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铺就幸福路

2023-08-31 21:05王帅杰李杉徐铭
时代报告 2023年7期
关键词:香蒲小田冬菇

王帅杰 李杉 徐铭

息县:小田并大田 集中谋发展

7月5日,走进河南省信阳市息县包信镇香蒲园村,放眼望去,田地阡陌纵横,田如棋、渠如网,宛如棋盘。昔日的低效田、碎片田、撂荒田正逐步变成高产田、整片田。

一路走来,见到香蒲园村合作社负责人马正明正组织合作社员在玉米地里除草。据马正民介绍,截至目前该村已完成土地流转2720.29亩,占全部耕地的73.95%,剩余958.32亩,全部实现了一户一田。

“干了大半辈子的农活,现在也该歇歇了,我只留一小块地种菜,其他土地都流转出去了,一亩地600元,年底还有分红,平常没事还可以去打工,农忙时候不用来回跑了,比自己种地划算。”香蒲园村村民马明洲对记者说。

提起以前的耕地,村民张春文掰起手指算账,以前家中20亩地被分为8块,地过于零散,根本无法种植。现在经过村里重新规划分地,几小块合为一大块,光种地成本每年就能省下三四千块钱。

“小块地”耕种已成为农业“大烦忧”:地块碎、品种杂、卖不出好价,机械收种耗时费用高,防病治虫投入大效果差。

香蒲园村支部书记马波介绍,刚开始村里推行“小田并大田”,村民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镇里的干部就来给村干部讲,讲明白了,再给村里人开会。

果不其然,会上发生了争论:大部分人都觉得是好事,但也有人担心要推掉田埂集中流转,村民就说难度很大,有人怕推掉田埂,分不清哪块田是谁家的;有人怕将来恢复时,自家田块面积会减少;有人擔心流转后,流转费拿不到手;有人担心土地集中流转后,过去自给自足种菜的地方就没有了;还有的不愿意流转,就是想自己种地。

于是,包信镇党委提出依托村党支部办合作社,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确保农民不受损失。马波说:“我们村多次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由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党员代表拿出‘小田并大田’方案,明确合并时间、合并地块、丈量小组成员名单等。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获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后,让村民签字确认后实施。再推选土地丈量人员,负责各户承包地块勘察、面积核查。采取抽签方式确定农户选地先后顺序。”

农村情况复杂,农民诉求多样,不能为了推动工作而强行压倒不同声音,而是要因村制宜、因人制宜。包信镇党委书记易明亮介绍,镇里建议该村成立了由村“两委”干部、后备干部和种植大户组成的合作社,合作社与村民直接签订土地流转协议,以书面形式固定村民土地流转面积,村合作社每年6月份按时发放土地流转金。对于确实不愿意流转的,把最便利、最优质的地块分给不愿意流转的村民,实行“一户一田”,本着先易后难,一家一户做工作、一组一庄地推进,由组到村,循序渐进。

“小田并大田,逐步解决了土地细碎化问题,减少了地边田埂、地边沟,增添了土地使用面积。大马力农机派上了用场。收割成本每亩节约10块钱,俺们合作社先后投资购买了收割机、旋耕机、播种机等大中型机械和农具都用得上。今年我们和花花牛乳业集团签署订单,两千多亩全部种的玉米,统一从厂家采购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产量和品质也有保证。”提及田块合并,香蒲园村合作社负责人马正明有说不完的话。

香蒲园村的做法引得全县各乡镇纷纷效仿。近段时间,息县集中精力多管齐下全力推进“小田并大田”“碎田变整田”工作,推动辖区各村(社区)农田向“优质、集中、连片”“抱团发展”转型,壮大村集体经济。

“息县是农业大县,最大资源就是土地资源,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围绕土地做文章。”息县县委书记、县长管保臣表示,“‘小田并大田’暨‘一户一田’+生产托管服务模式,这项措施顺民意、得民心,我们将在更多具备条件的村,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推动农田‘优质、集中、成片’,着力破解‘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难题,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步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

安阳:小冬菇铺就致富路

“我们村头茬儿冬菇丰收了,今年6月出菇2万多公斤,产量可观,品质也好。”河南省林州市五龙镇城峪村党支部书记侯海红说,“别瞧这冬菇小,却能为村民铺就致富路。”

