,该学科数据中应该包括了图书馆自身收集的学科专业知识相关的显性知识以及由图书管理人员收集的隐含内容。另外,高校图书馆还应当配备相应的学科知识导航系统,助力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为图书馆的创新资源增值。
(二)个性知识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资源的优势为用户提供个人定制推送信息服务,将知识服务与专业化的知识进行融合。图书馆将自身原有的知识信息整理并分析之后形成数据知识库,根据用户所处的环境,为其提供有效的知识服务。高校图书馆的用户群体主要是学生、科研人员和教师,用户群体的学历层次存在较大的差异,也就意味着需求不同,所以高校图书馆要构建个性知识服务模式,针对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不同层次的专业化服务。高校图书馆为科研人员提供的是具有学术价值的前瞻性知识服务,例如能够反映当代学术水平的最新知识、国内外的相关知识与知识未来发展趋势等,将笼统的知识内容进行提炼和浓缩,能够为不同的研究环节提供更加专业、全面的数据信息。高校教师需要学科类与课题方面的专业性知识,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进行动态性的收集与分析,构建学科导航系统,以此来协调安排教师的相关服务工作,图书管理员再利用自身的管理素养和快速的搜索技能将收集到的知识信息整理并反馈给教师用户,提供充实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师教学内容。图书馆为学生提供的服务大多为咨询服务,根据学科制定相关的信息并通过推送的方式开阔学生视野。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该馆为硕士、博士研究生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在进行论文开题时,图书馆员借助搜索关键词,利用相似文献,综述论文等来进行中外文献类的初步调查,和用户沟通交流之后再次调整、替换关键词与检索范围,若是出现的相关文献过少,图书馆工作人员就可以从相关的学位论文、图书等进行搜索,或者从代表性的作者或文献入手,建立起更加完整、专业、全面的文献网络,若是用户想要技术类别相关联或者创新型效率的数据、图表等资料内容,图书馆工作人员便可以借助科学的技术手段深度挖掘数据并分析文本资料,将最终查阅到的资料进行汇总集成,建成多维度、多层次的知识体系。
(三)教参信息服务模式。教参信息服务模式是高校图书馆在有关教材教参的建设和服务方面的重要内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材教参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能够从教参当中取得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服务。目前,各个高校图书馆尝试电子教材教参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利用学校的特色开发出学科教学资源服务系统,该系统的功能包括了教参信息、全校课程教材、多途径浏览,教师能够通过图书馆的推荐来购买教学参考书等,并且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电子版参考书。随着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教参项目的启动与逐渐完善,我国各个地区的高校教参知识信息服务模式与国际间的教参模式进行接轨,走向了国际化。
(一)推进资源共享,构建图书馆多元服务。数字人文为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带来了创新机遇,应当利用数字人文环境推进资源共享,构建图书馆的多元化服务。首先,高校图书馆可以借助数字人文的特点以及未来的应用趋势进行具有前瞻性的调研,将数字人文理念与图书管理、信息科学等领域学科之间存在的联系展开分析,挖掘数字人文和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的结合点,建设“数字人文+高校图书馆”服务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趋势,以高校数字人文的基础研究项目成果为依托,发挥高校自身信息传播枢纽的作用,建立立体式的成果展示,构建起专项数据库。结合具体的服务内容,推动共享模式的发展,形成个性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学科知识内容,借助图书馆传播信息的特点,实现用户之间的信息共享,最终实现知识效能的传递。此外,图书馆还可以根据不同用户对知识的服务需求,借助知识共享模式将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设计得更加专业化、个性化,打造管理、仓储和服务等方面的功能,以此来满足教师、学生、研究者和社会用户等不同层次的不同需求。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引入更加专业的服务团队为用户提供精准化服务,让专家通过知识服务平台进行交流分享。
(二)构建数字平台,促进教学知识的传播。我国近几年将高校图书馆与数字人文进行结合,促成了数字人文教学与研究成果的共享,借助共享知识的数字化服务平台,使得教学知识与研究成果进行有效的范围传播,与外界协同合作,实现共享共赢。构建数字平台,整合图书馆内网络免费系统、MOOC教育资源、期刊系统、机构知识库、OPAC系统等。高校将数字人文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收录,同时对外提供相应的检索途径,推广数字人文教学。高校建设知识服务数字平台,可以打破数字人文教学成果研究交流少、止步不前的不良现状,开放数字人文教学研究成果,使得这些成果汇聚一堂,成为社会可用的完整性、专业性的开放资源,为促进数字人文教学的创新奠定基础。此外,还可以组织社会其他机构之间进行联合,让更多高校加盟数字人文的研究,创建数字人文建设研究体系,构建数字人文运行方式,丰富平台资源信息,推动知识服务的发展。
(三)拓展服务深度,提高和创新专业素质。高校图书馆要拓展知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提供多样化的文献服务。当前,数字人文建设的实践中高校图书馆构建的集约化文献服务模式已经被认可并推广,这种模式是将文献资料汇总到数据库,挖掘数据库与资源之间存在的关系,以实现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为最终目的,将整个文献的系统脉络呈现给用户,充分满足平台用户对资源的运用,并且还可进一步深度挖掘数据资源信息;二是智慧化空间服务。配备相应的资源和技术设施,为数字人文研究群体提供物理或者虚拟空间,推动数字人文社科界实践活动顺利进行,构建的虚拟空间还可以作为人文学者、研究人员、开发人员和馆员商务讨论的场所。
在数字人文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承载科研服务与传播知识的常见平台,数字人文的发展能够促进高校图书馆的长久进步。因此,要积极寻求教学和科研服务的结合点,利用信息、开发信息,体现高校图书馆的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高校图书馆要合理利用数字人文技术放大自身的优势,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好更有效的服务,可从推进资源共享、构建数字平台、拓展服务深度方面来创新路径,实现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