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以基层党建引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2023-09-01 00:55于娜娜权丽华
乡村论丛 2023年3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基层党建乡村振兴

于娜娜 权丽华

摘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新时代我国各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以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为指引,通过多种渠道、因地制宜探索了独具特色的成功做法,如党建引领民族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党建引领民族地区保护生态环境、党建引领民族地区村民生活富裕等。民族地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对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有效推进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

关键词:新时代 基层党建 民族地区 乡村振兴

*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川甘青藏区乡村治理现代化与基层党组织执政转型研究”(19XDJ008)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脱贫攻坚如期完成,我国解决了历史性绝对贫困问题,各民族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愈强烈,并且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民族地区农业农村发展进入转型期,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面临诸多困扰因素,这就给民族地区基层党建提出时代性挑战。党中央提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引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民族地区地理条件特殊,自然环境复杂,要实现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基层党建引领是关键,本文从总结新时代十年以来党建引领民族地区在各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入手,面对民族地区复杂的地理环境、脆弱的生态环境等问题,强调基层党建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 “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新时代我们加强对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有助于党对民族地区各项事务的指挥和领导,有助于全面有效地推进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

(一)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

首先,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各项工作,这是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百年奋斗史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起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当然不是对民族地区各项事务简单地大包大揽,而是将民族地区农村事物具体分化,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分配给各部门、各组织,按照法定程序开展工作。其次,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党想在民族地区有坚实的基层基础,就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组织振兴是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抓手和保障,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乡村振兴将步履维艰;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乡村振兴便会蹄疾步稳。只有以组织振兴为抓手,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才可以为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重要保障。最后,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中央只有通过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引领广大农民群众进行生产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感知广大农民群众所盼所需,才能做出合理科学的顶层设计。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下,民族地区乡村治理面临的任务是艰巨的,形势是复杂的,做好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实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稳定,更好地推进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

(二)中国共产党立党宗旨的集中体现

当前在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中存在一些不符合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党员干部队伍在思想、自身素质和领导能力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例如,一些党员干部止步不前,对马列经典著作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沒有学通弄懂,不重视提高自己的能力;一些民族地区的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意志不坚定、理想信念动摇,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贪污腐败的现象屡见不鲜。原因是“有的站位不高,政治意识不强,认识偏颇;有的工作资源有限,保障乏力;有的人才流失,优秀人才难觅,班子不强;有的疏于学习,工作本领恐慌,落后时代;有的精神懈怠,责任意识不强,动力不足;有的纪律松弛,自身建设疲软,基础不牢;有的督导乏力,压力层层递减,推力不足。”这些问题严重削弱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地区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也削弱了党的战斗力,影响了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些问题如果不重视和得不到合理解决,民族地区的乡村治理就会受到影响,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就很难推进。因此,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助于加强党自身的建设。

二、新时代以基层党建引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一战略要求的提出是党中央给基层党组织下达的“任务书”。近年来,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尊重当地自然规律,绘就出独具本地区特色的发展蓝图,在本地区基层党建引领下,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

(一)党建引领民族地区发展特色产业

我国民族地区要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发展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实现产业振兴,为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国的少数民族大多聚居在自然资源丰富,地形地貌独特的地区,在这种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下,有利于发展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比如,2020年新疆吐鲁番市的番茄总产量33176吨、辣椒总产量29846吨。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得到开发并且快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地区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禀赋和民族地区独特的民俗和民族文化,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首先,发展特色的农业、牧业和渔业等,并做大相关的产业链。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引领广大农民群众,一方面,鼓励广大农民群众通过入股和土地转让承包等形式构成利益联合体,聚广大农民群众之力共同努力打造本地区的特色产业和品牌;另一个方面,在各类农业合作社和产业协会中建立基层党组织,这有利于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与合作社的经济优势相结合,从而提高民族地区集体经济的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其次,充分挖掘民族地区独特的文旅资源,有助于产业融合发展。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引领民族地区利用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族风情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这既有利于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又有利于充分挖掘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最后,搭上信息时代的“顺丰车”,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通过各种电子渠道宣传和推广民族地区的特色产品,比如通过微信公众号、快手直播等,让民族地区广大农民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广大农民群众更有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二)党建引领民族地区保护生态环境

