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语文课堂为学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

2023-09-01 09:11甘肃省天水市招生考试办公室张朝晖
天津教育 2023年19期
关键词:想象力语文课堂想象

■甘肃省天水市招生考试办公室 张朝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想象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课程学习中一项关键性的能力,在学生的阅读与写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义务语文课程标准》也多次提及学生想象力培养的内容,分门别类地规定了学生不同学段的想象力培养要求。基于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顺应当前的教育理念,深刻认识到想象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运用科学的策略丰富语文课堂活动,让语文教学为学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本文围绕“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想象力培养”这一主题,详细地探究了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积极影响,以及想象力培养课程设计应当遵循的具体原则,论述了具体的实践路径,以期让语文课堂绽放想象力的光芒,推动学生思维能力切实发展。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现实意义

(一)顺应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理念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长,应试教育模式下培养的人才已然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顺应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推动学生创造能力与思维灵活性的提高,帮助学生打破固化思维,勇敢思考、大胆创新,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真正落到实处。

(二)推动教学效果的提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课堂呈现“师主生从”的状态,这种教学模式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想象空间,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高。单向的师生交流无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本该有的思维发散与碰撞,致使教学流于形式,无法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深刻理解与认识。而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则给了学生更多理解与思考的自由,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降低语文教学的抽象性与理解难度,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具体地学习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实践经验。

(三)构建高效率、丰富化的语文课堂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可能让学生产生畏难与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的长远发展。而注重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意味着教师需要打破传统固化的教学形式,丰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给予学生更多体验的机会、表达的权利以及想象的空间,真正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给他们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参与度会显著提高,能够切实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并用所学知识彰显想象力的魅力。

(四)顺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升初的考核趋势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小升初考试的内容得到了优化。“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已然无法满足当前的考试要求,语文考试更多地侧重于对学生思维能力以及知识运用灵活性的考查。基于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显得重要且必要,能够让学生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画面,从而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也能让学生在写作时基于主题进行“奇思妙想”,写出别出心裁、眼前一亮的优秀作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语文学习成果的提升提供了坚实保障,能够让学生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彰显实力。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想象力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小学阶段,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想让语文教学为学生插上想象力的翅膀,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兴趣要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让所学知识对学生有启迪。趣味性原则要求教师不仅要深入挖掘教学活动中想象力的因素,还要立足于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创多样化与丰富化的教学路径,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最重要的是,在想象力培养与提高的过程中,学生应当深刻感受其中的魅力与价值,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思维转变,在兴趣的驱动下、在热情的引领下自觉主动地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语文学习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二)主体性原则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师为主、生为从”的课堂教学模式屡见不鲜,学生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习兴趣低下、成效不佳。然而,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与当前的教育理念相违背,更不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更是在教学实践的方方面面得到了充分体现。因此,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遵循主体性原则,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给予学生一定的思维发展时间与自由空间,让学生凭借想象力的翅膀自由翱翔。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只能发挥引导作用,不能过度主导学生的思维,要调动学生思维的能动性,让学生大胆探索,将想象能力真正内化成为自身的实践能力。

(三)实践性原则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较为盛行,理论教学往往多于实践活动,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真正内化成为自身的实际经验。在想象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时刻遵循实践性原则,“抛砖引玉”地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锻炼,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练习、在实践中感悟,让想象力真正成为自身的一项能力。不仅如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应当仅将想象能力的培养视为语文课堂的一种活动与任务,更应当加强其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让想象能力装点学生的生活,提高教学效率与成果。实践性原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想象能力培养的效率,还与新时代背景下对全面发展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谋而合,可以说实践性原则既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显著提高,还体现了教育理念和策略的革新与进步。

(四)层次性原则

在想象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把握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展开学习活动。有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恨不能让学生一下子就掌握想象力运用的要领,推动想象能力快速提升,这种想法有悖于学生真实的学习能力,容易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与抵触心理,不利于想象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中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秉持层次性的基本原则,尽可能在教学实践中循循善诱,为学生搭建起可供攀登的学习支架,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提高想象能力,也让学习成果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想象力的实践路径探究

