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以墨江县为例

2023-08-30 10:59周望德夏晨兆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墨江群众监测

周望德,夏晨兆,陈 静

(玉溪师范学院 商学院 云南 玉溪 653100)

截止2022 年底,云南省全部少数民族地区均实现整体脱贫,乡村振兴工作有序推进。2023 年2 月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①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http://www.gov.cn/xinwen/2023-02/13/content_5741361.htm.为此,以墨江县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好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特色资源优势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功能,通过探索特色化、品质化、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和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经营方式筑牢产业发展基础,不断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和生产生活设施,提升人居环境,构建乡村振兴的实现机制。对于解决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让广大民族地区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墨江县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3%,该地区以哈尼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浓郁,普洱茶、野生菌等生态资源相对丰富;同时,也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够便利、生态环境脆弱等制约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实现该地区乡村振兴工作任重道远。

一、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研究现状

自国家层面开展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开始,脱贫攻坚行动正式拉开,直至2020 年末,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兑现了党和国家“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郑重承诺。自2021 年始,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国内学界非常重视对乡村振兴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中国知网主题中搜索“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关键词,共有相关文章626 篇,其中学术期刊524 篇、学位论文58 篇、会议论文9 篇、报刊文章2 篇、图书2 本,学界所关注的重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通过激发内生动力实现乡村振兴,通过构建长效机制实现乡村振兴,以法治方式实现乡村振兴。

首先是通过激发内生动力实现乡村振兴。卢飞认为,促进乡村内源性发展,应培育乡村振兴主体发展的内源意识,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吸收现代文化重构乡村文化场域,整合乡村公共教育系统的社会功能①卢飞,内源式发展: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基于四川T 县的实地调研[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杨姗姗指出要加强民族地区内生发展能力培育,要立足于内部资源,同时科学整合外部资源,以转化为区域建设的动力②杨姗姗.民族地区巩固非遗脱贫成果内生发展能力培育[J].社会科学家,2022.(4):60-67.。耿新等提出在实施“志智双扶”的基础上,要注重榜样引领、发挥先进典型与文化引领作用,结合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影响力,加强对农户的教育宣传,培育农户的自我发展意识③耿新,熊彬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人口结构变化与政策启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21.08:(4)-102.。王俊程 等提出,要完善相关机制,首先,要通过形式多样的传播渠道在少数民族地区营造懒惰和等靠要可耻,勤劳和自立光荣的氛围。其次,要引导脱贫群众树立自立自强的观念,用勤劳的双手和坚忍不拔的干劲改变命运。再次,有针对性地对“等靠要”思想严重的脱贫户进行全面动员和宣传引导,因户施策,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乡村振兴。最后转变扶贫开发方式,鼓励竞争性、差异化帮扶机制,发挥“以奖代补”方式的作用④王俊程,武友德,钟群英.我国原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成果巩固的难点及其破解[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1.(2):64-72.。

其次是通过构建长效机制实现乡村振兴。陈娟等通过实证研究指出可以通过认可离退休干部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整合资源完善配套,为“银龄行动”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搭建更宽广的平台,探索构建“银龄行动”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科学长效机制。⑤陈娟,朱江,廖宇,“银龄行动”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生成逻辑及实证研究[J].民族学刊,2022.(5).谭志喜指出,在乡村产业发展上,要不断强化品牌意识,积极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实现从“有”到“优”的根本性嬗变。在机制体制上,要不断强化整体意识,逐步实现共建共融共享,形成由“全”至“合”的能量聚合⑥谭志喜,从“乡土中国”到“美丽乡村”:我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实践逻辑与路径调适——恩施州个案调查[J].广西民族研究,2021.(2).。邢成举等指出,建构返贫和新致贫的预警监测机制,乡村振兴需要聚焦脱贫不稳定农户等特殊目标人群⑦邢成举,李小云,史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目标导向、重点内容与实现路径[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30-38.。田海林等指出,做好种养殖产业政策衔接,健全和完善乡村振兴体制机制,应总结运用好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好机制、好经验和好做法,有针对性地健全有关乡村种养殖产业的相关制度体系,建立民族地区贫困监测预警与动态帮扶机制⑧田海林,田晓梦.民族地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路径——以武陵山片区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21.(5):34-40.。

