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几点思考

2023-08-30 08:51郑夏萍
审计与理财 2023年8期
关键词:财会事务所行政

■郑夏萍

党的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第一次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将新的背景下的财会监督纳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财会监督就是通过财务行为监督业务行为,使其合规有效。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财会监督是打通业务与财务之间壁垒的有效手段,可以提高业务与财务的融合度,加强财务对业务的监督与指导,提高财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使单位能够准确、真实、完整、及时的将财务信息反馈给内部与外部信息使用者,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公开透明化,有利于其更好的履行为民服务的宗旨。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工作的现状

A 单位是B 市K 局下设的服务中心,主要从事相关水利工程方面的建设工作,笔者通过对其财会监督的工作的调查,了解到以下现状:

1.监督机制不完备。从目前的会计信息质量和财会监督效果来看,政府机关普遍好于行政事业单位,其原因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政府机关的财务治理结构较为完备。例如,A单位上级机关已经形成完备的财会监督制度和模式,但是A 单位财会监督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决策者与执行者、监督人与执行人之间的关系尚未合理设置到位,这些现象不利于监督工作的顺利实施和监督作用的发挥。

2.监督能力不足。财会工作者是财会监督工作中的实际执行者,是决定监督效果的关键性因素。目前财会监督中之所以屡屡发生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财会工作人员能力不足导致。A单位由于财务人员年龄较大,同时未进行相关专业培训,导致其财会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无法适应新时代监督工作需要。

3.监督技术不先进。目前,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已飞快发展,但是A 单位财会监督采用的技术和方式,依然比较传统,主要以现场查账、翻阅凭证为主。充分研究和开发基于大数据的监督工具,融合工商、税务、审计等领域的交互信息,开展有针对性、高效率的监督是A单位财会监督工作的重要诉求。

4.内部监督职能弱化。A单位财会工作职责,侧重于核算,偏向于管理,弱化了监督。另外,从单位内部来讲,赋予财会、审计等内部职能部门以监督单位领导财务行为的制度安排,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层级原则 (下级服从上级)相悖。其结果必然是:“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归根结底,是对财会监督在监督体系中的定位还不够准确,财会监督的责任与权利还不够清晰。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意识薄弱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财会监督主要是对其开展各类政府行为、项目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和其工作成果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以及信息报送的及时性进行监督,是通过事前预警、事中监督、事后反馈等形式贯穿行政职业单位工作全流程的监督,从而推动行政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实现战略目标。但目前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深刻理解财会监督的内涵和作用,仅仅将事后检查作为财会监督的主要手段,不能行之有效的在单位运营中运用财会监督获得单位各类工作、项目全过程持续、全面的信息,只能在事后发现问题并纠错,导致试错成本较高。

2.财会监督各类活动未有效形成合力

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活动包括专项监督、审计监督、内控评价、业务检查等,监督形式比较多样化,但真正建立大监督格局、形成财会监督合力的单位不多。目前实践中,行政事业单位各类监督活动各自为战的情况比较多,没有完全打通各类监督活动的壁垒,各类监督活动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无法进行优势互补,也不能互相利用其他监督活动的成果,监督资源和成果缺乏有效整合,导致各类监督活动未能有效形成监督合力。

3.外部监督机构缺乏独立性

通常,对行政事业单位实施鉴证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选聘有两种方式:一是由政府主管部门或国资委进行指定委派;二是行政事业单位通过谈判招标等方式自主聘请。

利用第一种方式,事务所会受当时当地政策影响较大,可能不利于其进行客观独立的审计鉴证服务;其次,在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后,国资委或其他主管部门会对各项数据进行校验,但并不能直接发现行政事业单位经营存在的问题,从而无法提出行之有效的整改要求和反馈,导致审计工作形式化。

而利用第二种方式,考虑到事务所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化运营机构,若因为真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而不被客户所接受,可能出现被更换的后果,导致事务所容易受到单位管理层的影响和施压,站在单位的立场上进行数据分析和问题处理,可能存在与单位合谋、甚至弄虚作假应对政府监管部门审查的情况。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建议

1.健全财会监督体系,强化实施力度

财会监督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只有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财会监督的监管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应自上而下贯彻财会监督的作用及意义,使其在每名员工心中扎根,让全员在明确单位定位和发展目标的同时,认识到财会监督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在财会监督理念逐渐形成的基础上,从宏观经济环境和自身战略规划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及标准和细致的监督程序,并通过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使财会监督真正落实到单位运行的各个方面,从而有效遏制单位内部出现徇私舞弊等行为。同时,财会监督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单位外部环境和战略目标的调整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使财会监督工作能够与单位的发展相适应,保证财会监督的质量。

2.明确各部门财会监督职责,完善治理结构

科学划分单位内部各部门的职能,明确财会监督职责,使各部门在单位运营活动的全流程中有规可依,也使各职能部门之间形成相互制约和监督的状态。同时,将财务、审计部门或其他业务管理部门的监督职能纳入考核机制,强化财会监督的执行力度,从而更好的实现财会监督目标。