7月4日,在该村冬菇种植基地,只见湿漉漉的大棚内,整齐码放着一排排像小枕头一样的菌棒,几名村民正认真地检查着棚内温度、湿度和菌棒培育、存放情况。“过去利用人工给菌棒注水,不易吸收,都浪费了。装上喷灌设施和定时器后,比人工浇水节省一半的水量,且注水均匀,一株株菌棒开出朵朵冬菇,不仅肉质饱满、个头匀称,口感也非常劲道。吃过城峪冬菇的人都说好吃。”侯海红摘下一朵冬菇笑着说。

城峪村位于五龙镇东部,地处山区,气候宜人,为食用菌种植提供了极好的生长环境和生产条件。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五星”支部创建,城峪村依托独有的气候和资源优势,2020年开始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特色产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建大棚种植冬菇,并注册“城峪山货”品牌,把山沟里的优质农副产品端上更多人的餐桌。

该村以党建为引领,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干事创业激情聚在推动产业发展上,采用“党建+合作社+村民”模式,与村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统一进行种植计划安排、菇棒菌种培育、农事生产活动管理,并按统一标准进行统购统销,让冬菇有稳定的价格和销售渠道。通过统购统销及雇用本村和周边劳动力开展生产活动,不仅解决了劳动力家门口就近就地就业,还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自从有了冬菇基地,俺每天过来采摘、分拣、装箱、入库,一个月能挣两三千元。在家门口打工,不仅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还能挣钱补贴家用,俺这日子过得可美。”城峪村村民胡香云笑着说。

“食用菌种植是周期短、见效快的产业项目。在推进乡村振兴和‘五星’支部创建过程中,城峪村因地制宜,把冬菇产业作为兴村富民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村民增收。镇里还协调解决了生产配套机械等问题,实现了食用菌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助力城峪村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五龙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城峪村冬菇基地已建成冬菇大棚14座,共8000余平方米。品相好、口感佳的冬菇销往鹤壁、新乡等地,去年收入20余万元。”

侯海红满怀信心地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冬菇产业做文章,扩大种植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同时大力发展手工粉皮制作和花椒种植,打响‘城峪山货’农副产品品牌,确保增收动能不减,让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金名片’。”

信阳市浉河区:深山种下“致富兰”

7月6日一大早,在信阳市浉河区李家寨镇水口庙村国香兰苑种植基地,一盆盆高挑优雅的兰花整齐排列,修长挺拔的花茎、青翠鲜活的花叶惹人怜爱。“别看这小小一盆,名贵品种能卖到几十上百万元。种植兰花,真是让我们大伙儿都走上了致富路。”基地负责人吴法力一边打理兰花一边说。

据悉,水口庙村地处大别山浅山丘陵地区,地理位置偏僻闭塞。长期以来,该村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外出务工和在家务农。

2018年11月,在北京打拼多年的水口庙村村民林玉成怀揣着致富不忘家乡的情怀,毅然回乡。“我的家乡很适合兰花生长。我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带动同乡养兰,带领大家共同致富。”林玉成说。

在村“两委”的协调支持下,在林玉成等乡贤的带动下,很快,5座养兰大棚拔地而起,素心、大花蕙兰、墨兰、春兰、寒兰、四季兰、建兰等品种的兰花争相在水口庙村绽放。

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民投身兰花种植产业,林玉成等人也主动帮扶种植户,到现场手把手教他们种植技术,为他们答疑解惑。“兰花种植带动了村里80多人就业,让村民既照顾了家庭又增加了收入。同时,美丽的兰花也引来了一拨拨游客,助推了餐饮、文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口庙村党支部书记刘治伟说。

近年来,浉河区抢抓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契机,积极探索、多管齐下,着力推动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该区坚持以绿色发展、品牌发展、特色发展为引领,立足特色产业优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龙头带动作用,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大产业规模,努力实现产业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下一步,我们要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号召更多的村民共同参与兰花种植,让兰花成为村里的‘致富金花’,让村民实实在在尝到特色产业的甜头。”刘治伟坚定地说。

猜你喜欢
香蒲小田冬菇
端午节——碧艾香蒲处处忙
案头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鸭梨冬菇汤治燥咳干咳
奇异的香蒲
香蒲属植物栽培与管理
梨汁炖冬菇治疗咳嗽
大地的耳朵
大地的耳朵
小田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