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韵心
郑文光,1929年4月9日出生于越南海防,科幻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科幻小说协会会员。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之父。1998年获得中国科幻终身成就奖。2003年6月17日去世于北京,享年七十四岁。
郑文光与《科幻世界》渊源深厚。1979年,《科学文艺》甫一创刊,便将新作品《“白蚂蚁”和永动机》供稿发表。此后数十年间,供稿十余篇。在科幻界动荡不安的年代,他更是多次为《科幻世界》发声,为保护这棵科幻杂志领域的独苗不遗余力。2023年,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将在成都举行,时值郑文光老师逝世二十周年。在大会举办前夕,纪念郑文光老师,既不忘科幻老前辈们的贡献与成就,同时也将科幻的精神薪火相传。
在郑文光逝世二十周年之际,我们走访了郑文光的好友、“新中国第一代科幻作家”刘兴诗老先生,记录下了他对郑文光的珍贵回忆。
谈起多年老友和科幻写作事业上的同路人郑文光,年逾九十却精神矍铄的刘兴诗回忆起当年在郑文光北京和平里家中相谈甚欢的场景。他说:“(郑文光)人很好,心怀宽大。我们到北京去,他和他的夫人像老大哥、老大嫂一样接待我们,在生活上对我们很照顾。”
在文学创作领域,郑文光也被视为中国科幻的中流砥柱。刘兴诗说,郑文光事實上是科幻作家们的领头羊和保护人。他对同人、后生十分关照,既敢于承担压力为同仁所受不公振臂高呼,也非常注重培养和保护新人。刘兴诗还提到,郑文光为人正直不屈,不重虚名,对“科幻天王”之类的头衔非常反感,甚至曾经和他一起去质问这个称号从何而来。
郑文光家是科幻作者们的俱乐部
谈起郑文光的科幻写作和科幻理论,刘兴诗说:“郑文光是把科幻当成学术来看待的。”这不仅是郑文光一个人的观点,更是那一代中国科幻先驱对科幻作品极为严谨的科学追求。天文学出身的郑文光和地质考古学出身的刘兴诗,在聚会时常常讨论科学问题。而他们各自的作品,都展现了对科学问题专业而严肃的态度。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科幻小说必须写成十分精确的科普读物,相反,正如刘兴诗在访谈中反复强调的科幻流派区分——科学的(自然科学的)或者社会学的,都共享着科幻这个文类的文学性。郑文光提出的“科学现实主义”也试图将科幻与文学统一起来,主张科幻小说在科学问题之外也可以反映现实生活和人的情操。
这些高屋建瓴的对科幻文类的探索、对科幻创作的思考,是郑文光和所有老一辈的科幻作家、中国科幻的先驱者们留下的宝贵遗产。这些往日回声,将与中国新一代科幻作家,以及日渐增多的科幻读者一道,引领中国科幻走向未来。