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林业类高职院校开展生态扶贫研究

2023-09-01 03:12张凤英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3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乡村振兴高职院校

张凤英

摘  要  新时代背景下,林业类高职院校以林业专业(群)特色优势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为现代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输送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产业人才。通过产教融合,脱贫方式从治标转为治本,是革命老区赢得脱贫攻坚战的重要路径。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为例,探索新时期林业类职业院校与中小微农林企业协同育人,共建产业学院、职教集团(产教联盟)等形式,开展生态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  产教融合;生态扶贫;高职院校;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3)03-0011-04

1  林业类高职院校在生态扶贫中的作用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新时代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林业类高职院校在服务区域发展过程中精准实策、因地制宜开展产业帮扶,是生态扶贫的重要社会力量之一。

1.1  生态扶贫的重要参与者

高职院校以人才、资源等优势通过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形式参与生态扶贫各环节。林业类高职院校具有林业生态方面的专业特色,长期扎根沃土,深耕“三农”事业,在专业农林技术人员培训、职业农民培养、产业精准帮扶等方面具备独一无二的优势。因此,应结合地方产业分布与特色,充分发挥学校技术、专业及专业群优势,提供适合当地产业发展的技术指导与推广服务。

1.2  精神扶贫的生力军

扶贫先扶志,生态扶贫过程中,林业类高职院校聚焦于精神与教育扶贫,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通过教育拔出贫穷之源,消除贫困的代际传递。通过培育热爱林业、耕于林地的职业精神,开展农林技术培训等提升精神扶贫的成效。此外,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免学费,实施学习与生活补助,实践精准扶贫。除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外,辅导员还专门开展心灵引导,将教育扶贫与精神扶贫两者有机结合。

1.3  开发扶贫的有力践行者

开发式扶贫指的是采取经济与市场的途径,在贫困地区强调以改造生产条件的形式,从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着重从贫困区域与人口出发,对致贫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因地施策,整合优质资源,激发贫困地区脱贫的内生发展动力,落实精准扶贫要求,同向聚集精准发力。林业类高职院校利用人才、技术等优势,为定点帮扶地区带来新理念、新思想、新技术,引进新项目、开拓新市场。此外,通过政策宣讲,将培训开到林场,研究适合当地产业发展的农林产品开发,实现乡村振兴对接,提升农村地区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2  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生态扶贫的重要手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林业类高职院校参与生态扶贫工作的重点就是要以产教融合、校企一体为指导。从产教融合的视角,结合本地产业发展与区域特点,加强同中小型企业的合作,将专业教育教学融入区域产业发展,将生态扶贫工作与专业(群)建设相结合,共建产教融合服务平台,真正承担起服务精准扶贫的伟大使命。

2.1  有助于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工作

林业类高职院校与林业中小微企业共建职教集团(产教联盟)等平台,有助于产品前期的市场调研,构建产学研一体产品开发路径。同时,将进一步加强农林技能培训,在产品开发、技术投入、电商营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平台以培养高素质基层农林类技术技能人才为主,通过技能的培养,使受训人员成为农林产业发展的专家,对促进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一方面,产教融合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教学条件与技能实操机会,林业类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与区域农林产业发展进行有效对接。生产管理实践过程中,学生理、实、做一体,真正地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技能操作中,切实培养生产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产教融合平台注重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这也与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方向趋同。

2.3  有利于促進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以就业为基本导向,培养面向生产与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初衷。精准对接林业行业发展趋势,精准掌握企业岗位专业技能,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中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林业类高职院校协同林业行业、企业,坚持“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理念,开发适应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产品、技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人才、开发新产品及提供社会服务的功能。高职院校与产业发展的有效对接,将企业的优势资源引入人才培养与教育中,将进一步完善优化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

3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助力生态扶贫的实

践探索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实现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政之所往,更是民心所望。在这场“战役”中,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职业教育”为重点,将提升劳动者素质作为扶贫攻坚的关键,将精准扶贫和产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政、行、校、企联动定位实施,积极探索农科教相结合、多领域协同的综合服务模式,在“三农”人才培养、农业产业、农村乡镇规划、生态环境、美丽乡村产学研和实践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实践,使之成为深化农村改革、促进赣南原中央苏区脱贫攻坚的有效方式,彰显了职业院校主动服务地方、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与担当。

