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中的生态思想探究

2023-09-01 11:11胥佳颖
长江小说鉴赏 2023年2期
关键词:自我社会自然

[摘  要] 科学技术的应用是人类社会从蛮荒时代发展到文明时代的主要原因。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严重的生态危机也逐步爆发。菲利普·迪克的科幻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显露出对生态危机的关注和反思,本文将从生态整体主义的理论观点出发,分析造成现代社会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并探寻实现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我和谐相处的可能性。

[关键词] 科技  生态  自然  社会  自我

[中图分类号] I06         [文献标识码] A

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讲述了一个经历核战争之后的地球,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铺天盖地的放射尘导致动植物基本灭绝。为了鼓励人口移民,政府为移民星球上的每一个地球人都配备了一个仿生人来帮助他们生活,但仿生人的寿命只有四年,于是他们不满于被人类支配奴役而逃回地球。主人公里克就是一名专门追捕这些逃亡仿生人的秘密警察,也叫赏金猎人。但在一次追捕行动中,随着与仿生人的接触和较量,里克对杀死仿生人这件事产生了怀疑,进而对自己是否也是人类变得动摇起来。

一、自然环境的失衡

工业文明时代,科学和技术的飞速进步为人类世界带来了极大的物质利益,但随之而来的生态危机又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科学和技术不过是为了实现价值目的而使用的工具,真正对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的原因是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面对大自然,人类太看重自我,太缺乏敬畏,这种虚荣或虚幻的东西如果过度膨胀,膨胀到无视基本的自然物质和生态保障的程度,那就必然要走向极端的唯心、极端的虚妄”[1]。

小说中遮天蔽日的放射性微尘是末世大战遗留下来的产物,尽管仍然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穿着铅护裆,还是无法阻止无处不在的放射尘将人类逐渐污染成特障人。核战争的爆发带来了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动植物几乎绝迹,这使得拥有真正的动植物成了有钱人的标志。无论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科学技术的滥用,都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剧烈破坏,而战争之后仅存的动植物又再一次成为身份高贵的象征,这些无不体现着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

而在现实世界中,切尔诺贝利事件后,隔离区中生存着的动植物们,还在不断承受着辐射泄露的危害,基因突变影响着它们的生长和繁殖。因为原子炉熔毁而漏出的辐射尘借由气流的帮助,没有规律地散往整个欧洲。人类认为自己可以凌驾于自然之上,但侵略和破坏总要付出代价。因此,想要征服和控制自然为自己利益服务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是无法实现的。人类私欲的膨胀,战胜自然的野心,最终都会导致人与自然的疏离、关系的异化。

特障人是被放射尘污染后导致基因变异而无法通过基本智力测试的智障人,小说中特障人伊西多尔在楼道里发现了一只野生的蜘蛛,他甚至随身带着一个塑料药瓶“就是为了这一天”,为了拥有一只属于自己的、活生生的宠物。伊西多尔将蜘蛛放生到他所处环境中唯一拥有生机的花园中,“那丛一码见方、挂满尘埃、垂头丧气的杂草”,并说“放它一条生路”。但在这个满是放射尘,每一只昆虫都被明码标价的世界里,哪里又会是生路呢?连自己生存问题都无法得到解决的特障人反而认为“即使是鳝鱼、囊鼠、蛇、蜘蛛,也都不可侵犯”,而所谓的“正常人”里克则建议他将蜘蛛按照《西尼目录》的价格出售给别人。对于一只蜘蛛的不同态度和处理方式,也正是作者迪克对于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反思与批判的体现。“人类既然不可能是宇宙万物的中心, 人类与自然之间便不可能是一种权利和义务的关系。那么, 所谓人类拥有利用、统治、支配、奴役自然的天然权利, 其他物种则只拥有对人类的义务的看法便是虚假的, 把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作为人类处理自身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根本准则就毫无根据了。”[2]这也是作者用特障人伊西多尔的视角向我们展示的观点——即使是蜘蛛也有其生存的权利与空间,而不是以身份象征的方式来成为人的附属品。“人类最早和最后的家园都是自然,也只能是自然。人类想离家出走,最终只能是无家可归。”[3]

二、人的情感及关系的异化

1.情感的异化

鲁枢元在《生态文艺学》中提出“精神的真空化”,即“现代人既失去了动物的自信的本能,又失去了文化上的传统价值尺度,生活失去了意义,生活中普遍感到无聊和绝望”[4]。小说的开篇就讲述了里克的妻子伊兰使用情绪调节器让自己沉浸在自责抑郁的情绪里,她意识到“这是一种很不健康的状态,感受到生命的缺失,却无法作出反应”,这是一种被称为“情感缺失症”的精神病态,但伊兰想要充分感受对所有事情的绝望无助。这体现着末世大战后仍然生存在地球上的人类的空虚,原本自然统一的情绪和理智被强行割裂后产生自我认知的偏差,无限空虚则成为生命的唯一常态。