第三是以法治方式实现乡村振兴。李良品等指出,要依法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法治建设能力,依法自治推进民族地区国家认同,促进民族地区乡村环境法,强化民族地区粮食安全法治化治理,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机制法治化⑨李良品,葛天博,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法治化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探析[J].民族学刊,2022.(3).。龙建军建议,促进地方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立法与乡村振兴促进法的衔接与协调,加强行政执法联动机制建设,推动法治为乡村营商环境保驾护航,在加强司法作为提升法治意识等方面寻找一条乡村振兴的法治之路⑩龙建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法治路径[J].中国国情国力,2022.(2):65-68.。岳书光提出,从法治层面上看,乡村振兴面对的最大风险依然在于权力失范与权利贫困问题,需要发挥法治的制度优势,用法律制度来强化已脱贫群体的权利保障,从而实现法治对乡村振兴的保障作用⑪岳书光.论巩固脱贫成果的法治保障[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21.(2):81-84.。唐仁健提出乡村振兴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法治基石、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法治保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法治利器。要充分认识乡村振兴促进法出台的重要意义,领会把握乡村振兴促进法精神实质和内涵要义,通过深入学法、完善立法、全面用法和统筹协同,扎实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法全面落实落地①唐仁健.乡村振兴法治先行[J].山东农机化,2021(3).。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在乡村振兴目标的指引下,现有的研究主要聚焦乡村振兴的方式、机制和区域自主发展动力等方面,经过近几年关于乡村振兴的研究,学界的研究对乡村振兴相关决策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同时,仍然面临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所需解决问题的研究。一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和农业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乡村振兴的基础不够牢固,尤其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其交错分布、大杂居、小聚居和立体分布的特点决定了乡村振兴的复杂性。因此,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研究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二是乡村振兴需要聚焦到少数民族地区边缘人群、返贫群众等特殊群体上,而目前大多从面上探讨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经验总结与达成效果,对少数民族地区监测对象的身心状况、如何破解,还有待深入探析。三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是乡村振兴的“硬骨头”,多数地区脱贫监测对象情况复杂、以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为主,调研难度大,针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实证调研成果较少。因此,课题选择云南省墨江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探索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

二、墨江县乡村振兴情况及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

(一)墨江县乡村振兴情况

“十二五”期间,墨江县投入6.5 亿元实施各类扶贫项目423 个,7.36 万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39.92%下降到24.08%②墨江县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www.mojiang.gov.cn/info/egovinfo/1001/xxgk_content/3001-02_H/2017-1025002.htm.;“十三五”期间,墨江县坚决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紧扣“两不愁三保障”标准、饮水安全保障指标和“571”指标,以“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为抓手,累计投入资金64 亿元实施“五个一批”工程,解决了59 238 户农户的住房保障问题,保障了农村人口饮水安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再因贫失学辍学,群众不再因病致贫返贫,4 102 户17710 人的建档立卡对象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脱贫,顺利实现整县脱贫摘帽、144 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24 492 户98 450 人全部脱贫③墨江县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www.mojiang.gov.cn/info/egovinfo/1001/xxgk_content/532727-/2022-0218001.htm.;进入“十四五”期间,如表1 所示,全县现有15 个乡镇144 个脱贫村,脱贫群众24 437 户97 560 人,监测对象3 414 户11 654 人④根据墨江县乡村振兴局提供资料整理。。2022 年,墨江县坚定不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精准监测帮扶,制定“一户一方案”帮扶计划,消除风险2 426 户8 413 人,全县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4 527 元,增长15.39%,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统筹整合投入涉农资金2.51 亿元,实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稳岗就业创业、生态经济发展、乡村基础设施、乡村公共服务提升、重点村建设等一批重点项目。其中,投入4 525 万元帮扶资金,助力实施数字花卉产业园、联珠镇乡村振兴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和孟弄隔界田乡村振兴示范点等项目。积极探索“五金”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增收新路径,全县166 个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总收入达4 656.4 万元;总结乡村振兴“6 969”工作模式,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新进展⑤墨江县2023 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s://www.gcs66.com/document_detail/100112.html.。

表1 2022 年墨江县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情况

(二)墨江县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

墨江县已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但部分地区脱贫质量不高,与高质量乡村振兴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乡村振兴仍面临以下困难。

