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产业学院视域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研究与探索*

2023-09-01 10:38许文婷黄春兰韦云伊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6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课程体系思政

许文婷 黄春兰 韦云伊

南宁学院食品与质量工程学院 南宁 530200

0 引言

课程思政是人才培养的有力依托。2018 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着重叙述教育的模式向嵌入式、融入式、渗透式转化,将思政教育与专业人才教育紧密联系起来[1]。2020 年5 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进一步落实好思政建设,高校、教师、课程设置等都需要承担好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的责任[2],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强化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在专业学习的同时,通过课程教学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目的。2021 年,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加强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加大重点领域食品安全问题联合整治力度”。因此,在现代产业学院视域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探索迫在眉睫。然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上仍存在不足之处。

1 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课程思政建设呈现“单打独斗”模式

课程思政自提出以来,各省份高校都在主动探索课程思政的践行路径与方法[3],并建立一批示范性课程,然而现阶段大多数的课程思政仍处于“单打独斗”模式,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开发没有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思政教育的时效性问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缺乏深度的扩展和广度的启发。例如,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政设计的高频词汇,并没有学校或者专业对该思政点进行区分和细化,课程中大多只是出现,而未对其中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与结合,思政内容缺乏连贯性,未能充分促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思想政治教育与各专业学科教育的关联性仍有待提高[4]。

2)专业领域课程思政体系不完善,课程思政的开发先进性不够,专业课程之间无合理的体系设置与合作模式,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就目前而言,随着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食品企业除技能要求外,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现阶段大学本科食品教育更加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对于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缺乏系统的课程体系,教学设计高阶性问题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部分高校食品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定位脱离区域经济发展,无法强有力地落实人才培养方案预定目标。

1.2 课程思政开发存在“蜻蜓点水”现象

课程思政开发系统性不够。就食品类课程思政建设而言,我国已有部分涉猎,如曹效海等[5]提出以岗位需求为引导选定教材,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课程中融入各类教学方法与情景模拟,培养学生合作共赢,展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思路。黎燕等[6]通过食品安全事件案例的展示,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思考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认识食品质量的优劣与企业主体及质量管理者的社会责任感紧密相关,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然而各课程之间关联度低,仅就单一课程进行研究与探索“各自为政”,相互融合度不够,系统性不足。

究其原因,一方面,教师在专业教学课程中过于依赖教材既定知识,没有发掘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或教师自身课程体系不够健全,对其他课程了解度低,不能做到紧抓重点协同发展,思政课教学形式缺乏时尚元素,创新性有待加强,缺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语言、教学手段等,课程吸引力不强;另一方面,部分高校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定位脱离区域经济发展,使得教师上课过程中难以将课程、思政、需求三方面有机融合,难以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在知识传授时,价值观的引导较为刻板和生硬。

产业学院视域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应加强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更加深入地将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行到实际教学环节中,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促进各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立足产业学院的建设需求,全面实施人才能力培养的核心点,不断改善政治工作、教学和内容体系,构建新时代下符合产业学院需求及新工科要求的课程思政体系[7-8]。

2 思政体系建设

2.1 优化课程体系,树立清晰融入方式

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建立专业线—技能线—扩展线“三线合一”融入途径(图1),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注重知识教学的同时,开启专题教育和讨论教学相结合模式,注重教学内容的深层意义,把握案例教学的时效性和引导性,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德育和智育不平衡问题。

图1 专业线—技能线—扩展线“三线合一”思政融入途径

在基础理论扎实的基础上,丰富科学知识,严谨治学方法,利用实事案例进行讨论,结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性质聚焦融入方式,基于学生共情点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教育功能,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专业线—技能线—扩展线“三线合一”与课程协同共进有机、和谐、自然地融入,达到如盐溶于水、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充分融合,而后划分为三条线路:专业线、技能线、扩展线。专业线立足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设定课程思政侧重点及课程思政融入途径,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规范化与完整度,使专业课教师定位清晰,课程思政内容明确,有利于充分结合课程内容深挖课程思政,以思政“金课”代替“水课”,使课程思政体系更加完整,结构更加合理,效果更加显著;技能线立足校内实验和校外实践课程,建设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多样的“课程思政资料库”和“专业思政资料库”,让学生置身于企业和科研等岗位之中,培养学生专业认同感、责任担当等优良品质,实现思政德育功能;拓展线立足第二课堂和食品专业特色活动,基于课程设置高阶任务,激发学生自信自强、勇于担当的热情,满足新时代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为构建具有区域性特色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提供参考[9]。

2.2 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模型,扩大思政融入空间

课堂教学中采用“测—讲—结”三模块相结合教学模型(图2)进行教学设计,将教学目标进行分解设置,区分认识、技能目标,明确设置情感目标的培养,课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将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转换,利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讨论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丰富参与式教学的课堂内容,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加强互动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不同的情境中,实现有效教学[10]。

图2 “测—讲—结”三模块相结合教学模型

课堂形式采用参与式教学优化课程体系推进,以问题为导向,以时事案例为切入点,提高教学深度,浅化“灌”性教学,激发教学广度,发散学生思维,优化教学力度,使学生在能够掌握食品安全预防措施、治理能力和基本检测检验方法的同时,注重实践能力的养成,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紧密联系企业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1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职业道德、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降低高校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差异。

2.3 优化教学评价体系,推动课程思政持续改进

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图3)体现在安全操作要素、团队合作要素、知识掌握要素等方面。在课堂上借助教学平台进行扩展学习、掌握反馈、主题讨论等环节,评价和跟踪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通过任务式教学数据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并将学生评价反向指导课程思政体系的建立,树立“大同”观,求同存异,根据学生反馈及课堂推进情况优化课程体系的框架、思政定位和课程思政融入方式,推进团队合作的有效性及体系框架的合理性。

图3 教学评价体系

课程实验设计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考核,评价学生的安全操作、诚信、团结及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通过体系的交互融合相互检验、查漏补缺,确保知识和课程思政体系的双面完整性。

3 结束语

课程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建设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原始属性,也不是要将专业课程转变为意识形态和政治课程的模型,而是要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在课程设计设定、课堂教学互动和实训实践环节中[12],运用德育学科的思维引导,提取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念元素,并将其中的理想和信念整合到知识教学中,以具体教学实践为载体,在知识传授中潜移默化地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13]。以专业线—技能线—扩展线“三线合一”协同“课—证”与“岗—证”两条基线,构建学科内部、学科与学科之间、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交互的课程体系,培养更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大学生。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课程体系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