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云南民间诗歌音韵研究
——以《清代云南民族竹枝词诗笺》为例

2023-08-30 10:58赵锦华罗雅馨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平声竹枝词楚雄

赵锦华,罗雅馨

(玉溪师范学院 文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清代“改土归流”等政策进一步加强了清政府对云南的统治,这一时期虽没有出现明朝那样大规模的政府组织移民,但在清代268 年间因各种原因、以各种方式移民云南的中原汉族人口也不下百万,汉族人口不断增加,民族人口结构也随着不断改变。内地与云南的交往不断增加,中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也随着汉族移民带到了云南,促进了云南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儒家思想、文化在生活交往及文庙、学校、书院的系统化传播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云南社会朝着以儒家思想为标准来衡量社会发展的方向变迁,滇人多向学,仕滇官员主导着儒家文化在云南的规模化传播,引领着滇人文化发展的广度与高度、速度与深度。

李孝友先生从清代同治间举人黄炳堃(广东新会人)的《南蛮竹枝词》及乾隆间进士张履珵(云南建水人)的《诸蛮竹枝词》两种地方文献中选录集成的诗集《清代云南民族竹枝词诗笺》①李孝友.清代云南民族竹枝词诗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5.,就记录了大量清代西南美丽风光、云南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弥足珍贵信息。

一、《清代云南民族竹枝词诗笺》简介

诗集凡235 首诗分三部分收录:民族竹枝词、民族地区竹枝词、学人竹枝词。

(一)民族竹枝词

民族竹枝词共收录19 种大民族60 种小民族的99 首诗。其中彝族竹枝词38 首,苗族、毛南族竹枝词18 首,傣族竹枝词11 首,哈尼族竹枝词6 首,壮族竹枝词6 首,缅人竹枝词4 首,白族、纳西族、怒族、瑶族、傈僳族竹枝词各2 首,普米族、阿昌族、布依族、佤族、藏族、德昂族和景颇族竹枝词各1 首,具体情况见表1。较之现代云南的25 个民族,诗集中提及的少数民族名目更为细致繁多,诗歌内容、特色可谓丰富奇异。诗集还附上了清代著名画家李诂按民族分别绘制的《种人图》40 幅,民族图并民间歌,形神兼备地绘制出特色浓郁、个性鲜明的历史民族云南。

表1 民族竹枝词用韵情况统计表

(二)民族地区竹枝词

此类次共收录8 个地区的101 首诗。具体为昆明竹枝词25 首、楚雄竹枝词9 首、大理竹枝词13 首、丽江竹枝词6 首、中甸①中甸,即迪庆藏族自治州首府香格里拉县,2001 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易名。竹枝词8 首、西双版纳竹枝词12 首、红河竹枝词8 首、永昌(今保山)竹枝词12 首、临沧竹枝词8 首。

(三)学人竹枝词

此类次共收录8 个地区(永昌2 首、漾水4 首、凤羽②凤羽,洱源山名。1 首、丽江1 首、普洱1 首、榆郡2 首、南诏1 首、洱上1 首)5 个名胜景点(归化寺1 首、宝井1 首、干崖1 首、野人山1 首、雨铜观音1 首、白盐井10 首)6 个风土人文(街子1 首、土官出山1 首、煮盐1 首、新街1 首、卖雪1 首、鸡枞2 首)的特色诗歌共35 首。

以上竹枝词提到的无论民族、地名、名胜景点或风土人文,仅闻其名,浓郁的地域历史韵味、独特的民族风情、鲜活的世态民情便已扑面而来,历史云南民族民俗生活画卷仿若铺展在眼前,原生态又不乏艺术魅力,可与《清明上河图》相媲美,既可供考察云南少数民族民俗风情,分析少数民族文学文化价值,亦可作为历史资料供学术研究采撷,雅俗共赏,珍贵异常。