1.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自产自销产品价值实现难

墨江县地域面积广,山高谷深,村组较多,体量大、分布散,由于县级财力支撑薄弱,村内道路硬化、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生活条件改善、村组消防设施、生产路、串户路等仍存在短板。其中,村组道路硬化率、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等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20 年全县农村自然村道路硬化率为41.99%,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为14%,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为4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87%。由于县级财力支撑薄弱,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交通物流成本高等因素的制约,大部分脱贫村自产自销产品很大程度上受交通、市场等不利因素的制约,自产自销的经济价值难以实现。墨江县大部分脱贫地区自产自销产品主要有土布、小锅酒和玉米、水稻、红皮花生等农作物。从实地调研情况来看,全县实际发展条件严重制约自产自销产品转化为生态产品价值的比较优势,经济基础和生产基础设施很难实现自产自销产品市场价值:一是墨江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财政资金投入比较有限,市场机制尚未健全。例如哈尼族自己织的土布,生产工具原始老旧,制作土布的效率低下,缺乏对哈尼土布的宣传和销售,成本与定价概念模糊,没有结合市场需求开发产品种类,加上有效劳动力不足,土布制作的人员主要为中老年人,掌握制作哈尼土布制作工艺的哈尼人逐渐减少,且年轻一代的哈尼人缺乏对哈尼土布制作工艺的传承,具有较大民族文化价值的土布价值难以实现;二是交通基础设施存在短板,不少村寨的生产路不健全,农户新采摘的野生菌等特色产品因交通运输不便,很难以市场价变现从而增加收入。

2.脱贫群众内生动力激发不充分,存在致贫返贫风险

部分脱贫群众脱贫以后缺乏进取心和奋斗精神,一些脱贫群众没有特殊的劳动技能,又不愿意参加技能培训和学习,不愿意提升自己,不考虑长远发展,只顾眼前有吃有住就行;有的脱贫群众具备正常劳动力却不愿劳动,内生“造血”动力不足,如果缺少转移性收入支撑,存在致贫返贫风险。此外,全县现有监测对象3 414 户11 654 人,监测对象所占的比例高,存在致贫返贫风险。其中:所有的监测对象中,因病成为监测户825 户,占24.17%;因学成为监测户398 户,占11.65%;因残疾成为监测户554户,占16.23%;因自然灾害成为监测户13 户,占0.38%;因意外事故成为监测户150 户,占4.39%;因产业项目失败成为监测户41 户,占1.2%;因务工就业不稳定成为监测户793 户,占23.23%;因缺劳力成为监测户355 户,占10.4%;因安全住房成为监测户12 户,占0.35%;因其他原因成为监测户273 户,占8%。监测对象增收的渠道有限,增收“造血”能力不足,存在致贫返贫风险①根据墨江县乡村振兴局提供资料整理。。

3.产业扶持难度大,脱贫群众增收难

受基础设施、资金、技术、市场、劳动力素质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引进项目和资金难,加上传统的种养殖业规模小,产品单一,导致群众无稳定增收来源。少数民族地区脱贫群众平均受教育程度偏低,脱贫村民思维不够创新,缺乏经营意识,习惯于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缺少对产业发展思路和产品的经营理念,害怕承担发展产业的风险,对各种发展产业的新思路新办法比较抗拒。例如,哈尼族绝大多数家庭都有饮酒的习惯,很多家庭宁愿种植产值较低的玉米自行酿酒,也不愿意尝试种植产值更高的蔬菜等作物。此外,饮酒家庭的小锅酒基本都是自给自足,酿酒的投入产出比较低,缺乏把酿酒交给专业的人统一酿制的经营意识,自给自足酿制的小锅酒很难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经营。此外,不少乡村振兴队员来自学校等事业单位,农村基层工作经验不足,种养殖经营不丰富,对如何帮助脱贫群众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办法措施不多。由于土地流转困难,种养殖龙头企业较少,缺乏种养殖产业的发展支撑,产业扶持难度大,脱贫群众稳定增收难。

4.乡村振兴人才不足,扶持政策有效衔接难

墨江县部分村人才不足,缺乏“懂经营、善管理、想干事、能干事”的青年才俊。此外,从规划制定、考核机制的角度看,墨江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政策的衔接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全县环境基础设施薄弱,乡村种养殖产业布局和生态保护规划相对滞后,协同治理机制、产业振兴长效机制、污染防治长效机制等还不健全,需要从技术引进、人才引培、资金投入上对特色种养殖产业和乡村振兴的规划衔接做出整体性、全局性部署,特别是乡村总体规划、公共服务规划、林地耕地保护、水资源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协同推进机制不健全,现有考核机制过度看中和依赖兜底保障、社会救助、公益性岗位等指标性考核来实现政策性乡村振兴。

三、墨江县乡村振兴的主要路径

墨江县实现乡村振兴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预警监测和“扶智扶志”长效机制,对存在致贫返贫风险脱贫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的巩固情况和收入情况实施常态化监测,继续精准施策;全面落实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健全完善产业扶贫带贫机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加大“乡村振兴贷”支持力度,重点支持生猪、茶叶、紫谷、黑木耳等种养业发展,持续增强产业带动能力;用好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和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让产业帮扶、稳岗就业和消费扶贫成为群众增收的稳定渠道,墨江县乡村振兴的主要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自产自销产品价值

