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东泰安技师学院 王建忠
在创新体系中,人才处于核心的地位。创新驱动的本质体现在人才因素的驱动。要对现有的教学体系加以变革,加速培育具有创新观念的新时代人才,各级政府对全方位实施创新教育模式达成了共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通过一系列的实践结果所证实,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推动价值。从表面上看,“双创”貌似纯属于经济领域的政策,事实上,它所产生的影响及其意义并不局限于经济范畴,对于职业院校的就业模式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从而更好地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最近两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阻碍了高校毕业生正常就业的进程。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院校理应积极地把握主动权,合理规划布局,借助于多元化的途径摸索出创新的就业模式,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质量,从而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创业在推进社会不断进步以及改进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下是创新创业的年代,同时,创新创业不再局限于部分人,而是大多数人拥有的机会。尤其是当前经济发展成为新常态的环境背景下,创新创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政府工作报告鲜明指出,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维度。回溯历史不难发现,早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同志已经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议。不久,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风尚,整个社会出现了“万众创新”和“人人创新”的新面貌。在这样的大好背景下,理应将创新创业视作经济稳定发展的一股强大力量,一个有利于民生发展的途径,一项推动改革的必要方案。同时,应将其视作关乎改革发展以及稳定大局的一项重要举措。显然,想实现创新创业的目的,势必应做好与教育相关的工作。对此,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此外,2016年5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综上所述,培育职业院校生创新创业的观念及其能力是大势所趋。
(一)发挥云端平台的优势,实时追踪就业方面的信息。第一,拓宽就业交流的途径。应充分运用好互联网云端平台资源,开通网络校园专场招聘会,实施网络面试招聘,确保就业工作处于始终进行的状态,保持着服务于毕业生就业的状态。诸如网络直播、空中宣讲会以及视频面试等多元化的招聘途径,都可以积极采纳。第二,汇总就业信息资源。尽可能地使用好“互联网+就业平台”的相关资源,丰富职业院校线上的招聘功能,保证毕业生能够顺利完成注册、登录以及线上面试签约的整个流程。有效使用好就业信息大数据平台的功能,网罗各种企事业单位招聘会的资讯,通过职院就业网页以及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及时发布相关的招聘信息。联合多家优质网站资源,对接联合搭建的高校毕业生求职招聘云平台,从而为学校毕业生和用人机构提供便捷化的就业服务。第三,实时追踪就业信息。针对性地建构起就业指导具体化信息模型结构,同步追踪所有应届毕业生就业的求职流程,包括投递简历、面试邀约以及网络签约等,确保“数据真、职责准、所需明、政策实、去向稳”。针对合作的企业对象,了解公司对于人才所需的情况以及面向毕业生具体岗位的信息。另外,切实贯彻毕业生回访“8215”机制,了解毕业生就业以后的发展状况。
(二)毕业生指导全覆盖下的精准帮扶就业模式。第一,确保每一位毕业生都能够接受指导。构建起“所有职院毕业生全程参加指导”的就业体系,通过职院领导和企业联系、合作的方式,了解企业及职位的具体情况,从而拓宽就业面,开展促进就业的专项任务,将实地考察作为轴心,有机地将“走出去”与“请进来”二者加以整合,对用人机构进行调研,明白公司的用人所需,从而为职院毕业生的就业提供更多的信息。这就要求所有的教工职员倾力而为:一方面,做好毕业生的工作,让他们及时了解就业的状况,确立自信心;另一方面,积极和用人机构联系,尽可能全面地搜罗职位需求方面的讯息,并向用人机构推荐合适的人选。第二,关注就业理念的指导。针对职院毕业生群体积极开展就业政策及其形势的宣讲,从而让他们形成合理的择业观念。同时,对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所必需的技巧加以必要的引导,辅助学生明晰职业的规划方案,指引他们关注现实,脚踏实地,摈弃不切实际的就业理念,甚至鼓励适合的毕业生赶赴中西部等比较偏僻的地方扎根奋斗。第三,强化特殊毕业生就业群体帮扶的力度。把特殊毕业生群体视作就业中至关重要的对象。每年通过职院领导干部领头举办特殊毕业生群体就业专场会,尽可能地提出化解问题的方法。集合招生就业处以及二级学院在就业方面的力量,促使负责就业的工作者和辅导员展开协作,对于个体进行就业方面的指导,开展“一对一”的全过程指导工作,提供全方位的就业以及心理帮扶服务。其中,尤其应引起重视的是贫困家庭毕业生对象的就业帮扶任务。在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就业观的同时,还应根据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推荐合适的就业职位,尽可能地保障贫困家庭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三)提倡学生自主创办多样性的创业就业模式。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 2025》中指出,应增强国家制造业的创新实力,始终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突出创新的重要性。