3.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扩大内审效用

财会监督离不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职能的优化,通过高效的内审机制和手段能够有力规范单位经济活动,及时发现单位运营各环节存在的问题,降低单位经营风险。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内审的执行力,做到全流程控制,事前进行严密审查,对合理性、可行性等提出问题和修改建议;事中实时监督,防止出现违法乱纪等行为,避免单位发生重大损失;事后总结经验,找寻财会内控机制中的漏洞和不足并进行处理,推进单位发展更加稳定。

4.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提升财会监督质量和效率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大多已熟练采用用友、久其等财务系统实现会计相关工作的自动化和信息化,但在财会监督工作中较少运用到信息化工具。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的推行,财会监督工作应更注重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财会监督工作的透明化、数据化和智能化。

同时,顺应“业财融合”的管理趋势,优化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各个独立的信息化系统,并进行有效的关联和对接,建立统一的财会监督信息化系统,通过信息化管理将财务监督融入到单位运营的各个环节,形成连贯畅通的信息链,从而大幅提升工作效率,更加全面精准的实现财会监督目标。此外,在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要加强软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以确保网络安全,避免受到外部侵害,为财会监督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5.保证外部监督机构独立性,提升外部财务监督质量

从立法上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违规审计的处罚力度;每年对事务所进行评级,奖惩并施,对于评级相对较高的事务所可以允许适当提高审计收费标准。针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进行合理的规定,避免审计费用影响审计质量的情况发生;选聘的会计师事务所要定期更换,防止审计师与管理层因共同利益出现“合谋”的情况。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国资委和财政部门等监管机构需要根据专业的判断,与事务所进行充分的沟通,进一步强化和规范事务所的审计程序,提高外部监督的有效性。

事务所之间可以采取交叉审计的方式,借助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既能够提高审计质量,又避免事务所之间互相串通,减少同业之间相互包庇的可能。同时,在事务所内部形成充分有效的内控机制,提升事务所的整体素质以及审计人员的道德水平和风险意识。其次,充分发挥舆论的力量,推动全民监督。通过各方面的监督机制,有效防范事务所的舞弊行为,促进审计行业的良性发展。

6.解放思想,为利益相关者参与单位财会监督提供便利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等工作均取得不错成绩,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强化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做好与单位的系统集成工作,并定期或适时公布单位运行指标,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建立单位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让单位各项信息贴近利益相关者,为领导者、利益相关者决策直接服务,降低各方沟通成本和缩短决策周期,为各方高效运行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畅通的“沟通渠道”。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要解放思想,要意识到自己即是被监督方,也是其他单位的利益相关者,如果能够实现单位信息透明运行,自己也将是受益者,要大力配合单位信息共享机制。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具体举措

1.以预算管理为抓手,做好财务事前监督

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尽管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建立了预算管理制度,但仍存在形式大于实质以及监控作用发挥不充分等现实问题。全面预算不是财务预算,全面预算管理不能等同于预算编制,若一味追求表格间的勾稽关系以及对数据的分析将使预算管理沦为“纸上谈兵”的数字游戏。为防止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应该以制定合理预算目标为核心,对整体经营活动进行量化安排,对预算执行情况制定考核指标,通过定期不定期的进行分析,迅速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业财信息化,加强财务事中监督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在财务共享模式中融入信息化技术,规范单位的财务管理,使管理系统化、流程化,使核算单位与财务人员相分离,避免传统的人工审核流程的人为因素,把财务会计提升到管理会计的高度,促进财务管理质量提升。通过进一步优化财务监督,堵塞财务管理中的漏洞,防止舞弊行为产生,提升财务管控效果。基于财务共享模式下,通过财务信息化构架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与业务部门的高效融合制度体系,使管理会计能够进入到业务前端,参与到单位全程管理中,通过多渠道的数据分析,对不合规的业务进行甄别,提高财会监督的效率。

3.多维财务分析,夯实财务事后监督

结合财务共享信息化技术,提高财务分析效率,拓展财务分析的维度,通过对单位收入、成本、费用各项财务指标的分析发现指标逻辑的异常;通过对财务结果追踪,分析销售业务、采购业务、生产业务、研发业务等业务过程中的逻辑关系和正确性,形成定期反馈和整改机制,使财务的事后监督落在实处,同时发挥审计监督的利器作用;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法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包括任中审计及离任审计等,重点关注和评价决策失误、管理失控、徇私舞弊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严重失职行为。

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是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群体,其透明有序的财会监督是我国经济健康运行的前提,期望能够组合社会资源和内部资源,形成监督合力,建立监督大格局,为行政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财会事务所行政
行政学人
设计事务所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设计事务所 芬兰PES建筑师事务所
设计事务所LLA建筑设计事务所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设计事务所
行政为先 GMC SAV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