进一步加快村内道路硬化、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生活条件改善、村组消防设施、生产路、串户路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的规划和建设,改善农村发展条件,通过补齐发展短板,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特色产品价值增值水平,提升脱贫群众自产自销产品价值。以生态化、资源化、可持续为导向,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切实补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突出短板。在持续推进城乡、镇村一体化和就近就地治理3 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的同时,以加快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将生活垃圾从简易治理提升为有污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治理为重点,提高治理层次,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果。建立村庄保洁制度,制定村规民约,确定村庄清洁日,开展门前三包,落实“红黑榜”每月评比和通报制度,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

2.激发群众内在动力,巩固群众稳岗就业

通过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活动和“三讲三评”活动,让“团结、干劲、动力”深入脱贫群众心中,消除部分脱贫群众等、靠、要思想,激发其内生动力,激励他们抓住国家乡村振兴政策机遇,自力更生,脱贫致富。严格管理福利政策,控制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准入标准,实行动态调整;改善基础教育供给方式,加大民族地区教育资源投入,提升偏远山村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健全巩固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劳动力就业需求监测预警机制,搭建针对脱贫群众的用工信息平台,培育区域劳务品牌,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加大对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改进脱贫群众职业技能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建立常态化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坚持尊重客观实际和农民主体地位,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使脱贫人口与当地农民的收入比、脱贫地区农民与全省农户的收入比不断提高,确保过渡期内脱贫人口劳动力有一技之长和稳岗就业。此外,针对监测对象,通过致贫返贫原因详情,逐户分析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在现有已经落实的帮扶措施的基础上,积极用好用活产业帮扶措施、就业帮扶措施、金融政策帮扶措施、公益性岗位帮扶措施、住房安全保障措施、社会扶贫措施、饮水安全保障措施、综合保障性措施、健康帮扶措施、基础设施建设措施、教育扶贫措施和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措施。

3.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农民稳定增收长效机制

结合村情积极探索帮扶的路径和办法,创新帮扶方式和帮扶措施,着力推进产业发展,巩固提升脱贫质量,提高帮扶成效。围绕发展壮大茶叶、生猪、紫米三大重点产业,提质增效橡胶、咖啡、水果、坚果、烤烟等特色产业,扩大规模发展蔬菜、肉牛、生物药材等产业,以打造“一县一业”紫米产业特色县、开展“一村一品”专业村创建为载体,加快推进“绿色食品牌”和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精品村、美丽村庄工程建设为抓手,加大产业培育力度,扎实推进龙头企业精准绑定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绑定农户的“双绑”利益联结工作,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逐步提升产业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水平,持续优化具有乡村振兴作用的利益联结主体。选取有市场潜力的产业,扩大规模,提高产量、品质,推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同时加大消费扶贫力度,解决脱贫群众产业发展销售难的问题。加大养殖条件的脱贫群众家禽规模化养殖和晚熟芒果、柑橘等经济林果的栽培与管护技术培训。通过协调科技特派员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对有条件的脱贫群众的养殖技术和标准化养殖场地的选址、规划、建设和施工质量监控等进行培训,增强脱贫群体自身脱贫致富本领,从而实现提质增效增加收入。此外,各级领导、乡村振兴工作队和村干部要深入进行乡村振兴专题调研,深入村组与组干部和群众探讨产业发展问题,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交流探讨,形成共识,确定各村产业发展定位和产业布局,协助各村引入种养殖项目,组织开展特色农产品种养殖与管理技术现场培训,带领种养殖大户到示范区参观和培训,提升种植养殖项目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因地制宜扶持有条件的脱贫群众开展农产品加工、包装设计、特色产品品牌建设。

4.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扶持政策有效衔接力度

加强脱贫村基层党建基础设施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引导有文化、有技能的年轻群众加入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村干部、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党员带头帮助脱贫群众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加工难等问题,通过与种植基地、养殖基地合作,开展“党建+公司+农户”合作模式,帮助各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制定各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确定重点产业,向乡村振兴顺利过渡,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健全乡村总体规划、公共服务规划、林地耕地保护、水资源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协同推进机制,保证县乡村各级规划协调推进,提升乡村振兴扶持政策有效衔接力度。

四、结 语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工作,是实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的关键环节。墨江县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现已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但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群众内生动力、区域特色产业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短板和不足,区域乡村振兴整体质量不高。应聚焦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统筹全县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加强农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墨江县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墨江群众监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墨江县总工会:举办职工乒乓球比赛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不穿戴也能监测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