(一)重视“识”与“用”,通过生词促想象

小学阶段,尤其是中低年级阶段,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头戏”,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不少学生在识字解词方面存在着学习困难,究其根本,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太过于固守成规,没有运用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的培养与这些基础知识的教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想象力的提升既能够推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基础知识的教学又能成为学生想象力的起点。基于此,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重视“识”与“读”,通过生词教学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有规律可循,对学生想象力的要求也呈现逐步提高的态势。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在小学一年级上册的识字(一)中,学生学到了“天、地、人”等字。教师在这一部分教学活动中就可以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与理解。例如,教师可以在对“人”这个字的教学活动中画一个小人,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与“人”字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观察不难发现,“人”字就像一个在大步行走的小人,既提高了想象力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在“人”字的基础上引入“天”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理解记忆这个字,学生通过思考很快得出结论:“天是一个张开双手大步向前的人头上有一‘横’,人走路时头顶着天。”这种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汉字具象化,推动了学生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在小学中年级阶段,识读的活动从侧重于“字”转变为侧重于“词”。例如,在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学生接触到了“上天入地”“刀枪不入”等四字成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词语展开想象,描绘词语所展现的画面,促进学生的理解与体悟,让学生从“死记硬背”发展为“灵活记忆”。

(二)强调“读”与“用”,重视阅读引想象

如果说字词学习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根基,那么阅读教学就是发展想象力的重要活动。要想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阅读文本中所呈现的动人故事与精彩纷呈的场景,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将文字通过想象转化为具体的画面,在阅读教学中促进想象能力的升华。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清平乐·村居》的教学为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恬静美好的乡村图景。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会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翻译诗词,然而这种教学手段无法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诗词之美,更无法真正体悟到诗中描写的画面。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通读诗文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描写诗中的情境,可以适当增添一些合理的想象与补充。通过这种创新型的练习形式,学生能够将文字内容变成生动的画面,那个遥远的乡村仿佛就坐落于眼前,这种教学策略既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促进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认识与理解。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所学课文,为学生的想象力设置一个新的起点。以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完成这一课的教学任务后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如果你变成一棵树,你会做什么?你会遇到什么新鲜事?你与作者的经历会有什么不同?”这一连串的问题成功打开了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让学生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想象,创造出具有独特个性的情节。

(三)结合“写”与“用”,以读促写激想象

写作是学生想象力培养成果最有效的反馈,能够直观地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够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激发想象力。基于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每一次练笔,为学生想象力的提升提供一个“起点”,让学生的想象能力腾空而起、扶摇直上。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课《将相和》的教学为例,在完成这一课的教学活动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所学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续写,发挥想象,猜测一下后续的故事发展。有的学生的续写内容中规中矩,写了蔺相如与廉颇从此之后十分和睦,共同助力战国的发展。有的学生写的内容情节跌宕起伏,廉颇又有几次“居功自傲”,而蔺相如又用巧妙的手段让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还有的学生“别出心裁”,写了蔺相如渐渐也有了骄傲自满的倾向,廉颇用自己的经历说服了蔺相如,二人重归于好……续写为学生想象力的运用奠定了基石,既能够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又能够让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有理有据、有所依托。

想象力是写作的必备技能,教师应当运用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方式,为学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让学生自由地翱翔在语文学习的天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满足新时代的人才需求、顺应小升初的考核趋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推动语文课堂朝着多样化与高效化的进程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基于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运用科学的策略,在想象力培养的课程设计中遵循趣味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以及层次性原则,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让想象力训练潜移默化地渗透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当抓住“生字词学习”“阅读文本理解”以及“写作训练”三要素,让学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勇往直前,让语文教学真正绽放思维能力的光彩,体现教育理念的发展与变革。

猜你喜欢
想象力语文课堂想象
快乐的想象
看见你的想象力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打开新的想象力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