我国广大民族地区,特别是西北、西南的民族地区,草原、大山、森林和大川等分布密集,不但是自然资源的富集区,而且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区、生态屏障区和自然灾害容易发生的区域,所以,这些地区不仅生态环境相当脆弱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还有待提高,这就要求民族地区的基层党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生态问题,出台相应的政策保护生态环境,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民族地区生态保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比如,内蒙古在“十二五”期间,全区森林面积增加122.47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增加1.2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1.03个百分点,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分别减少41.67万公顷和34.33万公顷。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要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在实践中,民族地区的基层党组织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锋队。首先,民族地区的党组织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党日活动中开展植树造林和绿化环境等主题活动,充分调动了民族地区基层党员干部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引领当地广大农民群众进行生态環境治理,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成立地方环境整治小组,对所处地区的生态环境做定期的巡查,制定整改计划并严格落实。最后,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引领发展地方特色生态产业。一方面,依托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打造旅游景区;另一方面,发展特色农产品,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拓展了农民的收入渠道。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还需接续努力。

(三)党建引领民族地区建设文明乡风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民族地区要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意义非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我国少数民族的村庄和村落和而不同,各具特色,少数民族的村落建筑和生活环境体现了他们的精神追求和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乡风“铸魂”工程建设。首先,党建引领重唱文化之戏,增强文化底蕴。通过重新修缮民族地区的村寨,做到保护和传承民族地区的文化遗产。修建民族文化广场,组织各种传承民族文化的主题活动,一方面,体现了民族地区农民群众对乡村振兴带来美好生活的期盼;另一方面,重新再现了民族地区的民族情怀和乡风乡貌。其次,民族地区党建引领爱国和感恩教育,增强少数民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员干部带头宣讲百年党史,以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群众实现小康这一千年梦想为素材,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最后,民族地区党建引领破除本地区陋习、倡导树立新风。民族地区基层党员干部带领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破除陋习,重新修订本地区村规民约,坚持在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修订少数民族地区的村规民约,让少数民族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时代新貌,发出时代之声。基层党建引领“无形”的民族文化,为少数民族群众建设乡风文明的乡村环境。

(四)党建引领民族地区乡村善治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要推进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和谐稳定的乡村社会环境必不可少,因此,基层党建必须引领民族地区实现乡村善治。首先,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引领少数民族实行自治。“乡村社会的善治不仅依靠国家的制度供给和资源输入,还依赖于乡村社会自身的秩序生产能力,这种内生的秩序生产能力构成了乡村治理的社会底盘。”据此,民族地区乡村善治既要有党引领下的政策支持,更需要激发民族地区民族自治的活力和创造力。其次,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引领少数民族实行法治。法治是少数民族地区村民自治的保证,一方面,基层党建引领民族地区的村民树立法律意识,党员干部带头开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让广大村民有法律意识;另一方面,民族地区基层党员干部带头开展村民普法教育活动,教育广大村民群众遇到事情,第一反应是要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最后,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引领少数民族实行德治。一方面,道德教育对村民的教育具有引导作用,新时代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要有道德自觉,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另一方面,新时代,基层党建充分发掘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风俗习惯和道德伦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创新,更好地服务于民族地区的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

(五)党建引领民族地区村民生活富裕

虽然我国在2020年完成了脱贫攻坚战,但是基于我国民族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发展底子薄,我们党应该引领民族地区的广大农民群众做好防止返贫工作,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基层党建引领民族地区筑牢防贫返贫的堤坝,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实现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村民收入增加了,提高了民族地区村民生活水平,村民生活富裕了。比如2020年西藏地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44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98元,增长12.7%。首先,基层党建引领建立健全脱贫预警机制,党员干部带头深入到少数民族群众的真实生活中,做到摸底排查,真正了解他们脱贫后的生活状况,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将返贫的现象处理掉。其次,党员干部带头灵活组织广大村民群众发展本地区特色产业,拓展广大村民的收入渠道。最后,党建引领加强就业服务和引导机制。一个人就业,全家就会有收入,一方面,基层党组织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引导和激发农民群众就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发挥组织作用,组织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或者将村民介绍到用工单位,让广大村民群众增加收入。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党建引领少数民族地区的村民发家致富,实现了小康的生活水平,将会努力实现生活更加富裕的目标。