二、《清代云南民族竹枝词诗笺》诗歌用韵分析

竹枝词作为一种源于民间的诗歌艺术形式,是记录民间生活的重要载体,其语言较为接近民间社会生活真实状况,《清代云南民族竹枝词诗笺》的语言信息研究价值非同一般。

(一)诗集用韵基本情况

1.民族竹枝词的用韵

从表1可看到,所收99首民族竹枝词的用韵表现为三种状况:第一,有90首诗平声一韵到底。第二,有4 首诗邻韵通押,为平声“真文”“东冬”“萧豪”“齐支”四组邻韵。第三,有5 首诗出韵,又分为两类情况:(1)有3 首诗的韵字归属不同韵部而出韵,如《倮倮》(其一)的韵字“推/台”分属“支/灰”两韵部,《苗人》(其一)的韵字“滨/明”分属“真/庚”两韵部,《谷蔺苗》的韵字“襟/温”分属“侵/元”两韵部,都不押韵。(2)有2 首诗韵字虽韵部不同,但同属某韵类而出韵,即韵字的韵腹和韵尾相同、相似,但声调不同而导致其用韵判定为出韵。如《倮倮》(其六)的韵字“倮/蝌”分属“上声·哿/平声·歌”,《麽些》(其二)的韵字“否/流”分属“上声·有/平声·尤”,“哿”与“歌”、“有”与“尤”归属同韵类,区别在于声调分属仄声和平声。即99 首诗中,有94 首诗押韵,占比94.9%,若去除声调差异,算上同韵类不同韵部的2 首诗,押韵比例就更高(达到97%)。

2.民族地区竹枝词的用韵

从表2-1 可看到,昆明25 首竹枝词全部押韵,一韵到底23 首,均押平声韵;邻韵通押2 首,为“东/冬”“支/微”两组。

表2-1 民族地区竹枝词·昆明竹枝词用韵情况统计表

从表2-2 可看到,楚雄9 首竹枝词一韵到底7 首,均押平声韵;出韵2 首,为平声“先/盐”“鱼/齐”两组。押韵占比77.8%,出韵占比22.2%。

表2-2 民族地区竹枝词·楚雄竹枝词用韵情况统计表

从表2-3 可看到,大理13 首竹枝词一韵到底10 首,均押平声韵;邻韵通押2 首,为平声“支/齐”“冬/东”两组;出韵1 首,为“真/庚”出韵。押韵占比92.3%,出韵占比7.7%。

表2-3 民族地区竹枝词·大理竹枝词用韵情况统计表

从表2-4 可看到,丽江6 首竹枝词全部一韵到底,押平声韵5 首,押仄声韵1 首。

表2-4 民族地区竹枝词·丽江竹枝词用韵情况统计表

从表2-5 可看到,中甸8 首竹枝词全部押韵,一韵到底7 首,均押平声韵;邻韵通押1 首,为平声“真/文”组。

表2-5 民族地区竹枝词·中甸竹枝词用韵情况统计表

从表2-6 可看到,西双版纳12 首竹枝词一韵到底10 首,均押平声韵;出韵2 首,为平声“庚/元”“真/庚”两组。押韵占比83.3%,出韵占比16.7%。

表2-6 民族地区竹枝词·西双版纳竹枝词用韵情况统计表

从表2-7 可看到,红河8 首竹枝词一韵到底7 首,均押平声韵;出韵1 首,为平声“侵/真”出韵。押韵占比87.5%,出韵占比12.5%。

表2-7 民族地区竹枝词·红河竹枝词用韵情况统计表

从表2-8 可看到,永昌12 首竹枝词全部押韵,都押平声韵。

表2-8 民族地区竹枝词·永昌竹枝词用韵情况统计表

从表2-9 可看到,临沧8 首竹枝词全部押韵,一韵到底7 首,均押平声韵;邻韵通押1 首,为平声“齐/支”组。

表2-9 民族地区竹枝词·临沧竹枝词用韵情况统计表

3.学人竹枝词的用韵

从表3 可看到,所收35 首学人竹枝词的用韵表现为两种状况:(1)一韵到底33 首,均押平声韵。(2)出韵2 首,为平声“麻/佳”“平声·虞/去声·宥”组。押韵占比94.3%,出韵占比5.7%。

表3 学人竹枝词用韵分析

据此,诗集《清代云南民族竹枝词诗笺》中诗歌的用韵情况可归纳如下:

从表4 可看到《清代云南民族竹枝词诗笺》中诗歌的用韵可作如下分析:

(1)诗集所录竹枝词押韵较为和谐。全集235 首诗一韵到底和邻韵通押诗歌有222 首,占比94.5%,并且其中221 首押的是平声韵,仅有1 首押仄声韵;出韵13 首,占比5.5%。作为“志风土而详习尚”的民间歌谣,诗人们对诗律把握的精准度令人刮目。

