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幼儿园 杨丽彬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对筑牢立德树人基础,推动幼儿的未来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关键性意义。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石,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应当不断推动劳动教育的发展,使其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幼儿教育改革的需要。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具体特点,从幼儿的身边事出发,构建生活化课程,帮助幼儿树立劳动意识,提高劳动技能,从而推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使其在掌握劳动能力的同时,树立正确积极的思想观念。本文以幼儿劳动教育为核心,以构建生活化课程为教育手段,详细分析了当前幼儿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生活化课程对劳动教育的积极意义以及科学的实践路径,致力于推动劳动教育实现迈入全面育人的新发展。
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谋手脑相长,帮助幼儿提高自理与自立能力,引导幼儿在劳动过程中体会劳动的辛苦,感受到劳动的幸福。然而,目前劳动课程的目标定位存在一定的偏差,将知识传递和技能学习作为劳动课程的主要内容,而忽略了对幼儿劳动意识的培养,缺乏一定的劳动实践机会,致使劳动教育成果不理想、效果流于表面。劳动课程应当具备生活化的特征,给予幼儿足够的劳动机会,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将所学内容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将劳动课程的知识真正内化成自己的实际经验,在亲自劳动中养成积极良好的劳动态度与劳动观念。除此之外,不少教师依然秉持着传统思想,认为只有体力劳动才可以算作劳动,致使劳动教育内容缺乏丰富性。要想促进劳动教育成果的显著发展,教师就应在劳动中进行教育,用教育促进劳动。然而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只有劳动,没有教育”或者“只有教育,缺少劳动”的形式比较常见,致使劳动教育难以发挥实际作用。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了高度重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然而,不少幼儿园在劳动教育方面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设置劳动课程的时候缺乏层级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劳动课程中学习同样的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小班幼儿因为劳动难度大而备受挫折,大班幼儿因为劳动较为简单而丧失积极性,不利于幼儿劳动意识的形成。任何课程学习都应当是循序渐进的,劳动教育亦是如此。教师应当在劳动课程的设计过程中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把握幼儿最急需掌握的生活技能选择与制定课程内容,引导幼儿层层递进、一步一阶地掌握劳动技能,提高劳动能力。
家庭是幼儿的重要学习场所之一,家长对教育的态度会对教育成果产生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因此要想优化劳动教育,教师需要家长的配合,“双管齐下”,保证教育成果显著提高。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不少家长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还有一些家长存在严重的溺爱行为,以至于幼儿在家庭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劳动的机会。家长的态度与行为容易让幼儿养成消极怠惰的劳动态度,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不想干”“不愿干”“不会干”的特点。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构建生活化课程,有利于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帮助幼儿掌握生活必备技能,增强幼儿的自理能力与自立意识。生活化课程关注幼儿的成长日常,能够引导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要想提高劳动教育成果,教师就应当给幼儿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与锻炼机会,而生活化劳动教育内容在幼儿的实际日常中较为常见,幼儿有很多时间与空间进行反复训练,熟能生巧,掌握一项新的生活技能。以小班幼儿应当学习的脱衣服、穿鞋袜为例,这些活动是幼儿生活的日常,通过系统化的学习,幼儿可以在平时生活中反复实践,直到将所学知识内化成为实际经验。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长的溺爱看似是爱,实则是害。家长事无巨细的关心照料,容易使幼儿无法掌握必备的生活技能,即使会做也选择不做。而生活化的劳动课程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一现状,通过思想教育与行为教育让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的思想认识,在生活中独立自主地积极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将劳动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生活化劳动课程能够让幼儿意识到劳动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给幼儿提供更多的劳动实践机会。通过亲身劳动,幼儿能够感受到劳动的辛苦,也能够收获自豪感与满足感,并且推己及人地学会尊重和爱护他人的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劳动观念的养成是推动劳动教育成果的重要根基,让幼儿积极踊跃地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做,将劳动学习视为自身成长中重要的内容,从而实现劳动教育成果的优化与升华。
幼儿的发展阶段不同,能力与思维水平也各不相同,因此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学习统一的劳动内容是不科学的。基于此,作为幼儿园教师,应当从幼儿的具体情况出发,细化劳动课程内容。首先,教师应当明确幼儿应该通过劳动教育掌握哪些必备技能,收获哪些思想意识。其次,教师应当对小班、中班、大班幼儿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生活能力做出综合性的评判,并根据这些评价将幼儿应该掌握的内容细化到不同的学段,使劳动课程具体教学内容的难度呈阶梯式上升,让幼儿打好劳动教育基础,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劳动技能,在劳动过程中提高能力、养成习惯、树立正确的态度。