3.1  多元聚力联动,搭建服务平台

2012年11月,学院牵头组建职教集团。集团现有校、政、行、企、研等成员单位141家。集团成员多元联动,建立产教融合长效机制,搭建产教融合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实现了资源的共建共享。学院与章贡区人民政府、信丰县人民政府共建乡村振兴学院,与南康区政府共建南康家具学院。现已建成江西省森林菌物资源综合开发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绿色生态家具工程中心、油茶工程中心、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6个应用技术研发中心。这些平台既为赣南原中央苏区产业扶贫提供人才、技术支持,同时也是职教扶贫的“造血”平台。通过校企、校校共建共享校内外实训基地或是由政府牵头、校企融合,共建共享实验室、应用技术创新协同中心等形式,积极引导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等民生工程,打造精准指导、精准培训、精准实施的产教融合服务平台,实现区域产业人才精准培养、技术精准推广、产品精准营销的产教融合共建共享机制,同时又为学院学子及毕业生提供了实践基地及就业岗位。

如学院与南康区政府共建的南康家具学院,以扶贫家具产业为载体,以家具产业技术人才培训为重点,形成了多方联动的利益机制,为中国(中部)家具产业基地培养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助力赣州市最具特色、规模最大的产业集群(江西省14项重点产业之一)现代家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南康区政府与学院共建的项目纳入其产业发展规划中,从而解决南康区家具产业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学院借助专业优势,科学评估区域家具产业资源,精准施策,帮助贫困人员实现产业致富。近三年来,学院先后在赣南18个乡镇开展家具类讲座45场,培训家具行业人员约20 000人次,有效提升了家具产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与职业技能,为江西自由王国家具有限公司等12家南康头部家具企业提供产品研发及技术服务,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近亿元。

3.2  共谋乡村振兴,多措并举筑牢根基

3.2.1  聚焦乡村人才培养,打造三农人才之基

学院地处经济欠发达的江西赣南革命老区,培养的学生很大一部分都来自当地的18个县区。扎根赣南60余年来,学院为老区输送了大量优质毕业生,为地方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近年来,通过开展高职扩招、林业“三定向”、对接会昌珠兰、瑞金职中等中职院校,高质量地开展赣南特色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培训等工作,培养了一大批扎根老区的高素质乡村应用型人才。2020年,在首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上学院选手包揽家具制作项目金银牌,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高职)中位列全国第2名。

3.2.2  深耕乡村旅游项目,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学院多次派出专业团队到于都、赣县、兴国、会昌、龙南等地参与旅游规划和产业扶贫建设,为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如依托园林技术、旅游管理等专业,为于都仙下龙溪村编制《于都仙下龙溪村乡村旅游概念规划(2019—2023)》,开发建设以生姜种植观赏养生为核心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大村落;为赣县区大埠乡杨雅村等多地制定乡村旅游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为当地政府进行产业建设,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3.2.3  依托学校专业优势,支持农业产业发展

依托学院创新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林业技术、中草药栽培技术、家具制造与设计、园林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优势,对接赣南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指导群众开发农业新品种,进行新成果与新技术的转化、集成与推广活动,推动农林科技应用与推广,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在政府的支持下,结合地方农林资源条件与现代农林发展特点,学院大力引进高端技术与推广普及农林科技成果,建立江西省森林菌物资源综合开发工程研究中心、油茶工程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将农林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通过对口帮扶服务赣南乡村油茶、中草药、肉牛、巴马香猪、食用菌等产业发展,通过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开展金线莲、蓝莓、铁皮石斛、脐橙等科研成果推广与技术服务。此外,还为科技示范户、农林类生产专业户、涉农林类企业等提供技术、信息和服务,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种植技术水平,实现脱贫。与此同时,这些农林类产业成为学院学子实习、实训大后方及职业技能试验场,如林业、园林、园艺、电商等专业的不少贫困学生毕业后创办了自己的企业,部分学生直接服务赣南原中央苏区农业产业,扎根农业,成为当地创新创业的典范。

3.2.4  致力乡村绿色发展,助推乡村生态振兴

充分发挥学院林业、生态、环保、旅游等方面人才优势,为农业绿色发展、生态资源价值实现、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技术咨询、科技支撑与推广服务,助力乡村生态振兴。学校多名教师被遴选为赣州市环保局专家库成员,积极参与企业项目的环评评审、清洁生产审核等工作;师生积极参与编制完成宁都等12个乡镇的农村环境连片区开展综合整治工作项目;对全区、县境内有污染源的单位及个体经营户,进行包括工业污染源等开展抽样调查,对第三产业主要涉水污染源进行分析测算,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3.2.5  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助力文旅商农融合