(2)三类竹枝词押韵或出韵比例相差不大。民族竹枝词押韵比例最高(95%),其次为学人竹枝词(94.3%),再次为民族地区竹枝词(94%)。通常学人诗歌押韵占比高不足为奇,但是民族竹枝词,特别是历来被认为是“南蛮”“诸蛮”之地的云南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歌发成诗,不仅押韵占比高,还比学人竹枝词用韵规范度还高,这一现象却是出人意料,令人称奇的。

(3)地区竹枝词用韵情况差异较大。昆明、丽江、中甸、永昌、临沧五地的竹枝词达到100%押韵,大理竹枝词达到92.3%押韵,红河竹枝词87.5%押韵,西双版纳竹枝词83.3%押韵,楚雄竹枝词达到77.8%押韵。丽江、中甸、临沧三地的竹枝词做到全部押韵,并超越了大理、红河、楚雄竹枝词押韵占比,可知清代时这三地的汉语文化水平不容小觑。

相比较,诗集中楚雄竹枝词出韵率要高一些:9首楚雄竹枝词出韵占比22.2%;全集13首出韵的诗中,较为明确的楚雄竹枝词就有2 首——民族地区竹枝词2 首,占比15.4%。这与杨成彪主编的《楚雄历代诗文选》(2006 年)用韵情况存在某些共性情况:存诗不多,诗歌常有出韵情况。二者区别在于:楚雄竹枝词押韵占比77.8%与《楚雄历代诗文选》中清代楚雄本土诗押韵占比92.7%(详细分析见论文《楚雄古诗词用韵研究——以〈楚雄历代诗文选〉为例》)相比较差距不小,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清代楚雄文人诗歌创作比民谣性质的竹枝词创作的汉语水平要高出很多,文人诗与民族民间诗的汉语使用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4)有2 首诗体现为u、ü 仍可押韵。如民族竹枝词《土僚》(其三)韵字“余/初”同属“六鱼”押韵,地区竹枝词《丽江竹枝词》(其四)韵字“竹/掬”同属“一屋·入声”押韵,以上韵字在普通话中分属u、ü 两个韵母不押韵。王力先生研究《中原音韵》时提出“鱼模撮口呼之所以不拟测为[y],是考虑到[y]不可能与[u]押韵。试看现代曲艺十三辙,[y]归衣期,不归姑苏”①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386.。明代兰茂将《中韵音韵》“鱼模”韵分为“居鱼”和“呼模”,也泾渭分明的表示[y][u]不再押韵。这2 首诗的押韵现象,表明当时官方作诗规则、标准与民间吟诗作对的实际操作仍有差距,民间诗词歌谣仍有遵循旧制现象。

(二)《清代云南民族竹枝词诗笺》中的云南方言现象

以现代人视角观察,《清代云南民族竹枝词诗笺》所录竹枝词用韵蕴含明显云南方言痕迹,大体情况如下:

从表5 可以看到,以今音去判断,《清代云南民族竹枝词》辑录的235 诗中有25 首诗存在方言痕迹。押方言韵情况,朔其源头,主要是方音承袭古音,也存在古诗出韵(共13 首)却契合云南方言押韵规律(共6 首)。

表5 《清代云南民族竹枝词诗笺》中云南方音现象表

1.方言承袭古音

(1)对平水韵“东”韵特点的承袭(7 首)。民族竹枝词《侬人》《峨昌》,地区竹枝词《昆明竹枝词》(其七)、《楚雄竹枝词》(其七)、《红河竹枝词》(其五),学人竹枝词《雨铜观音竹枝词》《白盐井竹枝词》(其二)共7 首诗的韵字“同风/茏风/风东/风丛/风同/铜风/丰隆”同属平水韵“东”韵,普通话分别是ong、eng 两韵母,严格说是不可押韵,在方言中则可押韵,且全读作ong。

(2)对平水韵“歌”韵特点的承袭(5 首)。民族竹枝词《妙倮倮》(其一)、地区竹枝词《永昌竹枝词》(其四)、学人竹枝词《南诏碑竹枝词》《洱上竹枝词》共4 首诗的韵字“禾波/哥坡/河陀/河波”同属平水韵“歌”韵,以及民族竹枝词《倮倮》(其六)的韵字“倮/蝌”因声调不同(上声·哿/平声·歌)而出韵,普通话分属e、o、uo 三韵母不押韵,在方言中则可押韵,全部读作o。