以“做好一件事”的劳动教学主题为例,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让小班幼儿学会为自己做一件事情,可以是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穿衣服等;让中班幼儿学会为班级做一件事情,可以是收拾班级中的图书角、给班级绿植区的植物浇水、擦拭班级的桌椅等;让大班幼儿学会为社会做一件事情,可以是收拾公共场所的垃圾、擦拭公共楼道的扶手等。这些事情都是生活中的常见劳动内容,通过细化分层,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都可以“做好生活中的一件事”。
优秀的教育从来不只是说教,而是“言传身教”。幼儿的思维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理解能力与领悟能力都有待提高,纯粹的劳动理论教育无法作用于幼儿的生活中,也无法影响幼儿的行为活动。基于此,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实际生活出发,深度把握生活中的教育时机,创设劳动教育的机会,让幼儿在生活中领悟、改正、学习,促进幼儿劳动能力的切实提高。
幼儿园阶段,幼儿难免会存在一些行为上的问题,如乱扔垃圾、浪费食物以及在日常行为中过度依赖教师……这些问题就是良好的劳动教育机会。当幼儿乱扔垃圾时,教师可以让幼儿亲自收拾垃圾,让其感受到劳动的不容易,从而提高幼儿珍惜劳动的思想。当幼儿浪费食物时,教师可以“惩罚”幼儿为幼儿园中的蔬菜园浇水施肥一周,让其感受照料植物的不易,从而引导幼儿珍惜粮食、改掉浪费的坏习惯。当幼儿过度依赖教师、自己能做的事情也不做时,教师可以利用讲故事设计具有趣味性的劳动情境,调动幼儿自理自立的积极性,并通过表扬与夸奖,让幼儿感受到劳动的收获与满足。好的教育不仅局限于课堂,而是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填满幼儿成长的方方面面。
劳动教育的内容不仅局限于知识教学,还在于技能培养。基于此,教师就应为幼儿的劳动教育设计一定的内在驱动力,通过任务设计引导幼儿加强劳动技能的训练,让幼儿定时定量地进行劳动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儿的劳动素养,让幼儿真正掌握所学的劳动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设计具有切适性的劳动教育内容,让幼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能力,将教育教学效果真正发挥在实践过程中。
以叠被子这项基础技能为例,教师在完成教学活动后为幼儿设置阶段性的任务。在学会叠被子的初期,教师可以要求幼儿在教师或家长的辅导下完成叠被子的活动。过了一段时间,幼儿的经验技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教师就可以要求幼儿独立完成叠被子的任务,逐渐提高效率与质量。当幼儿已经完全熟悉了这一任务,教师就可以让其帮助并引导小班幼儿进行叠被子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任务设置,幼儿增强了劳动技能,由生疏到熟悉,由熟悉到完全掌握。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幼儿学习的主要阵地之一。基于此,要想提高劳动教育成效,教师应注重家园结合,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与科学策略传达给家长,让家长在实际生活中对幼儿的劳动活动进行科学引导,只有当家园双方在教育理念方面达成共识,“双管齐下”时,劳动教育效果才能得到切实发展与提高。不仅如此,家长还要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幼儿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真正实现在实践中学劳动、在实践中进行劳动的教学目标。
首先,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家长群、家长会等途径,使家长提高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且将幼儿在劳动教育中所学的知识技能及时传递给家长,帮助家长更好地进行教育指导。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劳动教育的具体内容制定一些关于家务辅导的小任务,引导家长关注并督促幼儿在家庭生活中的劳动状况,并将具体情况直接反映给教师,便于教师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任务;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家长之间进行沟通合作,通过分享幼儿的劳动经验等方式,促进教学效率与成果切实提高。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幼儿园可以开展“主题型”劳动教育,利用好大自然这一“活教材”,让幼儿体验劳动的全过程,提高对劳动价值的认识,将“劳动光荣”的传统美德内化于心。
首先,幼儿园可以在教室内设置“体验区域游戏”,设置不同的劳动场景,提高幼儿的劳动能力,增强幼儿的劳动热情。例如,幼儿园可以设置“我是小厨师”,定期引导幼儿制作一些低难度的美食,让幼儿分享劳动成果;还可以设置“今天我当家”,鼓励幼儿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同时布置幼儿园教室、打扫班级。
其次,幼儿园可以利用自然环境,让幼儿感受劳动的快乐。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开辟出一块小小的“农田”,让幼儿自行参与耕种过程,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负责不同的任务——小班幼儿负责浇水;中班幼儿负责清理杂草、整理菜畦;大班幼儿负责耕种、设立围栏。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着不同的任务,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了满意的成果,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
最后,幼儿园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社会调研”活动,设置“寻找幼儿园最美劳动者”“我身边的劳动者”等活动,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与思考,更好地理解劳动过程。除此之外,幼儿园也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竞赛,让幼儿利用课余时间用劳动帮助自己和身边的人,在“生活化”的情境下增强劳动观念,提高劳动教育的全面性,丰富其内涵,让劳动教育真正发挥意义与作用。
综上所述,基于生活化课程视域下推进劳动教育是幼儿阶段劳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与效果,让劳动教育真正在幼儿的成长中发挥作用。基于此,作为幼儿教师,应当深入挖掘当前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生活化课程对劳动教育的积极影响,并运用科学策略,通过细化劳动课程内容、创设劳动实践机会、设计劳动任务、注重家园结合以及结合具体园本的方式,让生活化劳动课程在劳动教育中发挥奇效。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2020 年度立项常规课题“‘活教育’理论视域下的园本课程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JJKXB20—116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