情绪调节器通过设置不同程度的电流刺激丘脑,从而实现控制情绪状态的可能。情绪或者情感本身是一种身体本能的化学反应,而电子设备却取代了此时大脑应该发挥的作用,人的反应需要通过中转媒介才得以实现,一切事态不是按照自然规律发生,而是交给了机器。而里克的赏金猎人工作则要求他日复一日地调节成工作日程所需要的情绪,当人否认自身情绪的合理性,开始使用电子设备和高科技进行外设,人就成了被阉割的机器。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滥用,对科技的依赖和融合度越来越高,都只会把人类推向更深的異化深渊,作为“人”的存在意义也就消失了。如果一个人所有的情绪和思想都需要依靠智能设备,那么和仿生人之间的界限就会变得模糊起来。这也是小说一个十分重要的核心思想——人和仿生人到底有什么区别?

在小说的设定里,默瑟主义是在人类共情的基础上诞生的宗教,借助“移情盒”让使用者的体验融入默瑟本人,以及同时使用移情盒的其他人之中,让大家感受到彼此的存在,产生对彼此的怜悯和相爱。想要感受到真切的情感体验,就要和默瑟老头一起艰苦跋涉,只有体会到他的苦难,才能从中寻找到人生的意义。末世大战后的地球,每一只活着的野生动物都是十分珍贵的,人类天然就拥有对其他动物的同情心,用于区别人和仿生人的沃伊特·坎普夫测试就是以默瑟主义作为判断依据,而仿生人却无法理解默瑟主义,如前文提到的正常人里克和特障人伊西多尔对待蜘蛛的方式。仿生人普里斯却又完全不同于里克和伊西多尔,她残忍地不断剪下蜘蛛的腿,只为了证明自己“蜘蛛不需要那么多腿”的想法。仿生人追求人类的移情能力,以为可以凭此获得默瑟主义的体验,也能弥补自身和人类之间的鸿沟,但却本末倒置,就像普里斯一边绞尽脑汁想要找出默瑟主义的虚假之处,一边又残忍地对待比自己更为弱小的生命,他们无法理解人类的信仰并非某一独立的个体,而是思维、情绪,甚至是带有特殊情感的记忆。无论仿生人的智力如何卓越,都永远无法理解默瑟主义的追随者所体验过的融合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移情”与“共情”。伊西多尔将仅剩三条腿的蜘蛛淹在水中,但在他心中,他的意识,他的希望也像蜘蛛一样被淹没了。一个房间内的三个仿生人为抹黑默瑟主义而欢呼,唯一真正的人类却在为一只蜘蛛的死亡而哀悼,这正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而真正的生命——在二十亿年的生存压力下进化出来的生命——永远不会就这样认命。”比起需要通过程序设定来建立的情绪感知,或是仿生人由绝对理性判断出“绝境”而产生的“认命”,这种二十亿年来对“生命”的珍惜、对生存的本能追求比逻辑和算法更加真实和强大。

2.关系的异化

“精神生态属于人与其自身的关系,精神表达了人作为人的内在的、本真的含义。”[5]末世大战后的地球,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遭到双重破坏,也必然导致人的精神生态的失衡与异化,与自然、社会以及自我都会产生疏离,这种疏离感也将导致自我认同的坍塌。

普里斯说“仿生人也会感到孤独”,再与开头里克妻子伊兰使用情绪调节器来控制自身情绪体验相对比,仿生人在不断“进化”使自己具备与人类一样的情感体验,试图消除与人类的区别;而人类对仿生人赶尽杀绝,却对动物倾注深切的关爱,哪怕只是不具备任何生命特征的电子宠物。当人不能以自身而是依靠外物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时,便丧失了自我认同的能力,本质上同被程序设定的机械化的仿生人或电子羊一样,也就失去了根本意义上的区别。埃利希·弗洛姆从情感异化角度指出“一个社会中绝大多数成员所具有的基本性格结构”[6],当人性的缺失成为普遍的“社会性格”,而造成这一现状的社会因素与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又有着密切联系,这些社会因素将会导致人的精神生态失衡。