三、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对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基层党建引领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所以必须加强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优化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保障。

(一)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一是使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和实行工作责任制。首先,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民族农村地区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把责任具体化,才能更好地将党建主体责任顺利地向基层延伸。其次,强化任务检查和考核,党委组织党建班的工作人员,督促和检查各支部党建的每月工作,并将检查的结果纳入到年度考核。

二是建设一支为民族地区事业服务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首先,民族地区农村党员干部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民族地区基层党员干部做到始终把本地区的广大农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明确自己的服务职责,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民族地区基层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马列经典著作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思想觉悟和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政绩观,要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民务实,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从而不断地强化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其次,要加强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民族地区农村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必须仅仅依靠群众,才能更好地服务广大农民群众,进而得到本地区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可,才能更好地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工作;只有时刻接受广大农民群众的监督,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服务群众的工作。最后,建立长效的服务体制机制。民族地区农村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要想发挥长期作用,就必须完善体制机制,依靠体制机制这一保证功能,更好地发挥和保持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

(二)突出工作重点,全面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一是加强民族地区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将提高民族地区农业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将民族地区农业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作为根本途径,民族地区基层党员干部要带领本地区农民群众优化产业结构和经营结构,带领广大农民群众重组和优化资源要素,转型升级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和培育新型的经营主体,激活市场、要素、主体,充分激活民族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的原动力。其次,大力发展壮大民族地区村级特色集体经济,利用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打造一村一特一品,增加民族地区的农村集体收入。最后,发展民族地区农村新产业。依托民族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在保护本地区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特色旅游业,通过“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的发展模式,提升民族地区旅游业的附加值。

二是加强完善民族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民族地区的文化振兴。首先,党建引领加强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积极推动农村村史官、村图書阅览室、村文化室、文化体育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民族地区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其次,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引领做好农村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活动。虽然民族地区的广大农民群众有不同的宗教信仰,但是基层党建引领民族地区广大村民在尊重民族风俗的基础上,开展多种文化活动,引导民族地区的宗教活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断地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最后,基层党建引领民族地区做好民族地区优秀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发展。由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地势环境,以及社会历史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某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保留。但是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步伐的推进以及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我国民族地区传统的文化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文化冲击,此时,基层党建应该充分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民族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应保护民族地区农村传统的优秀文化遗产,既实现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又保护好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

三是切实推进民族地区农村社会治理有效,为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首先,党建引领民族地区建立长期有效的脱贫机制。面对民族地区脱贫难度大,返贫率高,解决自然灾害、教育和医疗等各方面因素可能导致返贫的问题,必须建立长期有效完备的防止返贫的体系,实现全面真正脱贫。其次,基层党建引领民族地区建立健全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障机制。对外出务工人员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城乡沟通交流,及时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工资拖欠等基本问题,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最后,基层党建引领建立健全民族地区民族问题的预警机制。一方面,对于民族地区的民族宗教等重大问题,地方政府要进行深入地科学研究,制定合理预案,增强处置突发问题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对于已经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要有大历史观,彻底解决问题,不留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各级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加强对民族地区广大农民群众的教育,积极正面引导,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加强民族地区的乡村治理,推进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

四是构建良性互动的乡政村治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基层民主治理。首先,要加强乡镇基层政权建设。改革和完善基层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在推进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的方面,对乡镇政府的功能和职责加以明确规范,积极发挥基层党领导的村民自治,实现有效管理。其次,使“村治”的自治权有效运作。一方面,明确村党支部、村“两委”的管理权,在维护村民群众利益的基础上,保证“两委”关系和谐,公正行使治村权。另一方面,要规范村委会的民主选举,多渠道宣传民主法治政策,增强村民的民主意识,切实保护村民合法的自治权。最后,有效衔接民族地区乡镇管理和村民自治。一方面,民族地区乡镇政府应根据本辖区村庄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地指导,促进村民自治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有序化;另一方面,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乡镇管理和村民自治相脱节的问题,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管理和村民自治的有效衔接和互动。