传承发展赣南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与信丰油山共建红色研学教育基地,提高文化服务质量,提升文化服务效能,推动乡村文农商旅融合。研学基地以农业、商业、旅游业相结合的形式展开,因地制宜开展基地项目建设,基地产品多样化。此外,与章贡区人民政府多次洽谈共建乡村振兴学院,在“以人才培训、技术服务为切入点,推进产教融合和示范点建设,形成有影响的乡村振兴学院”模式上达成共识。

3.3  创新培养模式,提升个人造血能力

自2014年始,學院就针对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匮乏这一问题,与省林业局共同开展了林业基层技术人员的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三定向”模式,至今已为江西省林业行业培养了基层林业技术人员982名。其中,林业技术专业还创新实施了“以产治学、由产至教”的人才培养路径,人才培养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针对部分2014、2015级“三定向”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反馈,具有本地户籍的“三定向”专科生能吃苦,上手快,有“三农”情怀,熟悉农村工作环境,扎根基层的思想稳定,实现了政府、高校、用人单位与学生本人“多方共赢”,深受干部群众的欢迎和好评。此外,积极发挥省林业行业人才培养基地的重要作用,依托江西省林业人才培训基地、江西省退役士兵培训基地、赣南电子商务培训基地,围绕江西省森林质量提升、良种良法技术等,多形式开展多类型多层次的农林培训与农民技能培训工作,提升了乡村基层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仅2022年上半年,学院就先后承办了全省森林旅游与康养技术培训、全省自然保护地管理技术培训、江西省林业基层技术人员培训等,搭建了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平台。

3.4  精准设置课程,定制培训成果显著

针对职业教育培训课程的供给与农户实际需求,学院设计了广泛的适应性培训课程体系,编制了针对性强的培训项目及课程,打造了基于供给与需求、要求与能力互补且契合度较高的课程超市,形成了多样化、多形式的培训课程菜单,供政府、行业企业、培训学员选择,推进了农民工与课程设置、产业经济以及行业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依托农林业类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学院开设课程注重居民文化积淀、职业技能、“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内容。如2018年,学院根据于都县全面脱贫攻坚工作安排,对于都县全县进行前期调研,建档立卡,开展贫困劳动力培训,结合当地实情,开设了油茶生产技术、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光皮树扦插育苗及丰产栽培技术等课程内容。培训时间1个月,覆盖了于都县23个乡镇,培训人员达1 600余人。培训后还追踪、关注农民工职后表现,提供职后培训提升服务,强化农民工的职业稳定性与持久性,农民技能培训后再就业率为97%。2021年,学院与赣州以诚农旅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蔬菜园。针对当地的一些菜农,提供免费的专业技术指导,直接带动了20多名农民本地就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智力与技术。

2020年,学院在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江西省选拔赛中获得两金两银,并顺利入选农业农村部、教育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拟推介名单。作为一所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的高职院校,学院切实担负起服务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任,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的优势,精准把握乡村发展的重点、难点、痛点和具体需求,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提供全方位支持。

4  结束语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是全国高职院校开展生态扶贫、服务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学院在结合自身专业(群)发展特点,助力生态扶贫、乡村振兴道路上不断总结经验,完善优化,主动担当。其中非常重要的经验即为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引领作用,创新扶贫思路,充分发挥合力优势,激活内生动力。总之,无论是精准扶阶段还是乡村振兴阶段,林业类高职院校都是精准扶贫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不可替代的精锐力量。

5  参考文献

[1] 耿立春,浦磊,杨华昌,等.农业类高职院校产教联盟在精准扶贫中的实践研究[J].云南林业,2020(7):49-51.

[2] 胡军,杨和平.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深度贫困区的产教融合与实践效能:以三峡库区为例[J].职教论坛,2018(8):134-138.

[3] 张育松.职教集团助推精准扶贫的战略考量[J].现代教育管理,2018(7):73-78.

[4] 姜樂军.我国职业教育面向农民工精准扶贫的价值、举措及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18(18):50-53.

[5] 林艺芳.产教融合平台与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41-44,59.

[6] 曾武祈,郑翠红.高职院校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与分析[J]. 教育评论 ,2018(7):41-43.

[7] 费晓映.精准扶贫理念下高职院校帮扶形式拓展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7):30-32.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乡村振兴高职院校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