(3)对平水韵“支”韵特点的承袭(5 首)。民族竹枝词《倮倮》(其三)、《大倮倮》《白苗》《仲家苗》(其二)、《力些》(其一)共5 首诗的韵字“芝词/资师/思时/丝时/知思”同属平水韵“支”韵,在普通话中分别分属[ʅ][ɿ]两韵母,在云南昆明、曲靖、思茅、临沧等滇中大多数县能区分平翘舌,以上韵字也分为两组韵母,不可押韵,但在蒙自、文山、大理、昭通等滇西、滇南、滇东北多数县没有翘舌音,只有平舌音,以上韵字在方言中可押韵,都读作[ɿ]。

(4)对平水韵“灰”韵特点的承袭(1 首)。民族地区竹枝词《大理竹枝词》(其八)的韵字“开/街”同属“灰”韵,可押韵,在普通话中则分属ai/ie 两韵母,不押韵,而在大理及云南各地方言中“开/街”两字如古音也是可以押韵的,因为在云南方言中“街”不读jiē,而是异读为gāi。

(5)入声字“掬”的异读(1 首)。地区竹枝词《丽江竹枝词》(其四)韵字“竹/掬”同属“一屋·入声”押韵,在普通话中分属u、ü 两个韵母不押韵,在丽江方言、云南大部方言中“掬”韵母为[iu],二字可押韵。

2.古诗出韵,却契合云南方言押韵规律(两类)

(1)前鼻音与后鼻音不分(2 首)。民族竹枝词《苗人》(其一),民族地区竹枝词《西双版纳竹枝词》(其十)共四首诗的韵字“滨明/亲行”分属“真/庚”二韵部,不可押韵;在普通话中,以上2 组韵字均为前鼻音与后鼻音组合,也不押韵。在云南方言中则读为前鼻音,在诗中体现为前鼻音押韵。

(2)齐撮不分(4 首)。《楚雄竹枝词》(其六)韵字“虚/栖”分属“鱼/齐”两韵,古音为出韵,普通话与之相同,也不能押韵。民族竹枝词《克孟牯羊苗》的韵字“眠/鹃”、《僰人》的韵字“钱/缘”、《白盐井竹枝词》(其七)的韵字“圆/天”同属“一先”韵部押韵,在普通话中分别为ian、üan 不押韵。然而在楚雄及云南全省约三分之二的县、市方言里,二字韵母都为启齿呼i,可押韵,因为这些地方的方言没有撮口呼韵母,凡普通话或其他方言读撮口呼韵母的字,都读作齐齿呼韵母,故“移-鱼”同音,“页-月”不分,“烟-冤”一致,“因-晕”莫辨①吴积才、颜晓云.云南方音辨正[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4.。

三、结 语

综上所述,《清代云南民族竹枝词诗笺》所选诗歌的用韵,横向看,77.8%~100%的诗或押平水韵一韵到底或邻韵通押,其和韵度是极高的,符合诗歌同类乐音在同一位置的重复,构成声音回环的声韵谐和美,可看出清代乾隆到光绪年间云南民间对平水韵的理解,对中原文人作诗所遵循的规则、韵律的把握较为准确、娴熟,无论学人或少数民族民间诗人们的汉语使用能力是极高的,也可看到此期地处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云南学人或少数民族民间诗人对汉文化的较高趋同性和接受度及运用汉语的随性自如。同时,其中民族竹枝词的出韵集中在彝族竹枝词2 首(1 首韵部不同,1 首为同韵类)、苗族竹枝词2 首(韵部不同)、纳西族竹枝词1 首(同韵类),可知云南各少数民族运用汉语的水平也存在差异;民族地区竹枝词的押韵,最高可达100%,最低也可到77.8%,可知云南各地民间汉语水平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从纵向看,清代云南学人或少数民族民间诗人们用韵大多与中原发展同步,同时,大量汉语的古音古韵,经由清代保留在云南方言中,在民族不断融合过程中也形成片区方言独特的语言特点。

较之明代,清代滇人的整体文化水平大幅提升,科举入仕的人数、滇人著述的数量与质量已蔚为壮观,清代文学也成为云南古代文学最为辉煌的时期,清代云南社会、文化与内地更趋一致。

猜你喜欢
平声竹枝词楚雄
名家与楚雄
名家与楚雄
穿越“四大走廊” 品味古今楚雄
书法《竹枝词》
揣一本词典走天涯
揣一本词典走天涯
《竹枝词两首》其一
竹枝词视野下的徽商妇形象
楚雄盆地扭动构造及其演化
病联曝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