(三)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民族地区要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努力拼搏和默默付出,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是贯彻党政方针的落实者,直接参与到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中来。

一是要配齐民族地区农村党组织干部队伍。首先,民族地区要畅通“引才”通道。摒弃弃各种不利因素的干扰,要综合全面考察,选拔出一批能够带领本地区长远发展的党员干部,比如从致富能手、大学毕业生和在外经商返回家乡者等择优选拔一批思想觉悟高、党性强、作风好和具有服务意识的党员干部,优化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通过多种渠道引进优秀人才,为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其次,民族地区要积极搭建“留才”平台。人才引进来,留住是关键,如果频繁更换民族地区基层党员干部,不利于民族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民族地区想要留住人才,应该抓住各种可能的机会,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为外来人才提供发展的机会和平台,以此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最后,全面从严管理村党组织书记,建立健全村干部“小微权利清单”、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纠正发生在民族地区村民群众身边的不良之风。通过村党组织书记的“双述双评”制度,既可以表达村民群众对本村干部的满意程度,也可以促进村干部尽职尽责和干事创业。实行民族地区村党组织书记在县级的备案管理制度,实行村“两委”正职个人向所属乡镇党委报告制度,落实民族地区乡村的党风廉政建设。

二是培养基层党组织的后备人才。首先,在少数民族地区加大对干部队伍的培养力度,定向招生、培养和分配,特别是对德才兼备和政绩突出的基层干部优先选拔和录用。其次,“能人”治村和选拔村干部,可以从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大学生村官中等培养发展党员和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基层党组织的后备人才储备。最后,利用数字化和信息化的优势,通过“互联网+”教育和管理农牧村党员,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网络学校等形式提高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水平。同时,对民族地区农牧村党员干部实行积分制管理,组织“党员示范岗”等活动,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提高党员的党性观念和增强党员的服务意识。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因此,加强民族地区的基层党建,确保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顺利进行。

(四)加强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赋能乡村振兴战斗力

引领能力建设是民族地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根本,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引领能力,全面推进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就很难进行。

一是加强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能力建设,提高这一“战斗力”的践行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政治能力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直接联系广大农民群众,必须提高政治定力和政治方向等方面的政治能力,在思想上和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保持高度一致。首先,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在学习中修炼。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坚持不懈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补足精神之钙,在理性和情感方面做到“两个维护”。其次,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在应对风险考验中锤炼。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应该在斗争中锤炼自己的政治能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是非分辨能力和自觉接受黨组织的政治能力考验。最后,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在担当作为中磨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民族地区农村党员干部要聚焦本地区的乡村振兴,在千锤百炼中提高自身的政治能力。

二是民族地区农村党员干部强化自身业务能力建设。要全面推进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就要不断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的业务能力,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服务水平。一方面,要树立以农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应充分考虑本地区农民的实际情况,思农民之所思,情系广大农民群众。另一方面,以增强业务能力推进乡村振兴。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应该认识到“打铁还需自身硬”,认真学习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知识,以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才会增强自信心,遇事处变不惊。广大党员干部还应该积极学习最新科学技术,将新科技灵活应用到乡村振兴中来,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解决乡村振兴中的难题,加速乡村振兴的步伐。因此,通过提升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的能力,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61.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1-08-29.

[4]袁建伟.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N].光明日报,2018-04-02.

[5]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 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N].人民日报,2019-03-06.

[6]习近平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05-19.

[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34.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34.

[9]张洋.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N]. 人民日报,2020-10-11(001).

[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3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522.

[1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 年10月18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1.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基层党建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践行两学一做 落实基层党建工作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下新疆公安机关基层党建创新研究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