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龙
侯明用雙手使劲搓着脸,又仰头望着天花板,“唉——”长叹一声,十指抓着头发。
“侯明,请坐好!把你的忏悔书写好。”办案人员提醒他。侯明连忙调整好坐姿。
侯明曾是某省一家市直单位的“一把手”,在36岁时就已是正处级领导,是家乡人的骄傲。他也曾踌躇满志,心想着干完这届后,再争取进入厅局级干部之列。然而,在这个关键时刻,有人举报他贪污受贿。随后他被纪检监察人员带到了办案留置点。
面对办案人员的询问,侯明不是保持沉默就是说“不懂”,后来干脆以“不记得了”为由,拒绝配合办案人员的调查审查。他私下盘算,这些年收的“感谢费”“辛苦费”,一旦向组织交代,够他蹲个几十年了。他把那些兄弟朋友在脑海里过了一遍又一遍,一张脸一张脸地过:那个刘总,就靠一个饭局,我就帮他赚了上百万元,他给的感谢费仅是他赚的十分之一,他应该不会出卖我;那个张局,他侄女的学历有瑕疵,我私下运作把她调入一个福利比较好的单位,给我点辛苦费是应该的,他肯定不会出卖我……至于那个老魏,那就更不用说了,这些年跟着我赚得盆满钵满,豪车都换了好几辆,他应该也不会出卖我。
侯明心里稍微镇定了一点,这次也许是纪检部门的例行谈话,硬扛几天就可以出去了。
侯明高估了自己的判断,也低估了办案人员的能力。这几年针对他违纪违法的举报一直不断,纪检监察部门一直在关注,办案人员也一直在收集整理他违纪违法的证据。
当办案人员拿出在侯明老家池塘边挖出的两箱违规所得的钞票照片时,他一下从凳子上滑了下来,瘫坐在地上,看护人员搀扶了两次,他才坐稳。想到老父亲无脸面对乡邻、年幼的儿女在学校抬不起头做人,想到贤惠的妻子在单位招人非议……他掩面啜泣。
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侯明知道再抵抗也是徒劳,便老实地向办案人员交代了自己的违纪行为,争取宽大处理。
在写忏悔书时,侯明写了几次都被退了回来。办案人员说他对自己的错误剖析得不够深刻,没有写到重点上。
谈话室里静得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侯明的脑海里不由得浮现出一幕幕往事……
侯明出生在一个山旮旯里,祖辈都在地里劳作,他是家里三兄妹的老大。读书时,父亲让他以隔壁村考上大学的王二娃为榜样,他也争气,从小学到大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在学校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毕业就进了机关单位工作。
刚进单位时,侯明不知从何做起。单位领导对他说:“小伙子,你看我们单位的周科长,年年都被评为优秀,你就以他为榜样,好好跟他学习,前途无量。”他从此有了目标,找到了参照物,开始认真钻研业务,不懂的就问同事、问领导。很快,他成了单位的业务骨干,各种荣誉随之而来。领导也赏识他,一步步把他提拔到领导岗位上。
坐上单位“一把手”的位置后,侯明的事务更加繁忙,应酬也跟着多起来,身边围绕的都是大企业家,出入的都是高消费场所,不过买单的都是那些从他手里拿工程的企业负责人。
开始侯明也推辞。“侯哥,你让我们发财,我们总要表表谢意,再说吃顿饭又没有什么,就当是搞好政商关系。”某企业负责人说。他想也对,反正吃饭也不会犯什么大错误。
求他的人对他唯唯诺诺,下属对他毕恭毕敬,每次出门都是前呼后拥……侯明开始享受权力带给他的快意。
侯明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凭什么他们出门都是豪车接送,住的都是洋房别墅,穿的都是奢侈品牌?而自己却住在老旧小区,每月领着几千元的薪水。他不甘心,自己每年掌管着上亿元的工程项目,却领着微薄的工资。他开始考虑积攒未来退休后的旅游资金。
没过几年,侯明不仅在老家盖起了三层小洋房,把城里的住房买到了“富人区”,还把儿女也转到了私立学校。当然,这些都有人帮他买单。
为显示辉煌的过去,侯明在老家的洋房里空出一间来展示他从小学到大学的奖状,以及工作后获得的荣誉证书,还给那间房起名叫“励志屋”。
每当逢年过节有人去拜访时,他都带他们去“励志屋”参观。听着千篇一律的赞美,他感到无比满足。
如今,屋里的奖状和荣誉证书就像一张张判决书,“励志屋”像是等待他的牢房。想到这里,侯明恍然大悟,原来我走到这一步,是我选错了参照物。
“今天,我坐在这里,是我自找的,究其根源,是自己选错了参照物……”侯明提笔写道。
(摘自《广西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