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淙文 何贤君 郑元丹
“年薪60万元到80万元!”不久前,浙江省金华市广发“英雄帖”,面向全国招聘12名聘任制公务员。高层次、高要求、高待遇的“三高”定位,再次把“聘任制公务员”这一特殊的人才群体推向大众视野。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实行聘任制。”市场化的薪酬制度和弹性的管理制度,是如何激发人才潜能的?聘任制公务员的到来,如何让“鲶鱼效应”激活“一池春水”?
对1986年出生的吴静璇来说,辞去科创公司高管职务,从陕西老家来到浙江“从头开始”,无疑是一次人生大冒险。
去年5月30日,吴静璇只身从西安自驾出发,两天时间跨越1600多公里来到金华市金义新区商务局赴任。“决定了就不再犹豫,我怕错过了,就再没有下一次机会了。”吴静璇说。
吸引她跨越大半个中国的是浙江推出的聘任制公务员的岗位。这些“稀缺人才”吃着“财政饭”,端的却不是“铁饭碗”,合同到期即可自由流动,薪资待遇是普通公务员的两到三倍。
更优厚的待遇背后是更重大的责任与期待。“我们需要的是低替代性的高端紧缺型人才,这样的人是传统渠道招聘不到的,甚至要跳出浙江才能找到合适人选。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他们往往能实现从0到1的跨越,带动公务员队伍整体专业能力提升。”浙江省委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来了就是“先锋官”的特质,让聘任制公务员解决了不少委任制公务员曾解决不了的问题,成为公务员队伍的重要补充。
“我们缺的是‘跨越式人才。”亲眼见证聘任制公务员发挥引领作用的舟山市委组织部负责人对此十分认同,在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中,舟山人才队伍面临着高端化、国际化、规模化三大需求难题。
4年前,舟山等到了那个双向奔赴的人。
从北京而来的陈彦峰,以聘任制公务员身份加入舟山市商务局,任国际油品贸易高管,短短几年就为这项工作带来了多项政策性突破。他牵头浙江自贸试验区油气贸易中心建设,连续4年制定油气贸易中心年度任务清单,并负责督促落实,推动油气贸易额快速增长。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是旅游胜地,每到旅游旺季,大量游客的蜂拥而至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但由于多种原因,当地一直难以找到既精通业务又愿意长期扎根在此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家型”带头人。
2020年,甘孜藏族自治州首次启动聘任制公务员招聘,在食品药品监督行业从业多年的胡用军报名,通过层层考核,最终入职泸定县市场监管局任食品药品安全总监。
熟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监测技术的胡用军,入职仅一年多时间,就勇挑大梁,组织实施粮油、肉制品等专项抽查98批次,牵头查办移送食品案件24起,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来之即战,能挑大梁,是聘任制公务员走上岗位的普遍状态。
成都东部新区财政金融局投融资首席分析师赵诗琴,至今仍对刚入职便挑大梁的经历感慨不已。
成都东部新区负责的西部金融创新中心项目,是成都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重大建设项目,最初向银行申请授信时,双方经过几轮沟通都未能达成一致。
2021年,有着丰富金融从业经验的赵诗琴通过聘任制公务员招聘,担任该区财政金融局投融资首席分析师,她的到来让事情有了转机。
赵诗琴经过与金融机构反复研究沟通,最终整个项目创新性采用“资本金+政府专项债券+银行贷款”的组合融资模式。银行最终授信28.7亿元,极大地缓解了企业自筹资本金的压力。
从2014年第一次踏上浙江义乌的土地,项勤毅已在义乌市公安局智能交通调度高级主管的岗位上,工作了近10年。
上任前,录用单位就给他下了明确的目标任务:以参谋长的角色,为义乌“治堵”。
建成浙中地区第一条潮汐车道,在全省率先试水掉头专用车道,累计节约400多万元中介费用……从最初每年牵头十几个项目,到如今统管项目超100个,项勤毅的履历表,就如同一部义乌交通现代化的发展史。
像项勤毅一样,大多数聘任制公务员在任期间都以项目为导向,攻克了一个个具体难题。但除此之外,这些特殊人才还带来了哪些衍生效应?当人才自由流动后,能否留下可持续运转的成果?这是站在职业十字路口的项勤毅时常思考的问题,也是聘任制公务员制度需要探索的方向。
让项勤毅引以为傲的,是他为义乌建立起了交通治理的系统性理念。“以前只有以道路质量、结构为主的道路工程概念,没有交通工程的理念。”如今,通过多年的主动介入与积累,规划先行、运营前置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鲶鱼”搅动了公务员队伍的“一池春水”,留下了一批充满活力的专业“后备军”。
项勤毅建起了个人工作室,招募培养了拥堵治理、智能交通建设等多领域的25名技术骨干,在义乌汽车保有量增长约150%的情况下,团队协作助力义乌平均拥堵指数下降了13%。
即使如此,作为新兴的特殊岗位,聘任制公务员在推广过程中,仍有很多问题亟待破解。
据了解,一些部门在制定岗位职责时不够准确,聘任制公务员既要研究大项目、大战略,又要兼顾部门常规业务,被束缚住了手脚;一些地方大材小用,看中了人才逻辑强、善总结的优点,便让其埋头于公文材料,沦为“纸面写手”……
“对聘任制公务员建立全周期管理,是下一步探索重点。”浙江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副教授仲帅认为,眼下应充分调研人才意愿,探索设定聘任制公务员转为委任制公务员的具体资格条件或双方交流任职的通道。
(摘自《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