科技水平的高度发达使得仿生人的外表与人类并无二致,在智力上也远超一般人类,甚至有了对生存的渴求,才会逃离火星的殖民地,躲避里克这样的赏金猎人的追杀。里克与仿生人蕾切尔发生了亲密的性爱体验,事后蕾切尔又担心里克是否会介意自己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女人”,而里克对自己所射杀的仿生人感到愧疚和惋惜,开始怀疑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甚至提出疑问“你觉得仿生人有灵魂吗?”这一系列事件的发展,无不向我们展示着人和仿生人、捕食者和被猎者之间界限的模糊,人类通过机器来避免体验负面情绪,而仿生人却拥有对同伴的关爱和担忧,让我们不禁思考:“真正的活人与人形物品之间,还有什么区别?”在这样一个末世社会里,人与仿生人的自我认同都产生了混乱与偏差,“情感缺失症”又消解着人存在的意义,人类对科技的滥用和依赖则加重了社会生态的失衡以及人本身、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日渐深入的生态危机已经提供了充分的证明,地球上人类社会中的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正在不知不觉地向着人类的心灵世界、精神世界迅速蔓延。”[5]如果我们将整个自然界看作一个整体,把包含人类在内的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看作价值的最高标准,建立起生态整体主义的思想观念,那么仿生人的冷漠自私、不具备“移情”等特征就会成为区分人与仿生人的本质区别。真实存在的人和通过生化技术制造出来的仿生人之间的界限也就清晰了起来,避免陷入自我身份认同的危机之中。

三、对科学技术的反思

科技的迅猛发展在今天已经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由于信仰的缺失和价值观念的错乱,工具理性、物质崇拜等占据了社会思想的主流,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整个人类的精神生态都呈现出不良发展的态势。生存环境的恶化和对个人利益的过度追求,只会让人类的精神生态陷入恶性循环之中。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指出,发达的工业文明中流行的是一种“不自由”,“它合理、民主,平稳、舒服,标志着技术的进步”[7]。小说中现代技术进步带来的不仅是社会各方面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和仿生人对人类生存造成的威胁。不仅在小说中,诸如《终结者》《第五元素》等影视作品,也描述了未来人类的生存环境被机器人所摧毁,而走向灭亡边缘的场景,将人工智能时代下人类“High Technology Low Life”(高科技低生活)的生存困境展现得淋漓尽致。人类逐渐脱离了生存的本源和自然规律,“工具理性”的思维占据了上风,人类的主体地位逐渐被科技所生产的机器取代。

在里克顺利处理完逃跑的六个仿生人后,他忽然意识到已经许多年不曾见过星星,现在的天空只剩茫茫的尘埃,这时他唯一的心愿就是去看星星,于是他驾驶飞车升上夜空,越飞越快,越飞越高。现代工业革命以来,资源的过度开发在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危机,在高科技的支撑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疏离,“现代人在遭遇三重疏离之后,生命中一切积极的、向上的、富有创造性的动机、动力几乎全被瓦解,剩下的只有无法排遣的软弱、孤独、空虚、绝望”[5]。迪克在小说中通过对伊兰的“情感缺失症”、里克的自我认同怀疑以及仿生人对生的渴望等一系列描述,来向人们警示实用主义、工具理性至高无上的理念是不可取的。只有树立起生态整体观,将自然界看作一个有生命的整体,珍惜整体生命系统中的多种生命形式,将自然的发展规律与科技进步统一起来,才能实现可平衡可持续的生态化发展。

四、结语

在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如何面对工业时代带来的种种弊病,如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的严重破坏?如何恢复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我之间的失衡失序状态?这一系列的疑问正是当前人类生存面临的困境。《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作为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末世科幻小说,其中对于生态伦理等问题的思考是十分具有前瞻性的,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科技感和未来感,甚至具备一定的预言性,由该小说改编的电影《银翼杀手》更是开创了赛博朋克这一电影风格。

里克不愿意移民去其他的星球,仿生人宁愿被追殺也要回到地球,为什么生存的环境已经如此恶劣,人类还是挣扎苟活呢?因为只有地球才是人类(humanity)的温床,而其他任何的星球从来都不属于人类。在宇宙里,在火星上,逐渐丧失共情能力的人与仿生人没什么两样。自然界中的一切,包括仿生人都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中,如果我们不能建立起以生态整体观和生态审美观为核心思想的新时代的生态观念,意识到人类只是整个生态系统中渺小的一部分,并非无可取代的角色,不再将个体价值和利益凌驾于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之上,那么万物的生存与发展就不可能拥有延续性,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永远也得不到平衡。当自然界失去生机,最终人类也将深受其害。

参考文献

[1]   王诺.欧美生态批评:生态学研究概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2]   王苏.人类中心主义的实质分析及其评价[J].社会科学家,2008(5).

[3]   李启军.生态电影的家园叙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

[4]   鲁枢元.猞猁言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5]    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6]   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欧阳谦,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

[7]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夏  波)

作者简介:胥佳颖,广西民族大学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为生态美学。

猜你喜欢
自我社会自然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真实的人生,完整的人性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
科幻中的美与自我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与管理的实证研究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成长中的“自我”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