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机械基础“四层次、八模块”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

2023-09-01 10:38赵海燕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6期
关键词:模块化课程体系机械

赵海燕

苏州市职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江苏苏州 215104

0 引言

2019 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指出,要健全职业教育制度框架,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2020 年,《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明确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21 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3]再次强调了立德树人和德技并修的宗旨,推动思政教育与技能培养的融合统一。

机械基础课程是装备制造类专业人才获得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提升的基本保障。目前,许多职业院校比较重视专业课程的建设使用,而专业基础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往往被忽视。机械基础课程仍然存在课程内容与产业发展契合度不高、课程内容针对装备制造人才的创新能力不足、课程资源共享度不高等问题,课程思政的融入更是表里“两张皮”。针对上述问题,苏州市职业大学机械匠心课程思政创新教学团队对机械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围绕“立德树人”核心,以“勤、勇、忠、信”校训精神为指引,进行机械基础“四层次、八模块”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挖掘课程体系中蕴含的正确人生观、家国情怀、生态保护意识、工匠精神、社会责任、文化自信、法治意识、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担当精神、协作意识等课程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融合于教学全过程。

1 机械基础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基于苏州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紧贴苏州市职业大学办学定位和“勤、勇、忠、信”的校训,依托江苏省高水平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将严谨、协作、匠心等职业素养需求有机融入课程,多平台、多主体、多方法、多途径地将课程思政元素贯穿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中,强调价值引领,实现立德树人的思政教学革新。

1.1 增强团队教师思政育人意识

以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为指引,机械匠心课程思政创新团队通过劳模引领,培养和强化所有课程教师的课程思政和协同育人意识,明确作为育人主体的角色定位,将课程思政元素纳入课程体系,通过“学四史”“学习强国”“大国工匠”等途径挖掘机械专业思政元素;通过企业走访调研,持续关注企业行业发展动态;通过团队教研、高校调研等形式相互交流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团队提升思政意识途径如图1 所示。

图1 提升教学团队思政意识途径

1.2 提升团队教师教学能力

基于国家资源库课程平台,通过开展教学能力培训、思政育人培训和专业(群)建设培训等途径,提升团队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知识储备和思政育人意识;鼓励教师参加教学能力比赛,以赛促教,强化和展示教师的数字化能力和立德树人的育人能力。

1.3 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根据思政育人需要,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开放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依托国家资源库平台,建立适应学生专业技能和素质培养的优质教学资源和在线开放课程。积极建设和申报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注重课程的线上线下资源建设和课程思政潜移默化地融入。

1.4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第二课堂,借助创新实践项目、技能大赛等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社会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劳动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2 机械基础课程体系探索实践

教学团队以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职业基础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形成课程思政主体突出、元素特色鲜明、呈现形式多样的机械专业课程思政路径,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构“以创新能力为本位、以思政育人为主线、以模块化课程为主体”的机械基础模块化思政构架体系。

2.1 劳模精神引领,构建“设计—制图—制造—检测”模块化教学流程

针对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创新能力较弱以及工匠精神、团队协作能力、责任担当、职业素养不足等问题,将机械基础课程项目化、模块化,将全国劳模的工匠精神、探索精神、爱国精神等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建构“以创新能力为本位、以思政育人为主线、以模块化课程为主体”的“设计—制图—制造—检测”模块化教学流程,如图2 所示,鼓励学生对不便捷产品进行创新设计,虚拟模型设计建模,物理制造3D 打印和零部件的精度检测,在教学环节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提高学习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等。

图2 机械基础模块化课程思政架构体系

2.2 课程思政考核增强,提供课程思政教育保障

教学团队发挥师资优势,开发一体化教材、数字化教学资源、思政教学案例和课程公众号等,按“项目驱动,任务引领”设计教学环节,将课程思政元素贯穿教学全过程,建设并完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的考核评价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因此,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考核同样需要嵌入教学过程的全过程。以制图模块工程制图与数字化表达课程为例,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和课程思政目标达成进行综合评价,其中专业知识技能占60%,课程思政目标占40%。课程评价主体包含学生、教师、督导和企业,如图3 所示。

图3 工程制图与数字化表达制图模块考核评价及保障体系

2.3 创建“三位一体”思政育人评价监控体系,确保课程思政教学质量

针对思政育人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缺乏、社会监督及信息反馈不及时问题,教学团队按照多元评价、系统联动的方法,创建“后续课程、学生、企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政育人质量监控评价与反馈体系,如图4 所示。从学习过程、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强化思政育人质量评价,重视过程及结果监控,注重人才综合素质培养质量保障[4]。

图4 三位一体思政育人评价监控体系

3 机械基础课程体系应用成效

机械基础课程模块化体系的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过程中,形成166 个物化成果,包括研究报告、课程标准、教材、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一体化教学资源、学生专利、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等。模块化课程依据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企业需求进行了大胆的删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改革探索机械基础“四层次、八模块”课程,优化课程考核评价,创建“三位一体”思政育人评价与反馈体系,成果特色鲜明,应用效果显著。

3.1 优质教学资源的有效共享

在课程思政探索实践中形成机械基础课程模块化体系,制定机械基础课程模块化体系标准,开发一系列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和资源建设,包括三门省精品课程、两门国家资源库子项目课程、一门市优秀新课程、三门校精品课程、四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三部新形态教材,其中一部为省重点教材,一部为省“十三五”规划教材。

国内80 多所院校选用机械基础模块化课程学习资源,服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达30 万人。机械基础课程模块化体系中两门“国际在线开放课程”已成功在巴基斯坦等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应用,并得到一致好评。

3.2 教学团队的课程思政意识提升

教学体系改革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也提升了教师的个人能力,团队获评省高校“青蓝工程”人才1 人,获评省高级技师3 人,省级教学能力大赛6 人获奖,3 人获全国职教委教学比赛一等奖。基于课程思政的机械基础课程模块化体系的探索实践,获得了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团队成员整体教学能力和思政意识都获得提升,获市级“机械匠心”课程思政创新教学团队称号。

3.3 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依据国际标准和企业需求,对模块化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删减。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教学手段多样化,实现了基于模块化教学理念的课程改革探索,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注重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使学生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申报并获得专利授权37 项,其中有发明专利6 项。在市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26 项,其中,在“挑战杯”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获国家一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 项,在机械创新大赛中获省级奖8 项、国家级奖2 项。参加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9 项,毕业论文获省优秀论文团队奖3 次、省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奖3 次。毕业生职业综合能力显著提升,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4 结束语

机械基础课程是装备制造大类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前期基础的夯实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后续课程以及今后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苏州市职业大学高职学生和“4+0”应用型本科学生的装备制造类基础课程教学,以机械产业延伸为逻辑,构建基于创新人才培养机械基础“四层次、八模块”课程体系;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开发“设计—制图—样机—检测”模块化教学流程;以多元联动实时评价机制为手段,创建“三位一体”思政育人评价监控体系。不仅提高了苏州市职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师生的综合能力,还为其他院校高职和应用型本科的装备制造类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思路。

猜你喜欢
模块化课程体系机械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模块化住宅
调试机械臂
简单机械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按摩机械臂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