对于职业院校毕业生而言,基于创新创业环境下的就业模式主要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类:第一种,院校推荐就业;第二种,学生自主式择业;第三种,学生自主式创业。其中,职业院校在学生自主式创业方面展开的创新探索,通常呈现出以下的特征:1.积极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于职院这一更偏向于技术性的学校而言,学校可以为选择创业的毕业生提供一些渠道或者赞助金,比如,政府扶持、企业赞助等,从而替这一部分毕业生提供保障性的支持。2.委派专人跟踪指导。学校有专门的创业培训师对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进行跟踪指导,全程保持联系,对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涉及的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等进行详细的解析,从而让部分学生大胆尝试并取得成功的经验。3.毕业生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创业激情。通过诸如创新创业比赛或者创新创业实践的一部分毕业生,由于有家庭的支持,从而走上了自主式创业的道路,不但化解了个体的就业问题,而且也为整个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职位,为推动社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4.自主性创业具有显著的效果。针对若干社会紧缺的专业或者是社会需求量比较大的职院学生而言(比如汽修专业以及建筑专业等),更倾向于选择自主式创业的方式就业。尤其是参与过创新创业比赛以及技能竞赛同时获得过荣誉奖项的学生,通过专业化的培训之后,他们积累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因此,这部分学生技术技能相对过硬,更能够顺利地实现自主性创业的目的。因此,职业院校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式培育学生专业职业技术的过程中,借助于多元化的途径促使学生形成创新观念以及创业的能力,联系专业技能的实际教学情况以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摸索出适合各种专业及学生的创新就业模式。1.学生创业园格子铺店面。出于培育学生形成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职院针对性地设置学生创业园,从而为学生创业提供操作的场地。创业园中所设置的场地形式不一而足。其中,格子铺店面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类。在有关专业教师的引导下,职院学生借助于校园创业园中的格子铺店面或是校内实体店面展开试探性的创新创业过程。学生能够借助于职院免费提供的店面创办实体店,从而为创新就业模式提供实践的基础。例如,市场营销以及会计等专业的学生可以创办水果店、微商品店以及校园日用品店等类型的实体店;美容美发专业学生基于本专业所掌握的技术开办美发店;烹饪专业的学生可以联合职院食堂共同创办副食品店或者餐饮服务店,等等。通过在创业园中创办实体店面,从而及时服务于职院师生,在提高自我专业技术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对职业教学的实际结果加以验证。2.对外开放日活动体验店。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年龄普遍不大,因此职院在管理学生时相对较为严格。大部分院校实施封闭式的管理模式。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之后,出于确保全校师生处于安全和健康状态的目的,各职院加大了管理学生的力度。另一方面,为了满足处于封闭式管理状态中的职院学生多元化的生活需求,职业院校可以创新对外开放日活动以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校外公司可以根据职业院校的统一需求,提供诸如营业执照、安全承诺书以及营销方案等必需的信息资料,及时运送满足学生日常生活所需的商品,让他们自主采购。再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亦能够自主购买卫生安全达标的商品,包括日常生活用品、学习用品、食品以及水果等,并到校园指定的位置摆摊设点经营。上述途径不单可以和学生多元化的生活所需相吻合,同时也能够丰富职院的文化生活,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积累创业方面的经验,从而为他们毕业之后选择创业、就业模式奠定基础。3.学生快递服务中心机构。在最近的几年中,由于电子商务以及互联网营销的持续发展,国内快递业务呈现出逐年壮大的趋势。校园内的快递业务量也是与日俱增。因而,出于确保快递处于安全有序化运作的目的,职院可以开设学生快递服务中心,同时安排相关专业的指导教师。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快递服务中心和各个快递商共同合作,通过学生群体自主开展与快递相关的业务,包括收发入库以及投放等。一些学生还提供将快递送入学生宿舍的服务项目。快递中心在确保职院师生收发快递处于安全、高效、有序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性创业的能力,也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工作的积极性。
创新职业院校就业模式、提升职校生就业质量、保障毕业生顺利就业是一个长久的过程。由于社会愈来愈需要高新技术的专业人才,职业院校理应有意识地通过创新就业模式提升毕业生的质量。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需要联系创新创业新时代的背景,展开长久性的探索过程,从中摸索出职业院校就业模式的创新途径,从而使其发挥出更为明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